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难解的身世之谜

  (少年时代的蒋纬国。)

  外界传说蒋纬国是戴季陶的儿子,蒋纬国问过戴季陶,戴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又拿出一张蒋介石的照片,问蒋纬国到底像谁,没有作正面回答。蒋介石也未置可否。

  在蒋家第二代中,蒋纬国是一位被议论得多、颇为“尴尬”的人物。无论他的身世或经历,都有太多解不开的“结”。

  (蒋介石长子蒋经国、次子燕纬国合影。)

  谁是蒋纬国真正的父亲?他究竟姓戴还是姓蒋?在蒋纬国一生认称的几近半打的“妈妈”中,有没有他的生身母亲?蒋介石与蒋纬国“父子”之间,蒋经国与蒋纬国“兄弟”之间,究竟有没有血缘关系?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充满了神秘色彩,隐晦不明,扑朔迷离,困扰着关注于蒋氏家族史的“有心人”,同样,也困扰着“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当事人蒋纬国。

  蒋纬国1916年出生于日本,关于他的身世,以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言蒋纬国就是蒋介石的“血亲”之子。相传,国民党“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与陈其美、戴季陶等人东渡日本避祸。在此期间,蒋介石与一日本女子相好同居,生有二子,一名安国,一名纬国;一习文,一习武。安国过继给戴季陶,交戴元配纽有恒女士抚养,纬国则由蒋介石领回国,交蒋的侧室姚冶诚女士领养。故经国、安国、纬国三人乃是一父所生,实为同父异母的兄弟。

  其二,言蒋纬国生父不明,既可能是蒋介石,也可能是戴季陶。传说,蒋介石与戴季陶在日本期间,共租一屋而居,房东为他们介绍了一位下女。3年下来,日本女子产下一男婴,但谁是这孩子的父亲,3人都搞不清。因为当时蒋介石已经有了蒋经国,就主动把男婴让给戴季陶做儿子。戴季陶在婴儿一岁多的时候把他抱回上海,但重礼教的戴家并不接受这个私生子,不得已,戴季陶只得把婴儿交给蒋介石抚养,取名纬国,由姚氏抱回苏州,视同己出。

  仔细推敲,这两种传闻均有明显漏洞,无法自圆其说。然而,对于外间的纷纷议论,无论是蒋介石或是戴季陶,一直保持缄默,从未出面澄清。蒋纬国第一次正面触及这一问题是在1940年,当时他刚从德国留学归来返回重庆。一天,蒋纬国在蒋介石的书房里看到一本美国作家约翰·根舍所写的《亚洲内幕》(InsideASia),其中有一段提到“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少尉是国民党一位元老戴先生所生,后因为某种原因过继给蒋介石”。蒋纬国好奇心大起,他没敢去问蒋介石,就去找戴季陶“证实”。戴季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一张蒋介石的照片,又拿出一面镜子,让蒋纬国拿着镜子自己照自己侧面,接着问他:“是像这边,还是像那边?”意思是,究竟是像相片中的人,还是像镜后的人。

  这个没头没脑的解释令蒋纬国啼笑皆非。直到1949年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覆亡前夕,戴季陶自杀身亡,蒋纬国也再未能从他那里证实自己的身世。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关于蒋纬国身世的种种传闻一直未曾断续。大约在1956年至1957年之交时,有人发现蒋介石与蒋经国的血型同为0型,而蒋纬国则不同型。又因蒋经国说过:“0型血的血液,是英雄血”的话,遂致有人据此传开蒋纬国非蒋家亲骨肉的说法。当然,也有人反驳说:“一个人血型,遗传自父亲或母亲的血型,均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不能因父子不同血型而证明出什么,因为他可以与母亲同血型的。”然而,尽管在医学上的解释如此,可是“蒋纬国与蒋介石不同血型,而与戴安国同血型”的纷纷议论,给蒋纬国带来的困扰,是可以想象到的。据说,蒋纬国曾半真半假地自谑道:“我如果不姓‘蒋’而姓‘戴’,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在1959年至1960年之时,又有人传出:蒋纬国之所以自己说出“我如果不姓‘蒋’而姓‘戴’……”的话,是出自那时某一党国元老对他所作的指点,其作用,颇相似于三国时代诸葛亮对刘表儿子刘琦所作的指点。果然,在蒋纬国自己说“不是蒋家的骨血”之后,流言逐渐平息,他的困扰与烦恼也日渐减轻。其后,在1961年顺利晋升中将,复任装甲兵司令,1962年又调任陆军指参大学校长。然而,到了1964年,由于装甲兵发生了“湖口兵变”事件,与装甲兵渊源极深的蒋纬国难脱瓜葛,受到极大的牵连,中将官阶一干就是14年。等蒋介石病逝的翌年,濒临中将退役限龄(60岁)的前夕,才由蒋经国提拔晋升为上将,调任三军大学校长。如此曲折的升迁之途,在蒋家系统人事安排的惯例上,是颇令人费解的。故而,当时台湾国民党政界有人就直截了当地认为:除非蒋纬国非蒋家骨血,否则蒋纬国之境遇谅不致如此尴尬!

  到了1975年蒋介石撒手归西的那段时日里,“蒋纬国姓戴不姓蒋”之论仿佛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人直接从蒋经国亲撰之《守父灵一月记》一书寻找答案,认为书中蒋经国提及儿子、女婿、媳妇、子孙之处颇多,但对蒋纬国却只字不提,故而蒋经国此书一出,给人的印象,似乎蒋家只有一位“孝子”而蒋纬国却被蒋家“遗忘”了。正由于这个“遗忘”的存在,令人联想到蒋纬国究竟是不是蒋介石的“儿子”?如果是,为何蒋家只有蒋经国一位“孝子”如果不是,蒋纬国又是谁的“儿子”?

  到了1986年前后,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起因是一本蒋纬国自陈家世、声言他“姓戴不姓蒋”的书——《蒋纬国报到》。虽然关于蒋纬国非蒋家骨血的说法流传已有多年,但是由蒋纬国本人亲口道出,自是石破天惊之举,一时朝野震动!

  在一本《蒋纬国报到》的书中,称蒋纬国是戴季陶与日本一位女性所生,因惧内也置于蒋介石名下。戴季陶不置可否,但其生母是日本护士重松金子已证实。

  (1930年,阎冯战役时蒋介石与蒋经国合影于商丘车站。)

  《蒋纬国报到》一书,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香港女作家孙淡宁(笔名农妇)出面策划的。1984年,孙淡宁通过长辈的介绍,专程到台湾与蒋纬国洽商编写《蒋纬国回忆录》事宜,经蒋纬国首肯,孙淡宁即以访谈录音的形式,将蒋纬国口述“一生事略”记录整理,前后历时两年,于1986年基本成书。全书共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蒋纬国自述他为什么会研究战略,第二部分则全在“大谈战略”。

  严格说来,《蒋纬国报到》一书,并不符合口述回忆录的体例,内中谈战略之处太多,它只能说是一部“蒋纬国战略史”。此书最敏感的内容,是蒋纬国在书的前两章中首次披露了自己的身世的几段文字。由于孙淡宁对于蒋纬国的血缘背景了解甚少,这最重要的问题被她几乎是“一笔带过”,既没深究,亦未详叙。然而,因为笔触蒋家内幕,仅此已足撼世!书中写道:“根据蒋纬国的说法:他是党国元老、前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儿子,真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兄长,是前中信局驻欧代表戴安国(已逝)。而蒋介石是他的‘义父’,蒋经国则是他的‘义兄’。”

  孙淡宁引述蒋纬国的话说:戴安国乃是戴季陶于民国前一年(1911年)东渡日本后,与一位东瀛女子同居所生。后来辛亥后亡命日本,才与安国母子会面。民国五年(1916年)年初,戴季陶携眷返回上海定居。同年10月,蒋纬国出世,即寄养于戴家,交由戴氏元配纽有恒女士抚养。民国八年(1919年),蒋介石难违母命,为了替亡弟蒋瑞青立嗣,不得已将蒋经国过继给蒋瑞青,以免亡弟绝嗣。由于蒋经国是蒋介石的独子,其“兼桃立嗣”,令蒋介石有绝后之虞,故向戴季陶要求领养蒋纬国,以承袭蒋氏血脉。经戴季陶首肯,蒋介石才将蒋纬国携回浙江奉化原籍,交由侍妾姚冶诚抚养。所以,当蒋纬国论及与戴安国关系时,他说:“我与安国,情同手足,血浓于水。”蒋纬国这番话,证明了蒋纬国与戴安国的兄弟关系,他们同是戴季陶的儿子,而到了1920年,蒋纬国的妹妹世芳亦出世,时值军阀混乱时期,戴季陶与蒋介石因为无暇抚养世芳,只好将世芳交由前上海商场殷实商人颜博诚夫妇养育,故易名为“颜世芳”。

  据说,全书原稿经蒋纬国本人审阅之后,认为“没有问题”,才授权孙淡宁出版。孙淡宁找了台北的远流出版社,谈好出版条件,她本人就去了美国。出版社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付印之前,将五校后的“大样”送请蒋纬国亲自审定。孰料,就在此时,竟又传出此书“决定不出版了”的消息。真正原因是什么?出版社和蒋纬国双方都三缄其口。

  参与《蒋纬国报到》一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均为一时之选,封面设计郭英声、版面设计李毓礼,都是台湾文化界名人。包括香港作者孙淡宁与政界及新闻媒介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因而当远流出版社从孙淡宁那里取得《蒋纬国报到》的出版权之后,消息很快外泄。首先是《联合报》凭借私人关系搞出来一份大样,准备在副刊上予以连载,接着一向以《联合报》为竞争对手的《中国时报》也设法弄走一份大样。其后,台北市政府主管出版业务的“一支人马”及“隶属调查局”的“另一支人马”,也都凭借职权,从远流出版社各索取走一份大样。据传,有大样的影印件被《联合报》的老板、国民党中常委王惕吾,密呈最高当局审阅,“文工会”的主任宋楚瑜也得到了一份影印件。

  当《蒋纬国报到》的大样纷纷流出后,“一股巨大的压力”立刻袭来。远流出版社首其当冲,被限令不得再外泄大样,否则“依法”从事。据信,压力来自四方面:

  (一)蒋纬国的亲信部属。由于这批人以蒋纬国马首是瞻,蒋纬国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蒋纬国报到》一旦出版,可能就是蒋纬国解甲归田之日,蒋纬国可以不在乎,他们在乎!

  (二)国民党的情治系统。这种“丑化”蒋介石的著作,显然会“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士气”。

  出世,时值军阀混乱时期,戴季陶与蒋介石因为无暇抚养世芳,只好将世芳交由前上海商场殷实商人颜博诚夫妇养育,故易名为“颜世芳”。

  据说,全书原稿经蒋纬国本人审阅之后,认为“没有问题”,才授权孙淡宁出版。孙淡宁找了台北的远流出版社,谈好出版条件,她本人就去了美国。出版社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付印之前,将五校后的“大样”送请蒋纬国亲自审定。孰料,就在此时,竟又传出此书“决定不出版了”的消息。真正原因是什么?出版社和蒋纬国双方都三缄其口。

  参与《蒋纬国报到》一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均为一时之选,封面设计郭英声、版面设计李毓礼,都是台湾文化界名人。包括香港作者孙淡宁与政界及新闻媒介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因而当远流出版社从孙淡宁那里取得《蒋纬国报到》的出版权之后,消息很快外泄。首先是《联合报》凭借私人关系搞出来一份大样,准备在副刊上予以连载,接着一向以《联合报》为竞争对手的《中国时报》也设法弄走一份大样。其后,台北市政府主管出版业务的“一支人马”及“隶属调查局”的“另一支人马”,也都凭借职权,从远流出版社各索取走一份大样。据传,有大样的影印件被《联合报》的老板、国民党中常委王惕吾,密呈最高当局审阅,“文工会”的主任宋楚瑜也得到了一份影印件。

  当《蒋纬国报到》的大样纷纷流出后,“一股巨大的压力”立刻袭来。远流出版社首其当冲,被限令不得再外泄大样,否则“依法”从事。据信,压力来自四方面:

  (一)蒋纬国的亲信部属。由于这批人以蒋纬国马首是瞻,蒋纬国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蒋纬国报到》一旦出版,可能就是蒋纬国解甲归田之日,蒋纬国可以不在乎,他们在乎!

  (二)国民党的情治系统。这种“丑化”蒋介石的著作,显然会“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士气”。

  (三)蒋经国的指示。据说,蒋经国得知此事后,颇为不悦,曾面斥蒋纬国不智之举!

  (四)宋美龄的劝说。据悉,此事也惊动了在美国的宋美龄,经过一番“家庭恳谈”,蒋纬国最后决定不予出版该书。

  至此,孙淡宁费尽心血的《蒋纬国报到》一书的出版事宜终告搁浅。然而,书不出版,大样却可以无限制影印,好客的蒋纬国陆续影印了许多份,分赠知己好友、亲信部属。“蒋纬国姓戴不姓蒋”,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不久,香港出版的《蒋纬国传》(《广角镜》台港问题丛书之一,李达编著)一书,又详尽披露了蒋纬国生父戴季陶与其生母津渊美智子婚姻纠葛的实情。书中言:蒋纬国确是戴季陶的儿子,他与戴安国都是一母所生。他们的生母是一位日本艺妓,名叫津渊美智子。

  辛亥革命前夕,蒋介石、陈其美、戴季陶等人相继东渡日本留学,即在津渊美智子屋中相结识,成为生死之交的“革命同志”。在蒋、陈、戴3人当中,戴季陶风流倜傥,又喜作狎邪之游,周旋于宾朋之间,尝以风流韵事为生平乐事。当时戴季陶的举动及神采,令美智子颇为倾心,她追随戴季陶左右,生有二子,此即安国与纬国。

  1916年,戴季陶携眷从日本回国到上海,美智子遂有定居中国之意,终因当时中国政局不稳定,且戴、蒋等人风云奔波,迁徙不定,1920年美智子只好返回日本。直到北伐战争结束,戴季陶、蒋介石成为当时左右时局的风头人物,戴季陶有了名正言顺的正牌夫人纽有恒,美智子与戴季陶之间这段异国之情迫告中断,但安国与纬国却因亲情所系,与生母之间常有书信往返。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纬国年事已长,虽有奉养美智子之意,然因蒋介石新任正牌夫人宋美龄之故,过于张扬,会令其出丑,遂只好作罢。1957年2月,蒋纬国再婚。他在胞兄戴安国的陪同下,与新婚夫人邱爱伦前往日本东京联合教堂举行结婚典礼,其主婚人就是蒋纬国的生母津渊美智子。1967年,蒋纬国应邀访日时,念及其生母年事已高,遂秘密接母亲来台定居丰原市,直到1977年其生母逝世止,这中间的10年,也是蒋纬国一生惟一享有天伦之乐的10年。

  此书关于蒋纬国身世的描述,有不少以讹传讹、穿凿附会之处。书中称蒋纬国的生母是一位日本艺妓津渊美智子,但据蒋纬国表示,他从未见过他的生母。而了解蒋纬国行止的人也大都晓得,住在台中丰原的不是津渊美智子,而是蒋纬国的养母姚冶诚。那么,蒋纬国的生母津渊美智子的下落究竟如何,蒋纬国不曾言,外人自然也无从得知,这又是一个谜!

  在台湾,最早把《蒋纬国报到》一书的内容及其被禁出版的经过在新闻媒介上公开曝光的,是党外杂志《第一线》周刊,在其创刊号上“放胆”选用了蒋纬国身着军装的一帧近照为封面,特意加以报道。总编辑吴祥辉亲撰《蒋纬国报到——蒋纬国自述身世之谜》一文。由于此文系第一篇有系统地介绍蒋纬国与蒋家的“血缘亲情”的文章,甫经刊出,立即受到台湾各界的注目。甚至就连蒋纬国在审阅吴祥辉的文章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该文叙述蒋纬国一生经历的真实性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但他却认为其中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换句话说,蒋纬国对这篇文章虽颇为赞许,但是他认为有问题的部分,就是他身世之谜的“关键”。由于这个“有意”疏忽,故被蒋纬国视为该文瑕疵。据传,蒋纬国认为百分之三十不实在的部分,并非该文作者“惜墨如金”的“略而不论”,主要是作者为顾及到蒋纬国的“政治处境”,才不愿揭破蒋纬国的隐私之处。

  然而,这本杂志亦遭受到与《蒋纬国报到》一书几近同样的命运,发行不久,即被台湾警备总部明令禁止,所存杂志亦被搜查一空。

  “兄禁弟书”风波中情形最为尴尬的当事人蒋纬国,在事后颇为无奈地叹息:“为了这点小事,都惊动了在美国的阿娘(指宋美龄)出面处理,看来我这一生婉道身世的心愿可能都无法达成了。”

  1988年,蒋家在台湾的第二代统治者蒋经国猝然病逝,蒋纬国手执台湾军柄,问题的解决出现了新的转机。1989年1月10日,蒋纬国以《蒋经国总统逝世一年来的感受》在台北发表演讲,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身世之谜。他说,蒋介石是他的父亲,戴季陶是义父,也是他的“亲伯”,就他而言,“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他还表示,对于自己究竟是蒋介石之子或是戴季陶之子,这个谜,他自己迄今亦无法证实,他倒希望“向大家搜集些资料”,将这段公案澄清。蒋纬国颇为感怀地讲,他自己弄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并没有死心,希望以辱能证实。否则“一生不清不楚也不是办法。

  1996年8月22日至24日台湾《联合报》摘载台湾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千山独行——蒋纬国人生之旅》一书中的重要精彩章节,对蒋纬国的身世之谜作了新的回答。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千山独行——蒋纬国人生之旅》,是蒋纬国接受《联合报》记者汪士淳采访近40次的口述传记。全书分19章,共计20万字。

  关于蒋纬国的生母,外界一直传言是一位叫津渊美智子的日本女子,本书披露,其实蒋纬国的母亲是一位叫重松金子的日本护士,产下蒋纬国没几年就过世了。而蒋纬国何以生下来就成为蒋介石的儿子,据了解,主要是因为生父戴季陶的元配纽有恒性情较烈,如果知道丈夫的这段异国恋情,必定闹翻天。所幸的是这段露水姻缘始终不为纽氏所知。戴季陶与蒋介石说好,由蒋认子。蒋纬国一生下来,就由对中国革命同样热心的日本人山田纯太郎带回中国,交由蒋介石、姚冶诚抚养。

  1953年蒋纬国赴美进修。途经日本时,他在东京找到了山本纯太郎,终于知道自己的生母葬于何处。山田告诉他,金子死后下葬在东京近郊的青山公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京遭到大轰炸,原有的坟墓已经被美国飞机炸掉。现在公墓周围已成市区。蒋纬国很容易地找到了生母埋身之地,然而,墓址犹在,原址已改葬他人。生母生时无缘相见,死后连尸骨都无处可寻,情何以堪!蒋纬国踯躅于萧瑟的墓园小径,感伤而遗憾。据说,以后,每当他跨上日本国土,青山公墓是他必然造访之处。

  蒋纬国的生平如同其神秘莫测的身世一般,同样是充满了些剧性,波澜起伏。蒋纬国以养子身份过继蒋门,但蒋介石却一直将他“视若己出”,慈爱有加,交姚冶诚带大,有时甚至胜过对他的义兄蒋经国的关心与照拂。

  据蒋纬国回忆,他的幼年成长环境相当特殊。从1岁至5岁期间,一直寄养在上海一位朱姓和邱姓的亲戚家中,与戴氏家人常有往来。4岁半那年,随蒋介石回到家乡奉化溪口,由姚冶诚领养,称姚氏为“养母”。后人“奉化县试办幼稚园”就读,至此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当时蒋介石长年在外,家中人口仅有王采玉、毛福梅、姚冶诚及蒋经国等人。

  蒋介石初得子并为之命名时,就预期有次子,故取意于许朝宗《宗庙乐仪》“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以及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太乙之和”,把一“经”一“纬”与“国”字相缀作为长子和次子之名,寄望他们是“经文纬武”或“经天纬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英杰。按蒋氏宗谱排行,经国、纬国这一代为“国”字辈,大公子经国乳名为建丰。因而当纬国过继到蒋门后,蒋介石又给这个“二公子竺取乳名建镐。以后,蒋介石还从二子名字中各取一字,命“丰镐房”,作为奉化故里蒋家发祥一房的“房号”。

  蒋纬国自幼性格外向,天真、活泼,深得其养父、养母的疼怜。蒋介石常说:“经儿聪明,纬儿可爱”,并给予他以无微不至的呵护。因为蒋经国年长蒋纬国6岁,蒋介石一再叮嘱哥哥照顾好弟弟。

  蒋纬国5岁半那年,王太夫人过世,蒋介石携两子赴宁波,安排他们进当地小学就读。这段日子里,蒋经国、蒋纬国两兄弟的生活颇为困窘,给蒋纬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曾回忆说:“七岁我跟哥哥到宁波,我们没什么钱,也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房子,没想到有一天竟让我们发现一栋房子好便宜的在出租,就高兴得赶忙租了进去。谁晓得等搬进去住了,才觉得邻居都拿奇怪的眼光直打量我们。原来,那是一间地方传说的‘凶宅’,据说是会闹鬼,长久来都没人敢去租!”

  1924年,8岁的蒋纬国同蒋经国一起随父亲来到上海,进入万竹小学读书,跟蒋介石的三夫人陈洁如生活在一起。因此,陈洁如又成了蒋纬国的“庶母”。

  这期间,还有一件颇值得提一提的趣事。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情形十分险恶,而这时恰值蒋介石在浙江家居。孙中山脱险后,急电蒋介石前来,电文是:“宁波、江北岸、引仙桥,10号:蒋纬国先生。事紧急,盼速来。孙文,巧。”这时蒋纬国年仅6岁,蒋介石竟把他的名字,留作与孙中山通讯时使用的代号——发给蒋纬国,就是发给蒋介石。蒋介石对蒋纬国的钟爱由此亦可见一斑。

  蒋经国、蒋纬国虽然并非亲兄弟,但幼时情谊甚笃,曾长期担任蒋介石侍卫长的俞济时颇有感慨地谈及过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二人小时候随其父各地转战的情景:

  1925年以前,蒋介石还只是一位青年将领,两个兄弟有时就带在身边。在外作战,有时一切食宿都简陋,蒋介石睡觉时也仅能睡在临时搭的行军床上,碰到冬天天冷,没有暖和的铺可以睡,蒋介石的行军床太窄,兄弟二人只能有一个人跟父亲挤在床上,另一个必须睡在冰冷的地上。每到这个时候,蒋经国都会让弟弟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以后次数多了,蒋介石过意不去,就协议两兄弟,轮流睡在床上,有时候,蒋纬国在地上睡了一夜,醒来时嘴唇发紫,蒋经国会上去揉揉他的面颊,拉着他的手,教他跳跳暖身。然而,这两兄弟却有不同的经历与际遇。

  1925年,9岁的蒋纬国随“庶母”陈洁如远赴广州黄埔军校,住在蒋介石的官邸。据黄埔一期出身的宋希濂、孙元良等人说:“每到傍晚,军校课务告一段落后,蒋校长常与陈洁如携手在校园中散步,有时也会牵着天真活泼的纬国一道出游。”

  1926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此时蒋经国已赴苏联留学,蒋介石便把次子蒋纬国带在自己身边。

  外国记者对这一位“中国最年轻也是世界最年轻、最英俊的革命领袖蒋介石,带着童龄儿子出现”,似乎甚感兴趣。美国《时代》周刊曾专文介绍:“这一位青年将军,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革命领袖,也是世界的明日之星……而尤可惊的,是他带了儿子出征,他的公子蒋纬国,现年十岁,随侍在他身边,和父亲出入硝烟弹雨之中,一起革命。”一时间,蒋纬国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哥哥蒋经国。当时外界许多人,只晓得蒋介石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名叫“蒋纬国”,却不知道他的亲生儿子蒋经国的名字。世界各国收集整理蒋介石的资料时,也往往只把蒋纬国列为他的公子,却把蒋经国的名字漏下。到了1928年,各国深人汇集“蒋介石资料”,方始加入蒋经国之名,甚至还有些国家的蒋氏文案资料误将蒋经国列为蒋介石的次子。

  蒋纬国11岁时,蒋介石与洁如宣告仳离,随即陈洁如离开上海赴美国“进修”。蒋介石把蒋纬国交给姚冶诚,带到苏州,拜吴忠信、王唯仁夫妇为“干爸”、“干妈”。起先住在吴家,蔡贞坊7号院的房子盖好后,姚冶诚便带纬国住进丢。蒋纬国从此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小学、中学就读,直到1936年蒋纬国柬装前往德国留学为止。

  对于“干妈”王唯仁,蒋纬国一直感情很深。1962年,蒋纬国的续弦邱爱伦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他在向蒋家官邸报喜的同时,也打电话到吴家向“干妈”报喜。第二天蒋介石为这男孩取名“孝刚”,蒋纬国又向“干妈”吴忠信夫人报告:“这个儿子名孝刚。”1963年,王唯仁病逝于台湾,蒋纬国心悸异常,两次到医院抚尸痛哭。

  1927年,蒋纬国被送到苏州托养给吴忠信夫妇不久,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这样,在蒋纬国的家庭生活中,又多出个“继母”。

  (1931年在苏州东吴附中读书的蒋经纬国。)

  苏州求学的八九年间,是蒋纬国生活较为安定的一段时日,幼年时代的“颠沛流离”告一段落,正规化的学生岁月开始了。1931年,16岁的蒋纬国中学毕业,立志从戎,遂去报考军校。不料因是年暑假间割治扁桃腺,流血过多,遵医生所嘱,暂时不能从军。蒋介石安慰深感失望的蒋纬国说:“既然决定做一个现代的职业军人,不妨先打好理工基础,懂得政治、经济、社会之后再为伍。”这样,蒋纬国就进入东吴大学攻读,先在理学院,后入文学院,学习了整整4年。

  由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一度失和,蒋经国长期滞留苏联,蒋介石对在身边的蒋纬国给予了深深的父爱。蒋纬国的晚年曾不无回恋地追溯他少年时代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从小,父亲就是我最要好的师长、最要好的朋友!他只要在家就会教我读书、陪我练字,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他从不曾打过我或大声责骂。是对或错,他都会清清楚楚地从正面教导我,我们之间没有代沟!

  我最记得,每当他在前方打仗打得最危急、最激烈时,或当他遭受国内外各方大压力时,他总喜欢把我叫到他身边,以缓解他所承受的压力。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