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发现腓力二世的安德罗尼科斯

  安德罗尼科斯是研究马其顿历史卓有造诣的考古学家,在他的带领下,马其顿王家墓地得以重见天日,这一重大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当上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雄才武略,骁勇善战。不断向外扩张,先占领爱琴海北岸色雷斯一带,继而南征希腊。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决定控制整个希腊。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种新阵法,叫“马其顿方阵”,即士兵们列成长达16排的纵队,每个士兵都被遮住全身的巨盾和长达50米的长矛武装起来,后排的士兵把他们的长矛放在前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前排的士兵就得到好几排向前伸出的长矛的保护,整个方阵行动起来就像一个整体一样。

临出征时,他任命儿子亚历山大为马其顿军队副统帅。当马其顿军队到达希腊中部喀罗尼亚附近时,遇上了希腊各城邦的联军,就在这里,双方展开了一场大决战。马其顿军队在黎明前排好了方阵,方阵分左右两翼,腓力二世亲自指挥右翼,左翼由亚历山大指挥。决战中,双方相持很久都不分胜负。首先取得胜利的是亚历山大,他指挥左翼军队,给当时认为无敌于天下的底比斯人的“神圣部队”以致命打击。相反,腓力二世指挥的右翼军队却遭到了失败。但是联军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搞乱了自己的队伍。腓力二世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迅速改变方阵队形,向联军反扑过去。结果联军溃败,腓力二世大获全胜。

第二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村宣布自己是希腊军最高统帅,从而确定了马其顿在希腊各城邦中的领导地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参加他女儿婚礼时被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33岁时,亚历山大因病去世。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亲信和部下便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崩离析了。

虽然马其顿王国已消散了2300余年,可是,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一些考古学家,却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腓力二世的陵墓。19世纪60年代初,有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在希腊萨隆尼加西南约65公里处一个叫维金纳的小村庄附近,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马其顿王宫,并发掘了其中一部分。他的发现,证实了维金纳是史书上所称的爱基——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都城,而不是以前人们认为的爱德沙。

20世纪30年代,18岁的马诺利斯·安德罗尼科斯,参加了一支考古队,前去发掘那座宫殿的其余部分。安德罗尼科斯在维金纳村的中心发现了一座大坟堆,虽然蒿草遍野,瓦砾掺杂其间,但比其他墓堆都大。他想,这土堆下面或许埋着些比铁器时代的尸骸更有意义的东西。

20年后,人到中年的安德罗尼科斯已经是萨隆尼加大学的博士,他壮心不已,重新来到维金纳。在此后的几年中,他搜集到了许多大理石墓碑的碎片。经过研究,他确认这些墓碑碎片的年代很古老,是公元前4世纪和前3世纪的遗物。这个时期是马其顿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都是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安德罗尼科斯再次想到了那个大墓,想到了那个大墓的主人到底是何许人?

70年代初,安德罗尼科斯决定正式挖掘维金纳的那个大墓。在经过了35天的挖掘,铲掉了近1.8万立方米的泥土后,一座坟墓的高大正面,呈现在发掘者的面前了。墓门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墓门上的图案是狩猎狮子的场面,这是深为马其顿王室酷爱的消闲活动。安德罗尼科斯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进入到墓内,眼前的景象使他十分惊讶:一个正方形的墓室,一扇关闭着的大理石门,一座完整的石椁以及无数在尘埃中闪烁着光芒的珠宝、金器。他兴奋得狂呼:“啊!这肯定是一座王陵!”此后的几天中,他们一直在进行大量的清理工作。从墓中发现的丰富的陪葬品来看,这是一座未受劫掠的王陵,而陪葬品中的许多青铜器和甲胄,又表明墓主人是一个好勇善斗的尚武之君。他们打开大理石的石椁,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呆了。石椁里是一只精美绝伦的金棺,棺盖上镌刻着旭日的图案。安德罗尼科斯惊叫了起来:“这是马其顿的王徽!”金棺里面存放着经过火化的骨骸,还有一个用黄金制成的橡树叶和橡子环绕而成的花环(橡树叶是古希腊主神宙斯的象征)。安德罗尼科斯根据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物品以及它们的制作工艺,判定这座坟墓是在公元前340年~公元前310年间封闭的。这一段时间里,在马其顿下葬的君主只有腓力二世一人。但是墓里没有发现任何碑文,可以用来证实这是腓力二世的墓。

后来,安德罗尼科斯经过仔细勘察,终于在厚厚的尘土中,又找到了5个只有2.5厘米高的象牙小头像,3个是男性的,2个是女性的,他又令人信服地鉴定出其中2个男性的头像就是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安德罗尼科斯大喜过望,在萨隆尼加大学宣布:“根据已经找到的考古证据,我相信我有权说,这就是腓力二世的墓。”可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他的观点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幸运的是,安德罗尼科斯终于在一个远离维金纳的、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他所需要的证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有一位叫理查德·尼夫的英国人,他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尼夫曾经对3个木乃伊进行过修复工作,为了说明这些木乃伊生前的容貌,他利用石膏模型和黏土,证明了一个人的面貌取决于他的颅骨的结构。只要在颅上附上一点黏土代替肌肉,就可以根据颅骨重现其本来面相。安德罗尼科斯建议,用金棺中被发现的头颅骨来试一试。1981年,尼夫前往萨隆尼加,在博物馆找到了那些颅骨,他耐心地把那些碎骨片一一复制成石膏模型。回到曼彻斯特之后,又设法把这些碎片拼合起来。在拼合的过程中,他发现面骨的有些部位严重变形,特别在右眼窝附近。无奈之下,尼夫只得向布里斯托大学解剖系的默斯格雷夫博士求救。默斯格雷夫博士是一位对希腊丧葬火化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他告诉尼夫,虽然火化会使骨骸缩小10%,但这不可能是这些颅骨变形的原因。尼夫又找来两位整形医生,请他们来看看这些颅骨的拼合是否正确。两位整形医生告诉他,拼合得十分正确。他们还解释了右眼处面骨变形的原因:颅骨的主人,生前右眼附近受过严重的损伤,其伤口只能是由上方射下的物体打击造成。尼夫把这些解释转告了曼彻斯特大学的考古学家普雷格,普雷格立即去查找有关记载腓力二世生平的古代文献,他在一部写于公元1世纪的史书中,找到了一段详尽可靠的记载:公元前354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攻打梅素恩城的战斗中,右面颊中箭受伤,被迫挖掉右眼。尼夫现在已不再疑惑了,他的方法是正确的。他开始根据拼合成的头颅骨,重新塑造颅骨主人的容貌。不久,一个独眼君王凶狠可怕的面貌又重新再现了。

塑像起先是一尊石膏像,随后,尼夫又给塑像染上皮肤的颜色,加上胡须,把它制成一尊蜡像。这张重现的面孔与腓力二世的画像、雕像上的相貌惊人的相似。1983年,普雷格和尼夫带着这尊蜡像和有关照片、幻灯片,前往雅典参加一次国际考古学家的会议。当蜡像最后被置于讲台上时,在座的考古学家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如今,在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中,珍藏着这尊面目狰狞的腓力二世的头像。最使参观者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在他已失去了眼球的右眼窝处,留着一个异常瘆人的伤疤。这尊蜡塑成的头像,同样是鉴定一项伟大的考古发现的确切证据。

如果没有马诺利斯·安德罗尼科斯的积极探索,腓力二世也许还会在地下沉睡,人类也很难找到这样鲜明的证据来论证这段历史。他这种不畏艰难、勇于钻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