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文种是春秋时期在越国与范蠡共事的政治家。
在说服吴国权臣伯嚭的过程中,文种处于被动的客体位置,但就活动本身而言,文种以他机敏的才智和练达的手段,明显地处于事情的主体地位。文种在活动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越国图存完成了关键的步骤,显示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的睿智。
春秋时期文种在越国长期主持国政,在和吴国的政治交往中,他能看清全局,把握与吴关系的方式与发展进程,提出对付吴国具体的战略策略。吴王夫差上台不久,兴倾国之兵伐越复仇,文种建议说:“以愚见,莫若卑词谢罪,以乞其和,俟其兵退而后图之。”吴军当时有丧君之愤,又经数年训练,确有锐不可当之势,文种的建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应敌策略,可惜未被勾践采纳,导致越国大败临亡。这时,又是文种提出了乞降请和的策略,并亲自赴吴实施,收买伯嚭,才为越国保存了一线生机。后来勾践受赦回国,图谋复仇,文种听说吴王准备扩建姑苏台,遂进见越王说:“臣闻‘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锴于芳饵’。今王志在报吴,必先其所好,然后得制其命。”根据这一思想,他向越王提出了削弱吴势、阴图其国的战略方针,以求逐步扭转吴强越弱的局面,最后制敌之命。
文种在后期的政务活动中将破吴复仇作为中心目标,他为此向越王提议说:“臣所以破吴者有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谷,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官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强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后来越国向吴王进巨木、献西施、借贷粮食、贡物不绝,其对吴交往基本上是对这些策略方针的实施。
文种在政务活动中力求彻底、全面地实施上述战略方针。例如:为了空虚吴国积聚,文种对越王说:“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岁年谷欠收,粟米将贵,君可请贷于吴,以救民饥,天若弃吴,必许我贷。”越国带着制服吴国的政治目的向其借粮,不想吴王还欣然应允了。第二年,越国丰收,越王有心不还吴粮,恐怕失信;有心还之,又怕虚吴之计落空,文种建议说:“宜择粮粟,蒸而与之,彼爱吾粟,而用以布种,吾计乃得矣。”
文种费尽心思,努力保证自己大计方针的彻底实施。越国伐吴的条件基本成熟时,越王即欲兴兵出征,文种劝谏说:“时未至也,其忠臣尚在。”他要保证自己大计方针的全面实施,必须剔除一切不利因素。因此他一边耐心地等待时机,一边实施反间计,直到吴王杀掉伍子胥后,他才支持越王伐吴。而这一次,由于准备充分,伐吴一举取得了成功。
功成受疑,下场可悲
从在越国被吴国打败到重新打败吴国复仇翻身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文种的每一个决策,无论是关于内政还是外交,是关于强国还是削敌,几乎无一不是正确的,都收到极好的效果。但这一次,在关处他自己前途命运的“个人”决策上,他却是大大失算了,他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形势和环境的改变对于其性命前途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对于范蠡的提醒也加以拒绝,就这样,他陷入了由他一手营造的“大好形势”所变成的牢笼里。
文种对越国的事业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对越王勾践始终忠诚如一。勾践赴吴前,君臣非常伤悲,文种忍泪劝勾践说:“夫艰苦之境,天之所以开王伯也。王善承天意,自有兴期,何必过伤,以自损其志乎?”他举觞为越王祝辞说:“皇天佑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人者昌。”表达了他在困难境地中对越国中兴事业的信心。
三年后,他听说越王被赦回国,率领守国群臣和城中百姓拜迎勾践于浙水之上,欢声动地,表达了他对越王的一片忠诚。
文种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的君臣观念深深扎根于他的意识。吴国被越国打败后,吴王途穷无路,勾践让文种将其诛杀,文种回答说:“人臣不敢加诛于君,愿主公自命之!”强烈的君臣意识使他不敢对一个战败的敌国君王下手。
文种用传统的君臣观念看待一切君臣关系,在攻破吴国前,他做了一个特殊的梦。这天,越军兵临吴城(今江苏苏州),夜间突然暴风骤起,大雨如注,雷鸣电闪,飞石扬砂。文种一下子想到了吴国忠臣伍子胥,因迷信观念作祟,他怀疑是伍子胥的忠魂暗中保护吴国,于是约下范蠡,二人肉袒冒雨,前往安置伍子胥头骨的南门稽颡谢罪,风雨止息后,文种坐于帐中休息,他梦见伍子胥乘车而至,如同生时,开言说:“吾前知越兵必至,故求置吾头于东门,以观汝之入吴。吴王置吾头于南门,吾忠心未绝,不忍汝从吾头下而入,故为风雨,以退汝军。然越之有吴,此乃天定,吾安能止哉?汝如欲入,更从东门。”暴风骤雨本来是沿海常见的现象,文种却把它和吴国亡臣的忠心联系了起来,迷信观念和传统的道理意识使他将伍子胥看成了吴国的守护神。梦是满足愿望的潜意识活动。在晚上的梦中,文种把越国灭吴想象成上天所定,并假托伍子胥本人表达出来,既不灭吴国亡臣的忠心,又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了自己灭亡吴国的对越忠诚。
文种的忠诚意识,使他把自己所忠诚的对象也想象地太美好了。在灭亡吴国、振兴越国的过程中,他和另一位重臣范蠡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范蠡比他的聪明之处在于,范蠡能够看清勾践的为人,更对胜利之后的险恶政治斗争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举国上下都在欢庆胜利的氛围中,携妻带子悄悄离开了越国。而此时文种正准备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把越国治理得更繁荣的事业中去。
范蠡来到了齐国,他给自己的老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曾听人说,飞鸟射完了,良弓就要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光了,猎狗就要被煮着吃了。越王的脖子长得很长,嘴像鸟喙一样尖,我看可以和他共患难,却不可和他共享乐,我劝你还不如早早地离开。”
文种接到了这封奇妙的信,虽然心有所思,但旋即对范蠡的这种意见大不以为然,然叹说:“范蠡也太过多虑了。”但随后不久,文种也感到勾践对于自己不再像前那样热情了,他有些疑惑,但仍相信勾践不会不重用他的。于是他试着称病不去上朝,以期勾践能回心转意。但他没料到的是,就在这段时间里,就有人在越王面前进谗言,说文种想谋反,因为那些奸佞之徒实在嫉妒他的才能和功绩。
而勾践也感到,越霸业已成,留着他已没有什么用了,说不定还会生出许多事来,就把文种叫到自己的身边,对他说:“你教给我攻打吴国的七条计谋,我还没有用完就灭了吴国,还有四条在你那儿,你还不如跟着吴国的国王去,试试你的计谋看是不是能救了他们。”
说完就给了他一把剑,让他自杀。此时,文种此恍然大悟,追悔莫及。他手持御剑,涕泪横流,但勾践早已铁青着脸回宫去了。
就这样,这位胸藏韬略、功勋卓著的精忠老臣含恨自刎死去了。
当退时而不退,与范蠡之间一个看似微小的差别,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分出了作为政治家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