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曾率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克唐都长安(今陕西),建立大齐政权,坚持斗争达十年之久。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起义军归于失败,黄巢本人的生死结局也随之成了疑团。历代探究者不乏其人,但至今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一说黄巢兵败被杀。《旧唐书·黄巢传》曰:“黄巢入泰山,徐帅时博遣将张友与尚众掩捕之。至狼虎谷,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此为,黄巢兵败退至山东泰山狼虎谷,被外甥林言所杀。一说黄巢计蹙自杀未果,最后请林言帮助结束生命。《新唐书·黄巢传》记载这一说:“时博遣将陈景瑜与尚让追战狼虎谷,巢计蹙,谓林言曰:‘我欲讨国好臣,洗廷,事成不退,亦误矣。若取我首献天子,可得富贵,毋为他人利。’巢出也,不忍。自刎,不殊,言因斩之,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并杀其妻子,悉函首,溥。而太原博野军杀言,与巢首俱上溥,献于行在、诏以前献于庙。”这种说法比较地描写了黄巢兵败被杀的过程,认为林言不忍下手,黄巢最后自刎未遂,才由林托毙其命。一说黄巢兵败后遁逸为僧。这种说法主要以野史、笔记小说为依据,认为起义军后,黄巢没有死,而是虎口脱险,做了和尚,并得以善终。其理由是:一、官修或钦史书决不敢直书黄巢遁逸得脱之类的事,《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值得怀疑,借野史、笔记小说的零碎记载,从中可以寻找更符合事实的答案。宋朝邵博在《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中,早已指出:“唐中和四年六月,时普以黄巢首上行在者,伪也。东西二都旧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泰虎谷,乃自髡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从实情看,若说林言杀黄巢于狼,献首于徐州,两地相距约五六百华里,快马也要三天路程,而徐州至成都的行相距三四千里,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需二十天。当时又值盛暑,“函首”恐怕早已不堪了,更何况黄巢兄弟六七人,难言其中就没有与黄巢状貌类似者。
宋朝人王明清《挥麈后录》转引陶谷《五代乱离纪》说,黄巢遁逸后削发为僧,有诗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邵博也他曾多次到相传黄巢舍居过的洛阳南禅寺游览,见壁上画有黄巢服僧衣之像,“其状不逾中人,唯正蛇限为异耳”。据时人说,寺中更有故写真绢本龙奇,黄巢题诗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栏杆看落晖。”尽一位来人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指出,流传的所谓黄巢诗作,是取唐诗人元稹的两首度师》诗拼合而成,但他对黄巢有可能遁逸并未加以否定。
宋人多种笔记认为,黄巢兵败后遁入空门,做了和尚,又依河南尹张端义,舍阳南禅寺,最终迁居明州(今浙江宁波)的雪窦山,法号“雪窦禅师”。张端义的《贵耳还说,黄巢“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两字”。南宋时,雪窦山上尚有黄巢的墓,邑官遣人祀之。黄巢兵败遁逸后的事迹,被描绘得如此细微生动,因此黄巢未被的可能性也就存在。
然而,若想确定黄巢的结局,尚有待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
§§第四章 宋元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