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鼎盛时期爆发的安史之乱(755—763),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情。这场历时七年多的社会战乱,不仅使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江河日下,一蹶不振,而且也使中国社会陷入长达两百余年的军阀割据分裂时期。直至北宋王朝建立(960年),中原地区才又重归统一。
唐朝自高宗(李治)时起,边疆地区一直驻有重兵防守,到了玄宗(李隆基)当政时,又在边疆一些重要地区设置军镇,以加强守御和开拓疆土。一个军镇管辖几个州或一个道,主将称节度使。这节度使最初只管军事,后来逐渐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实际上已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节度使的地位与中央机构的宰相差不多,宰相外任便是节度使,节度使建立军功可入朝为相。这就是古代常说的“出将入相”。
玄宗天宝年间,边疆地区的10个节度使共拥兵49万之多,而且战马精良,兵仗充足。中央朝廷的禁军才12万人。天下军事局势成外重内轻之态。当时,深受玄宗重用的胡人安禄山,一身兼任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掌握着15万军队。安禄山曾几次进京,对朝政腐败和军备松弛,十分清楚。随着手中权力的扩大,安禄山的政治野心也日益膨胀,他招兵买马,积屯钱粮,密谋叛唐,夺取天下。而玄宗皇帝却是专宠杨贵妃,荒疏政事,终日沉醉于歌舞宴欢之中。先后把持朝政的李林甫和杨贵妃族兄杨国忠,专权行事,排斥异己,搞得朝野上下一片怨声。
天宝十四年(755)11月9日,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在范阳扯起叛乱旗帜,挥军南下。叛军号称20万,步骑兵在河北平原上,鼓噪动地,尘土敝天,一路长驱直进。中原郡县因百年无战事,武库里兵器生锈,铠甲腐朽,无军可用。地方长官不是望风奔逃,就是开城投降。只一月多功夫,安禄山便占领了东都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洛阳失守后,唐军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退兵保守潼关。在军营里,有一个玄宗派来的宦官边令诚当监军。这个边令诚与高仙芝意见不和,他利用入朝奏事的机会,在玄宗面前歪曲夸大事实,告高仙芝和封常清指挥不当,失地几百里,还诬告高仙芝克扣军饷。玄宗听后大怒,也不派人查实,就让边令诚带着诏书回到潼关,于军中处斩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次年6月,拒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在皇帝的一直催令下,引兵出关,结果大败,潼关失守。玄宗带着皇太子和左右近臣,仓皇出京而逃,途径马嵬(今陕西兴平西),发生兵变,杨国忠及杨贵妃被杀,当地老百姓遮道请求玄宗回驾抗敌,玄宗留下皇太子(李亨)抚慰民众,自己继续西逃,进入四川避难去了。
马嵬兵变之后,皇太子带着几千人马,日夜兼程赶到灵武(今宁夏灵武)。7月13日,皇太子在灵武的文臣武将拥立下,即位称帝(史称肃宗),改年号为“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肃宗即位,便是树起了领导军民抗击安禄山的大旗。灵武是朔方节度使的治所,兵马粮草充足,地理位置也很显要,向北可以招集边塞的各部驻军,向西可以征调河西与陇右的劲兵,向南可以兵指关中收复京城,向东可以进军河北包抄安禄山的巢穴。
灵武使肃宗获得立朝之地,但此时文武大臣不到30人,且其中堪称栋梁者不多。在此紧急形势下,跟随肃宗来到灵武的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人,便自然受到了重用。让我们来看看鱼朝恩是如何得宠并掌握兵权的。
鱼朝恩是泸川(今四川泸州)人,出生在玄宗开元十年(722)。天宝末年,他进入宦官机构内侍省供职。这鱼朝恩生性聪明而为人狡猾阴毒,在内侍省应差期间,以粗通文书,能够传达诏令,逐渐受到信用。随从肃宗至灵武后不久,鱼朝恩被派到大将李光进军中担任监军。
宦官本是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后妃的贱役奴仆,对于军事则完全是门外汉。但宦官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而在外统军的大将手握兵权,皇帝虽委以他们重任,实则并不十分放心。故而为了防范大将拥兵作乱,便派宦官为监军,这种做法时间一长就形成为固定的制度。
肃宗即位的当月下旬,正在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北节度使李光弼奉命率数万兵马赶赴灵武,肃宗新朝的军威这才显出雄强振奋气象。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原职灵武长史、朔方节度使仍旧保留。李光弼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太原留守,带5000兵马赴镇防守。肃宗以其长子广平王(李)为天下兵马元帅,节制诸将。
至德二年(757)正月,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残暴昏庸,只知在后宫纵酒取乐,大小事情由谋士严庄一手包办。是月15日,肃宗从灵武向关中进发。2月,河西、陇右的官军以及西域回纥兵会于凤翔。随后数月间,官军与叛军在关中、河东一带展开激烈争夺。9月下旬,双方在京城西面相遇决战,官军大胜,收复长安。广平王与副元帅郭子仪率军乘胜追击,又经月余时间,收复了东都洛阳。
肃宗返回京城后,鱼朝恩被任命为三宫检责使,以左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成为宦官头目,执掌内宫事务大权。官军继续东进,鱼朝恩又奉命担任神策军监军,驻扎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