s 阅读页

玛雅文明的消失

  在面对一个曾经存在过、繁荣过而又最终消失了的文明时,也许她的消亡也同样令我们三思。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疑问: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销声匿迹?

  在蒂卡尔的中心广场上,树立着几十块被学者称为“石碑仪仗”的纪念碑,它们排列整齐,记载着当时的自然现象、政治事件和重大的宗教仪式。最早的一块刻于公元292年,最晚的一块刻于公元869年,此后就突然停止雕刻了。与此同时,曾经无比强大的蒂卡尔突然香消玉殒,被莫名其妙地遗弃在丛林中。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蒂卡尔正建设的寺庙群工程中断。公元909年,玛雅人最后一个城市,也停下了已修建过半的石柱……整个9世纪,中央低地数以百计的城邦突然被纷纷遗弃,那些繁华的都市几乎在同一时期一一湮灭,瞬间荒芜。未留下任何解释,辉煌的古典时期文明匆匆降下帷幕,一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戛然而止。

  那些创造了无数神奇的玛雅人,打起行李,抛弃了舒适的家、熟悉的街道、广场、庙宇和宫殿,其中的一部分迁徙到了尤卡坦北方的荒野,其余的散入丛林,不知所终。再没一个人回来。那些废弃的城市逐渐倾颓,热带雨林卷土重来,草木爬上石阶和窗台,幼树在砖缝里发芽长大,藤钉粗大以后把石块撑裂。再没有人踏上过那些院落的地面和金字塔的石阶。他们走了,却把一个千古谜题留给了后世。

  玛雅人为什么弃城而去?火山爆发?地震?飓风?瘟疫?还是农民起义?内战频仍?外敌入侵?商路转移?……各种各样的推测被提出,却又都没有充足的证据。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给玛雅文明涂上了浓厚神秘的色彩。但是,玛雅文明灭亡的真正原因,直到现在依然是未解之谜。

  1。外星人说,其中之一的说法是与外星人有关的。1952年6月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60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认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认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认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2。另外一种是近年来“生态危机论”被提出,看上去似乎很像这道谜题的最终答案:

  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以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有限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化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在公元9世纪早期,许多城镇都遭到废弃。据研究表明,在公元750~950年间,玛雅文明经历了一次漫长的旱季,中间发生过三次持续时间3~9年的大旱灾,这些灾害给予玛雅这个早已濒临绝境的文明最后一击,使其彻底崩溃。

  3。但是还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气候变化的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眼中,玛雅文明的衰退或许更复杂。有学者提出当时玛雅的两个大城邦之间的战争可能引起了后来玛雅文明的衰退。气候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形容成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不会对生活在森林中的人产生太大的影响,”学者Haug曾说过,“然而,玛雅人已经造就的环境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等让过度繁衍的人口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无论如何,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解释崩溃的因素,气候是一个催化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玛雅文明没落的原因具有时间规律性,并且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关。

  太阳活动的周期事实上变动的幅度大约仅有1%,但却足以造成从前的玛雅文明的心脏地带--犹加敦半岛严重的干旱发生。“就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来说,能够对犹加敦半岛的气候直接造成影响,并且能够使与玛雅文明相关的干旱事件一再重现。”佛罗里达大学的大卫说。

  最新的调查玛雅文明衰亡的原因的方法是研究海底沉积物。科学家研究了委内瑞拉北部海岸附近海底沉积物的形成。他们测量了被河水冲入大海的钛金属的含量。钛金属含量低表明河水的水流比较弱,也就是说雨水少。

  从来自北犹加敦奇强卡纳普湖采集而来的沉积物芯心中,研究者发现高浓度硫酸钙沉积层周而复始出现,硫酸钙的成因是大量的水分从地表蒸发后而留下的。如果依照这个论述,平均约200年会出现一次干旱,由此更进一步提出这与目前已知的太阳活动的周期长度为206年颇为吻合。

  当科学家将玛雅文明的发展与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起研究比较,可以发现每次遇到干旱发生,该社会文明的发展便有趋缓的现象。玛雅人非常依赖降雨以及地表水源生活,考古证据显示,玛雅社会之所以一开始比其他古代社会更加成功就在于他们有效地控制了人造水库。而规律周期的中断与玛雅文明的最终灭亡,两者之间应与曾经发生过的某次干旱有极大关系。

  4。玛雅文明是因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自相残杀而毁灭的。

  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700年这个全盛期,毗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战争。玛雅人的战争好像是一场恐怖的体育比赛战士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他城市,其目的是抓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己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

  玛雅社会曾相当繁荣。农民垦殖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商品交易盛行。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随着政治联姻情况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窝里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演+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圆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一个装有13个8岁至55岁的男人的头颅的洞证明该城被攻占时遭到了斩草除根的大屠杀。8天后这些精确的细节被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他们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了敌人的攻占,陷入了灭顶之灾。公元800年,阿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玛雅文明的毁灭已成为历史,但它提供的警示,值得人类永远记取。

  今日,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处。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

  5。分行图案说,美国的两位考古学家--克利夫德·布朗和沃特·维彻认为,他们或许已经找到了一种有望破解这一谜团的方法。

  布朗和维彻通过对玛雅城镇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后认为,经过长期的发展,玛雅社会已处于一种极其危险的临界状态,它的最终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布朗和维彻在研究中发现,玛雅人定居点的布局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分形图案。分形图案是指一种通过缩小比例的方法不断地重复自身的图形。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分形图案的一个典型例子:组成某一蕨类植物的枝干本身就是这一蕨类植物的微型翻版,也就是说,任何一株独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与其外观相似的小分枝组成的。

  布朗和维彻发现,分形图案不仅有助于对玛雅人定居点的布局模式进行具体的量化,而且还能揭示造成这种布局模式的社会背景。

  鉴于许多玛雅时期的人类遗址现在都已经隐没于茂密的丛林之下,要获得大范围的玛雅城镇布局数据很困难。因此,布朗和维彻只得选择目前勘探最充分、位于墨西哥尤卡坦省境内的玛雅遗址区作为研究的重点。他们将公元800年至公元1000年间这一区域内的1000多个玛雅人定居点罗列成一张清单,并标出这些定居点所在的具体方位。然后,他们根据计算机程序制作的一张数字化地图计算出了每个定居点的规模大小。在获得了定居点的方位与大小方面的数据后,他们开始着手计算这一地区的分形维数数值。

  分形维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自相似图形按比例放大的速度。如果区域内相似图形之间的密集度越高,这一区域的分形维数越大。比如,著名的分形图案--谢尔宾斯基三角的分形维数为1。58。而布朗和维彻最终得出,墨西哥尤卡坦地区玛雅人定居点的分形维数为1。51。正是在这一数值的引导下,两人对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

  布朗和维彻发现,其他的一些现象,比如由战争或森林大火引发的灾难也可用分形维数来描述。而森林大火、雪崩、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又都与一种被称为“自组织临界性”的行为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自组织临界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稳定性会逐渐削弱,直至最后突然崩塌,回到起初的某种更加稳定的状态。不断增加沙粒的沙堆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临界系统:随着沙粒的堆积,沙堆的斜率会不断增大,在此期间可能会有数次小规模的崩塌使得沙堆的斜率略有减小,直至最后沙堆不堪重负,在一颗小沙粒的作用下彻底坍塌,重又回到起始状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自组织临界系统中,即使看来无足轻重的因素也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玛雅文明经过进一步研究,布朗和维彻还发现,不仅玛雅人定居点的布局模式体现出这种自组织临界性,这些定居点内的建筑物也都具有组织临界性的特点。

  通过对一些玛雅古城中房屋、庭院、庙宇、宫殿等建筑物的大小和方位的仔细测量,布朗和维彻证明了玛雅建筑物独特的外观其实也是一种分形图案,并计算出其分形维数为1。35。这一数值又和其他自组织临界系统的分形维数不谋而合。

  布朗和维彻并不是最早提出自组织临界性可能是导致玛雅社会崩溃的科学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过与此相似的观点。长期从事玛雅文明研究的美国人类学家乔伊斯·马克斯曾认为,玛雅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地区的崛起和瓦解这一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布朗和维彻称,他们所得出的相关分形维数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循环过程的反映,而马克斯对于玛雅文明的描述也与自组织临界系统的特征相符。

  此外,有研究表明,玛雅文明时期,从小规模的袭击到城邦间的激烈冲突等各种各样的战争曾经接连不断。在布朗和维彻看来,这一点也是自组织临界系统所具有的不稳定性的一种表现。

  如果玛雅社会诚如布朗和维彻所说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系统,那么导致其像沙堆一样坍塌的内在驱动力又是什么呢?一种可能的答案就是社会的进步。

  有科学家发现,分形维数的数值似乎与社会资源利用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比如一个社会系统的分形维数较低,就意味着该社会系统内的土地、贸易、政府机械以及劳动力等诸多资源的利用率还远没达到优化的标准,整个系统内还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

  英国诺丁汉大学考古学家和数学家对位于斯巴达城东部的古希腊遗址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研究人员发现,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60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率的分形维数基本保持在0。7左右。而在此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分形维数数值不断增长,最终达到了1。研究人员得出了以下的结论:某一社会系统的分形维数数值越大就意味着政治越稳定、经济结构越合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也越高。

  但是,对于一种自组织临界系统来说,其分形维数不可能保持无止境的增长。分形维数一旦超过某一临界值,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比如,对于典型的自组织临界系统--由不断掉落的沙粒堆积而成的沙堆来说,一旦沙堆的斜率超过某个极限值,整个沙堆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坍塌。

  与此相似,作为自组织临界系统一种的人类社会,随着其内部各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利用率逐步提高,它总有一天也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到那时,即使所有可供利用的土地都被用于农业生产和建造房屋,也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食物和住房的需求。社会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容易爆发战争、饥荒等灾难,甚至走向灭亡。

  而在布朗和维彻看来,玛雅文明的覆灭可能正是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造成的恶果。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玛雅社会也许经受了战乱、饥荒等种种灾难的打击,直至最后不堪重负彻底崩溃。布朗认为,促使玛雅文明瓦解的导火索不一定非得是某些重大事件,对于一个已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的社会体系来说,即使是很小的干扰,对它来说也可能是致命的。

  就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雪团可以造成大规模的雪崩那样,某些相对平凡的事件,比如一场普通的战争、一次不合时宜的政变或经济衰退等都有可能成为曾经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的终结者。如果玛雅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也不排除其最终的消亡是由一系列不幸事件,比如战乱加上收成欠佳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有一些科学家对布朗和维彻的观点表示了异议。某些人类学家指出,将分形维数作为一种工具来研究玛雅文明似乎不妥。他们认为,一些表面看来有着某种关联的事物彼此之间并不一定真的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在用分形法研究古代文明时特别需要保持谨慎,不要一不小心陷入伪科学或鬼怪学说的泥潭中。

  布朗和维彻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指出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只是为未来对玛雅文明更加深入的考古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由于许多玛雅文明的遗址都已湮没于丛林和沙土之下,他们所能获得的玛雅城镇布局方面的数据还是很不理想。这给布朗和维彻证明玛雅社会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系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尽管如此,有些科学家还是坚信,在拥有可靠的考古学证据的前提下,分形法仍不失为一种研究古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历史的有效方法。

  6。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曾经提出,玛雅人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所有的城市都是以宏伟巨大的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玛雅人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柴,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目前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各国广泛分布着的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7。疾病传播说: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这样不仅危及成年人的健康,也影响到他们后代的生长,尤其是天花的流行对玛雅人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8。能源匮乏:据推测,玛雅人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力作能源,也不可能用煤炭或者石油作燃料,也没发现用风作能源或动力的痕迹,只能认为是可以依靠太阳的热能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然而,从他们残留的遗址中表明,仅仅依靠太阳的热量作为生活服务的能源供应显然是捉襟见肘当时能否利用太阳能还值得疑问。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的匮乏便是一件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当时那个年代,油、酱、醋、茶并不一定是开门的必需品,但要生活,柴、米、盐还是必要的。人总不能是光吃水果吧?即使吃红薯也不能光吃生的吧?要吃米类、谷类的食物总不能光吃生的吧?那么,要正常生活能源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原始人还有钻木取火的说法,取火干什么,无非是把生食烤成熟的。那么,玛雅人在科技水平已不能与原始人同日而语的那个时代,肯定不会吃生饭、食生肉、饮生水,而是吃熟食、饮热水、食熟肉也可能不吃肉类,而吃熟的蔬菜。那么,要达到上述需要,要么使用大量的木柴、要么利用大量的太阳能。倘若在那么狭小的地区,养活数以万计的人口,显然能源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能源匮乏也将产生“穷则思变”的想法。那么,玛雅人的头领也可能因为能源的严重供不应求而寻求移民的措施。

  以玛雅为代表的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却由于玛雅文化的过早消失而容易被人忽视现代人研究它也不多。但是玛雅文明与埃及文明一样曾经有过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神秘的金字塔、“天文台”球场、“象形文字等。抵达之前新大陆人类成就的杰出代表它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明点滴玛雅的中兴

  玛雅古典文明衰落了,中央低地各邦都已是明日黄花。

  然而在北部尤卡坦半岛干旱的石灰岩平原上,一些新的玛雅城邦再度兴起,构成了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不过它们再也没有达到过古典时期那样的辉煌。玛雅人的一个族系--蒲冬玛雅人,建起了后古典期最著名的城邦奇琴伊萨和乌斯马尔。

  奇琴伊萨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意为“伊萨部族的对泉”。该邦最初为玛雅人于10世纪前建立,公元987年左右,北方的托尔特克人夺取了该地的控制权,力图把它变成托尔特克人首都图拉的翻版。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奇琴伊萨的大片遗迹,是糅合了玛雅和托尔特克两种文化模式的综合体,其建筑既表现出玛雅人的节制、冷静,又不乏托尔特克人的剽悍、雄壮。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正在走向衰落的玛雅文明,出现了一次复兴。

  在奇琴伊萨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金字塔神庙,名曰库库尔坎Kukulkan神庙。“羽蛇神”库库尔坎是托尔特克传统文化中的主神,由奎特查尔凤鸟羽毛和响尾蛇组合而成。它被视为伟大的组织家、城市的建立者、数学、冶金学和天文学之父,传说是它给百姓带来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还掌管农业、丰收与降雨,这在干旱的尤卡坦半岛自然意义非凡。库库尔坎金字塔高约30米,四周各由91级台阶环绕,加起来一共364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刚好象征了一个太阳年中的365个日子。而这座古老建筑的几何设计和方位,足以媲美瑞士钟表的精确校准,创造出一种既玄妙又充满戏剧性的效果: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蟒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秋分日又回去。每一次,这个幻象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

  早在公元前2000年,玛雅人已经开始种植玉米。居住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在当地不规律的降水条件下,发展出了依靠高密度劳力和农田水利系统,包括运河,水库及其他落差型储水设施。当时的文明分布于现在的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玛雅人制造了与古代埃及金字塔类似的建筑,精于数学,天文,并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文明点滴玛雅文明的老祖母

  人们发现玛雅文明和其他墨西哥各地古代文明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于是学者们猜测,可能有一个更古老的文明,是玛雅和这些墨西哥文明的共同渊源。

  墨西哥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拉文塔族,他们居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1938年,有人意外地在传说中的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最重的达20吨,学者们发现了拉文塔LaVenta和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Zapotes两处重要遗址,中美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然而直到20多年后,随着又一处重要遗址--圣洛伦佐SanLorenzo被发现,奥尔梅克文明才最终被学术界确定。

  文明点滴从天而降的玛雅人

  传世的雕刻、绘画中,玛雅人都有着夸张的面部特征:扁平额头、鹰钩鼻子、厚厚的嘴唇。今天的玛雅遗民虽说也略有这些特征,但决不那么鲜明。他们是相貌不错的蒙古人种Mongoloid,但与他们的中美洲邻居并没有太多的生物学差异。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考古学家成功复原了一名古玛雅人脸型。据报道,该大学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数月前在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的一个天然池塘发现了一颗古玛雅人头颅骨碎片。通过对这些碎片进行的调查和整理,专家们认为,这是一颗年龄约在35岁至37岁之间的男性头颅。

  考古学家用石膏将头颅碎片拼接成一个完整头颅,然后再将其复原成古玛雅人脸型的原貌。专家们按照形态学的特点又成功地对古玛雅人的眼睛、嘴和鼻子进行了复原。

  带有神秘色彩的玛雅人起源于何地?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某个国家的移民呢?或者是“失落的十部族”后裔?还是外星人的后代呢?虽然众说纷纭,至今难定论。但有一种外星来源之说,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生活环境明显不同于人类。

  人类生活的一般规律是选择在靠近江河两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区居住和生活。而玛雅人在面积比较宽松、完全有条件选择优越的良好环境的状况下,偏偏选择了热带雨林这种湿热潮湿,易于形成流行病以及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环境生活。其目的何在呢?是否被认为是有意避开人间烟火,探求在地球上独立生存的考验呢?而把居住点建在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土地上时,就难免与在邻近的地球上的人们相互频繁的接触和交往,那就难免泄漏他们的一些不愿暴露的秘密。所以,尽管居住环境差些,但能适应他们的生活条件。因此,甘愿生活在条件恶劣的地区。否则,他们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人,智能显然强于周围的人类,为何要傻到连选择生活环境都不会的程度呢?回想到我国黑龙江省五常市凤凰山事件中,那个曾降落在半山腰的飞碟,不是也较长时期停落在缺衣少食的深山老林里,而不愿到繁华的城市和物产丰富的乡镇去“避难”吗?时间过去了一两千年了尚还如此,远在古代外星人把居住点选择在热带雨林,不是很好理解吗?至于恶劣的环境,他们可以克服,而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的野兽,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形不成威胁。

  2卓金历说明玛雅人的祖先不在地球上。

  从玛雅人所建的古古鲁汗金字塔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样的数字:金字塔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人一个世纪是52年。13个角代表一年13个月卓金历20天一个月,一年为20天×13个月=260天。

  卓金历是根据一年等于260天的周期,所计算出的历法。但据天文学家研究,在我们太阳系中,并没有适用此历的行星。那玛雅人编“卓金历”的真正意义,就是怀旧和不忘祖宗的表现。打个比方,就像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在使用公历的同时,也仍然使用我国传统的农历一个道理。从玛雅人编“卓金历”就表明玛雅人的祖先,是使用“卓金历”的,否则玛雅人也不会凭空编造“卓金历”,而使用“卓金历”的这颗行星,在太阳系内又不存在,所以,使用“卓金历”的行星应该是太阳系外的行星。这说明玛雅人祖先,离我们有多么的遥远。

  3玛雅人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人。

  从有关专家考察的资料判断,玛雅人当时的建筑、工艺、科技、运输……诸多方面,都远远先进于地球人。因而,可以认为玛雅人并非是地球人的移民,而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后裔。玛雅人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的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得到证明:

  A历法计算正确:玛雅人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已经相当先进。例如,在编制历法上已经准确到比现在人们的日历还精确的程度。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日历,一年以365。2425日计算,而玛雅人当时的天文学家则以365。2420日计算。根据日前最尖端的天文学家计算,一年应该是365。2422日,比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法更正确。它的误差为每年0。0002天,换算成秒每年只差17。28秒,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法误差为每年0。0003天。即365。2422-365。2420=0。0002,而365。2425-365。2422=0。0003。

  B巨大的石造城市。

  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中南美时,看到一个巨大石头所造的都市。这座石头造的都市比西班牙某个城市的遗址更壮大、雄伟。这种巨石建造的都市,在当时地球上的古人是无法制造的。其实就是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人类,包括科技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要建造一个巨大的石造都市也是不可能的。

  C宇宙火箭设计图表明玛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

  宇宙火箭的研究、设计、制造、使用是发生在20世纪,少数科技水平很高的国家,所拥有的一项高科技工业。然而,如果说早在远古时,就发现了宇宙火箭设计图,那人们肯定认为是天方夜谭或者是觉得此人是白天里说梦话。然而,在专家考察玛雅文化遗址时,就确实看到了这样的图形。那么,这种酷似现在的宇宙火箭设计图从何而来?根据当时地球人的记载是肯定没有这项技术存在的。玛雅人生活的遗址上何以存在这种被现代人称之为尖端技术的呢?答案虽然不太好回答,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即:玛雅人的祖先,不是曾经在外星系研究、设计、生产、使用过宇宙火箭,就是曾经亲眼目睹过宇宙火箭的成品。换言之,就是玛雅人的祖先,不是外星系宇宙火箭的设计、生产人员而画的设计图,就是亲眼看到过宇宙火箭的发射而绘的回忆图。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远在古代玛雅人的祖先就掌握了现代人直到20世纪才发明的宇宙火箭技术。因此,玛雅人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人,就不言而喻了。

  D生产工艺令人费解。

  1927年在洪都拉斯一次玛雅文化古代都市鲁巴达的挖掘工作中,在已倒塌的祭坛中,发现了1000多年前的水晶头盖骨。此骨是利用高纯度的透明水晶所制成,没有留下使用工具的痕迹,其硬度约为七度,用一般刀子是绝对不可能打造完成的。那么,该头盖骨是运用什么工艺完成的呢?刀刻不进去,那是如何制造的呢?没有工具的痕迹,又是什么工艺加工的呢?用现代的工艺都无法想像的事,在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已经生产出来了,这难道不是令人费解的事吗?如果玛雅人的祖先不是外星人,又怎么能做出令现代人都解不开的难题呢?

  E空中运输重物表明与外星人频繁交流。

  玛雅人在建造巨石建筑、建造大型金字塔时,既不用车辆,也不用牲畜,更不用金属,而且也没有建造交通运输所需的道路,也没有水路运输的码头可以利用,只有周围大型平坦的广场可以利用。那么,人们就有理由认为,在建造这些大型金字塔和巨石建筑时,是否外星人应用飞碟当作运输巨大石材的交通工具,而大型金字塔周围的大型平坦广场,是否被当作飞碟的停机坪?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直升飞机停机场地呢?否则,一无道路可走,二无船舶可停,那巨石从何运来呢?从空中运输重物上看,玛雅人与外星人有着频繁的交流。而大型金字塔和巨石建筑的运输过程,很可能是外星人利用飞碟帮助玛雅人建造的这些工程。当然,也不排除巨石建筑和大型物资本身就是外星人从外星球运来的可能性。

  4玛雅人的信仰有异于地球人。

  玛雅人居住区有名的古古鲁汗金字塔,每到3月21日和9月23日,也就是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或者前后2~3日在金字塔上出现不可思议的光和影所构成的图形。夕阳的光照在九级的金字塔上,出现七个等腰三角形的光带,光带的一端正好通到金字塔土台上巨蛇的头部。这天,居民们认为“古古鲁汗由天而降”,手抚蛇首,感谢古古鲁汗从天上带来的恩惠。从这一活动可以看出,玛雅人信奉的古古鲁汗与地球人的信仰不同。而且他们都是在春分、秋分时刻手抚蛇首,迎接“古古鲁汗由天而降”。就像地球人每到新年、春节或重大节日人们祭奠祖先回家过年和过节一个性质。但玛雅人所要迎接的古古鲁汗是要从天而降的外星人,更何况每到这两天金字塔内就会出现奇异的光带呢?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玛雅人来自于外星。

  文明点滴水下的玛雅遗址

  世界最有名的国际潜水科考小组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潜水小组向媒体透露,他们的科考小组在墨西哥东南的尤卡旦半岛--历史上玛雅古国的所在地考察时,发现了一条结构复杂、洞穴相连的地下河流,据初步估计,该河流约有200多英里长,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流。而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在该地下河的最深处,潜水员们竟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砌成的炉灶、石桌以及陶器等物!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玛雅人曾经在水底生活?!

  200英里地下河像个“大三角形”,该地下河离尤卡旦半岛地面表层约有100多英尺深的距离,它最早为世人所知是在1998年,该科考小组的成员从当地一个几英尺宽的井口潜下水去,想了解这些位于丛林中的深井常年不干且水质清纯的秘密。没想到下井后发现,该井竟然没有尽头,潜水员潜了足有半英里长,吃惊地发现井里面竟是一个无比宽广的“水底世界”--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不知通往何方,一些形状古怪、不知姓名的水生物、小鱼、小虾等,同样好奇地在他这个陌生的访问者身边游来游去,轻啄着他的潜水服。潜水员不敢走远,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潜回井口,报告了他的发现。科考小组当即决定,从欧洲运来最先进的设备考察这条神秘的地下河。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该地下河在玛雅人的传说中早有记载,古玛雅人称之为“欧西贝哈”,意思就是“万水之源”。几个月后,一些重达几千磅的最新测量设备、水下灯、高级潜水服、瓦斯车等,通过马背陆续运到了位于丛林深处的现场。潜水员们立即全副武装开始了考察,由于地下河里地形错综复杂,刚开始考察时十分困难,有时仅仅为了勘探一个深不可测的凹穴,潜水员就得在水底熬上12个小时。科学家们初步估计,该地下河至少有200英里长,尽管无数个通道像迷宫似的让潜水员们大伤脑筋,但地下河的总流向应该是个大三角形。

  尽管地下河考察工作曾因为安全等原因一度面临停顿,科考小组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测绘地下河的形状。到目前为止,该科考小组已在河底测量了60多英里长的路程,绘制出了57个水底深穴的形状。“洞穴潜水员总是工作在危险的边缘,我们总是想依靠现有的设备,在水底前进更深更远。水底洞穴的世界常常是个变幻莫测的黑暗迷宫,我们得极端谨慎,因为一不小心,也许某个人就再也不会回来。”伦敦籍的科考潜水员、现年37岁的斯蒂芬·波盖尔茨道。

  为了不至于迷路,潜水员们都随身带着一个线轴,一端系在入口处,一端拿在手上,每前进10英尺,就将线打上一个结。这样做既可以循线返回,又可以测量出前进了多少米。潜水员除了测绘水下世界的地形外,还附带收集水下生物的样本。

  然而不久前的一次发现,使该科考具有了全新的意义。随着探测的深入,潜水员越走越远,在快到地下河的一半深处时,他们中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早期人类生活过的痕迹!潜水员陆续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砌在石壁边上的炉灶、石器时代的石桌和其他一些古人类的遗迹。依据发现的遗物,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估计,大约在9000至1万多年前,这些古代人曾经生活在这里!此外,科考小组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玛雅时期的东西,诸如破碎的陶器、玛雅人的遗骸等。面对这些意外发现,潜水员们动也没敢动它们一下,可以说他们十分震惊。玛雅文明已经够神秘,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在100英尺深的地下河里发现古玛雅人砌下的炉灶、石凳--所有的发现都被原封未动地保留在原来的地方,等待满怀疑惑的墨西哥国家人类和历史学会的考古学家们赶来,对这项惊人的发现做出解释。

  §§第三章印加的黄金帝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