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需要。
——卢梭
很久以前,有一匹可敬的老马,带着他惟一的儿子一起来到一片丰美的草地上。那里有潺潺流水,有芬芳的花卉,还有诱人的绿荫。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小马驹却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的生活放在眼里,认为这没什么值得留恋的,每天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动不动就跳到河里洗澡,饿不饿都滥啃三叶草,无聊了就睡大觉。
一天,养得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父亲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都是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三叶草没有香味;水中带泥沙;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亲爱的儿子,既然这关系到你的生命,”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就离开这儿。”父亲说完就立刻带儿子出发,去寻找新家。
小马驹听说去旅行,兴高采烈地嘶叫着,而老马安祥地在前面领路。他带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任何东西也没有。天黑了,父子俩便只好空着肚子躺下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筋疲力尽才吃到了一些灌木叶,心里却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乱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饿得前腿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沿一条他不认识的路带回到原来的草地。小马驹一发现嫩草,就迫不及待地猛吃起来。
“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找了,也别回老家去了。我们就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就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
当舒适成为一种习惯时,生活便失去了应有的乐趣,过分的享乐会使人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而不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像今天孩子们习惯了幸福生活一样,父母为孩子准备好了所有的东西,他们什么也不愁。所以,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像小马驹一样走了一遭,才能体味到原来的舒适是多么美好。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马上去买什么。这既对孩子没有好处,也不是良好的教育之道。孩子在外面玩耍,在学校里读书,同学们手中好看的、好玩的东西各种各样,数不胜数,孩子感兴趣的也不会少。如果孩子见到别的同伴有,就想要,就要父母买,就会养成不知足的心态,变得越来越贪心。而一旦父母不肯买,他们就会认为父母小气或吝啬,这也不利于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所以,让孩子养成知足的心态是很有必要的。
从孩子的教育上来看,知足心态的培养其实是一个勤劳俭朴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在孩子教育中对勤俭的教育是相当不够的。尤其在独生子女众多的今天,随着父母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勤俭教育似乎被忽视和遗忘了,其后果的严重性不难想象。一个没有勤劳俭朴习惯的孩子,不会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也必然不会爱惜自己的衣物、图书和玩具。当然,也就更不会爱惜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可能热爱工作,珍惜工作,当然,更不会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只有懂得辛劳的人,才懂得一衣一食一物来之不易,也才懂得俭朴,在工作和事业中刻苦顽强。在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开创未来的新人,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习惯。
不少父母总是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就要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父母不但主动地让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还要求家庭中其他成员也都让出他们应有的一份,以博得孩子的欢心。他们的想法和道理都很简单,孩子小,大人可以让一点。当然,这种动机和愿望是善良的,但是他们忽视了孩子的要求是无尽的。你今天满足了他这个要求,让他觉得可以有求必应,于是明天他又会提出另外的新要求。今天还可以设法满足他的这个要求,明天也许就无法满足他的那个要求。这样做无意中纵容了孩子,培养了孩子利己主义的思想。日久天长,他们心中就会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当然也就不会尊重别人和长辈了。
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跟他人分享,要让孩子知道,虽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但这丝毫不意味着他就是全家惟一有特权的成员,就是“皇帝”。有一些父母,尤其是一些善良的母亲,他们对待自己非常苛刻,常常是节衣缩食,好吃的让孩子吃个饱,好料子让孩子穿,自己吃差的、穿旧的。而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这番苦心,反而以为是家里有钱,养成一种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和极端的利己主义。有的孩子甚至可笑到这种程度,说他们的父母不喜欢吃好的,只喜欢吃粗茶淡饭;不喜欢穿新衣,而喜欢穿旧衣。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当然也不会懂得孝敬父母,因为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就是自己。
所以,父母最好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所使用的一切——衣服、玩具、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的价值。教育孩子爱惜衣物、书籍、玩具,不应该对丢失和损坏物件感到无所谓。因为每一件物品都凝结着别人的劳动,也是父母辛勤的劳动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