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分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如同定义一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游戏进行研究,将揭示游戏的不同内涵和外延。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游戏的外延作限定。由于研究者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他们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分类。
一、国外的游戏分类
(一)皮亚杰的游戏分类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根据这一假设以及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他将游戏分为以下三种:
1.练习性游戏
这种游戏的动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组成。
在这个阶段,我们常看到婴幼儿带着喜悦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如两三个月的婴儿晃动着四肢,一遍遍地看着周围悬挂着的彩球,反复摇晃着花铃棒,重复着吃手指的动作;当婴儿会爬时,他们在床上爬来爬去,边爬边抓握一些物体。婴儿在重复这些简单的动作过程中,表情是轻松愉快的。这就是练习性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以后随着其他游戏形式的出现,机能性游戏的比例下降。
这种游戏形式在整个幼儿期随时都能看到,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比如奔跑、攀爬、滑滑梯、摇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它具有“好像”和“假装”的特征。当幼儿能够把以前经历过的事情、活动以及眼前并不存在的事情作为表象回忆起来的时候,机能性游戏便转化为象征性游戏。如玩“过家家”、“邮局”、“商店”游戏等。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大约两岁开始,直至入小学,其高峰期在3~5岁。
3.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是以规则为游戏中心,用规则来组织游戏,它摆脱了具体情节。这是四五岁以后发展起来的游戏,由于规则本身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动作机能的要求不同,因此这种游戏可以从幼儿一直延续到成年。
(二)帕顿的游戏分类
美国的帕顿按照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行为归纳为六种类型:
1.独自游戏
幼儿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兴趣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上,不在意周围其他伙伴的活动。
2.平行游戏
幼儿单独做游戏。由于玩的玩具材料与其他幼儿相类似,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在一起玩,其实幼儿是在同伴旁边单独玩。
3.联合游戏
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他们谈论共同的话题,活动中偶尔有借东西的行为,出现相互追随模仿的行为,但没能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幼儿仍是依个人的愿望游戏,是凑在一起玩。
4.协作游戏
幼儿形成小组做游戏。游戏中有分工和协作,有共同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小组通常由一两个领头的孩子组织指挥。
一般的,以上这几种游戏类型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除此以外,幼儿游戏中还有如下两类与社会参与性有关的行为。
5.无所事事
幼儿不是在玩、在游戏,而是在东游西逛,或是从椅子上爬上爬下,再就是注视着某些突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是发呆。
6.旁观
幼儿(几乎在整个游戏时间)关注着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偶尔也搭几句话或是提些问题,但始终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三)比勒的游戏分类
比勒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不同体验形式,将游戏分为四大类。
1.机能游戏
幼儿反复做某个动作或活动以示快乐和满足。这类游戏自然地锻炼感觉运动器官,有效地发展身心机能。
2.想象游戏
又称“模仿游戏”、“角色游戏”,即再现成人生活的游戏。幼儿开始时是模仿周围成人的某些行为,进而有意识地扮演成人的角色,以后逐渐能够按角色的要求行动和协调相互关系。
3.接受游戏
幼儿通过看画册、听故事、看电视、看电影等活动而获得乐趣。这是相对被动的游戏。
4.结构游戏
又称“创造游戏”。幼儿运用积木、黏土、沙或纸等制作物品,进行造型活动。
(四)原苏联的游戏分类
原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游戏的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1.独自游戏
指儿童自己一个人玩。
2.平行游戏
指两个以上的儿童在一起玩,玩相同的游戏,所用的玩具也相同,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各玩各的,不发生协作关系。
3.合作游戏
指两个以上的儿童在一起做游戏,他们相互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二、我国的游戏分类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按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来分类的,并已列入了有关的法规。具体地分成两大类六小项:一类是创造性游戏,它主要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另一类是规则性游戏,它是指以教师创编、组织为主,以规则为核心的游戏形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这类游戏常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