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
——加藤谛三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事业走向成功的良好开端。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真心感兴趣,他在两个月内所得到的朋友,要比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多几倍。”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尊重别人的美德,因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正视他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但现在孩子的种种表现,却让家长感到很无奈:他们不尊重长辈,做事霸道,不能原谅别人,没有爱心甚至对同伴大打出手。
《北京青年报》
曾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个15岁的少年,因为环卫工人制止他乱扔纸屑,他就顿时火冒三丈,对女清洁工破口大骂一通还不解气,又对女清洁工一顿拳打脚踢。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出了他们的愤慨之情。孩子的蛮横之举的确令家长们痛心疾首。在我们身边,这种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的确不在少数。由于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个人修养的教育,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对孩子过度溺爱,一切都让孩子说了算,于是,日积月累,孩子变得霸道起来,认为任何事都应该以他为中心。
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陈童的同学王黎到他家来玩,后来他们一起在电脑上打起了游戏。八点半钟,陈童的妈妈下班回家,看到王黎在自己家玩,很热情地向王黎打招呼,可是王黎连头也没抬,继续玩游戏。陈童的妈妈以为王黎打游戏入迷,没有听到她说的话。又过了一会儿,陈童的妈妈给他们洗好了两个苹果递过去,王黎伸手抓了一个大的,什么也不说,就吃起来。后来游戏结束了,王黎又在陈童的卧室里翻来翻去,弄得屋里乱七八糟。王黎走后,陈童的妈妈对陈童说:“以后不许跟这样的孩子玩,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很好地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他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
(1)要想孩子尊重别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父母也不例外。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把尊重孩子变成一种习惯,不要动辄就对孩子大喊大叫,说“滚一边去”、“胡说”、“打死你”这类的话,需要孩子帮忙做某件事,要说“请你……”而不要用生硬的口气。在孩子帮父母做完某件事后,要说声“谢谢”。
当然对孩子的尊重也是要有限度的,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孩子的一些过分和无理要求,父母必须加以纠正,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毕竟孩子还小,在一些事上思维和判断能力还不成熟。
(2)要求孩子用尊重的语气同别人说话
首先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尊重长辈。让孩子认识到尊重长辈的意义。长辈为孩子操劳,理应受到孩子的尊重。在这方面,父母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尊重长辈就是感激长辈的养育之恩和辛勤劳动。父母对长辈的尊重,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关心长辈的身体、生活和饮食。当孩子冒犯了父母和长辈,要马上给予纠正,比如孩子对父母语言上粗鲁,父母不做出反应,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不在乎他的语言是否伤害了别人。
(3)让孩子体验到不受尊重的滋味
当孩子不尊重别人时,也要让他尝尝不被别人尊重是什么滋味。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孩子用言语或行动顶撞了客人。在客人走后,家长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让他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不被别人尊重的滋味,这种反思比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更好。
有一位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学生的。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出现了骄傲的情绪,在课堂上伙同其他同学扰乱课堂纪律。老师下课后,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写检查。当这名学生写好后,老师看都没看,就把检查撕了个粉碎。这名学生当时就被激怒了,猛地站了起来,说:“你也太不尊重人了!”老师说:“知道不被别人尊重的感觉了?你知不知道我在讲课时,看到你的捣乱,也是这种感觉。”
从此以后,这名学生懂得了尊重别人,在班上也遵守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