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百〇七章 一生先后被几大军阀挟持,无有建树

  汉献帝虽然9岁就被立为皇帝,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天子。刘协的一生,一直被几大军阀所挟持,几乎毫无建树。刚即位时,董卓把握朝政;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争斗不已,献帝成了他们争来夺去的战利品;逃到洛阳后,又落到曹操手里,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他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傀儡。

  董卓的“傀儡”

  拥立献帝之后,董卓升迁为太尉,领前将军事,不久自封为郿侯,出入僭天子仪仗。又戴上相国、太师的桂冠,位在三公之上,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可带剑履上殿,位尊权重至极。汉献帝像一块木头任他摆布。百官见到董卓,均须伏地迎送。

  可以说,汉献帝登基之后还未来得及感谢董卓这个大恩人,一切就改变了,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他这个新皇帝。刘协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是董卓举给各路诸侯看的一个招牌,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

  武人出身的董卓十分贪婪凶残。刚入京时,他怂恿他的士卒闯进私宅奸淫妇女、掳掠财物,号为“搜牢”,意即在牢固的地方搜寻珍贵的物品。洛阳的许多贵戚,历年积累的资财,所有娇妻美妾,此时尽被董卓占去。董卓亲自查验兵士抢掠回来的东西,贵重的珍宝、美艳的妇女都自己留下来,其他散分给将士。董卓还从宫中任意掠夺宫女、嫔妃及公主,每日逼令她们侍寝,恣情蹂躏。

  西凉随来的军队,出入护从,董卓想加以犒赏,又没有合适的理由。于是在黎明时,率兵出城至十里外,将乡村良民,不论老少全部斩首,首级挂在车辕,说是杀贼凯旋,借此大犒三军。这样的事发生了许多次,长安附近的乡村,几被灭绝人烟。

  董卓嗜杀成性,文武大臣语言行为稍有不慎即被处死。侍御史尤龙宗见董卓时忘记解下佩剑,被董卓叱为无礼,命义子吕布将其击死。越骑校尉伍孚代为不平,在朝服内藏利刃,欲伺便行刺董卓,事不成被处以极刑。所以朝廷内外,既有朝不保夕之忧,也充溢着讨伐之声。

  袁绍联络天下郡守起兵关东,还有白波人郭太聚众至十余万,寇太原,破河东,气焰甚盛。当时洛阳有童谣云:“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为了逃避讨伐锋芒,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决定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于是草草整装,让汉献帝与文武百官先走,驱洛阳人民数百万口尽徙长安。董卓还严定限期,不准挨延,官民皆弃去田园庐舍,扶老携幼、背井离乡,仓皇就道。路上盗窃乘隙偷夺,以致饿殍载道,暴骨盈途。董卓令军士纵火,尽毁洛阳的宫庙民庐。洛阳,这个拥有200年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曾经一度歌舞升平的繁华都市,此时却到处是残垣断瓦,周围200里内皆成为一片焦土。董卓又让吕布发掘历代帝王及公卿的陵寝,搜尽墓中的珍宝。

  已故的度辽将军皇甫规之妻颇有才名,工草书,善诗文,又生得天然秀媚。董卓用车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无数,往聘皇甫规的妻子。皇甫规妻断然拒绝,董卓再三催逼,诱以重利,迫以淫威。皇甫规妻自知不免,索性毁容易服,自去董卓门长跪陈情。董卓让左右揪住她的发髻,系在车轭,活活鞭挞而死,并弃尸野外。

  董卓到长安后,仍然残暴杀戮和疯狂掠夺。他在离长安260里处的郿县修筑一座高厚各七丈,周围一里又一百步的宽大宫院,名曰郿坞,又叫万岁坞。选民间美女千人居其间,金玉珍宝,锦绣绮罗积聚无数,所积谷物可供30年食用。他自称:“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可以毕老。”董卓住在郿坞,临行前百官俱至横门外饯别。饮至半酣,有北地降卒数百人前来报到,董卓令卫士把降卒为下酒物,割舌,斩去手足,凿去眼目,再用大镬烹煮,悲号声震彻都门。座中诸官僚吓得魂不附体,或至战栗失箸,独董卓谈笑自如。

  董卓的暴行引起了全国官民的一致愤慨,天下群雄并起,讨伐董卓。董卓认为只要弘农王刘辩还活着,就给天下人留下一线希望。于是,董卓把刘辩安置在内宫阁中,派郎中令李儒给他送去毒酒。18岁的刘辩万般无奈,只得与夫人唐姬以及宫女们洒泪诀别,大放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遂悲愤地饮下毒酒。

  董卓多行不义,积怨甚多,许多人都在寻找机会除掉他。他自己也深知不得人心,时刻警惕防范,加上他的义子吕布武力超群,经常跟随在他的身边护卫,所以人们对他很难下手。

  司徒王允平时曲意取容,凡事多告知董卓才施行,董卓对他没有嫌疑。其实王允是让董卓不加提防,暗地里却在设法除去董卓。也是碍于吕布,一时难以接近,王允遂决定先从吕布打开缺口。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用离间计,挑拨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董卓和吕布的反目成仇,是董卓被杀的关键因素,据史料和《三国演义》记载,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洛阳的一名歌妓,她长得明眸皓齿、玉骨冰肌、秀外慧中,堪称人间的绝色。传说她的容颜月亮都羞与比拟,只要貂蝉出来,月亮就会躲到云彩的后面不敢与她争辉。“闭月羞花”的“闭月”即指此意。后来,貂蝉流落到司徒王允的府中,王允对她十分照顾,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看待。

  为了帮助王允为国除奸,她自愿献出身体,通过自己的姿色周旋在各派政治人物之间,倾倒了众多英雄豪杰。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斗争,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她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致使吕布父子反目。最后借吕布之手,诛了董卓。

  据说,董卓临死的前一天夜里有十几个小孩子,在城东唱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个字谜,其意是“董卓十日必死”。有人传报董卓,董卓不以为意。

  第二天清晨,甲士毕集,吕布也全身甲胄,手持画戟,守候在门前。骑都尉李肃入内请命,吕布与李肃打了一个照面,以目示意,李肃会意,匆匆径入。原来吕布与李肃要同谋诛董卓。

  又过了一会儿,董卓内穿铁甲,外罩朝服,缓步出来,两旁的护卫兵士夹道如墙。吕布跨上赤兔马,紧紧相随。忽然前面有一个道人,手执长竿,竿上缚着一块布,布两边各写一个“口”字,嘴里不停说:“布!布!”董卓虽觉诧异,但以为陈兵夹护,自府中直至阙下,防卫周密,谅无他虞。将至北掖门前,马忽然停住,昂首长嘶,董卓至此也不禁怀疑,打算折回。吕布说:“已至阙前,势难再返,倘有意外,有儿在此,还怕什么?”说着便下马扶车,直入北掖门。卫兵多在门外站住,只有吕布驱车急进,忽见李肃突出门旁,持戟直搠董卓,董卓重甲在身,戟刺不进;李肃移刺董卓的颈项,董卓用手臂一遮,腕上受伤,仰倒在车上。他大呼李肃因何对自己痛下杀手。吕布在身后厉声说:“有诏讨贼!”董卓怒骂:“庸狗也敢如此!”话未说完,吕布一戟刺入董卓咽喉,枭取了首级。吕布从怀中取出诏书,向众宣读说董卓大逆诛夷,余皆不问。于是董卓吏士的骚动渐渐平息。司徒王允使吕布回抄董卓家,又令御史皇甫嵩率兵往屠郿坞。吕布跨马急去,驰入董卓府内,所有董氏的姬妾,一概杀死,只留下一个貂蝉,载回私第。

  董卓死讯传出,人心大快,士卒皆呼万岁,大街小巷,黎民百姓载歌载舞,长安城中士女欢呼雀跃,置酒相庆。董卓尸体放在街上示众,后被烧成灰烬。董卓死后,皇甫嵩攻郿坞,杀董曼,从郿坞中搜出藏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珍宝堆积如山。

  李傕、郭汜的“战利品”

  董卓的死,给献帝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刘协命王允录尚书事,晋升吕布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应该说,王允是个正直忠义、疾恶如仇的人,但他缺乏政治经验,缺少对现实政治合理的思考与判断。诛除了董卓,他理应分化董卓余部,瓦解敌军,稳定民心,但他却不断打击,一味株连。董卓被诛杀后,其部下将士散在关东一带的人数还很多,他们大都是凉州人。王允开始想悉予赦免,后来又犹疑不决,于是谣言四起,说朝廷要尽杀凉州人。这就使形势发生了变化。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都是凉州人,他们曾派人到长安请求朝廷赦免,王允都没有同意。迫不得已,他们向长安进发,一路上收拾残兵,共达十余万人。他们号召将士造反,声称要为董太师报仇,从关东杀入关中,沿途凉州兵纷纷参加。王允等人并无兵力,只靠吕布。

  公元192年5月,李傕、郭汜所率凉州兵攻入长安,聚众至十余万,吕布率兵扼守,彼此相持8天不下。后来吕布部下发生兵变,李傕等攻入城内。李傕、郭汜杀掉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及兵民死者万余人。吕布率残部出武关,投奔袁术。王允被杀。

  献帝又被车骑校尉李傕、后将军郭汜和樊稠劫持,三人共同秉政,张济将兵镇弘农。公元194年,献帝行冠礼,改年号为兴平。不久秉政三人发生冲突,先是李傕杀了樊稠,再在长安城内与郭汜兵刃相向,互相攻击。一连打了几个月。

  这一年,天大旱。真是天灾人祸,百姓涂炭。长安城内谷一斛值钱30万,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饿死者如旧。献帝怀疑侯汶作弊,于是亲自检验,用米、豆各5升于殿熬粥,竟有两大盆之多,和平时大不相同,轻而易举地弄清了侯汶的假公济私。结果是侯汶被当众杖责五十,很多饥民得到了及时赈济。

  李傕在与郭汜的争斗中暂时取得了主动,他先派侄子李暹率数千人马胁迫汉献帝出宫,然后纵兵入宫,大肆抢劫。之后又放了一把火,把宫阙焚烧殆尽。献帝派太尉杨彪等几位大臣到郭营中调和,郭汜反而扣留了几位大臣。杨彪愤怒地说:“君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这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也可见献帝的遭遇,他不过是李、郭争斗的一种工具而已。

  后来,杨定、杨奉、董承等护卫着献帝逃离李傕、郭汜的围追堵截,其间段煨、张洛还曾想方设法劫走献帝。杨奉、董承护驾边战边走,在弘农、陕城间得河北将士和南匈奴右贤王的援助,献帝经过千辛万苦,历时近半年,才逃到安邑,这已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二月。

  第二年七月,献帝才在董承、杨奉、张杨、韩暹等人的保护下回到了洛阳。这时的洛阳城,经董卓的毁灭性破坏,宫室烧尽,一片瓦砾,满目荆棘,人丁无多,一片荒凉。在洛阳的几个月里,汉王朝的宫廷只能在城西残留的、原大太监赵忠那座勉强有四壁的、破落院子里临时办公。刘协拜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让他们跟董承、杨彪共同执掌朝政。这样,汉献帝和他的小朝廷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汉献帝下诏向各地征调粮食,各地的军阀都忙着打仗,对诏令置之不理。张杨从河内调来一批粮食,数量太少,也无济于事。因此,公卿大臣自尚书郎以下,都必须自己去城外采摘野菜充饥。他们与饥民、乱兵一样,你争我夺。但是,刘协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只有在残破的洛阳,他才是真正的皇帝,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号施令。这样的感觉是刘协梦寐以求的,尽管他的命令只在小小的洛阳城内部有效。为此,刘协正式改年号为“建安”。

  曹操的“工具”

  随着军阀混战的愈演愈烈,汉献帝的政治作用似乎越来越大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识。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珓向他建议:“今天下分崩,乘舆播荡,生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此言深得曹操之意。

  曹操的很多幕僚们也认为,应该迎接困居在洛阳的皇帝,拯救形势危如累卵的朝廷。当然,也有人反对说,为什么要搭理那个只能算作是洛阳县令的倒霉小皇帝?曹操明智地决定,迎接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挟”字,决定了刘协后半生的命运。

  这时,在洛阳的董承因韩暹自恃有功,专横跋扈,内心十分不满,但又无力对付,于是暗中召曹操进京。曹操得到这样的机会,自然十分高兴,于是立即亲率部队赶到洛阳,朝见献帝。曹操上表请治韩暹、张杨的罪,韩暹自料敌不过曹操,急忙单骑逃出洛阳,到梁县投奔杨奉。献帝因韩暹、张杨在东迁途中“护驾”有功,下令不再追究。

  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一种青黑色的枣)2箱。献帝到许都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曹操于是担负起了保卫京都和献帝的重任。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节”即符节,是古代帝王派遣将相委以重任时,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有了它就有了斩杀违犯军令者的权力。“钺”是古代一种像斧的兵器,这里指帝王所专有的、代表征伐之权的一种斧钺,多以金银为饰,有了它就有了总统内外诸军的大权。“录”即总领诸事之意,“录尚书事”实即总揽朝政。东汉以来,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尚书台,皇帝总是挑选亲信大臣“录尚书事”。献帝授予曹操节钺,录尚书事,则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曹操一人身上。这说明曹操在事业上往前迈出了一大步,他亲近献帝的策略及为此所作的努力结出了硕果。在与其他割据势力的角逐中,曹操已占有了比较明显的优势。

  曹操总揽朝政后,即以献帝名义,杀掉了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人,而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但曹操深知,要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真正做到“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曹操到洛阳后,部下董昭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迁都许昌后,刘协又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虽然后来曹操又辞去了大将军一职,而改任司空,但有献帝在许昌,他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曹操遂以许昌为中心,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在许昌的日子是刘协过得最安逸、最稳定的时期,他享受到了作为帝王的一切表面权威。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所事事。虽然是贵为天子,曹操也还算尊重自己,但刘协却时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曹操不断地诛除公卿大臣,不断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着曹操大军不断取得胜利,刘协手中的大汉王朝似乎实现了“中兴”。一个新的统一国家眼看就要从乱世的废墟中崛起了。可这不是刘协想要的生活。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