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日志”
畔畔,自己做主吧
今天畔畔一回来,就异常兴奋,特神秘地东翻翻,西翻翻,接着又问我:“妈妈,你的朋友过生日,你会送他们什么啊!”
“恩?怎么会突然问这个啊?”我有点好奇,小家伙的脑袋里又有什么新想法。
“哎呀,妈妈,你先告诉我嘛,那是我的秘密!你就先别问啦!”哟,畔畔还要和妈妈保密呢。
“好吧,这送礼物啊,是朋友之间交往的一种礼节,也是表达情谊的一种方式。不过无论如何,都需要是真心的给予,这样才会让大家都快乐!”我凭着自己对礼物的理解向畔畔解释着。
“哦,那礼物是不是要买很贵的呢?”畔畔依然有着疑惑。
“不一定的,首先要看自己有没有那样的经济实力,也就是有没有那么多的钱。另外呢,礼物并不在乎贵重,主要是表达一份对朋友的情意。”
“哦,那我知道了,我没有钱,买不了!”畔畔自言自语。
“可是,我送什么礼物给我的好朋友呢?”畔畔不经意间道出了他的小秘密。
“哦?你是要送一份生日礼物给你的好朋友吗?”我询问着。
“恩,洋洋是我的好朋友,他要过生日了,可我不知道该送他什么礼物,妈妈,你教教我啊!”畔畔请求我帮他做主。
“畔畔,洋洋是你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妈妈可能帮不了你,需要你自己做主哦!妈妈可以给一些建议,比如:洋洋喜欢什么?或者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或者洋洋需要你做些什么?”
畔畔没有继续请我帮他做出决定了,他一个人走进房间去思考他的生日礼物了。
在畔畔临睡前,我看见一幅画,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吹蜡烛。
“反面教材”
一日,朋友带着她的儿子到家里来做客,畔畔为他们开的门。
“阿姨好,刚刚好!”畔畔有礼貌地招呼着客人。我赶紧让他们进屋,刚刚停顿了一下,准备和我们打招呼,不巧,朋友却摸了一下刚刚的小脑袋,“刚刚,这么没礼貌,赶紧喊人啊!”
朋友并没发现她的刚刚正准备和我们问好呢,只是稍微晚了一下,而她却打断了。真是有点遗憾,朋友应该再耐心点,给他一点时间。
将朋友招呼至客厅坐下,“林,喝点什么?”我问朋友。
“随便吧,无所谓,白开水、茶都行!”朋友习惯性地回答我。我见刚刚默默地坐在一边,问道:“刚刚,你呢?告诉阿姨,你想喝点什么呢?”
可还没等刚刚回答,朋友便抢先回答道:“不用管他,小孩子哪有那么多毛病,我喝什么,他就喝什么!”
我还是坚持说,让孩子自己选择吧。
可朋友依然固执地认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而最终刚刚当然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
一杯简单的饮品,却关闭了孩子与他人交往的通道。也许他会越来越依赖父母的决定,任何情况下都不敢主动说出想法,即使内心深处有着自己的主见,也失去了表达的机会。一个永远跟在父母身后的孩子,何时才能放开心去与别人快乐地交往呢?
朋友走后,畔畔对我说,“妈妈,我喜欢喝橙汁,你可不要帮我回答了哦!”
“榜样力量”
放开束缚的手!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样,孩子也会依样画葫芦,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的同伴。
而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孩子拿主意,做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些交往机会吧,放开包办代替的手,给孩子一点选择权!
“育儿理论”
给孩子自主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争抢玩具。按照传统的做法,我们都应该提倡礼让,因此很多父母就有可能在别人家的孩子来抢自己家孩子的玩具的时候,设法说服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让给小弟弟玩一会儿”,结果会让自己的孩子很伤心。那么这种社交方式就会带给他很多不愉快的体验,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安全感都会因此深受打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凡事都不敢主动去争取。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想办法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体察他人情绪,让孩子自主选择暂时放弃玩具。
请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自主权吧!
“举一反三”
1.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父母一定要放开手脚,多带孩子出门参加社交活动,孩子只有经历种种“大场面”,才能锻炼他良好的交往素质。可以带孩子参加故事会、联欢活动等等,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或把邻居小朋友请到家中,拿出玩具、糖果、图书、画报,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看图书、玩玩具、吃糖果。
2.要让孩子逐渐养成热情待客的良好习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这样,会使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信心,在社会交往时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3.父母带孩子上街时,可以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可以让孩子去买车票。如果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充当小主人,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当了小干部,父母要积极支持。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切记代劳,要善于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