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斯坦出生在波兰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里。
但他从小就厌烦经商,唯一的爱好是手不释卷,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小阿图尔还早早地显露出音乐方面的天赋,还没学会说话就先学会了音乐的调子。他学会了一首歌后,就会把这首歌和那个教歌的人联系起来。比如,母亲问他是谁给他的点心,他就会哼出给点心的人教给他的歌,把全家弄得兴奋异常。
有一天,母亲为长女嘉薇格和二女儿海勒买回了一架钢琴,为的是让她们在结婚前多一份大家闺秀的教养。小阿图尔一见到这个庞然大物,顿时心花怒放,从此,他一天到晚都赖在这架钢琴周围,抚摸弹唱,谁要想把他赶出客厅,他就会连哭带喊,死活也不肯离开。
嘉薇格的钢琴教师名叫齐珍斯卡夫人,实际上她成了小阿图尔的第一位钢琴启蒙教师。老师给大姐上课时,他也安静地坐在一边专注地听,往往是大姐没有学会,他反倒先学会了。没过多久,他每听到一支曲子,就能在钢琴上弹出来,有时还能代替姐姐与齐珍斯卡夫人四手合弹一些曲子,甚至能腾出手来及时翻揭乐谱,俨如钢琴老手的模样。
小阿图尔八岁那年,接受当地一个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一项筹募慈善基金的演奏会。这是小阿图尔平生以来第一次公开登台,全家人既兴奋又紧张,他却表现得十分镇静,穿上一件漂亮端庄的黑天鹅绒小礼服,俨然一副小绅士派头。
轮到小阿图尔上台表演了。他高高兴兴地弹奏了一支莫扎特的奏鸣曲,又弹奏了两支舒伯特的曲子和威尔第的短曲。小阿图尔的演奏多次赢得听众的热情喝彩,也给小阿图尔的内心注入了绵绵不尽的欢乐。
从此以后,小阿图尔经常参加公众演出,每次演出时他的亲朋都来为他助威,挥舞的牌子上写着“阿图尔·鲁宾斯坦,伟大的钢琴名家”的字样。当时,俄罗斯着名的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还在世,有人以为小阿图尔是他的什么亲戚,就动不动拿这个问题来问他。小阿图尔被问得厌烦了,就让家人在牌子上写上这样一行字:没有亲戚。
小阿图尔的三哥艾纳西是一个所谓的“异己分子”,因为参加社会主义活动被学校除名。后来他参加了共产党,进行地下斗争。有一次,俄国警察在他的房间里查抄出了一些宣传鼓动文件,就将他抓进了华沙的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里。
这天一大早,小阿图尔就陪伴着抱病在身的母亲,去拜访罗兹市的俄国秘密警察头子,送上了一些金钱、香烟和食物。这个家伙对音乐颇为喜爱,小阿图尔投其所好,专门给他弹奏了钢琴。小阿图尔的天才表演打动了这个秘密警察头子,他破例将艾纳西的关押地点告诉了小阿图尔的母亲,还透露说,如果不出意外,要不了多久艾纳西就可能获释。果不其然,两个月后,艾纳西便出狱回家了。
一转眼小阿图尔长到10岁了,家里人开始为他的前途和发展操心了。自从安东·鲁宾斯坦去世后,去圣彼得堡深造成了泡影;维也纳虽然是个理想之地,但没有熟人引荐。大家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把孩子送到柏林去。
来到柏林后,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对这个孩子的表现赞不绝口,预言他必成大器,就把他推荐给巴尔特学习钢琴,跟随卡恩和布鲁赫学习音乐理论。11岁那年,他登台演奏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担任指挥的就是约阿奇姆。随后,他前往俄国、波兰等地进行旅行演出,获得了热烈的赞誉。渐渐地,鲁宾斯坦在欧洲奠定了自己一流钢琴家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虐待波兰人的行径把他激怒了,发誓永远不踏进德国一步,从此他终生都没有再回到过德国。
鲁宾斯坦生涯中的转折点出现在1916年的西班牙之旅。那是一次辉煌的成功,原定的四场音乐会变成了25场。受到这个成功的鼓舞,鲁宾斯坦决定下一个目标就是征服美国听众。然而,他先后两次出现在卡内基大厅里,而美国人对他的反应却非常平淡。据鲁宾斯坦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拉丁国家的听众喜欢他的个性,而英国和美国的听众不喜欢他在演奏中省略太多的音符,觉得自己受了欺骗。
直到1937年以后,鲁宾斯坦在卡内基大厅的演奏才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这时的鲁宾斯坦已经成为了一位成熟的艺术家。他的演奏奇妙地将浪漫精神和书卷气息融合到一起,抓住了听众的心。人们对他的演奏总是听不够,一听说他要举行音乐会,门票就会马上售罄,音乐会开场后,就连过道上也挤满了站着的听众。他在全世界巡演的酬金是每场音乐会60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多钢琴家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鲁宾斯坦的成功有他勤奋的成分,每次举行音乐会前,他总是反复练习,尤其是对那些他可能遇到困难的曲子,任何不完美都是他不能容忍的。但是他从来不会练习太长时间,他认为过多的练习反倒无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鲁宾斯坦的成功有很多先天的因素。他生来就长着灵敏的手指,他的手臂很长,二头肌非常发达,匙形的手指可以完成从C到G的所有音符,比正常人多两个。而且,他的小拇指几乎像食指一样长,他细长的大拇指向下伸成一个钝角。
鲁宾斯坦对音乐的感受和掌握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他的朋友们经常同他玩一种游戏:随意点一节曲子,鲁宾斯坦随手就能演奏出来,很少被难住过。指挥家范罗摩特尔这样说过:“鲁宾斯坦是你唯一能在半夜叫醒并请他演奏38种主要钢琴协奏曲中任何一种的钢琴家。”
离开舞台的鲁宾斯坦具有天生的外向性格,喜欢交朋友,愿意滔滔不绝地给人讲故事。他讲故事时,还常常带上表情和动作。如果讲的是某个指挥家的故事,他就会跳上椅子或桌子并敲打着节奏。如果讲的是一个年轻女人的故事,他就会模拟娇态的痴笑。鲁宾斯坦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波兰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因为他有这份才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盟军司令部当过翻译。
鲁宾斯坦的朋友们听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鲁宾斯坦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表演合奏,他弹钢琴,爱因斯坦拉小提琴。在进行到一个乐段时,爱因斯坦忽略了一个演奏指示乐节并绕四拍结束。他们重新开始,爱因斯坦又一次忽略了这个指示乐节。鲁宾斯坦愤怒地转向爱因斯坦,说:“看在上帝的份上,教授,你真的不能数到四吗?”
鲁宾斯坦还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正在美国的韦伯斯特大厦录音,一个穿着工装拿着提桶和拖把的清洁工走近他的钢琴,若有所思地看了半天,然后问道:“你真是专业干这个的吗?”鲁宾斯坦说,当时是他一生中感到最狼狈的时候。
鲁宾斯坦毕生献身于钢琴艺术,即使到了老年,他仍然平均每三天举行一次音乐会,而且还是像年轻人一样热情洋溢。直到1976年4月,他已是89岁高龄,才举行了告别演奏会,正式退出舞台。
艺术家逸闻
最热烈的掌声
有一次鲁宾斯坦开演奏会,听众很多,就连台上乐队旁边的空处也坐了不少人。当他演奏完后,听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鲁宾斯坦看见台上有一位老太太缓慢地站起身来,准备要穿大衣。鲁宾斯坦马上走过去,帮她把大衣穿上。台下顿时掌声大作,而且越来越响亮,比他先前任何演奏获得的掌声还热烈,还持久。
艺术家逸闻
出让座位
鲁宾斯坦刚成名时,每次演奏前都非常紧张。
有一次,他在伦敦举行音乐会,演出开始前,一位音乐迷没有买到票,焦急地守在音乐厅外边,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让票。
恰巧,他遇到了鲁宾斯坦。
那个音乐迷上前问道:“您有位置吗,可不可以卖给我?”
鲁宾斯坦很诚恳地告诉他:“别说卖,送都可以,我也很希望有人代替我的位置呢!”音乐迷欣喜地问:“您的位置在哪里?”“就是弹钢琴那个座位。”
§§第九章 荷兰艺术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