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临灾救治思想

  如何对灾害进行救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经常讨论的问题,明代针对灾害的救助形成了积极完善地救治思想和顺天应人的弭灾思想。

  (一)积极完善地救治思想

  明代统治者对于灾荒十分重视,一旦出现灾荒就要求积极完善地救治。

  首先,明代政府对救荒的迅时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一旦灾荒,应及时放赈,“若岁荒民饥,必侯奏请,道途往返,民之饥死者多矣”。屠隆也认为“盖民命倒悬,君门万里”,应该“若势在燃眉,朝不及夕,则先发后闻,以身当之可也”。无论帝王还是官僚都显示出临灾救荒的迫切心理。在报灾上,明代统治者认为“朝廷以万国为一体”,因此“有司急须申灾于抚按,抚按急须奏灾于朝廷”。洪武帝要求“灾伤去处,有司不奏,许本处耆宿连名申诉,有司极刑不饶”。

  其次,明代针对灾荒的不同层次都制定了不同的救治方法,这就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体现了完善地救治思想。灾荒程度、灾民、灾荒地域及救治措施都有不同的层次。在灾荒程度上分为“有大饥,有中饥,有小饥”,“大饥”若绵延跨省,必然由中央统筹谋划,中饥、小饥视情况由地方政府救助。灾民分为极贫、次贫、稍贫。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里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赈济模式:“曰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贷,稍贫之民便转贷”。极贫赈米是因为“命在旦夕,给之以米,则免彼此交易之难,抑勒亏折之患,可解目前死亡之急”。次贫赈钱是因为“自身既有可赖而不甚急,得钱复可营运以继将来”。《荒政汇编》认为:“天地生财,上下共之。下有余奉税以供上,不足则衰多以赉,君易称恩,民易沾惠”。对于“稍贫”则“转贷也”。借贷就是将粮食、银两、种子及耕牛借贷给灾民,一般是要归还的,视情况确定是否收息。林希元赞成借耕牛,“借牛种以通变者”,因为“民方艰食之际,只苟给目前,固不暇而后图”。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诏户部谕天下有司,凡遇岁饥,先发仓廪贷民,然后奏闻”。

  明代政府对不同区域发生的灾荒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京畿地区是国本之所在,必然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边远山区自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救荒的区域性差别在于统治者根据效益优化原则,区域救荒由地方政府及周边地区执行。大饥荒有中央统筹,用有限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上达到救荒效果的最大效益化,如煮赈、工赈、通商。林希元认为工赈是“故凡圮坏之当修、湮塞之当浚者,召民为之,日受其直,则民出力以趋事,而因可以赈饥,官出财以兴事,而因可以赈民”。钟化民认为“借急需之工,养枵腹之众,公私两利”。

  救荒措施也有不同的层次。小饥初发,有遣使、安民;饥荒深入,有平粜、和籴、通商;酿致大荒,有赈济、借贷、蠲缓、弛禁甚至借贷内库;饥荒过后,有治盗、劝种、优农等。具体的某项救灾措施在具体实行时也有不同的层次,以蠲缓为例,明代蠲缓包括蠲免、缓征两部分,即通过减少或推迟灾民向政府输纳赋税的数量,减轻灾民的负担来达到救荒的目的。明代的蠲缓思想包括除豁、改折、停征和缓征等内容,明太祖出身民间,深知民困,提出了“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国朝洪武元年,诏曰:今岁水旱去处所在官司不拘时限,踏勘实灾,税租即当全免”。洪武六年(1373年)诏曰:“被水旱地方所并民疲困勘实灾,租税即与免之”。这种不分灾数全免的思想在传统社会并不多见,朱元璋基于民困未复,国本刚立的情况下,“与民休息”,提出了全免。宣德三年(1428年),“盐粮税粮以十分为率,蠲免三分”,对蠲免分数有确切的规定,而蠲免的内容也是相当的广泛。成化十二年(1476年),诏曰:“各处该纳粮税、马革、子粒、农桑、人丁、丝眷、户口、食盐、门摊、商税、鱼课、枣株诸色课程钱贯,拖欠未征者,自成化九年十二月以前,悉与蠲免”,可见蠲免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总之,明代的积极完善的灾害救治思想,一方面要求迅速,高效地对灾害进行救治;另一方面对灾害的各个方面要分不同层次,区别对待,这再一次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救灾思想发展至明代已经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二)顺天应人的弭灾思想

  由于“天人感应”思想是明代人们认识灾异的主流思想,因此当时之人很容易就把把自然灾害与人间政事联系在一起,并且笃信天人感应的灾异观。明太祖曾引用董仲舒的话:“国家将有失道败德,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如此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的结果,那么“古之圣贤不以天无灾异为可喜,惟以只惧天谴而致隆”。根据这种理解,每当灾荒之时,朱元璋便对自己推行的政事认真反省。洪武元年,朱元璋对中书省臣说:“近京师火,四方水旱相仍,朕夙夜不遑宁处,岂刑罚失中、武事未息、徭役屡兴、赋敛不时?以致阴阳乖戾而然耶?”同时,朱元璋还坚信,“人君能恐惧修德,则天灾可弭”。而且,也只有皇帝才能代表人间最高统治者,行顺天应人的政事。朱元璋在求雨文中向上天表露心迹:“朕受命上帝,即位七载,民遭兵乱,未获苏息,加以转输戍守之供,其苦为甚。方今仲夏当农,民渴雨之期,予心惶惶,莫知所措。故祈诸神特降雨泽,神不我弃,为达上帝。苟有罪责,宜降朕躬,毋为民灾。神其听之”!这段话不仅反映了皇帝对平民的殷殷体恤,更意味着朱元璋当仁不让把自己摆在天帝与百姓之间,成了联系人间与上天的纽带,理所当然地代表上天统治人民。然而,人君顺应天意的最终目的何在?朱元璋又说:“朕即位九载,每度四时,虑恐失序而不调……设若反常道而生变,则殃及庶民,君受祸矣。祸自何来?来必有源。所以源者何?天下无收则民少食,民少食则将变焉,变则天下盗起,虽王纲不约,致使强凌弱、众暴寡,豪杰生焉。自此或君移位,而民更生有之。朕所以切虑三时,虑恐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民无立命。所以读听之间,不觉毛发竦然而立,惊畏如是,为此也”。原来如此,在元末灾荒中乘机起兵的朱元璋深知自然灾害与社会稳定乃至朝代更迭之间的联系,唯恐朱氏天下重蹈前元覆辙。基于这种想法,他自然会重视推行救荒措施,把灾荒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年代灾种地点灾害状况备注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水灾永新州(今江西永新)大雨、涝:

  六月戊辰,江西永新州大风雨,蛟出,江水入城,高八尺,人多溺死。事闻,使赈之。(《明史》卷28《五行一》)曹州(今山东菏泽)决口:

  (河)决曹州双河口,入鱼台。(《明史》卷83《河渠一》)旱灾扬州府(今江苏扬州)七月丁酉,扬州府自五月不雨,至于是月,旱伤苗稼。(《明太祖实录》卷32“洪武元年七月丁酉”)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旱灾京师(今江苏南京)二月丁酉,上以春久不雨,告祭于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明太祖实录》卷40“洪武二年二月丁酉”)雹灾庆阳(今甘肃庆阳)六月庚寅,庆阳大雨雹,伤禾苗。(《明史》卷28《五行一》)瘟疫福建(今福建地区)福建大疫,死者相枕藉。(《古今图书集成·庶徽典·历象汇编》卷114)风灾1.2.京师(今江苏南京)1.二月丁丑,是夜大风。(《明太祖实录》卷39“洪武二年二月丁丑”)

  2.二月戊寅,夜大风。(《明太祖实录》卷39“洪武二年二月戊寅”)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水灾1.溧水县(今江苏溧水)

  2.京师(今江苏南京)洪涝:

  1.六月,溧水县江溢,漂民居。(《明史》卷28《五行一》)

  2.八月癸亥,京师雨,大水。(《明太祖实录》卷55“洪武三年八月癸亥”)旱灾1.2.3.京师(今江苏南京)

  4.山东(今山东地区)

  5.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兴县(今山西兴县)1.五月,是月旱,斋戒,后妃亲执爨,皇太子诸王馈于斋所。(《明史》卷2《太祖纪二》)

  2.夏旱。六月戊午朔,步祷郊坛。(《明史》卷30《五行三》)

  3.七月辛亥,自癸巳至是日不雨。(《明太祖实录》卷54“洪武三年七月辛亥”)

  续表项目

  年代灾种灾发区(古今地名)灾害状况备注4.七月丙辰,山东自五月到是日不雨。(《明太祖实录》卷54“洪武三年七月丙辰”)

  5.洪武四年正月戊申,山西丰州、东胜州、太原府兴县以去年旱灾诏免其田租。(《明太祖实录》卷60“洪武四年正月戊申”)虫灾1.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2.青州(今山东青州)1.七月乙巳,河南府奏:田间生斑猫虫,食麻、豆。命有司捕之。(《明太祖实录》卷54“洪武三年七月乙巳”)

  2.七月丙辰,青州蝗。(《明太祖实录》卷54“洪武三年七月丙辰”)地震福州(今福建福州)十月辛酉,福州地震。(《明太祖实录》卷57“洪武三年十月辛酉”)风灾1.2.京师(今江苏南京)1.七月丁亥,是日大风。(《明太祖实录》卷54“洪武三年七月丁亥”)

  2.八月乙丑,又大风吹坏屋宇、树木无数。(《明太祖实录》卷55“洪武三年八月乙丑”)雹灾1.蔚州(今河北蔚县)

  2.临漳(今河北临漳)、汤阴(今河南汤阴)1.五月丙辰,蔚州大雨雹,伤田苗。(《明史》卷28《五行一》)

  2.八月,彰德府临漳、汤阴二县雨雹。(《明太祖实录》卷55“洪武三年八月辛丑”)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水灾1.南宁府(今广西南宁)

  2.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洪涝:

  1.七月,南宁府江溢,坏城垣。(《明史》卷28《五行一》)

  2.八月己酉,大名府水。(《明太祖实录》卷67“洪武四年八月己酉”)1.诸暨县(今浙江诸暨)

  2.龙游县(今浙江龙游)大雨:

  1.六月丁未夜,绍兴府诸暨县大风雨,水漂民居,人多溺死。(《明太祖实录》卷66“洪武四年六月丁未”)

  2.七月,衢州府龙游县大雨,水漂民庐,男女溺死。(《明史》卷28《五行一》)旱灾1.河南(今河南地区)、陕西(今陕西地区)、山西(今山西地区)、北平(今北京)、河间(今河北河间)、永平(今河北卢龙)、直隶(今安徽、江苏)、常州(今江苏常州)、临濠(今安徽凤阳一带)

  2.西安(今陕西西安)、凤翔(今陕西凤翔)、庆阳(今甘肃庆阳)

  3.祥符(今河南开封)、睢州(今河南睢县)1.八月己酉,河南、陕西、山西及北平、河间、永平、直隶、常州、临濠等府旱。(《明太祖实录》卷67“洪武四年八月己酉”)

  2.十一月丁巳,西安、凤翔、庆阳三府以旱闻。(《明太祖实录》卷69“洪武四年十一月丁巳”)

  3.十一月丁卯,开封府祥符等五县并睢州以旱闻,诏免今年田租。(《明太祖实录》卷69“洪武四年十一月丁卯”)地震1.巩昌(今甘肃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庆阳(今甘肃庆阳)

  2.北平(今北京)

  3.蒲洲(今山西永济西)1.正月己丑,巩昌、临洮、庆阳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

  2.六月戊戌,北平地震。(《明太祖实录》卷66“洪武四年六月戊戌”)

  3.七月癸亥,山西蒲洲地震。(《明太祖实录》卷67“洪武四年七月癸亥”)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水灾1.仙游县(今福建仙游)

  2.南平县(今福建南平)

  3.崇明县(今上海崇明)、海门县(今江苏海门)

  4.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5.嵊县(今浙江嵊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余杭(今浙江杭州西)洪涝:

  1.三月戊辰夜,福建兴化府仙游县大水,民多溺死。(《明太祖实录》卷73“洪武五年三月戊辰”)

  2.三月癸酉,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大雨,山水横溢,漂流庐舍。(《明太祖实录》卷73“洪武五年三月癸酉”)

  3.七月辛酉,苏州府崇明县、通州海门县大雨,潮涌,漂民庐舍。(《明太祖实录》卷75“洪武五年七月辛酉”)

  4.七月辛未,是月开封府大水。(《明太祖实录》卷75“洪武五年七月辛未”)

  5.八月,嵊县、义乌、余杭山谷水涌,人民溺死者众。(《明史》卷28《五行一》)旱灾1.云内州(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

  2.山东(今山东地区)1.二月庚子,大同府云内州旱,诏免所负盐粮。(《明太祖实录》卷72“洪武五年二月庚子”)

  2.夏,山东旱。(《明史》卷30《五行三》)虫灾1.济南(今山东济南)、青州(今山东青州)、莱州(今山东莱州)

  2.徐州(今江苏徐州)、大同(今山西大同)1.六月,济南属县及青、莱二府蝗。(《明史》卷28《五行一》)

  2.七月,徐州、大同蝗。(《明史》卷28《五行一》)地震1.苍梧(今广西梧州)、贺州(今广西贺州)、恭城(今广西恭城)、立山(今广西蒙山南)

  2.5.6.7.阳曲县(今山西太原)

  3.阳曲县(今山西太原)、京师(今江苏南京)

  4.徐沟县(今山西太谷北)、阳曲县(今山西太原)1.四月戊戌,梧州府苍梧、贺州、恭城、立山等处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

  2.六月癸卯,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

  3.七月辛亥,(阳曲县)又震。壬戌,京师风雨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

  4.八月癸未,太原府徐沟县西北中有声如雷,地震凡三日。戊戌,阳曲县地又震。(《明史》卷30《五行三》)

  5.九月壬戌,(阳曲县)又震者再。(《明史》卷30《五行三》)

  6.十月戊寅、辛卯,(阳曲县)复震。(《明史》卷30《五行三》)

  7.是年,阳曲地凡七震。(《明史》卷30《五行三》)雹灾1.黎城县(今山西黎城)

  2.中都(今安徽凤阳)1.四月,山西潞州黎城县大雷、风雹。(《明太祖实录》卷73“洪武四年四月戊戌”)

  2.五月癸丑夜,中都皇城万岁山雨冰雹,大如弹丸。(《明史》卷28《五行一》)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水灾1.南溪县(今四川南溪)

  2.龙游县(今四川乐山)、南溪县(今四川南溪)洪涝:

  1.六月己酉,叙州南溪县大雨,水涨,漂公廨、民居。(《明太祖实录》卷83“洪武六年六月己酉”)

  2.七月,嘉定府龙游县洋、雅二江涨,翼日南溪县江涨,俱漂公廨民居。(《明史》卷28《五行一》)崇明县(今上海崇明)海溢:

  二月,崇明县为潮所没。(《明史》卷28《五行一》)旱灾1.金(今辽宁大连金州区)、复(今辽宁瓦房店复州城)

  2.和州(今安徽和县)

  3.饶阳县(今河北饶阳)1.正月癸丑,辽东金、复二州旱,诏免去年夏秋税粮。(《明太祖实录》卷78“洪武六年正月癸丑”)

  2.六月丙午,和州旱,免今年田租。(《明太祖实录》卷83“洪武六年六月丙午”)

  3.六月丙寅,真定府晋州饶阳县自四月至是月不雨。(《明太祖实录》卷83“洪武六年六月丙寅”)虫灾1.封丘县(今河南封丘)

  2.北平(今北京)、河南(今河南地区)、山西(今山西地区)、山东(今山东地区)

  3.临潼(今陕西临潼)、咸阳(今陕西咸阳)、渭南(今陕西咸阳)、高陵(今陕西高陵)1.五月己酉,开封府封丘县蝗。(《明太祖实录》卷82“洪武六年五月己酉”)

  2.七月,北平、河南、山西、山东蝗。(《明史》卷28《五行一》)

  3.八月,华州临潼、咸阳、渭南、高陵四县蝗,诏免其田租。(《明太祖实录》卷84“洪武六年八月戊戌”)地震1.2.阳曲县(今山西太原)1.六月癸亥,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83“洪武六年六月癸亥”)

  2.闰十一月戊辰朔,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86“洪武六年闰十一月戊辰朔”)山崩伏羌(今甘肃甘谷)正月壬戌夜,伏羌高山崩。(《明史》卷30《五行三》)雹灾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丹徒县(今江苏镇江),江阴(今江苏江阴)、无锡(今江苏无锡),沭阳县(今江苏沭阳),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嘉兴县(今浙江嘉兴),诸暨县(今浙江诸暨),兰阳县(今河南兰考),益都县(今山东青州),江夏县(今湖北武汉江夏区)及扬州府(今江苏扬州)五月,应天府江宁县,镇江府丹徒县,常州府江阴、无锡二县,淮安府沭阳县,苏州府长洲县,嘉兴府嘉兴县,绍兴府诸暨县,开封府兰阳县,青州府益都县,武昌府江夏县及扬州府属邑并雨雹。(《明太祖实录》卷82“洪武六年五月庚午”)霜灾延安府(今陕西延安)七月己巳,延安府旱陨霜,人民饥,命赈之。(《明太祖实录》卷83“洪武六年七月己巳”)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水灾1.嘉定县(今上海嘉定区)

  2.灃州(今湖北灃县)、灃阳(今湖北灃县)、慈利(今湖北慈利)、石门(今湖北石门)

  3.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兰阳(今河南兰考)

  4.高密县(今山东高密)

  5.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洪涝:

  1.三月庚寅,苏州府嘉定县水,民饥。诏发廪济之。(《明太祖实录》卷88“洪武七年三月庚寅”)

  2.五月己丑,灃州及灃阳、慈利、石门三县久雨,山水涨溢,漂没民舍,坏城垣。(《明太祖实录》卷89“洪武七年五月己丑”)

  3.六月丁酉,开封府陈留、兰阳二县骤雨,河涨溢,伤禾。(《明太祖实录》卷90“洪武七年六月丁酉”)

  4.八月乙卯,青州府胶州高密县自六月至是日淫雨,胶河溢,伤禾。(《明太祖实录》卷92“洪武七年八月乙卯”)

  5.十二月戊戌,开封府陈留等六县水灾,诏免其田租。(《明太祖实录》卷95“洪武七年八月乙卯”)昌邑县(今山东昌邑)海溢:

  二月甲寅,青州府昌邑县海水涨,陷没庐舍。(《明太祖实录》卷87“洪武七年二月甲寅”)旱灾1.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原(今山西太原)、汾州(今山西汾阳)、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汲县(今河南卫辉)

  2.北平(今北京)

  3.永和县(今山西永和)1.二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旱蝗,并免租税。(《明史》卷2《太祖纪二》)

  2.夏,北平旱。(《明史》卷30《五行三》)

  3.是岁,平阳府永和县自春至秋不雨。(《明太祖实录》卷95“洪武七年十二月庚申”)虫灾1.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原(今山西太原)、汾州(今山西汾阳)、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汲县(今河南卫辉)

  2.咸宁(今陕西西安)、华阴(今陕西华阴)、长清县(今山东济南长清区)、武清县(今天津武清区)1.二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旱蝗,并免租税。(《明史》卷2《太祖纪二》)

  2.三月乙未,西安府咸宁、华阴二县,济南府长清县,北平府武清县并蝗,命有司捕之。(《明太祖实录》卷88“洪武七年三月乙未”)

  3.四月,顺德府平乡县、任县,保定府雄3.平乡县(今河北平乡)、任县(今河北任县)、雄县(今河北雄县)、青州(今山东青州)、寿光县(今山东寿光)、胶州(今山东胶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乐亭县(今河北乐亭)、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清州(今河北青县)、聊城县(今山东聊城)

  4.任丘(今河北任丘)、宁津(今山东宁津)、昌黎县(今河北昌黎)、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宁晋县(今河北宁晋)、海丰县(今山东无棣)、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唐山县(今河北唐山)

  5.山西(今山西地区)、山东(今山东地区)、北平(今北京)、河南(今河南地区)

  6.怀庆(今河南沁阳)、真定(今河北正定)、保定(今河北保定)、河间(今河北河间)、顺德(今河北邢台)、山东(今山东地区)、山西(今山西地区)

  7.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县、青州、寿光县、胶州,河南府巩县,永平府乐亭县,河间府莫州、清州,东昌府聊城县并蝗,命捕之。(《明太祖实录》卷88“洪武七年四月甲子”)

  4.五月,河间府任丘、宁津二县,永平府昌黎县,保定府安肃县,真定府宁晋县,济南府海丰县,北平府文安县,顺德府唐山县并蝗,命捕之。(《明太祖实录》卷89“洪武七年五月甲午”)

  5.六月,山西、山东、北平、河南蝗。(《明史》卷2《太祖纪二》)

  6.六月,怀庆、真定、保定、河间、顺德、山东、山西蝗。(《明史》卷28《五行一》)

  7.九月癸酉,河间府河间县蝗。(《明太祖实录》卷93“洪武七年九月癸酉”)地震安县(今四川安县)三月戊寅,成都府安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88“洪武七年三月戊寅”)风灾京师(今江苏南京)正月壬午,暴风。(《明太祖实录》卷87“洪武七年正月壬午”)雹灾1.平凉(今甘肃平凉)、延安(今陕西延安)、靖宁(今甘肃静宁)、鄜州(今陕西富县)

  2.平凉(今甘肃平凉)、绥德(今陕西绥德)、米脂(今陕西米脂)

  3.巩昌府安定县(今甘肃定西)1.六月,陕西平凉、延安、靖宁、鄜州雨雹。(《明史》卷2《太祖纪二》)

  2.八月甲午,平凉、延安绥德、米脂雨雹。(《明史》卷28《五行一》)

  3.九月甲子,巩昌府安定县雨雹。(《明太祖实录》卷92“洪武七年九月甲子”第1619页)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水灾1.高邮(今江苏高邮)

  2.淮安(今江苏淮安)、北平(今北京)、河南(今河南地区)、山东(今山东地区)

  3.祥符(今河南开封)、杞(今河南杞县)、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封丘(今河南封丘)、睢(今河南睢县)、商水(今河南商水)、西华(今河南西华)、兰阳(今河南兰考)、盐城县(今江苏盐城)

  4.苏州(今江苏苏州)、湖州(今浙江湖州)、嘉兴(今浙江嘉兴)、松江(今上海松江区)、常州(今江苏常州)、太平(今安徽当涂)、宁国(今安徽宁国)、杭州(今浙江杭州)洪涝:

  1.五月戊午,高邮州官奏:大水没下田。上谕中书省臣曰:“民资食以养生,今高邮下田既没于水,民将缺食,租税将何所出?”即命免其租凡六万三百四十二石,仍敕有司赈恤之。(《明太祖实录》卷100“洪武八年五月戊午”)

  2.七月,淮安、北平、河南、山东大水。(《明史》卷28《五行一》)

  3.九月丁未,中书省臣言:开封府祥符、杞、陈留、封丘、睢、商水、西华、兰阳等八州、县,以六月积雨,黄河水溢,伤麦禾,淮安府盐城县自四月至五月雨潦,浸没下田。诏:并免今年田租凡一万四千六百余石。(《明太祖实录》卷101“洪武八年九月丁未”)

  4.十二月,直隶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浙江杭州俱水。(《明史》卷28《五行一》)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决口:

  正月丁亥,河决开封府大黄寺堤百余丈,诏河南参政安然集民夫三万余人塞之。(《明太祖实录》卷96“洪武八年正月丁亥”)旱灾应天(今江苏南京)、太平(今安徽当涂)、宁国(今安徽宁国)、镇江(今江苏镇江)、蕲(今湖北蕲春南)、黄(今湖北黄冈)五月丁丑,直隶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及湖广蕲、黄诸府州久旱,伤稼。诏免今年田租。(《明太祖实录》卷100“洪武八年五月丁丑”)虫灾1.安阳(今河南安阳)、北平(今北京)、内黄(今河南内黄)

  2.平山(今河北平山)

  3.房山(今北京房山区)、宁晋(今河北宁晋)1.四月丁巳,河南彰德府安阳等县、北平、大名府内黄等县蝗。(《明太祖实录》卷99“洪武八年四月丁巳”)

  2.五月戊子,真定府平山等县蝗。(《明太祖实录》卷100“洪武八年五月戊子”)

  3.八月丁巳,涿州房山、赵州宁晋等县蝗。(《明太祖实录》卷100“洪武八年八月丁巳”)地震1.荣经(今四川荥经)、名山(今四川名山)、芦山(今四川芦山)

  2.阳曲县(今山西太原)

  3.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历城区)

  4.5.京师(今江苏南京)1.正月癸亥夜,雅州荣经、名山、芦山三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96“洪武八年正月癸亥”)

  2.正月乙酉,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96“洪武八年正月乙酉”)

  3.四月乙巳,山东历城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99“洪武八年四月乙巳”)

  4.秋七月戊辰,京师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00“洪武八年秋七月戊辰”)

  5.十二月戊子,京师地震。(《明史》卷2《太祖纪二》)雹灾1.临洮(今甘肃临洮)、平凉(今甘肃平凉)、河州(今甘肃临夏)

  2.大同(今山西大同)、太原(今山西太原),山阴(今山西山阴)1.四月,临洮、平凉、河州雹伤麦。(《明史》卷28《五行一》)

  2.五月戊子,大同、太原二府,暨山阴诸县雨雹。(《明太祖实录》卷100“洪武八年五月戊子”)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水灾1.江南(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及浙江)、湖北(今湖北地区)

  2.湖广(今湖北、湖南)、山东(今山东地区)

  3.苏州(今江苏苏州)、湖州(今浙江湖州)、嘉兴(今浙江嘉兴)、松江(今上海松江区)、常州(今江苏常州)、太平(今安徽当涂)、宁国(今安徽宁国)、杭州(今浙江杭州)、荆州(今湖北荆州)、黄州(今湖北黄冈)洪涝:

  1.江南、湖北大水。(《明史》卷28《五行一》)

  2.七月,湖广、山东大水。(《明史》卷28《五行一》)

  3.十二月甲寅,直隶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浙江杭州、湖广荆州、黄州诸府水灾,遣户部主事赵乾等赈给之。(《明太祖实录》卷110“洪武九年十二月甲寅”)京师(今江苏南京)连雨:

  五月癸酉,自四月庚戌雨至是凡二十四日。(《明太祖实录》卷106“洪武九年五月癸酉”)旱灾1.京师(今江苏南京)

  2.昌黎(今河北昌黎)、卢龙(今河北卢龙)、迁安(今河北迁安)、抚宁(今河北抚宁)1.夏四月庚戌,京师自去年八月不雨,是日始雨。(《明史》卷2《太祖纪二》)

  2.七月丁丑,滦州昌黎、卢龙、迁安、抚宁等县以旱闻,诏免田租,仍以布赈之。(《明太祖实录》卷107“洪武八年五月丁丑”)地震宛平(今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九月丁卯,北平府宛平、大兴二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08“洪武九年九月丁卯”)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水灾1.善化(今湖南长沙)、长沙(今湖南长沙)

  2.永州(今湖南永州)

  3.永平(今河北卢龙)

  4.北平(今北京)洪涝:

  1.四月庚戌,长沙府善化、长沙二县大水。(《明太祖实录》卷111“洪武十年四月庚戌”)

  2.五月丙午,永州大水。(《明太祖实录》卷112“洪武十年五月丙午”)

  3.六月,永平滦、漆二水没民庐舍。(《明史》卷28《五行一》)

  4.七月,北平八府大水,坏城垣。(《明史》卷28《五行一》)旱灾河间府(今河北河间)五月丙午,河间府旱。(《明太祖实录》卷112“洪武十年五月丙午”)虫灾济宁府(今山东济宁)四月己巳,济宁府蝗。(《明太祖实录》卷111“洪武十年四月己巳”)地震1.3.阳曲县(今山西太原)

  2.成都府(今四川成都)1.五月壬辰,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12“洪武十年五月壬辰”)

  2.九月乙酉,成都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15“洪武十年九月乙酉”)

  3.十二月丙辰,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16“洪武十年十二月丙辰”)雹灾华亭县(今甘肃华亭)五月壬辰,平凉府华亭县雨雹。(《明太祖实录》卷112“洪武八年五月戊子”)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水灾苏(今江苏苏州)、松(今上海松江区)、扬(今江苏扬州)、台(今浙江临海)海溢:

  七月,苏、松、扬、台四府海溢,人多溺死。(《明史》卷28《五行一》)兰阳(今河南兰考)决口:

  十月丙辰,河决兰阳。(《明史》卷28《五行一》)封丘县(今河南封丘)洪涝:

  十一月戊寅:开封府封丘县言:河溢,伤稼。命免今年田租。(《明太祖实录》卷121“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戊寅”)旱灾闻喜(今山西闻喜)、万泉(今山西万荣)五月庚子,平阳府闻喜、万泉二县旱,民饥,诏赈济之。(《明太祖实录》卷118“洪武十一年五月庚子”)地震1.宁夏卫(今宁夏银川)

  2.辽东(今辽宁地区)

  3.宁夏(今宁夏地区)

  4.成都(今四川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

  5.太原(今山西太原)1.四月乙巳,宁夏卫地震,东北城垣崩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明太祖实录》卷118“洪武十一年四月乙巳”)

  2.五月庚辰,辽东地震,有声自东北之西南。(《明太祖实录》卷118“洪武十一年五月庚辰”)

  3.六月己卯,宁夏大雨,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19“洪武十一年六月己卯”)

  4.九月戊寅,成都、华阳二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19“洪武十一年九月戊寅”)

  5.九月壬辰,太原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19“洪武十一年九月壬辰”)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水灾1.青田(今浙江青田)

  2.3.严州府(今浙江建德)

  4.华容县(今湖南华容)

  5.江夏县(今湖北武汉江夏区)、商水县(今河南商水)洪涝:

  1.五月,青田山水没县治。(《明史》卷28《五行一》)

  2.五月壬辰,严州府大雨三日,溪水暴涨,坏官民廨舍,有溺死者。(《明太祖实录》卷124“洪武十二年五月壬辰”)

  3.六月戊辰,严州府大水。(《明太祖实录》卷125“洪武十二年六月戊辰”)

  4.六月壬申,岳州府华容县大水,坏民居。(《明太祖实录》卷125“洪武十二年六月壬申”)

  5.六月己丑,武昌府江夏县,陈州商水县大水。(《明太祖实录》卷125“洪武十二年六月己丑”)地震1.永嘉县(今浙江温州)

  2.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临汾县(今山西临汾)

  3.阳曲县(今山西太原)

  4.6.兴化府(今福建莆田)

  5.闽县(今福建福州)1.正月辛卯,温州府永嘉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22“洪武十二年正月辛卯”)

  2.四月丙寅,太原府、临汾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24“洪武十二年四月丙寅”)

  3.五月丁卯朔,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24“洪武十二年五月丁卯朔”)

  4.八月癸卯,兴化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26“洪武十二年八月癸卯”)

  5.九月壬戌,福州府闽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26“洪武十二年九月壬戌”)

  6.十月丙戌,兴化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26“洪武十二年十月丙戌”)风灾1.2.京师(今江苏南京)1.三月辛未,暴风。(《明太祖实录》卷123“洪武十二年三月辛未”)

  2.三月戊寅,暴风。(《明太祖实录》卷123“洪武十二年三月戊寅”)雹灾1.滁州(今安徽滁州)

  2.定远县(今安徽定远)1.四月庚戌,是夜滁州雨雹。(《明太祖实录》卷124“洪武十二年四月庚戌”)

  2.五月己卯,凤阳府定远县雨雹,伤麦。(《明太祖实录》卷124“洪武十二年五月己卯”)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水灾崇明(今上海崇明)海溢:

  十一月,崇明潮决沙岸,人畜多溺死。(《明史》卷28《五行一》)1.海康(今广东雷州)

  2.高邮州(今江苏高邮)大雨:

  1.七月,海康大雨,坏县治。(《明史》卷29《五行二》)

  2.十月壬戌,高邮州大水,诏免民田租。(《明太祖实录》卷134“洪武十三年十月壬戌”)地震1.福州府(今福建福州)、广州府(今广东广州)、河州(今甘肃临夏)

  2.阳曲县(今山西太原)

  3.6.河州(今甘肃临夏)

  4.庄浪(今甘肃永登)

  5.福州府(今福建福州)1.二月甲戌,福州府、广州府、河州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

  2.八月丙子,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3“洪武十三年八月丙子”)

  3.九月己酉,夜,河州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3“洪武十三年九月己酉”)

  4.十一月己酉,庄浪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4“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5.十二月甲戌,福州府地震。广州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4“洪武十三年十二月甲戌”)

  6.十二月丁丑,夜,河州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4“洪武十三年十二月丁丑”)瘟疫嘉兴(今浙江嘉兴)浙江嘉兴大疫。(《古今图书集成·庶徽典·历象汇编》卷114)风灾1.2.4.5.京师(今江苏南京)

  3.闽县(今福建福州)

  6.海康县(今广东雷州)

  7.南靖县(今福建南靖)1.二月壬申,暴风。(《明太祖实录》卷130“洪武十三年二月壬申”)

  2.二月乙亥,暴风自东北来。(《明太祖实录》卷130“洪武十三年二月乙亥”)

  3.六月壬午,福州府闽县烈风、暴雨,发民屋,人有压死者。(《明太祖实录》卷132“洪武十三年六月壬午”)

  4.六月癸未,有风自东北来,大有声。(《明太祖实录》卷132“洪武十三年六月癸未”)

  5.七月癸巳,有风自东南来,大有声。(《明太祖实录》卷132“洪武十三年七月癸巳”)

  6.七月乙未,雷州府海康县大风雨,坏县治。(《明太祖实录》卷132“洪武十三年七月乙未”)

  7.九月癸丑,漳州府南靖县飓风、大雨,折木、发屋,民有死、伤者。(《明太祖实录》卷133“洪武十三年九月癸丑”)雹灾松州(今四川松潘)五月己未,松州雨雹伤麦。(《明太祖实录》卷131“洪武十三年五月己未”)雷击1.2.京师(今江苏南京)1.五月甲午,雷震谨身殿。(《明史》卷28《五行一》)

  2.六月丙寅,雷震奉天门。(《明史》卷28《五行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水灾原武(今河南原阳西)、祥符(今河南开封)、中牟(今河南中牟)决口:

  秋八月庚辰,河决原武、祥符、中牟。(《明史》卷2《太祖纪二》)地震1.闽县(今福建福州)、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平阳县(今浙江平阳)

  2.凉州(今甘肃武威)

  3.4.阳曲县(今山西太原)1.三月己亥,福州府闽县、兴化府莆田县、温州府平阳县并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6“洪武十四年三月己亥”)

  2.三月壬子,凉州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6“洪武十四年三月壬子”)

  3.九月壬午,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9“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

  4.十月,癸亥,太原府阳曲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139“洪武十四年十月癸亥”)雪灾1.建德(今安徽东至)

  2.杭州(今浙江杭州)1.五月丁未,建德雪。(《明史》卷28《五行一》)

  2.六月己卯,杭州晴日飞雪。(《明史》卷28《五行一》)雹灾临洮(今甘肃临洮)七月己酉,临洮大雨雹,伤稼。(《明史》卷28《五行一》)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水灾1.河南(今河南地区)

  2.朝邑(今陕西大荔东)

  3.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口:

  1.二月壬子,河决河南,命驸马都尉李祺赈之。(《明史》卷3《太祖纪三》)

  2.三月庚午,河决朝邑。(《明史》卷3《太祖纪三》)

  3.秋七月乙卯,河决荥泽、阳武。(《明史》卷3《太祖纪三》)1.北平(今北京)

  2.祥符(今河南开封)、陈州(今河南淮阳)

  3.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阳武(今河南原阳)洪涝:

  1.是岁,北平大水。(《明史》卷28《五行一》)

  2.二月甲戌,开封府样符等八县及陈州水灾。诏免其田租。(《明太祖实录》卷142“洪武十五年二月甲戌”)

  3.七月乙卯,河溢荥泽、阳武二县。(《明太祖实录》卷146“洪武十五年七月乙卯”)霜灾蔚州(今河北蔚县)、朔州(今山西朔州)洪武十六年四月甲申,大同府言:所属蔚州、朔州去年陨霜,伤禾稼,民饥。上命永平侯谢成往发粟赈之。(《明太祖实录》卷153“洪武十六年四月甲申”)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年)雹灾东安(今河北廊坊)、宛平(今北京丰台宛平城)、大兴(今北京大兴区)洪武十七年六月壬午,上以北平府东安、宛平、大兴三县去年雨雹伤稼,诏免其今年田租。(《明太祖实录》卷162“洪武十七年六月壬午”)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水灾1.睢州(今河南睢县)

  2.开封(今河南开封)、杞县(今河南杞县)

  3.临漳(今河北临漳)决口:

  1.六月乙未,睢州巴河决。(《明太祖实录》卷162“洪武十七年六月乙未”)

  2.八月丙寅,河决开封。壬申,决杞县,遣官塞之。己丑,蠲河南诸省逋赋。(《明史》卷3《太祖纪三》)

  3.河决临漳,敕守臣防护。(《明史》卷83《河渠五》)1.龙阳(今湖南汉寿)、武陵(今湖南常德)

  2.太原卫(今山西太原)

  3.昆山县(今江苏昆山)

  4.河南(今河南地区)、北平(今北京)洪涝:

  1.三月癸丑,常德府龙阳、武陵二县水,诏免去年逋赋。(《明太祖实录》卷160“洪武十七年三月癸丑”)

  2.八月甲午,太原卫言:“山水暴涨,冲决城壕堤岸,请以军民协力修治,其侵及民田者,乞除其租。”许之,仍命给钞偿所侵民田。(《明太祖实录》卷164“洪武十七年八月甲午”)

  3.闰十月壬戌,苏州府言:昆山县民八十余户有田六顷九十余亩,为水所浸。诏除其租,仍给钞赈之。(《明太祖实录》卷167“洪武十七年闰十月壬戌”)

  4.冬十月丙子,河南、北平大水,分遣驸马都尉李祺等赈之。(《明史》卷3《太祖纪三》)旱灾西安府(今陕西西安)九月乙卯,西安府旱伤稼。(《明太祖实录》卷165“洪武十七年九月乙卯”)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水灾1.应天府(今江苏南京)、黄州(今湖北黄冈)、荆州(今湖北江陵)、常德(今湖南常德)

  2.河南(今河南地区)

  3.常德府(今湖南常德)

  4.江浦(今江苏南京浦口区)、大名(今河北大名)洪涝:

  1.五月己丑,是月应天府及黄州、荆州、常德三府皆大水。(《明太祖实录》卷173“洪武十八年五月己丑”)

  2.八月,河南又水。(《明史》卷28《五行一》)

  3.十一月乙亥,湖广常德府奏言:今岁大水,涝伤塘田一千三百五十顷,为租一十万一百十五石。诏并免征。(《明太祖实录》卷176“洪武十八年十一月乙亥”)

  4.是年,江浦、大名水。(《明史》卷28《五行一》)久阴京师(今江苏南京)二月,久阴。(《明史》卷28《五行一》)雹灾京师(今江苏南京)二月,雨雹。(《明史》卷28《五行一》)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年)水灾1.江浦县(今江苏南京浦口区)

  2.吴江县(今江苏吴江)洪涝:

  1.正月辛酉,应天府江浦县水。诏出京仓米六千余石赈其民。(《明太祖实录》卷177“洪武十九年正月辛酉”)

  2.三月壬午,苏州府吴江县水。诏免今年田租。(《明太祖实录》卷177“洪武十九年三月壬午”)旱灾青州府(今山东青州)五月丁未,山东青州府旱,民饥,遣廷臣往赈之,凡二万七百五十余户。(《明太祖实录》卷178“洪武十九年五月丁未”)地震1.2.云南(今云南地区)1.六月辛丑,云南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

  2.十一月己卯,(云南)复震,有声。(《明史》卷30《五行三》)风灾京师(今江苏南京)八月戊戌,暴风。(《明太祖实录》卷179“洪武十九年八月戊戌”)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风灾京师(今江苏南京)闰六月癸丑,大风,震雷雨。(《明太祖实录》卷182“洪武二十年闰六月癸丑”)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地震京师(今江苏南京)九月癸巳,地震,日上有真黄气。(《明太祖实录》卷193“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癸巳”)雷击1.2.京师(今江苏南京)1.五月辛丑,雷震玄武门兽吻。(《明史》卷28《五行一》)

  2.六月癸卯,暴风,雷震洪武门兽吻。(《明史》卷28《五行一》)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水灾仪封(今河南兰考东)决口:

  河没仪封,徙其治于白楼村。(《明史》卷83《河渠一》)莱州(今山东莱州)、兖州(今山东兖州)连阴雨:

  四月庚戍,山东莱州、兖州二府久雨,害稼,民饥乏食,遣使赈之,凡钞二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锭。(《明太祖实录》卷196“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庚戍”)旱灾永城(今河南永城)、彰德(今河南安阳)四月戊午,监察御史许珪巡按河南,上言:自开封永城至彰德,春、夏旱旸,麦苗疏薄,农民所收无几,今年夏税宜减半征收。(《明太祖实录》卷196“洪武二十二年四月戊午”)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水灾1.2.归德(今河南商丘)

  3.开封(今河南开封)决口:

  1.正月庚寅,河决归德。(《明史》卷28《五行一》)

  2.二月癸亥,河决归德,发诸军民塞之。(《明史》卷3《太祖纪三》)

  3.七月癸巳,河决开封,漂没民居。(《明史》卷28《五行一》)1.海门县(今江苏海门)

  2.崇明(今上海崇明)、海门(今江苏海门)海溢:

  1.六月丁卯,扬州府海门县言:是月三日夜,飓风大作,潮汐腾涌,坏庐舍,溺死居民、孳畜无算。诏工部遣官行视,修筑堤岸,仍赈被灾人民。(《明太祖实录》卷202“洪武二十三年六月丁卯”)

  2.秋七月癸巳,崇明、海门风雨海溢,遣官赈之,发民二十五万筑堤。(《明史》卷3《太祖纪三》)1.西华(今河南西华)、商水(今河南商水)、兰阳(今河南兰考)、封丘(今河南封丘)、杞(今河南杞县)、陈州(今河南淮阳)

  2.登州府(今山东蓬莱)、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莱阳(今山东莱阳)、兖州府(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泗水(今山东泗水)、曲阜(今山东曲阜)、汶上(今山东汶上)、邹(今山东邹城)、青州府(今山东青州)、诸城(今山东诸城)、安丘(今山东安丘)、蒙阴(今山东蒙阴)、北平(今北京)、通州(今北京通州区)、武清(今天津武清区)、霸州(今河北霸州)、文安(今河北文安)

  3.襄阳(今湖北襄阳)、沔阳(今湖北仙桃)、安阳(今河南安阳)洪涝:

  1.十一月丙辰,以西华、商水、兰阳、封丘、杞五县河水暴溢,及陈州没禾稼,遣官赈之。(《明太祖实录》卷206“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丙辰”)

  2.十二月戊子,是月山东登州府、宁海、莱阳、兖州府、东平、泗水、曲阜、汶上、邹、青州府、诸城、安丘、蒙阴,北平、通州、武清、霸州、文安诸州、县水,遣官赈之。(《明太祖实录》卷206“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戊子”)

  3.是岁,襄阳、沔阳、安阳水。(《明史》卷28《五行一》)山东(今山东地区)连阴雨:

  十一月,山东二十九州县久雨,伤麦禾。(《明史》卷29《五行二》)旱灾山东(今山东地区)山东旱。(《明史》卷30《五行三》)地震山东(今山东地区)正月庚辰,山东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水灾1.阳武(今河南原阳)

  2.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开封(今河南开封)、陈州(今河南淮阳)、项城(今河南项城)、太和(今安徽太和)、颍州(今安徽阜阳)、颍上(今安徽颍上)、寿州正阳镇(今安徽寿县正阳镇)决口:

  1.正月庚寅,河决阳武,发军民塞之,免被水田租。(《明史》卷3《太祖纪三》)

  2.四月,河水暴溢,决原武黑洋山,东经开封城北五里,又东南由陈州、项城、太和、颍州、颍上,东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明史》卷83《河渠一》)北平(今北京)、河间(今河北河间)洪涝:

  十月,北平、河间二府水。(《明史》卷28《五行一》)旱灾京师(今江苏南京)自三月至是月不雨。(《明太祖实录》卷208“洪武二十四年五月乙卯”)地震西安府(今陕西西安)三月壬子,夜,西安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08“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壬子”)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水灾阳武(今河南原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决口、洪涝:

  正月,河决阳武,开封州县十一俱水。(《明史》卷28《五行一》)1.崇明县(今上海崇明)

  2.东安(今河北廊坊)、文安(今河北文安)洪涝:

  1.二月庚辰,户部奏:苏州府崇明县滨海之田邻海潮淹没民无田耕种者凡二千七百户。(《明太祖实录》卷216“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庚辰”)

  2.三月甲申,北平府东安、文安等县被水灾贫民二千五百余人,流移乏食,上命有司悉免其租徭,赈济之。(《明太祖实录》卷217“洪武二十五年三月甲申”)旱灾京师(今江苏南京)夏四月庚寅,旱,诏群臣直言得失,省狱囚。(《明史》卷3《太祖纪三》)地震昆明县(今云南昆明)、河阳县(今云南澄江)二月丙寅,云南府昆明县、澂江府河阳县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16“洪武二十五年二月丙寅”)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水灾1.青(今山东青州)、兖(今山东兖州)、济宁(今山东济宁)

  2.长山县(今山东邹平东)洪涝:

  1.十一月,青、兖、济宁三府水。(《明史》卷28《五行一》)

  2.十二月己卯,山东济南府长山县水,伤民田。(《明太祖实录》卷230“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己卯”)旱灾1.京师(今江苏南京)

  2.兴化县(今江苏兴化)

  3.盐城县(今江苏盐城)1.大旱,诏求直言。(《明史》卷30《五行三》)

  2.四月壬辰,直隶高邮州兴化县奏:天旱,民饥,已发预备仓粮赈贷衣。以其数未闻。(《明太祖实录》卷227“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壬辰”)[3]3.五月乙卯,直隶淮安府盐城县岁旱,民饥,知县吴思齐发预备仓粮之半赈之,以其数来闻。(《明太祖实录》卷227“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乙卯”)霜灾榆社(今山西榆社)四月丙申,榆社陨霜损麦。(《明史》卷28《五行一》)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水灾宁阳(今山东宁阳)决口:

  三月,宁阳汶河决。(《明史》卷28《五行一》)1.乐安县(今山东广饶)、峄县(今山东枣庄峄城区)

  2.青州(今山东青州)、邹平(今山东邹平)

  3.滋阳县(今山东兖州)洪涝:

  1.正月壬寅,免山东青州府乐安等县田租。先是,青州府乐安县及兖州府峄县以水灾闻,命户部遣官核实。至是,诏免其租三千余石。(《明太祖实录》卷231“洪武二十七年正月壬寅”)

  2.二月甲午,初山东青州诸府,邹平诸县被水灾者凡一十七处,布政司以闻,诏免其租税。(《明太祖实录》卷231“洪武二十七年二月甲午”)

  3.六月丁丑,兖州府滋阳县丞刘奉言:河水泛溢,浸没民田三百六十余顷。诏户部遣官核实,免其赋税。(《明太祖实录》卷233“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丁丑”)地震1.2.3.泉州府(今福建泉州)

  4.兴化府(今福建莆田)1.四月壬申,福建泉州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32“洪武二十七年四月壬申”)

  2.五月辛丑,福建泉州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33“洪武二十七年五月辛丑”)

  3.八月戊辰朔,福建泉州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34“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戊辰朔”)

  4.十一月甲辰,福建兴化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35“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甲辰”)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水灾德州(今山东德州)洪涝:

  八月,德州大水,坏城垣。(《明史》卷28《五行一》)地震1.鹤庆府(今云南鹤庆)、剑州(今四川剑阁)

  2.剑川州(今云南剑川)1.九月乙未,云南鹤庆府、四川剑州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41“洪武二十八年九月乙未”)

  2.九月丁巳,剑川州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41“洪武二十八年九月丁巳”)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地震泉州(今福建泉州)十二月壬辰,福建泉州府地震。(《明太祖实录》卷248“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壬辰”)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水灾开封(今河南开封)决口:

  八月丁亥,河决开封,三面皆水,犯仓库。(《明史》卷28《五行一》)淮安府(今江苏淮安)连雨:

  十月己卯,诏免淮安府今年田租,以淫雨伤稼故也。(《明太祖实录》卷255“洪武三十年十月己卯”)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水灾高邮州(今江苏高邮)、泰州(今江苏泰州)洪涝:

  五月丁卯,高邮州、泰州大水,诏免其田租。(《明太祖实录》卷257“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丁卯”)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水灾苏家桥(今河北霸州东南)大雨:

  三月乙卯夜,燕王营于苏家桥,大雨,平地水三尺,及王卧榻。(《明史》卷29《五行二》)地震京师(今江苏南京)三月甲午,京师地震,求直言。(《明史》卷4《恭闵纪》)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明惠帝建文三年(1401年)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虫灾京师(今江苏南京)夏,京师飞蝗蔽天,旬余不息。(《明史》卷28《五行一》)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水灾1.章丘(今山东章丘)

  2.安丘县(今山东安丘)决口:

  1.五月,章丘漯河决岸、伤稼。(《明史》卷28《五行一》)

  2.八月,安丘县红河决。(《明史》卷28《五行一》)南海(今广东南海)、番禺(今广东广州)海溢:

  五月丙午,广东南海、番禺二县飓风,海潮溢,漂民庐舍,溺死三十五人。事闻,命户部速遣人抚视死者,恤其家。(《明太宗实录》卷20下“永乐元年五月丙午”)1.京师(今江苏南京)

  2.上海县(今上海)

  3.南昌卫(今江西南昌)

  4.建宁卫(今福建建瓯)

  5.连州(今广东连州)、河源(今广东河源)、曲江(今广东韶关曲江区)、英德(今广东英德)

  6.昆山县(今江苏昆山)

  7.西华县(今河南西华)连阴雨:

  1.三月,京师霪雨,坏城西南隅五十余丈。(《明史》卷29《五行二》)

  2.四月己未,户部言:直隶上海县水,民饥,命以见储粟验口赈之,凡四万九千九十石有奇。(《明太宗实录》卷19“永乐元年四月己未”)

  3.六月己巳,江西南昌卫言:雨水坏城垣及门,命俟农隙修之。(《明太宗实录》卷21“永乐元年六月己巳”)

  4.七月,建宁卫霪雨坏城。(《明史》卷29《五行二》)

  5.七月丙戌,广东布政司言:水坏连州儒学及河源、曲江、英德三县城垣、廨宇、坛庙,乞修理。从之。(《明太宗实录》卷21“永乐元年七月丙戌”)

  6.七月乙未,户部言:直隶昆山县水。命给粟赈其民,凡给六千二百八十石。(《明太宗实录》卷21“永乐元年七月乙未”)

  7.九月壬午,工部言:河南陈州西华县沙河水溢,冲决堤堰,以通黄河,伤民禾稼,乞量起民丁,趁农隙修筑。从之。(《明太宗实录》卷23“永乐元年九月壬午”)虫灾1.清丰(今河南清丰)

  2.乾州(今陕西乾县)

  3.淮安(今江苏淮安)、安庆(今安徽安庆)

  4.河南(今河南地区)

  5.山东(今山东地区)、山西(今山西地区)、河南(今河南地区)1.正月丁酉,大名府清丰等县蝗,民饥,户部请以元城县所贮粮四万余石赈之。从之。(《明太宗实录》卷16“永乐元年正月丁酉”)

  2.三月甲午,陕西乾州言:州粮该输岷州卫,每岁于巩昌易粟转输。今其地蝗,田稼无收,乞以麦、豆代输。从之。(《明太宗实录》卷18“永乐元年三月甲午”)

  3.四月丁卯,直隶淮安及安庆等府蝗,上命户部遣人捕之,仍验所伤稼,免其租税。(《明太宗实录》卷19“永乐元年四月丁卯”)

  4.五月丁酉,河南蝗,免今年夏税。(《明史》卷6《成祖纪二》)

  5.夏,山东、山西、河南蝗。(《明史》卷28《五行一》)地震1.潮州府(今广东潮州)

  2.北京(今北京)

  3.山西(今山西地区)、宁夏(今宁夏地区)1.八月辛未,广东潮州府地震。(《明太宗实录》卷22“永乐元年八月辛未”)

  2.冬十一月甲午,北京地震。(《明史》卷6《成祖纪二》)

  3.十一月,山西、宁夏地震。(《明史》卷30《五行三》)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水灾1.2.开封(今河南开封)决口:

  1.九月,河决开封,坏城。(《明史》卷28《五行一》)

  2.冬十月丁丑,河决开封。(《明史》卷6《成祖纪二》)1.苏(今江苏苏州)、松(今上海松江区)、嘉(今浙江嘉兴)、湖(今浙江湖州)

  2.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今江西地区)

  3.和州(今安徽和县)洪涝:

  1.六月,苏、松、嘉、湖四府俱水。(《明史》卷28《五行一》)

  2.七月,湖广、江西水。(《明史》卷28《五行一》)

  3.十一月戊申,直隶和州民言:州铜城闸上抵巢湖,下接扬子江,圩岸七十余处为江潮冲决,坏禾稼,乞修筑。从之。(《明太宗实录》卷36“永乐二年十一月戊申”)1.新安卫(今安徽歙县)

  2.北京(今北京)连阴雨:

  1.七月,新安卫霪雨坏城。(《明史》卷29《五行二》)

  2.八月,霪雨坏北京城五千余丈。(《明史》卷29《五行二》)虫灾荥泽县(今河南郑州西北)正月庚申,河南郑州荥泽县言:蝗蝻伤稼,税粮乞以豆菽代输。从之。(《明太宗实录》卷27“永乐二年正月庚申”)地震1.京师(今江苏南京)、济南府(今山东济南)

  2.开封府(今河南开封)1.十一月癸丑,夜,京师地震,济南府城西地震,有声。(《明太宗实录》卷36“永乐二年十一月癸丑”)

  2.十一月甲寅夜,河南开封府地震。(《明太宗实录》卷36“永乐二年十一月甲寅”)瘟疫京师(今江苏南京)三月,京师天下工匠集京师者疫死。(《古今图书集成·庶徽典·历象汇编》卷114)雹灾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七月壬午,河南府洛阳县雨雹伤稼。(《明太宗实录》卷33“永乐二年七月壬午”)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水灾1.温县(今河南温县)

  2.杭州(今浙江杭州)洪涝:

  1.三月,温县水决堤四十余丈。济、涝二水溢。(《明史》卷28《五行一》)

  2.八月,杭州属县多水,淹男妇四百余人。(《明史》卷28《五行一》)1.马村(具体不详)

  2.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历城区)决口:

  1.二月丁卯,河南布政司言:河决马村堤。命本司官躬督民丁修治。(《明太宗实录》卷39“永乐三年二月丁卯”)

  2.三月壬申,修山东历城县小青河等处水决堤岸。(《明太宗实录》卷40“永乐三年三月壬申”)旱灾怀远(今安徽怀远)、金州(今陕西安康)直隶凤阳府怀远等县及陕西汉中府金州言:春、夏不雨,民不及耕而秋种颇收,乞以豆、麦折输税粮。从之。(《明太宗实录》卷47“永乐三年十月乙亥”)虫灾延安(今陕西延安)、济南(今山东济南)五月,延安、济南蝗。(《明史》卷28《五行一》)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水灾1.阳武(今河南原阳)

  2.宣城县(今安徽宣城)

  3.丰城县(今江西丰城)

  4.溧水县(今江苏溧水)

  5.宛平(今北京丰台区)、昌平(今北京昌平区)决口:

  1.修阳武黄河决岸。(《明史》卷83《河渠一》)

  2.二月辛巳,宁国府宣城县民一言:县境内一十九圩近潦水,冲决堤岸二千九百余丈,恐春水泛溢,有妨农种,乞预修筑。从之。(《明太宗实录》卷51“永乐四年二月辛巳”)

  3.二月丙戌,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民言:县境穆湖等处圩岸为水荡决三千三百余丈,乞发民修筑。从之。(《明太宗实录》卷51“永乐四年二月丙戌”)

  4.五月乙未,溧水县言:水决仪凤等乡圩岸,妨民耕种,请用民丁修筑。从之。(《明太宗实录》卷54“永乐四年五月乙未”)

  5.八月癸卯,北京刑部言:宛平、昌平二县,西湖景东牛栏庄及清龙华家瓮山三闸水冲决堤岸百六十丈。命发军民修治。(《明太宗实录》卷58“永乐四年八月癸卯”)1.常州(今江苏常州)、安庆(今安徽安庆)、庐州(今安徽合肥)、六安(今安徽六庆)

  2.嵩(今河南嵩县)、温(今河南温县)

  3.嘉兴县(今浙江嘉兴)

  4.海盐县(今浙江嘉兴海盐)洪涝:

  1.五月丁酉,户部言:直隶常州、安庆、庐州及六安等州、县水,民饥。命给米稻赈之,凡给九万六千七百五十石。(《明太宗实录》卷54“永乐四年五月丁酉”)

  2.六月己卯,户部言:河南嵩、温等四县水,民缺种粮。命给贷之。(《明太宗实录》卷55“永乐四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