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77年,南诏世隆卒于越巂景净寺,南诏进入到了急速的崩溃时期。南诏后继诸王均无力摆脱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依附于各派白蛮政治势力,政治斗争更加尖锐。史载隆舜在位二十余年间,“好畋酣,多内嬖”倪辂本,“常信谗以诛其下”胡蔚本,所谓“信谗”,可理解为南诏王室与其他白蛮政治势力互相利用、打击异己的政治手段。但南诏王权还是在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被日益弱化和分解,隆舜甚至在斗争中难以自保。以郑买嗣为主的一派政治势力,在隆舜时期成为了左右南诏王室的重要力量。《僰古通纪浅述》载:“郑回后裔有郑买嗣者,自浪穹河头获一龙珠献王。王喜,以买嗣为健士。”自郑回在南诏为清平官开始,郑氏一直为南诏望族,至其七世孙郑买嗣得隆舜之信任,权势日重,隆舜长期巡幸东京(今昆明),“国事多委郑买嗣摄”。最终郑买嗣密令杨登弑隆舜于东京。舜化贞立后,“以郑买嗣为国老,权归买嗣,主幼,只作俑人而已”。郑买嗣凌驾于蒙氏王室之上,成为南诏实际的掌权者。公元902年,郑氏起兵杀舜化贞及蒙氏贵族八百人于五华楼下,南诏灭亡。
南诏自细奴逻建立大蒙起,传十三世,历二百五十余年。
蒙氏乌蛮贵族集团覆灭后,郑买嗣依袭南诏之旧,但改元安国,国号大长和,寓意安定国家、国运和平长久。然而,对于南诏末期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郑氏并不能有实质上的改变。郑氏立国后,国内民族关系更为紧张,依附于蒙氏的东方黑爨(乌蛮)三十七部也策划着对郑氏的报复,更大面积的民族反抗即将爆发,《滇考》载“诸蛮三十七部心不服,谋起兵。买嗣惧,诛杨登以塞众心。”公元908年,郑氏又铸铜佛像一万尊,送入普明寺,表示对八百名被杀的蒙氏贵族的悔过,以及对滇西乌蛮残余政治势力的妥协。南诏的覆灭,使白蛮贵族之间的政权争夺更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公元928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灭亡了长和国,拥郑氏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建立天兴国。不久之后,“善政待干贞恩礼浸衰,凡干贞所有请乞则不请,干贞恃功怨望,遂赂结诸臣,废善政而自立。善政在位仅十月”。《滇考》则记杨干贞弑郑氏之后,“恐下不服,乃推善政立之,使之尽诛郑氏子孙”。然后再取而代之,建立了义宁国。这种频繁的政权更迭,是白蛮各姓矛盾平衡的结果,或“是白族封建主在那里寻求发展和巩固白族中的封建制的方法,及如何统一南诏以来的各民族地区的道路”。公元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借东方黑爨三十七部之兵,驱逐了杨干贞,建立了大理国,结束了南诏灭亡以来的政治混乱局面,西南地区由此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第四章 南诏的国家制度与疆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