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造纸术未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材料主要是简牍和帛。竹木简容字量少,体积大,使用十分不便。帛书柔软光润,易携带,但价格昂贵,普及使用相当困难。而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本的变化,推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程。而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在史学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纸是两汉什么时期产生的呢?过去一直沿用范晔《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书中记载,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唐贤注《后汉书》引《相州记》说:蔡伦在耒阳县北有一处住宅,宅西有石臼,是蔡伦时的遗物,后世一直作为文物保存着,据说直到宋朝,此石仍然存在。可见蔡伦造说法曾长时间居于有影响的地位,但是近代考古学发展后,人们对传统的蔡伦造出了质疑。西汉时已有絮纸,人们在煮漂蚕丝的过程中,将蚕丝置于竹席上打击,打出的上为绵,剩在竹席上的残絮晾干后取下,即成为一层薄薄的絮片,即为絮纸。汉代人这种絮纸包药,虽然已能在上面写字,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因为这种丝纤可能像植物纤维一样在打浆抄制后在纤维间产生茎键结合而成为纸。但是受丝的启发,人们在实践中逐渐用植物纤维代替了丝絮发明了造纸。汉代最早的纸是,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故址中曾掘得一麻质纸。据同时出土的木简断代,此纸属汉宣帝时期,比蔡伦公元105年献纸早余年。1957年在陕西西安灞桥一座古墓中发现一叠垫在铜镜下的纸片,称为“灞”,由大麻纤维制成。经鉴定为汉武帝以前的产品,比蔡伦纸早200多年。1973年肃金关又出土了两片西汉时期的麻纸,一为汉宣帝时期,一为汉平帝时期。1978陕西扶风中颜村也发现了汉宣帝时的麻纸。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也发现了汉至王莽时期的麻纸五件八片,比蔡伦纸早100多年。这就意味着我国发明纸的时上推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期,否定了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这一系列的考古,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关于造纸术起源时间的激烈讨论。

  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沤过的纺织品的下脚料,如乱麻、线纤维的堆积物,放在铜镜下面作衬垫用,年深日久,在潮湿的地下因镜身压力而的片状。居延金关纸和扶风中颜纸只是把麻质废料经过简单的切、舂(或捶打),薄片,虽具备纸的初步形态,但仍十分粗糙,也不宜作为书写材料,更谈不上代帛,只能称为纸的雏形。这种纸的用途只限于包装或衬垫。只有蔡伦总结了前人产经验,集其大成,把造纸术提高到能生产书写纸的阶段,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作伟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在西汉雏形纸多次被发现的今天,把蔡伦评价国发明造纸术的代表人物或发明者,仍然是正确的。

  但是八年以后的又一次考古发现,似乎对这场学术争论作出了一个无声的评 1986 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战国秦汉墓群,其中汉墓一座,墓的时代在西汉时期,随葬器物中有一幅纸制地图,位于棺内死者胸部,纸残长5.6厘米、宽2.5厘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纤维渣,原料为大麻,纸上用细黑线条绘制山崖、路等图形,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西汉初期不仅有纸,而且纸已经作为书写材料了。这次考古发现给了学者一个新的立足点,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纸源、制造技术、用料及用途等。如果放马滩纸只是西汉已作为书写材料的孤证,那了四年之后,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汉代纸四百余件,其中西汉武、时期三件纸文书上,分别写着“付子”、“薰力”和“细辛”,均为药名。根据纸的形状叠痕迹,当为包药用纸。1997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上,有两张汉宣帝时期的纸参加了展览,上面有用隶、草二体书写的文字,其中张,上面清晰可辨的文字有“顾伟君”、“不可”。另一张纸据有的学者从文字内容判可能是汉代的名刺,相当于现在流行的名片。这些残纸文书的发现,进一步证实蔡伦以前不仅有纸的存在,而且纸已经用于书写了。

  蔡伦以前纸作为书写材料的史实在文献中也可以找到证据:公元 25 年(建年),汉光武帝从长安迁都洛阳时,“载素、简、纸经凡两千辆。”说明至迟在西汉末国家文件档案除了用简帛之外已用纸。公元 76 年,汉章帝令更逵选 20 人教《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说明此时纸已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公元 102 年(永四年),汉和帝的皇后邓绥不喜欢珠玉宝器,却爱好纸墨,要各地进贡,这里将纸列,把纸作为一种书写材料理解应该没有被怀疑的余地,而且说明纸的制造已普全国各地。

  既然西汉文景时期已有了能作为书写材料的纸,那么蔡伦在造纸史上的地如何评价呢?蔡伦的贡献在于他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不但用麻、破皮、渔网,可用树皮为原料,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引起了造纸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从而大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1974年在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东汉末年古墓车模型车厢两侧发现了三层粘在一起的纸,纸面平整,涂层均匀,纸上有较大的用汉隶体写成,字迹明显可辨的有“青贝”等字,旱滩坡纸在制造工艺上较前有很改进,它至少要经过浸湿、切碎、洗涤、浸灰水、蒸煮、春捣、二次洗涤、打浆、抄纸、、揭压等工序才能完成,说明在蔡伦以后一套完整的造纸工艺已经形成。从葬式、的形制看,旱滩坡墓主人生前的政治身份不会很高,这一方面说明纸不再是上层专用的奢侈品,而且这张用于衬裱木牛车的纸,还不能代表当时的高级书法用东汉末,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在山东东莱已出现造纸名家左伯。人称左伯纸“妍光”,说明这种纸制造精细,平滑洁白。在公元二、三世纪时,“左伯纸”、“红芝笔”

  韦诞墨”齐名,被当时人公推为最佳书写工具。于西汉时发明的造纸术,至东汉末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造纸技术的改进,推动了纸在书写领域内的广泛使用。目前古发掘中,已多次发现东汉末年用于书写的纸,如 1901 年新疆和甘隶敦煌曾出末带字两片,一为诗抄,一为书信,前者还两面书写。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也了东汉的一张字纸,也是一封书信。东汉末年纸已逐步代替了简帛,成为人们日书写材料,而且这种质地优良的书写纸,很快就由中原传到我国新疆、内蒙、甘肃,可见普及是何等迅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