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28年),秦始皇东巡归来第一次设朝,上卿蒙毅首先出班奏曰:“皇上,而今天下已定,郡县已分,秦国的政治经济,已经踏上了正常的轨道。陛下曾有言,说自己是始皇帝,往后的大秦基业,是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以至无穷无尽,要世世代代相传下去。因此,立嗣之事再不应拖延,这是秦国江山社稷后继有人的大事,望陛下及早考虑决定!”
许多大臣,见上卿蒙毅说得入情入理,都附和蒙毅的意见,主张尽快立嗣。只有赵高等少数几个人,他们闭着嘴没有吭声。
秦始皇说:“立太子的事,朕也曾考虑过,但朕有20几个儿子,不知立谁合适?因而迟迟未决。”
其实,他这只不过是推脱的话罢了。他自己也认为,诸子之中,立扶苏为嗣最为合适。扶苏是长子,且聪明仁孝,在群臣中颇有威信。只是,扶苏常直言相谏,在他面前,不顾轻重,有时直弄得他下不了台。所以,他一直不大喜欢扶苏,想将立嗣之事等等再说。
蒙毅坚持说:“自古以来,立长为嗣,已成定规。而今,陛下长子扶苏已经长成,在他20几个兄弟当中,数扶苏最有才德,他貌有帝王之相,胸有过人之才,英武贤孝,聪明宽厚,不可多得,立他为太子,是万民之福,社稷之福。”
秦始皇听罢,好一阵沉吟,转而问赵高意见:“你说呢?”
赵高是何等的机灵,他因见蒙毅说了立扶苏之事,秦始皇总不表态,反而来问他,心中早明白了几分。于是说:“立太子的事,本是江山社稷大计,跟陛下一样,我也觉着应该分外郑重。自古以来,凡是立嗣匆匆忙忙的,往往会引起兄弟间不必要的猜忌与争斗,甚至于手足相残,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今,陛下正当盛年,精力充沛,来日方长,我看此事不必操之过急。再等上一些时日,陛下在20几个儿子当中,再好好挑选一下,选个最拔尖的立为太子,这才是人心所向,才能确保大秦世代相传,永远昌盛哩!”赵高口蜜腹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骂:什么世代相传,永远昌盛,狗屁!包括你秦始皇在内,谁知道我的根底?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看你这大秦江山,将来会是谁人的天下!
原来,这赵高本是赵国的远缘贵族的后裔。秦国灭赵之后,赵高的父母都作了秦国的俘虏,他侥幸得以逃脱。不久,赵高父母因不服管教,一个处了宫刑,一个处了死刑。赵高得知消息后,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他发誓要报仇雪恨!于是,他请人给自己施了宫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竟千方百计混入秦宫,充当了一名内侍。
也是天缘凑巧,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始皇的时候,赵高恰好在秦始皇的身边。起初的时候,他心里直是叫好,想着如能将秦王政一刀杀了,倒也痛快,所以瞪大了眼睛只是观看。可是,荆轲失手,秦始皇逃走,并绕柱转圈飞奔不断拔剑,他眼看荆轲杀不了秦始皇,不禁十分失望。恰在这时,御医夏无且喊叫着让秦始皇背剑而拔,他也想着此时既然杀不了他,还不如先救一下秦始皇,只要取得了他的信任,贴近了他的身边,不愁大仇不报。于是,他也跟着喊让秦始皇背剑反拔,并把书、笔、砚台之物扔向荆轲,使秦始皇有了脱身之机。果然,他因之得到了荣升的机会,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
赵高是个内侍,虽然时间不算长,但因他有着深深的阴谋,所以处处富于心计。对秦始皇这么多儿子,他广有接触与了解:扶苏是个智、勇、信、德俱全的人才,而且对他这个内侍老不冷不热的,压根儿就瞧不起。他当了中车府令后,扶苏一见了他,瞟来的只是冷冷的一瞥,他当然有些胆怯。如果让扶苏当了太子,他还能有望么?倒是胡亥,毕竟年幼,他三引逗两引逗的,对他极是亲热。人说从小看大,胡亥十分无能,将来必定成不了什么气候,要控制他的话却也容易。在他的心目中,要是扶立胡亥当了太子,让秦始皇之后秦国出现一位白痴一般的皇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那我的灭秦大计,不就有希望实现了吗?可是,这个胡亥,他那猪一样的脑子怎么能与扶苏竞争?真要让他俩公平竞争的话,这胡亥无异是鸡蛋碰石头。他正在动着脑子,看如何诋毁扶苏,又如何扶助胡亥。所以,这一会儿,他只是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表示了他的态度。
可秦始皇听赵高这么一说,却正中下怀,心底里越发喜欢这个极机灵的人。他立即表态说:“卿之所言,甚是有理,朕也是这么想的!”
秦始皇一发了话,谁也再无法开口。这桩事情,也就搁浅了。
到了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又想起了前两次东巡的乐趣,又想着要出巡了,便下令再次东巡。这次出巡,他在博浪沙遇险,差点被刺客的大铁椎击中。
出巡回来,秦始皇尽管心里大是不快,但仍卖力埋头于政务之中。这一天,已半夜了,他照旧在看各郡公文奏折,一丝儿没有睡意。尤其是临洮的一封奏折,特别引起他的注意,上写着:“临洮地面,最近发现有12巨人出没,巨人长五丈,穿异服,蹬巨履,俨然天神。”哦,天神是上天派来的么?上天派天神来干什么呢?他聚精会神地思索起来。
第二天,秦始皇召见了赵高。都多少次了,赵高在关键的事情上,都能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似乎他有特异功能。不,是与他心贴着心。但令人悲哀的是,他丝毫没有看透赵高的本质,他如果发现阳奉阴违的赵高要比分庭抗礼的吕不韦可怕得多的话,他一定会顿感毛骨悚然的。可惜,他一丝儿也未发现。
赵高来了。秦始皇将临洮的奏折让赵高看过,问赵高说:“巨人出现,不知是何征兆?”
赵高可是把眼前这位对手摸透了。他深知秦始皇相信怪异,想听的就是好话,是顺耳的话,奉承的话。于是,他眼珠一转说:“巨人出现,还不是象征陛下洪福齐天,国家繁荣昌盛么!”
秦始皇说:“朕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的话,他们的形象怎么会像天神一般呢?这分明是上天派来卫护朕和大秦社稷的么!可这巨人,出没无常,朕想将他们请来,又有什么办法呢?”
赵高说:“巨人出现,瞬间即逝,可陛下要让他们长相厮守,卫护陛下和京城,目下只有塑他们的像了,就像是万千庙宇里的神像一样。尽管神仙在人间也不是长年相居,但如若塑起了他们的神像,建起了人间的庙宇,神仙在人间也就有了栖身之处,可以避人间的灾祸,保人间的幸福。对于这些巨人,也只有这样。陛下可以让临洮的地方长官,将巨人的身影描画下来,大王再令人依样铸上12个金人,安置在这咸阳宫中。这样,陛下可以朝夕相见,我大秦社稷有天神护卫,大秦江山自然会牢不可破,代代相传。陛下,你看这主意如何?”赵高的真实用意无非是想步郑国修渠瘦秦的后尘,假借铸造金人,让秦始皇广收民间金银,以引起国怨民恨,达到推翻秦王朝的目的。可是,别人怎知他的险恶用心呢?
秦始皇听从了赵高的建议,诏令天下,尽收民间所藏兵器,铸造12金人。诏令一出,天下行动,什么刀枪剑戟,什么锤锥棍棒,不管24般兵器也好,还是48般兵器也好,统统都被收缴到了官府,全都投进了熔炉。这,也算得当时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一天,秦始皇由李斯、赵高等人陪同着,一起去看铸造金人。他们来到工地上,但见炉火熊熊,万头攒动,工匠民夫,奔前奔后,忙忙碌碌,甚是吃力卖劲。秦始皇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称赞说:“这么多铸金人的工匠,倒是十分的难得,只知辛勤劳作,不惜出力流汗,真是些顺民呀!”
赵高赶紧顺着说:“老百姓当然得听君王的话。可治国治民,就得治。你限时限刻地让他们干,不干就得惩处,他们自然就乖了。可你要是放任的话,他们就放刁了。”
“嗯,”秦始皇心里不由一动,来了兴趣。于是,他又说:“你倒说说看,这治民之道,最要紧的是什么呢?”
赵高说:“治民之道,最要紧的就是要叫他们忙得无法偷闲。俗话说,无事生非,如果能使天下百姓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生非,天下自然就太平了。就像这铸金人,他们敢停下来吗?所以,六国未平的时候,战争是个办法;而今,天下统一了,劳役就是办法。如果让他们吃饱了饭,无所事事,小则打架斗殴,大则犯上作乱,那就难治理了。”
李斯又插上了嘴,说修骊山陵墓需大量工役。
“嗯,这应该考虑。”秦始皇说:“我还想起来了,前几天,边防大臣有奏折来,建议让修万里长城呢!”
“还有,”赵高也说:“咸阳宫虽然算得上巍峨壮丽,但陛下而今成了天下一统的皇帝,恐怕还需要更大的宫殿才能相称。这宫殿,大到可以包容六国宫殿的精华,这样才可以显示陛下的气吞万里河山之势!”
“好,好!当然需要,当然需要!”秦始皇更乐了。这君臣三个,你拉我唱,越说越来劲,越谈越默契,好似谈笑之间,就把万里江山牢牢地攥在手心里了。
于是,诏令发布了:
天下男子,从年满16周岁开始,直至50岁为止,都必须服义务役。义务役按户出人,五户出一,十户出二,服劳役的,三年一换,凡判了刑的,永无限期。能工巧匠,一律服劳役,或五年,或十年一换,适当计酬。违抗者,一律斩首,灭九族。
诏令一下,各地官吏,如狼似虎,抽丁拉夫,横征暴敛,无所不为。老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一月后,各地已增役160万人:秦始皇增派60万人去修骊山地宫;40万人去五岭树壁垒修驰道;40万人去修长城。余下30万人,包括能工巧匠,全都留在咸阳,让修六国宫殿和阿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