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蔡惠媚

  (蒋孝武与蔡惠媚在新加坡的结婚照。)

  在蒋家第三代中,蒋孝武一度政治行情最好,曾被风传为蒋家王朝的“接棒人”。可惜好景不长,先是因江南事件牵连被迫外放,淡出决策圈,其后又由于蒋经国过世后台湾国民党政权的“本土化”、“非蒋化”,彻底封绝了蒋孝武“东山再起”之路。

  蒋孝武1945年出生于老家奉化,从小心眼多,而且吝啬。蒋介石每每端坐在椅子或沙发上看着两个孙子嬉闹时,常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孝武啊!眼睛经常动不动就眨呀眨的,可见他是个计谋多端的‘鬼灵精’。”

  每年过年,孝武便让母亲为他和阿弟孝勇梳洗打扮一番,大年初一,提上小礼物到士林官邸向蒋介石、宋美龄鞠躬拜年,然后用小礼物换回爷爷手中的大礼物和红包。不一会便找个借口回家,把自己的礼物和红包藏起来,走到孝勇身边,哄他说:“阿弟啊!你的钱真多哎,我没有钱,我们一起出去玩,你要多花钱噢!”不费吹灰之力,孝勇手中的钱就被他骗光了。

  有一次,孝武和孝勇上街买奖券,钱是孝勇花的,但孝武手中的奖券中奖了,他怎么也不肯分些给孝勇,后来家中人哄他请客,他硬是一个子儿也不肯掏。

  随着年龄地增长,蒋孝武的性格变得倔强、任性。中学毕业后曾在凤山陆军军官学校按受过短期军事教育,然后进入台湾大学政治系就读。1969年赴德国留学,毕业于慕尼黑政治学院。返回台湾后,于1974年获“中国文化学院中美关系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

  蒋孝武在台湾社会谋求发展之时,正值蒋孝文身染恶疾、病魔缠身,几近废人之际,因此蒋家上下均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进行重点培植。

  蒋孝武从德国留学归来后,蒋经国首先安排他进入素不为人所重的文化事业口磨炼,一则树立形象,二来也测试一下“孺子”是否“可教”。蒋孝武于1969年出任台湾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并负责欣欣传播事业有限公司。1976年出任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主任,1977年出任“台湾中华民国广播事业协会”理事长,1980年出任“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一步步地成为台湾传播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蒋孝武(左)与蒋孝勇。)

  但是,蒋孝武在文化事业中工作十几年的名声并不佳,乏善可陈。在“华欣”公司期间,蒋孝武曾有意与台湾文化界人士联络感情,建立关系,于是就让他最先网罗门下的文人尹雪曼出面负责安排聚会。不期然,尹雪曼每一次组织的与蒋孝武见面的文化界人士,都是他自己圈内的人,将蒋孝武视为“可居”的“奇货”而“独揽”,弄得欲“以文会友”的蒋孝武意兴阑珊:“如果整个台湾的文化界,就只有这么几个人的话,下次不必再请了。”

  在“欣欣”公司里,蒋孝武没有担任任何具体职务,董事长、总经理都是他人充任,然而实际控制权却是在他手里,外界也都知道“欣欣”公司是蒋孝武的“私家领地”。因此,“欣欣”公司的人出外都打着蒋孝武的牌子招摇。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所有广告业务,就是由于这层关系而落于“欣欣”公司名下的。国民党当局“我爱台北”之类的宣传节目也被揽到“欣欣”公司来制作,并强行摊派到各家电视台反复播放,观众怨声载道:“这一类低劣品质填鸭式的宣传节目居然一家播了,再在同一周内作第二家第三家的重播。”而“欣欣”公司的总经理蒋天铎则在同时向蒋孝武“表功”:“我们替政府做的宣传节目,可以在三台轮流播出,可见我们在主任的领导下,替国家政府做了很大贡献。”

  由于蒋孝武有此“通天法力”自有许多趋炎附势者奉承其后,加上蒋孝武与第一任夫人汪长诗婚后一直关系不洽,长期不在一起,更是这群日夜周旋左右大小跟班讨好的良机,外界传出跟哪个歌星、舞星、影星的风风雨雨,自是不无其因。据说,此事为蒋经国所悉,因此勒令其除主管的“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广播公司”以外,其余在社会上所兼的若干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顾问,一律撤销,并责其“闭门读书气以资自省。70年代末、80年代初,蒋孝武的飞扬跋扈一度有所收敛,即与此有关。

  为了使蒋孝武尽快进入所应扮演的角色,蒋经国还在蒋孝武1969年刚刚从德国归来后不久,就开始安插他在国民党党务部门见习,熟悉情况。蒋孝武先后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政策会专任委员、中央组织工作会委员、新闻党部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等职务,虽然多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但是对于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决策、体制及运用程序的了解和掌握却大有裨益,职轻位重,并借此联络到相当一批“拥蒋”的元老重臣,引为日后出头的辅弼。

  早在主持台湾“中央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蒋孝武就已经开始涉足国民党的情报系统。因为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主要是对大陆广播,属于所谓“对敌心理作战”部门,蒋孝武从那时起就逐步地与台湾所有的情报机构建立起了联系。到了1976年,蒋经国又安排他出任“国安会议”执行秘书一职,更是直接进入到台湾情报系统的核心层面。在台湾这样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谁掌握有军队,谁就是强人,而欲治军,则必须先从“情报”工作入手。当年蒋介石就是循此“捷径”授权蒋经国“接班”的。现在,蒋经国又如法炮制,让蒋孝武由远及近、由低至高,一步步地蓄积实力以图将来大局。

  但是,“蒋经国时代”毕竟不等于“蒋介石时代”,蒋经国不可能如往昔其父扶植他那般明目张胆地培养蒋孝武放手抓权,而只有暗中助力,至于蒋孝武是否能成气候,就得看蒋孝武自己的运气了。

  事实上,蒋孝武无论就阅历经验或是素质才干而言,与其父、其祖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语,在政治上极不成熟,有待磨砺之处甚多。有鉴于此,蒋经国有意识地放慢蒋孝武的晋升速度,让他经受一些挫折,一方面锻炼他的韧性和意志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外界的种种非议。1981年国民党“十二全”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无论是党务系统还是政务系统都曾把蒋孝武列入候选名单,但最后都在蒋经国那里被打了回票,蒋经国态度很明确:“免议”。当时就是担心政治上尚显稚嫩的蒋孝武过早出头可能会毁了他的前程,欲速则不达!

  然而,蒋孝武对自己则显然缺乏自知之明。他自小至大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锦衣玉食,备受恩宠,上有余荫可被,下有侍从可驱,不知不觉养成了骄横乖张之气,性格暴躁,脾气时好时坏,反复无常。据说,有一次蒋孝武兴起,出面邀请外籍公司的老板到自己的寓所赴宴,不料酒过三巡,蒋孝武喝得酩酊大醉,借酒装疯,信口大骂:“把一切帝国主义走狗赶出去,”弄得所有来宾面面相觑,尴尬异常,最后不欢而散。蒋孝武同台湾黑社会的关系也是如此,一度称兄道弟,亲如一家,忽一日,蒋孝武觉得无聊、可厌,又组织力量“扫黑”,要一网打尽,令人难以捉摸。蒋孝武口拙,不善言谈,因此,涉入政界后,有意识地模仿其父、其祖的神秘感。他平时外出总是戴着一副遮目的大墨镜,行迹无常,加上蒋孝武一直插手台湾的情报系统,外界对他的印象素无好感,有“畏”无敬。

  由于蒋孝文不中用,所以一批想凭借着拥立“太子”得势的“政治帮闲”就聚集在第三代主力人物蒋孝武的身边,极尽奉承之能事,怂恿他到处伸手揽权,准备接班。蒋孝武不知深浅,俨然以“蒋家王朝”的“法统”继承人自居,飞扬跋扈,木可一世。

  (蒋孝武因江南案而名声狼藉。)

  此时飞来“横案”,“江南命案”的发生断送了他的前程。江南,原是蒋经国一手培植的政工人员,后赴美定居生活,积多年之心血写成《蒋经国传》于1984年在美国正式出版,风行一时。

  由于其中占用了大量篇幅披露了蒋氏父子的劣迹,引起台湾当局的惊怒。蒋孝武自作主张,秘密策划台湾情报机关与黑社会联手,刺杀了江南,在台湾内外引发了一场“政治大地震”,使得台湾国民党政权在“蒋经国时代”苦心经营的“民主”与“法治”形象毁于一旦。虽然,蒋孝武曾发表声明,矢口否认与江南血案有关,但外界仍然认为他是事实上的主谋,指出蒋孝武在台湾情报系统中的影响,“并不在于他有什么职衔,而在于他的背景”。为了平息事态,同时蒋经国也看出了蒋孝武“不堪造就”,只好于1986年将蒋孝武外放出岛,让他远赴新加坡“屈就”台湾国民党政权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之职,岛内所兼各职一并免除。从此而后,蒋孝武一蹶不振,其政治生命事实上已告结束。

  蒋孝武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都是在台湾岛外度过的。1988年,他在台湾国民党政权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的位置上转正。1990年起又调任“亚东关系协会”台湾驻日本代表一职,直至1991年病故。

  由于家族的遗传,蒋孝武自进入中年以后就被发现患有糖尿病、病、高血脂症和慢性胰脏炎。1991年6月,蒋孝武回台湾住院治疗,7月1日因急性心脏衰竭施救无效而猝逝。

  蒋家媳妇中,汪长诗是最少被提及的一个名字,因为她很早就离开了蒋家。

  蒋孝武大约是在他22岁前往德国留学的时候,认识汪长诗。当时,他既没有朋友,语言又不通,一个人孤苦零仃,不能专心向学。所以在1968年8月的一天,他开着跑车,穿过隧道,花了4小时的时间,到日内瓦一游,因而结识了当时在联合国的汪德官。

  汪德官是汪长诗的爸爸,毕业于交通大学,曾任广州电信局局长,后来在联合国国际电信委员会工作而至退休。

  (蒋孝武夫人。)

  蒋孝武到达日内瓦以后,台湾驻当地的官员郑玉南等人,立刻凑了两桌麻将,替孝武接风。男的在楼上,女的在楼下。晚饭时间,两桌人一起吃饭,汪长诗巧妙地加入了这场饭局。

  在蒋孝武认识汪长诗的同时,正与另一位“金小姐”在交往。这位金小姐年仅14岁,是土耳其后裔的美国人金克的女儿,身材长得凹凸有致。两人同台较劲的结果,不相上下,令蒋孝武好生为难。

  当时,有长辈给蒋孝武分析:金小姐年纪太轻,又是混血儿。而汪小姐秀外慧中,又与你年龄相当,如果你娶了汪小姐,你爷爷一定会喜欢。

  就这样,蒋孝武开始与汪长诗拍拖,虽然两人的语言交流有些困难,但蒋孝武仍然坚持每星期六不远数千里从慕尼黑驾车前往日内瓦秘密约会同样陷入情网中的汪长诗。那时候,她与蒋孝武的感情与日俱增,有时她也会乘飞机前往慕尼黑与蒋孝武相会。半年后,两人感情急剧升温,已到如胶似漆的地步,当即表示要结婚。他们的婚礼在1969年夏天,于美国洛杉矶蒋孝章的家里举行,只有蒋方良前来参加。那时,蒋家的大家长蒋介石尚未故去,在汪长诗与蒋孝武结婚的前一天,蒋介石委托宋美龄亲笔给他们写了封祝贺新婚的信,这封信后来一直成为蒋孝武和汪长诗无法忘却的纪念:

  武孙:

  你与长诗写的英文信皆已收到,甚为欢喜。祖父病后,右手尚不能握笔信,故不能作复。但近日已有所进步。你们在国外结婚,未能亲临主持为念,惟望你们能早日成婚,回国相见盼。特趁你母亲来美主持婚礼,故顺带一函作贺。甚盼一切欢乐为祝。

  祖父祖母示

  对于这门亲事,原本蒋经国并不放心,特别派了秘书秦孝仪到日内瓦跑了一趟,代他相了一相汪长诗。结果,秦孝仪回来报的结果是:“汪长诗真是个好女孩,不仅气质好,家世也很好。你有这个媳妇,简直是太好了!”后来,蒋孝武陪着汪德官亲自到士林宫邸去探望蒋介石,蒋介石亲自出面请他喝茶,这门亲事才终敲定。

  然而,汪长诗与蒋孝武的蜜月期仅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渐渐地,汪长诗发现蒋孝武性格上的许多缺陷,有些缺点甚至远远超出她从前的想象。蒋孝武处处耍性子,根本不把夫人放在眼里,两人经常争吵不断,越吵越激烈,最终只得以悲剧收场。

  (汪长诗。)

  蒋家侍卫记忆所及:“二少奶奶有一天夜里与孝武先生激烈争吵之后,第二天就拎着皮箱走了,从此之后,就没有再见她的身影!”

  与孝武一块儿长大的黄任中认为,蒋孝武与汪长诗婚后婚姻不和谐,与两人都太年轻有关。“汪长诗从小在国外长大,惯说英语,嫁到蒋家以后,能陪她讲话、聊天、玩的朋友不多。有一次,我们一群人到孝武家,帮汪长诗过生日。晚饭过后,孝武想推牌九,但我们都知道,先前他已经答应汪长诗去跳舞,而且,她已经到房里去换衣服了。但是,孝武偷偷跑来跟我咬耳朵,要我劝她不要去,干脆留在家推牌九算了!”黄任中不敢去劝,孝武三次跟他咬耳朵,黄任中终于去劝,汪长诗也只好悻悻然作罢,陪在孝武身边推牌九。

  翁元说,汪长诗那么年轻,就嫁到蒋家来,不到两年就帮蒋家生了友兰、友松一对儿女,而且,婚后她父亲也退休了,在做生意。她与家人分隔三地,可说无所依靠,加上对婚后在台湾的日子并不适应,蒋孝武又无法给她充分的安全感,她的处境是可想而知。

  汪长诗最后终于恨别蒋家,外传是与孝武与女明星有所交游有关。汪长诗离开蒋家的那一天,除了留一封信外,还把两个孩子一起带走。这件事,当然惊动了蒋家上下。

  翁元记得,那是个礼拜六的早上,蒋经国在慈湖守灵,清晨五六点的时候,一通电话打到了慈湖管理处。不久有人通报:“电话是从阳明山孝武的住所打来的,说是孝武的太太要来慈湖告状!”但是,没有人敢惊动还在熟睡中的蒋经国,于是只好请孝武的弟弟孝勇出面处理。

  蒋孝勇接到电话赶快赶来,不过,汪长诗先一步,一进慈湖,就要求见蒋经国。侍卫们回答她说:“经国先生在后面厢房睡觉,不方便!”但汪长诗仍执意要见,气呼呼地坐在那里,把气氛弄得很僵,即使孝勇来了,怎么劝也没有用。

  后来,蒋孝武也赶来了,两人在房里单独谈,外面听不见。不过照后来所发生的事情来看,蒋孝武当天并没有把婚姻危机给化解掉。

  在汪长诗离家出走以后,蒋家所有人都极力挽救这段婚姻,挽回汪长诗,他们分头向汪长诗进行游说。起初她没答应,后来念及友兰、友松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汪长诗态度终于软化,愿意再给蒋孝武一个机会。她开出一个条件:回来可以,不过要蒋孝武亲自到机场接她,如果蒋孝武做得到,她马上回头。但是,蒋孝武没有。结果,汪长诗掉头就走,最终还是成为蒋家的“过客”。

  汪长诗离开台湾之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瑞士的娘家。她原本打算把两个孩子留在身边,但后来蒋经国思孙心切,再加上台独分子欲行绑架两位孩子的传言传出,因此蒋经国派了当时驻维也纳的“观光局”代表虞为劝汪长诗把小孩送回台湾,汪长诗最后才罢手,并且在结识一位画家之后,另行改嫁,成为蒋家最深沉的一个记忆。

  汪长诗走了以后,蒋孝武的感情世界并没有留白。他起初沉迷在一阵花天酒地之中,直到后来认识了蔡惠媚,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传出任何花边新闻。

  蔡惠媚出身于台中清水望族,自幼就读于美国学校,洋名“蜜雪儿”,父亲蔡垂碧是当地有名的船务商。蔡家经济富裕,实在没有高攀的必要,甚至因为政治因素,一度排斥蒋孝武与女儿接近。

  蔡惠媚在一次接受《时报周刊》的访谈中透露,她与蒋孝武是在圆山联谊社的游泳池畔认识,当时她只有十六七岁,还在美国学校念书。“我常常在游泳的时候,发现有一堆男老人盯着我看,而且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以我的直觉判断,他们都是同一伙的,蒋孝武也在里面。”

  蔡惠媚因为先前在电视上看过蒋孝武,因此认得出他来。但是,对于那些对她指指点点的老男人们,她并没有搭理。

  至于蒋孝武,虽然在池畔观察蔡惠媚许久,但也迟迟不敢靠近。后来,他请黄任中帮他出主意。

  有一天,蒋孝武请黄任中吃饭,没跟他说为了什么事情。等到饭一吃完,就把他带到游泳池畔,往池里一指说:“我喜欢池子里的那个小姐,你帮我想办法!”

  黄任中往池子里一看,发现蔡惠媚不仅年轻、活泼、漂亮、皮肤白,身材尤其好,认为蒋孝武实在很有眼光,也知道这一次他是动了真情,于是立刻采取行动。

  黄任中首先要蒋孝武身边的人不要动声色,自己则到圆山联谊社跑了一趟。经过打听之后,不仅发现她的家世很好,还是圆山饭店一带大家公认的美女,于是在进行上,他就更加小心翼翼了。

  事有很巧,黄任中的前妻钱钟雯刚好是蔡惠媚姊姊在美国学校的同学。于是,黄任中将整件事交给钱仲雯来办。

  黄任中对钱仲雯的办事能力很满意,因为她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蔡惠媚骗进了蒋家。当时,钱仲雯是以请蔡惠媚到蒋孝武家当“家教”为由,将她“设计”进入蒋家的。

  (学生时代的蔡惠媚。)

  不过,蔡惠媚始终不认为自己被“骗”到蒋家的。她说:“我还记得在我满18岁的那一年,有一天接到钱仲雯打来的电话,说她有几个住在阳明山的朋友,想一起组个幼稚园,并请个英文家教,问我有没有意愿?我一听有人要找我当家教,心里好高兴,于是马上就说没问题!我问,什么时候开始教?钱仲雯说,几个家长想先跟我见见面。她建议,干脆由她居间,约双方一起吃个饭,见个面。我心想,教就教嘛!干吗一定要吃饭?我心中有些怀疑,但是当时没问。

  “我后来来到餐厅之后,发现没有半个家长来,心中开始起疑。我们一边等、一边聊天,突然间,看到有辆车往我们这个方向驶来,并停下来,等对方车停稳了,下来个人,我一看,那不是圆山联谊社那个人吗?这时候,钱仲雯突然喊起来:‘Aiex!我们在这里!’接下来的事,不用我说,大家都想得到!”

  自从餐厅第一次会面之后,蒋孝武就对蔡惠媚展开热烈的追求。他足足花了8年的时间,才把蔡惠媚追到手,过程可说是既艰辛,又谨慎,直到蔡家两老终于点头为止。

  其实,蒋孝武与蔡惠媚的婚事,之所以拖了这么久,除了蔡家两老反对以外,蒋经国这边也有迟疑。蔡家两老除了不忍女儿嫁入深宫大院的蒋家,同时也担心蒋孝武之前的风风雨雨对爱女多少有影响;至于蒋经国则对于汪长诗与蒋孝武的婚姻拖拖拉拉,多少年没有了断,所以直到汪长诗改嫁,与蒋孝武正式办妥了离婚手续,才点头答应这门婚事。蒋经国最后突然间念头一转,要蒋孝武速速与蔡惠媚完婚,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据说,他是想借此来转移“江南案”的满城风雨。所以,在孝武外放新加坡当代表不久,就与蔡惠媚举行闪电般的婚礼。

  (蔡惠媚与蒋孝武参加社交活动。)

  蒋孝武是真的爱蔡惠媚,加上8年的时间,蔡惠媚与他的两个孩子亦师亦友,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借此“爱的力量”,终于挥除了蒋孝武过去的阴云。

  自从蒋孝武情定蔡惠媚之后,小俩口恩爱逾恒。但是,这段真爱最后终于遭到老天的嫉妒,在5年之后,死神狠心地把蒋孝武带离蔡惠媚的身边,那一年,蔡惠媚才刚过30岁。

  外传,蔡惠媚在蒋孝武死后,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才靠着宗教的力量走出伤痛。但是蔡惠媚自己说:“孝武走的这几年,我从未真正走出伤痛,我只是学着如何处理伤痛!”

  据了解,蒋孝武过世之后,蒋家所有的人不忍见蔡惠媚年轻守寡,因此建议她再行改嫁。但是,蔡惠媚当时很绝决地说:“我绝不会改嫁,这辈子我都要姓蒋!”

  这几年她不仅安分地做个蒋家媳妇,还代蒋孝武把一对儿女带大。直到现在为止,在香港广告公司上班的蒋友兰每半年回台湾一次,都一定会回到蔡惠媚在天母的娘家,与“阿妈”和这位视她如己出的“妈妈”同住。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