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叫开地,曾经给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当过丞相;父亲名平,给厘王、悼惠王做过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张平死后二十年,秦就灭了韩国。当时,张良年纪小,没在韩国做过官。韩国灭亡之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没有厚葬,却拿出全部家财来招募刺客,谋刺秦始皇,替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祖父和父亲做过韩国五代国君的丞相。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典章制度,又到东部去拜访仓海君,找到了一位大力士,又为他精心打造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秦始皇到东部巡游,张良和这个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中,偷袭秦始皇,结果误中了一辆随行的车。秦始皇大为震怒,号令全国大举搜查,如此着急捉拿刺客,全是为了张良的缘故。于是,张良就改名换姓,逃到下邳一带躲起来。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译文”
有一天,张良在下邳的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头,穿了件粗布短衣,走到张良的身边,把他的鞋子甩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感到惊讶,真想揍他一顿。因见他年老,强压住火,跑到桥下,把老人那只鞋给捡了上来。老头说:“替我穿上!”张良心想反正都给他把鞋捡回来了,就给他穿上吧,便跪下来给他穿鞋,老头伸出脚来,让他把鞋穿好,便笑着扬长而去!
张良特别惊讶,傻乎乎地看着老人走远了。老翁走了一里多路,又走回来,说道:“你小子值得我开导开导!第五天的拂晓,在这里等我!”张良感到惊异,跪着说:“好!”第五天,天一亮,张良就去了。可是老翁已经先到了!
很生气地对张良说:“跟长辈约会,反而后到,怎么回事啊?”说完掉头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早点来这儿等我!”第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奔桥去了,老翁又先在那里了,又生气地说:“你怎么又迟到了?”老翁说完又走了!
说:“五天后,再早点来!”第五天,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儿,老头就来了,高兴地说:“应该这样!”随即掏出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便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您会有所成就的。十三年后,到济北来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黄石。”说完就走,没交待其他的事,从此张良再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张良看了老头送他的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那是本奇书,便经常温习诵读它。
“原文”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译文”
张良在下邳栖身时,仗义行侠。项伯因为杀过人,跟随张良躲在下邳。
十年后,陈涉等人起义,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青壮年准备起义。景驹在留县自立为楚假王,张良想去投奔景驹。在途中遇到沛公。这里沛公已有数千士卒,攻占了邳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张良就为沛公效力。沛人任命张良为管理军马的官。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为沛公出谋划策,沛公十分欣赏,常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和其他人谈这些他们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赐的聪明!”所以就跟着沛公转战南北,不想去投奔景驹了。
“原文”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译文”
等沛公到了薛,见到项梁。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趁机对项梁说:“您已经拥立了楚国王室后人,然而韩王室众多的后人中有位横阳君韩成,十分贤能,可以立他为韩王,这样我们就多了个合作伙伴。”项梁就派张良去请韩成,立他作韩王。派张良做韩国的申徒,拨给韩王一千多士卒,让他和张良向西去收复韩国失地。攻下好几座城镇,但又常被秦军夺回去,韩兵就在颍川一带来回打游击。
“原文”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译文”
沛公离开洛阳向南经过峣辕山的时候,张良带着兵跟随沛公,占领韩地十几座城池,把秦将杨熊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沛公就叫韩王成留守阳翟;带着张良往南打,攻下宛城,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派二万人的军队去攻打秦峣关的部队,张良劝道:“秦的部队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守将是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井之徒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被收买。我劝您暂且留在营中,坚守阵地,另外派出一支先遣部队,预备五万人的粮饷;同时,您在附近的山头多插挂我们的旗帜,迷惑敌人;同时派郦食其带着很多贵重的宝物去收买秦将。”秦将果然背叛了秦,希望跟沛公一道西进,偷袭咸阳,沛公想接受秦将投降,张良就说:“现在只是守关的将领想投降,他们手下的兵未必肯投降。士兵不从必给我们带来危害!不如乘敌人松懈时袭击他们。”沛公领兵攻打秦军,果然大败秦军,沛公率众追赶败兵,一直追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兵全军覆没,于是沛公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就出城向沛公投降。
“原文”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译文”
沛公进入宫殿,宫里的宫室、帷帐、名犬、良马、珍宝、美女,数不胜数,就想住进那里。樊哙劝沛公住到宫外去,沛公不听。张良劝道:“因为秦皇荒淫无道,您才能到这儿来,您为天下人推翻秦朝暴君的统治,本该以俭朴为本,现在您一入秦就想享受荣华富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助桀为虐了,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采纳樊哙的建议。”沛公这才领兵回到霸上。
“原文”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译文”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攻打沛公,项伯趁着夜色,溜进沛公的军营,偷偷去劝张良和他走。张良说:“我替韩王保护沛公,现在事出紧急,我苟且偷生,弃他于不顾太不仁义了!”于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依您之见,我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是浅薄无知的小子教我把住函谷关,说只要把其他诸侯挡在关外,便可以占据秦地称王,我一时糊涂信了他的话。”张良说:“您觉得您能打败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最后说:“本来就不能够,可是现在怎么办?”张良于是硬把项伯邀去见沛公。项伯见到了沛公,沛公陪项伯饮酒不断地说好话,沛公又与项伯结为好友、儿女亲家。沛公请项伯转告项羽自己绝不会背叛他。之所以要把住函谷关口,是防备其他强盗进入。等见到项羽以后,两人就和解了。这些话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译文”
汉元年正月,沛公被封为汉王,巴蜀地区归汉王掌管。汉王赐给张良黄金百斤、珍珠两斗,张良把汉王赏赐给他的东西都给了项伯。汉王准备了份厚礼,让张良送给项伯,请项伯代他向项羽索要汉中地区。项羽答应了,于是沛公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自己的封地去,张良把沛公送到褒中城,汉王叫张良回韩国去。张良建议汉王说:“大王何不烧掉您所走过了的栈道,以此向天下人表明您不想回来的决心,这样可以稳定项王的心!”汉王就叫张良回韩国,他率众往关中走,一边走一边烧栈道。
“原文”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译文”
张良到了韩国,项王因为韩王让张良追随汉王,不想让韩王回韩王的封地,让韩王和他向东进发。张良劝项王说:“汉王把栈道都烧断了,这表明他不会回来。”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事,书信报告项王。项王因此不再担心在他西边的汉王会背叛他,于是发兵向北去攻打齐国。
“原文”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译文”
项王始终不愿让韩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就封韩王为侯,又在彭城把他杀了,张良逃走,抄小路逃奔汉王。汉王这时也已回军平定三秦了。张良又被封为成信侯,跟随汉王向东去攻打项羽。汉军抵达彭城,吃了败仗,无功而返。到达下邑,汉王下马休息,靠着马鞍问道:“我愿意用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作封赏,看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张良建议道:“九江王黥布,是楚的猛将,和项羽有矛盾;彭越和齐王田荣正在梁地反楚,您可以用这二人应付眼前的局面。而您这边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挡一面。如果您真要捐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就送给这三个人,一定能打败楚国!”汉王于是就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背叛汉时,汉王就叫韩信带兵去攻打魏王,顺势攻占了燕、代、齐、赵诸国。这样最终打败楚国,就是靠的这三个人的力量。
“原文”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译文”
张良因为体弱多病,不曾独自领兵作战,总是跟在汉王身边,替汉王出谋划策。
汉王三年,项羽在荥阳迅速包围了汉王刘邦,汉王十分忧惧,和郦食其商量削弱楚的势力。食其说:“从前商汤征讨夏桀,把夏的后人封在杞地;武王伐纣,把殷商的后人封在宋国。如今秦朝失道德,抛弃道义,消灭各诸侯国,断绝他们的子嗣,使他们无立锥之地。大王您如果真能重新立起六国后代,使他们全都接受您的封赐,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必定都感激大王您的恩德,没有人不归顺于您并且仰慕您的德义,发自内心地向您俯首称臣。随着德义的施行,您就可以南面为帝而称霸天下,楚一定会整饬衣襟朝拜您。”汉王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印,先生就请您向六国的后人颁授印信吧。”
“原文”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于子房,曰:“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于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惟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译文”
没等郦食其启程,张良就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对张良说:“子房,你过来,有个客人为我出了削弱楚国的主意。”于是就把郦食其的话一句不漏地和张良说了一遍,并且问张良:“子房,这事你怎么看?”张良说:“这主意是谁给您出的?您的大事完了!”汉王说:“此话怎讲?”张良回答说:“臣请大王准许我用您面前的筷子,替您筹算这件事。”接着说:“当年商汤伐夏桀,所以把夏朝的后人封在杞,是因为他知道可以制夏桀于死地。现在大王能制项籍于死地吗?”汉王说:“还不能!”“这是不可以的第一个原因。武王伐纣,把殷商的后人封在宋,是因为武王确信自己能得到殷纣的脑袋。现在大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这是不可以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的都城,曾在商容的里门表彰他的德行;释放了箕子;给比干修坟。现在大王能够给圣人修坟,在贤者的里门表彰他的德行,去智者门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三个原因,武王把纣存积在巨桥仓的粮食,储积在鹿台府库的钱货,散发给贫穷的百姓。现在大王能把您府库里的粮食、钱财、散给穷人吗?”汉王说:“不能”!
“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商灭亡后,周武王把战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在仓中,盖上虎皮,向天下人宣告不再使用兵器。现在大王可以停止征战实行文治,不再使用兵器吗?”汉王说:“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把战马都赶到华山南坡下,示意天下人再不乘马打仗了。现在大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六个原因。武王把拉运输车的牛,放到桃林塞的北边,告诉天下人不再运送战备物资。现在大王能够让牛休息,不再运送战备物资吗?”汉王说:“不能!”“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七个原因!而且天下的谋臣说客,抛弃妻儿,离开祖坟,告别朋友,随您东征西战,只是日夜想获得一小块土地。现在您恢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六国的后人,而来自各国的谋士说客,各自回国去侍奉他们的君主,跟他们亲戚家人团聚,回到他们的老家,谁帮您打天下啊?
这是不能这样做的第八个原因!而且楚国目前是无敌于天下的,您立的六国后代倘若又去追随楚国,大王又怎能使他们臣服呢?
假如您真用了那人的计谋,您建功立业的事就毁于一旦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大声骂道:“这个笨蛋书呆子,几乎坏了我的大事!”即刻下令,让人迅速把那些印信毁掉。
“原文”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
“译文”
汉王四年,韩信占领齐国,想要自立为齐王,汉王十分生气。张良劝汉王,汉王就派张良做特使,授予韩信齐王印信。这些话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原文”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
“译文”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的南边,没打赢,于是就坚守固陵。诸侯负约,逾期不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纳他的建议,各地都派援兵去帮汉王。这些话记载在《项羽本记》中。
“原文”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译文”
汉王六年正月,汉王封赏功臣。张良从来没有冲锋陷阵的战功,汉高帝说道:“在大营中为我出谋划策,使部队于千里之外打败敌军,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臣从下邳起兵,跟陛下在留相会,这是天把臣交给陛下。陛下采用了臣的计策,侥幸能打败敌军,臣希望受封留地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邑。”于是就封张良为留侯,和他一起受封的还有萧何等人。
“原文”
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译文”
汉王六年,皇上封赏了二十多个功勋卓着的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一时无法评定他们功劳大小而没及时封赏。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看到许多将领三三两两,坐在沙土地上议论。高祖问张良:“他们在说些什么?”留侯回答:“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呢。”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要造反呢?”留侯说:“陛下出身平民,靠这群人夺取天下,现在陛下贵为天子,然而您所封的,都是您所亲近的喜爱的萧何、曹参等人;而您所诛罚的都是陛下平常怨恨的人。现在军吏论功行赏,认为天下之地不够封赏,这些人怕陛下分赏时厚此薄彼,又怕被怀疑到往日的过失而被诛杀,所以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造反哪!”皇上很担忧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您往日憎恨的,而且大臣们认为您最讨厌的是谁?”皇上说:“雍齿和我有旧怨,曾经多次侮辱我。我一直想杀了他,但因为他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您赶快先封雍齿,来昭示群臣。群臣看到雍齿都被封了,那么人人都有了坚定的信心。”于是高祖命人大摆酒席,欢宴群臣,当席就封雍齿为什方侯,并且紧催丞相、御史们评功行封。群臣赴宴归来,都十分欢喜地说:“雍齿尚且封为侯,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原文”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译文”
刘敬劝刘邦说:“建都关中。”刘邦拿不定主意。刘邦周围的近臣大都是华山以东的人,所以很多人劝皇帝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洛二水,易守难攻。”留侯说:“洛阳虽然占有天险,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圆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四面受敌,这不是可以用武打仗的地方。至于关中,东面有崤、函的险要,西面有陇、蜀的山区作屏障,中心地区广阔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丰富资源,北边有发展畜牧业的大草原,可以凭借北、西、南三面天险,只要守住东面的关口就能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通过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的粮食,西供京师所需;如果诸侯反叛,可以顺流而下,足以转运军队和军需物质。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呀!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天起驾动身,向西定都关中。
留侯跟随高帝刘邦入关。留侯体弱多病,于是辟欲静修,一年多都足不出户。
“原文”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译文”
皇上想要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但刘邦心意已决,不肯听从大家的意见。吕皇后很害怕,手足无措。有人向吕皇后建议道:“留侯最擅长给人出主意,而且皇上很信任他。”吕皇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胁迫留侯道:“您以前一直为皇上出谋划策,皇上对您言听计从。现在皇上要更换太子,您怎么能高枕无忧置身事外呢?”留侯说:“从前,皇上好几次都身处危难,幸而听从了臣的计谋。现在天下太平,因为个人的偏爱而要更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间的事,就算我们一百多人都劝他又有什么用呢?”吕泽勉强要求说:“您一定要替我出个主意。”留侯说:“这是难于用言辞来争辩的!
但是皇上曾有他无法招抚的人,天下共有四位。这四人都很老了。都认为皇上轻侮士人,傲慢无礼,所以躲避在深山里,坚决不作汉家的臣子。然而皇上对这四位老人。他却十分尊敬。现在您真能不吝惜金玉财宝布帛,要太子写封信,言辞要谦恭有礼,准备座车,派说客恳请他们出山,他们应该会来的,如果请来了,就待他们为上宾,请他们时常跟着太子去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惊异地询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位是贤者,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于是吕皇后叫吕泽派人捧着太子的亲笔信,用最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去迎请这四位老人。四人来到京师,就成了建成侯的上宾。
“原文”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译文”
汉王十一年,黥布谋反,皇上有病,不能御驾亲征,想要太子领兵去镇压黥布。四位老人互相商量道:“我们之所以来京师,就是要帮太子保全皇位。现在如果太子领兵出征,事情可就危险了!”于是就劝建成侯道:“太子领兵出征,如果有战功,那么权位也不能超过太子;如果无功而回,那从此太子就会倒霉了!而且太子所率领的那群将领,都是曾经跟着皇上打天下的猛将,现在让太子来统率他们,这无异于让羊统率狼?如果他们都不肯替太子卖力,那太子一定不能建立战功。我们常听人说:如果母亲受宠,她儿子就经常被人抱。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着皇帝,赵王如意又常被抱在皇帝跟前,皇上又常说:终究不能让那个不肖的儿子爬到我爱儿的头上!很明显赵王如意势必取替太子之位,您为何不火速请吕皇后,找个机会到皇上面前流着眼泪说:黥布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善于用兵,现在所有的将领都是以前帮皇上建功立业的人,您叫太子统率他们,无异于羊统率狼,那些老臣一定不服太子管;而且如果黥布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进犯!
皇上您虽然身体不适,但坐卧车终归没什么问题,那些老将们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辛苦一场,但是为了您的妻子儿女,您就勉为其难吧!”于是吕泽连夜见吕后,吕后找了个机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向皇上转述了四位老者的建议。皇上听了说道:“我就知道这小子派不上用场,好吧,老子自己走一趟吧!”于是皇上亲自率领军队东征,那些留守的大臣们,都到灞上送行。留侯正在病中,勉强起来,送到曲邮,拜见皇上说道:“臣应该随驾同去,可是病得实在太厉害了。楚军出兵神速,骁勇善战,希望皇上不要和楚人争一时的高低。”乘机又劝皇帝道:“派太子做将军,叫他监督关中戍守部队。”皇帝说:“子房,您虽在病中,希望您卧病中仍要尽力辅助太子。”这时,叔孙通为太子太傅,留侯就兼任太子少傅。
“原文”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译文”
汉王十二年,高祖打败了黥布,率众回长安,病情加剧,更想及早更换太子人选。留侯出面劝阻,皇帝不听,留侯便称病不理事。叔孙太傅就拿古今历史上换太子不利的史实来劝皇帝,并且以死相谏,皇上不得以,表面上应承了事,但暗中还要换太子。有一天,宫中大排宴筵,太子侍候在皇帝身边。四位老人跟着太子,都年过八十,须发全白了,衣冠打扮也很奇特。皇帝觉得很奇怪,问道:“那四人是谁?”四人一一上前作答,自报家门,说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帝于是大惊,说:“我访求诸位好几年,诸位一直在逃避我,现在诸位为什么愿意跟我的儿子来往呢?”四人一起回答道:“陛下轻视士人、喜欢辱骂人,臣等不甘受辱,所以只好躲起来。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仁义孝顺,对人恭敬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等待机会,想为太子拼死效力,所以臣等来投奔他。”皇帝说:“麻烦诸位,至始至终调教保护太子!”
“原文”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译文”
四人举酒向皇帝祝完寿,便向皇帝辞行,迅速离开。皇上目送他们离开。高帝指着四位老者对戚夫人说:“我要换他,可是四个人辅助他,太子的羽翼已成,恐怕动不得了。吕皇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听了,不禁流下眼泪,皇上说:“你为我跳一支楚舞,我唱楚歌替你伴奏!”歌的内容是这样的:“鸿鹄鸟往高飞,一飞就是千里。它已羽翼丰满,可以翱翔天下。它能翱翔天下,你又能奈他何?虽有弓箭,尚有何用?”唱了好几遍。戚夫人一边舞着,一边叹息流泪。皇上起身离去,就草草结束了酒会。最终没更换太子人选,这都是留侯召来的四个老人发挥了作用。
“原文”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着。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译文”
有一次,留侯跟着高祖去攻打代国,他给高祖献了条妙计攻下马邑;后来又劝高帝立萧何为相国;他帮皇上筹谋的大事举不胜举,但由于天下存亡的关系不大,所以就不一一记录了。留侯常如此说:“我家几代为韩国相,等到秦灭了韩国,我不惜万金,替韩国向强秦报仇,秦四处通缉我。现在用这三寸不烂之舌,做帝王的军师,受万户之封,位列诸侯,这是老百姓所能达到的最高权位,对我张良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我希望放弃一切人间杂事,很想跟仙人赤松子四处云游。”于是学习道家的辟谷法,不食五谷,奉行道引,静居运气轻身术。恰逢高祖去世,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于是强迫他饮食,说道:“人生活了一辈子,时光飞逝,何必自寻烦恼到如此地步!”留侯执拗不过,勉强听从吕后的话,吃点东西。
“原文”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
“译文”
八年之后,留侯病故,谥号为文成侯。他的儿子张不疑,接替他的侯位。
“原文”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译文”
张良当初在下邳桥上遇到的那位给他《太公兵书》的老翁,十三年后,他随从高帝经过济北,果然看到谷城山下有块黄石,他就取来作为圣物供奉起来并加祭祀。留侯死后,把黄石同他一起下葬。每次家人上坟,节令祭扫,祭张良也祭黄石。
“原文”
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
“译文”
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因为犯了不敬之罪,被剥夺了封国。
“原文”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译文”
太史公说:学者们大都说世上没有鬼神,但是却说有怪物。至于像留侯遇到老翁并赠他兵书,也就更值得称奇了!
汉高祖好几次陷入险境,往往都是因为采用留侯的计策才得以脱险,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皇上说:“至于在军中出谋划策,决定取胜在千里外,我在这一点上是不如张良的。”我一直认为张良一定是相貌魁梧,高大伟岸,等到看见他的画像,长得却如美貌纤弱的妇人。这大概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如果以貌取人,我就把子羽给看错了!”留侯的情况,对我来说,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