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和色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演变。在现代生活中室内装饰和色调安排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的享受,而这种求美心理早在三千年前的周初就升起了可喜的霞光。
岐山凤雏西周甲组宗庙建筑的出土物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设计和营造科学的水平,同时已萌芽了我国古典建筑对装饰艺术和色调配置的美的追求。周原考古队发现的大量建筑材料中,其中有鸟形、菱形等的玉饰,有的是镶嵌在墙壁上的,有的是钉扣在门上,如凤雏村遗址中出土的鸟形玉饰和圆形蚌饰所组成的图案别具风味,这说明当时人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墙仅能避风雨的功能了,而已讲究室内装饰艺术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即古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西周初年的建筑师所开创的建筑装饰艺术,给后世匠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色彩的配置是我国古建筑装饰方面的重要特色,凤雏西周甲组宗庙建筑内部的色调也有变化,在出土的所有房间地面和墙面,都涂抹一层厚约一厘米左右的墙皮和地;皮,这种墙皮和地皮均用黄土、砂子和白灰搅拌而成,这种“三合土”《周礼·考工记》记作“白盛”,郑玄注“蜃灰也,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贾公彦疏云“释曰地宫尝蜃堂供白盛之蜃,则此蜃灰出自掌蜃也,云以蜃灰垩墙者。尔雅云地谓之黝,墙谓之垩,垩即白蜃,垩之使壁白也。”可见当时的地宫是专门掌管白灰的。从周原出土的“三合土”墙皮看,其性能既坚硬光滑,又有一定的光泽和色泽,远比单纯的;黄土或草拌泥土饰墙要进步得多,这同样说明我国在周初的建筑色调上,为适应人们视觉功能的要求,又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这一贡献沿用至今的所有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