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尤其是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我们衡量古代历史演进的一把尺子,和青铜文化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是衡量古代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之一我们以往都说生产力是由人、科技工具等要素组成。史前时代由于广泛使用石器工具故称石器时代,到了商周表铜工具出现了,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铁器,而社会演变成封建时代了。然而作为陶器并没有因时代的更新而中断,相反一直维持和延续发展至今,而制造陶、瓷的工具、烧造的窑炉等反映生产力水平的因素也在变化和发展中,特别是窑炉的新涉及到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科技问题。陶瓷本身的发展同样涉及到这些科技问题,一个陶瓷器的釉色好坏,质量高低,用途科学化合理化,都必须在解决科技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陶瓷的发展水平是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情况的。
2.在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绘画艺术发展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素享世界盛誉。我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社会至今,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富,品类之多,都是人类文化史上佼佼者,而陶瓷绘画艺术各种品类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发明了壁画、纸画、漆画、帛画等以后,她仍然傲居于绘画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研究绘画史和绘画艺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从仰韶文化的半坡人起,懂得在陶器上画出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面鱼纹、蛙纹、几何纹、三角纹等多种对称图案,并巧妙地布局在器物的有关部位,起到了很好的点缀效果,从美学角度讲确实是极为朴素极为符合当时的美的观念,颇具时代性,象征着母系民族社会人们所追求、所盼望的美好人生。陶器上的绘画艺术尤其在甘肃、青海等地的马家窑、马厂、半山、辛店类型的文化中,显得更为丰富多彩,给人以百花齐放之感,不仅绘画题材增多,构图结构合理科学,而明显地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景。
马家窑彩陶的典型纹饰是卷草纹、蝌蚪纹、蛙纹、水波纹四种,另外加上与此有关的圆点纹和凹弧形三角纹,充分体现了依水而居的生活气息。同时在图案装饰内容取材上也表现出艺术之成功与进步,在一件器物上把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和几何形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协调的统一体,并把黑点放在波浪、漩涡和同心圈中,使点和圈也显得生动活泼,这种静动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绘画手法,乃至今日也是画师们惯用的技法。
总之,在史前时期,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中国人在彩陶艺术成就上迈开了一大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器形的丰富多彩、精细制作、陶土的精练到工艺上的各种技法如打磨、陶衣和色衬等处理,充分体现了文化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他们那种熟练的绘画技巧,给人以大胆泼辣、流畅有力之感,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
这种优秀的彩陶艺术到商周时被继承下来了,此时的陶器种类增多,纹饰有绳纹、簋纹、麻点纹、弦纹等,虽不像彩陶那样华的,但在铸造青铜器的块范上,此刻花纹,可以说把这种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其画的附着体虽不是陶器,而是青铜器,但其绘画技巧仍在陶范上,正因为在陶范上刻镂各种各样的纹饰,经浇铸后,出现在青铜器上,商周时代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就是因青铜工艺发达,用途普遍,形形色色的精美纹饰更是绘画作品之结晶,其纹饰之精细,种类之繁多,内容之富远远超过了前代。据不完统计这些纹饰至少可以归纳为九大类,即兽面纹、龙纹、风鸟纹、动物纹、兽体变形纹、火纹、几何纹、人物画像等。而每一类随着时代早、晚不同,其变化也不同,都有它一定的时代特征,有时往往在一件器件上出现多种不同的纹饰,相互有机组合,栩栩如生。一般都有地纹,其精细程度都是空前的,在我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3.是雕塑艺术的结晶
每一件陶器从器形设计到出窑加工,曾经过多道工序,在成形中几乎把雕塑的一切技法都用上了,同样体现了技法进步否,每一件产品的形成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体现了他们的制造与发明才干。
4.是断代的重要依据
石器时代的彩陶一方面是断代的依据,同时也是地区类型文化特色的依据,同样进入文明时代后,各时代陶器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据此确是某遗址,某墓葬的时代是十分科学的。如高领袋足鬲是先周文化的标志之一,鬲足演变为矮足时,已表明进入西周晚期了,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同样从陶器的纹饰和刻画的文字符号等,也都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它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先由单个几字发展到春秋战国时的长篇瓦片,这都是时代特征的反映。
5.是确定区域文化圈的主要依据
这一点在考古学中是经常用的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上提出我国的文化区系,至少可分为六个地区,这一文化区系、条、块的提出是十分正确的、科学的,其依据之一就是从各地出土陶器大小分析考察,如在考古学中把“大口尊”作为中原地区文化的典型器,把“直筒鬲”的分布区作为燕山南北的文化区系,而在陕西李家窑文化和关中、晋南、及朱开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器,即三足瓮,故把这一地区的殷商文化划为晋高原文化区系,认为朱开沟文化同分布在晋陕北部古代文化联系密切。并通过晋陕文化与中原文化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以上是商代有关文化区系的划分一二,至于石器时代或其他时代也同样少不了陶器这一标尺。(参见宋新潮:《殷文化区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6.陶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在全国石器、商周等遗址中发现的陶文总字数已达500多字,几十处之多。关于汉字的起源 与演变,在未出土陶文前,甚至在出土初期,学术界意见纷纷,只认定殷虚甲骨文是文字,而往往把出现在陶器、陶片上的文字说成是刻划符号,不敢说它是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先提出半坡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相继唐提出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应提前到六千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时期,同时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考释了陶文中的数字和大汶口陶罐上的文字后说:“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似韶文化距今约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国开始有文字的时期也就有六千多年之久。”(见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郭沫若则用肯定的语气说仰韶是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子遗”(见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考古》1972年第3期)。
既然陶文是文字起源的最早实物资料,那么,这种陶文发展到商周时,其伎用范围和用途就更广泛,在瓦、罐、盆、鬲等各种器物上都出现了,并表明了用途等含义,如在瓦上有数字,也有放位置的表示,或烧造地等标志,有的还有叙事的长篇瓦书,也有的在某一器物上刻有用数字组合的卦画符号,这种文字发展到秦汉时则成了长篇的朱书,所有这些都是研究当时历史、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资料(参见拙著《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综上所叙,足见陶瓷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所要研究的课题亦是相当重要的,同样也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缺漏。
十、领先世界的科技
西周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惊人成就,而且在科技发明创造方面,也取得了卓著辉煌、领先世界的成就,许多成果位居世界之首,为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作出了巨大贡献。英人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这一论点我们从本章所要叙述的西周时期的农业、天文历法、矿冶、光学、数学,蚕桑等方面的创造发明中看的一清二楚,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当时有些科技领域竟然与现代尖端科学相一致,《易经》中的二进位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当时农作物品种已有“百谷”之称,而生产工具、水利设施、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糯稻已正式出现于铜器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