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被后人视为“神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神机妙算,智慧超人。他未出茅庐便预知“三分天下”,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他摆下“八阵图”,用一堆乱石吓退了东吴的追兵更为神奇的是,他在“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时,由于路途坎坷,大军粮草供应困难,人马都难解燃眉之急,于是诸葛亮指挥众军士用木料制成各种零件,组装成“木“流马”。上千匹的木牛流马像活牛活马一样,跋涉在崇山峻岭、急流险滩之间,顺成 10 万大军的粮草运送难题,简直是军中奇迹。《三国演义》中还由此引发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之事后,便派人偷袭蜀军中的运伍,并抢得几匹木牛流马。司马懿派人将这些木制的牛马拆卸开来,描图画形加造,不到半月,竟也造出了 2000 余匹,一经使用,也与蜀军所造效果一样,奔走进活的一般,于是,魏军也用它们去陕西搬运粮草,自以为得计。岂不知,这恰恰中了诸葛亮之计。原来,表面上看,魏军造的木牛流马与蜀军所造几无二致,但在这马的口舌之内却有诀窍机关。当诸葛亮发现魏军开始用他们仿造的木牛流马搬草时,不由得心中一阵暗喜,便派大将王平带领1000名军兵,假扮魏人,袭击魏运粮队伍,驱散魏军押送粮草的兵士,将魏军的木牛流马赶回营。当魏军为夺粮过来时,王平则命蜀兵扭转这些木牛流马的舌头,然后统统弃置于路上,假装不敌战且走。魏军重新夺回了木牛流马,可是怎么驱赶,这些家伙竟纹丝不动。他们万有想到,蜀军在其中做了手脚。正当魏军无可奈何之际,四周杀声四起,魏延、姜了两路蜀军杀来,与此同时,王平又杀了个回马枪,三路夹击,魏军大败,魏军不了大批粮草,还为蜀军造了2000多匹“牛”、“马”。
据说,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有详细的说明书:“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直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辞行者二也。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流马”的尺寸之数,“肋长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并对木牛流马各部分零件的具体尺寸,都有记载。从史书上所载的有关资料来看,木牛流马应该确有其物,但从三国至今,并何实物或图形流传下来,后来无法复制,也就更无法了解其中的奥妙和机窍了。
后世的研究者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现在四川地区的四轮车与独轮车。
他们认为,所谓的“木牛”,就是四轮车;所谓的“木马”,就是独轮车。虽然它寸与古代的木牛流马不相同,但工作原理差不多:木牛的载重量比较大,行进缓慢较适宜在平缓的道路上运行;流马则是专门用于山地运输的工具。并推测,当年亮北伐曹魏,所需从遥远的川西平原运到秦陇地区,沿途既有平原也有山地。尤出川的“蜀道”,艰险崎岖,沿江的许多栈道是在峭壁上开凿的,又窄又险,有的只米多宽,也只能容纳“流马”这种独轮车通过。
也有人认为,木牛流马都是独轮车。这两种独轮车都很独特,其车形似牛似马有独特的运输功能。木牛有前辕,行进时人或畜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而流马则牛大致相似只是没有前辕,行进时不用拉,仅靠人推。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偏处西南一隅,马匹有限,多被用于骑兵作战。运粮运草主要靠人力,这样,以人主的木牛流马便应运而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有人对此颇有微辞,认为四轮车与独轮车的机械原理十分简单,无须特书,诸葛亮的本领也不至于如此平庸。有人还认为,木牛、流马是新款的自动机《南齐中·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巧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人力。”这里指祖冲之在木牛流马基础上,造出更胜一筹的自动机械。以此推论,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绝不是独轮车之类,而是祖冲之感兴趣的,运用齿轮原理制作动机械。
“木牛流马”一直困扰着现代的人们。究竟何种说法是最符合木牛流马的原貌,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