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人物众多。自北宋以来,文学俊彦,科技名流,清正廉明的政治家外。尚有无数普通劳动者为国家民族事业立下不朽功勋。尤其在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优秀人才辈出。本志对其中的代表人物,分别予以立传,列表,以为后世楷模。对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牺牲的烈士,则人英名录。区境也出过一些社会渣滓,人物传中选录个别述及,旨在对丑恶行径的鞭答,也是对不肖者的警戒。
彭汝砺
彭汝砺(1042一10%年)字器资,丽阳镇人。1065年(北宋治平二年)中状元,时年23,曾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书记。王安石很欣赏他所著的《诗义》,推荐他为国子监直讲,不久改派大理寺29,又升太子中允。
御史中承邓给见彭汝砺才能出众,荐举他为御史,他不去。后神宗亲任彭汝砺为御史里行,始就职。彭汝砺上呈十件大事:一、正己;二、任人;三、守令;四、理财;五、养民;六、贩救;七、兴事;八、变法;九、青苗;十、盐事。他慷慨陈词,指摘利害,多是当时大臣所不敢谈及的。并上奏吕嘉问所设市易聚敛钱财是非法的,应罢其职;论俞充馅媚宦官王中正,叫自己的妻子去拜会宦官,不配任检正中书五房事的官职。神宗听后,一一采纳。后来,朝廷派宦官王中正和李宪掌管西路边防大军军权,彭汝砺认为不妥,便面奏神宗说:“不当以兵付中人”,并谈及汉唐时期把兵权交给宦官,招致祸乱之事。神宗听后不高兴。但他仍拱立在旁,等到有说话的机会时继续上奏,结果还是没有被采纳。当时在朝的官员都为他敢于直言谏净而叹服。
元丰初年,彭汝砺以馆阁校勘调江西转运判官,在金殿辞别时还谏道:“今不患无将顺之臣,患无谏净之臣;不患无敢为之臣,患无敢言之臣。”调出不久,神宗因常念汝砺的忠毅、正直,便又把他调任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她听政后,起用保守派。1087年(元右二年),彭汝砺调起居舍人,又调中书舍人。当时一些正直、稳重的大臣和行家称赞他,但是,一些蝇营狗苟的人则妒忌他,排斥他,只是一时不能得手。后来,彭汝砺为办理吕嘉问案件,不阿权贵,被两次夺去官职;又为蔡确案件,秉公执言,获罪被贬。哲宗亲政后,学习熙宁,元丰年间的政事,让臣子们争献所闻。这时,彭汝砺反而没有什么建议。有人不解地问他,他说:“在前日则无敢言,于今则人人能言之矣。”不久,他升为代吏部尚书。有人进谗言说他曾附会过被革宰相刘挚,于是改为宝文阁直学士,任成都知州,他没有就任;后又降为待制,任江州知州。准备启行时,哲宗问他想要说什么,他回答说:“政唯其是,则无不善,人惟其贤,则无不得矣。”他来江州只有几个月,便病逝了。终年五十四岁。他生前还上表说:“土地已有余,愿抚以仁;财用非不饶,愿节以礼。债人初若可悦,而其患在后;忠言初惹可恶,而其利甚溥。”表上还提到要抚恤河北流徙的人民,要察问江南水旱情形等。当时朝廷对表奏很满意,派他任枢密都承旨之职,可是人已去世,只得告赐他的家属。彭汝砺所著《易义》、《诗义》以及奏议,诗文等,合辑为《都阳集》,已收人《四库全书》。
童宾
童宾(1567一1599年)字定新,里村人。幼年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丧早,遂投师学艺,执役窑业。死后尊他为“风火神”,祀在“佑陶灵祠”。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大器青龙缸,久不成功。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外苛索”派役于民,并对窑工进行鞭答以致捕杀。瓷工衣食不得温饱,还要受到迫害,处境十分凄惨。童宾目睹同役瓷工的苦况,非常愤慨,竟以自己身体为炼瓷的窑柴,纵身火内,以示抗议。次日开窑一看,所烧炼的龙缸果然成功。这种缸直径三尺、高二尺多,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能烧成这样大的龙缸,在当时确实是烧制瓷器一大奇迹。
童宾投窑焚身后,其余骸葬在凤凰山。童宾之死,激起工匠们义愤,全镇起来暴动,焚烧税署和官窑厂房,潘相只身逃去。事后,封建官府为缓和人心,在瓷工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为那大众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童宾立祠在御器厂的东侧,并号为“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至今保留有瓷制的“佑陶灵祠”匾额,祠内供奉的是童宾坐像;即风火仙师像,两边是窑厂烧炼工人神像,有把桩、托坯、架表、收兜脚、打杂、小夫手、三夫手、二夫手等(都是瓷业烧窑工种名称)各脚师祖。烧窑业还出行规,二十一年一届开禁迎神,招收徒工,定升工种岗位、并举行迎神盛会。这种迎神会既庄重、又热闹,成为当时全镇陶人的盛典。一直延续到1949年,才自然消失。
清代唐英督陶时,曾令人将明代落选的损器,己脱底的一口青龙缸,从僧明寺抬到火神祠,筑台高置,并写有《火神传》、《龙缸记》。另有一个督陶官年希尧也写有《重修风火神庙碑记》。关于童宾事迹记载,至今仍存于地方文献中。窑业工人常以其激励自己忠于职守。这正说明童宾“其志气之凛冽在一成,而精神所注贯在百世”。
史彪古
史彪古(1626一1680年),字焕章,丽阳乡古田村人。1652年(顺治九年)进士,曾选人翰林,后升给事中。
1657年,史彪古以副职随江南张某(侠名)掌管浙江考试,有位当权者因儿子应试托他照顾,他没有答应,那位当权者又把自己的要求授意于张某。考试后,张某硬要录取那位当权者的儿子,史彪古坚决不同意,争论再三。最后,史彪古毅然对张某说:“你一定要曲意顺从贵人的意见,我只有手执弹劫你的表彰去奏闻皇上。”这样,那份试卷落选了。当时,掌管江南考试的人多因通关节,说人情而获罪,许多有真才实学的没有考上,惟独浙江榜上取中很多人才。
事后,那位当权者惟恐史彪古在回京复命时把这件事揭发出来,便抢先自首;并且举荐史彪古,说他为人刚直,可以大用。因而在皇帝的救书上,史彪古有了“服官敬慎、直节方刚”的褒语。一时,他被人们看作是名副其实的“真给事”。可是,就在这将要大用的时刻,他患病回到家乡。病愈后不久,任户科掌印。后来,史彪古因服父丧回家,服满后回部重新任职,在路过江宁时病故,终年54岁。他留下的著作有《庵文集》、《梧恒奏义》、《善恶明征》等。
程慕濒
程慕颧(1906一1950年)字仲淳,荷塘乡仓下村人。自幼读书,父亡后家道中落,众助资金继续读完大学。1932年获法士学位。同年10月任江西省县政研究员,次年8月,调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监察员。此间加人中国国民党。1935年,应考录任上饶县长。1936年6月,调任南丰县长。1937年任余江县长,1940年,任江西省战时食盐调节委员会主任视察,1941年8月,任进贤县长。1943年9月,因贪巨款潜逃回乡。
程慕颧,在任上饶、南丰两县县长期间,为政廉明,办案公正,平时深居简出,生活朴实,常下乡体察民情,很少顾及家中,虽连任县长,家境仍然贫寒而颇受当地人民爱戴。1937年7月,日军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占领余江后,程慕颧不再是以前的程慕颧,伙同妹文捞取一批钱财回家,劣迹败露,脏款退回,并被撤职,带着十几名“护卫”落魄回乡,向其依仗“县长”之势的二位叔父借代度日不成,反被刺骂后,暗下决心,干出一番样子给他们瞧。
1941年,程慕颧再次被任用,次年任进贤县长,至1943年9月,此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拨款重建进贤县大堂。工程由程慕颧主持实施,时局恶化,程慕颧不仅不理政事,并伙同小老婆伺机挟潜逃到故居,花近两年时间,建成一座十分气魄豪华的洋楼,买良田数百顷。从此,为所欲为,寻欢作乐,强占民女,欺压百姓,逍遥自在。
1949年,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进人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南京政府人心涣散,程慕颧已感不妙,决计寻军逃台。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人荷塘,程慕颧已逃离出境,后至都阳县城被擒人狱。
1950年6月15日,中共都阳县委、都阳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决定对不杀不足平民愤的程慕颧处死,并押回故地执行。终年44岁。
马步英
马步英,乐平众埠秧贩人。1899年7月出生于竟成镇里村,家境贫寒,13岁离家去瓷厂当徒工,后当上陶瓷工人。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步英开始接触一些新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只身南下广州,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1922年6月,担任总统府卫队警卫。在陈炯明叛变革命的紧急关头,临危受命,成功地护送孙中山于石滩脱险。1924年,国共合作。他参加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得以更多地与共产党人接触,思想上、行动上倾向中共。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许多中共党员,进步青年受到通辑。他因受通辑被迫潜回景德镇,秘密地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在景德镇加人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
1930年5月,到弋阳向方志敏汇报景德镇工人武装暴动准备情况,参加红军。7月6日,随军回到景德镇参加战斗,使工人武装暴动成功,创建景德镇第一个红色政权。随后,在乐平秧贩参加红十军的组建后攻打乐平城的战斗活捉并镇压了乐平县自卫大队长、都(阳)乐(平)万(年)三县联防头目蔡子怡。当军队撤离乐平,途经湖口马挡被国民党包围的危急‘关头,率梭标队和侦察部队冲锋陷阵,与敌展开肉博,以少胜多,为主力歼敌创造条件。1935年秋,担任军区侦察科长,面对闽赣军区司令、参谋长率部投敌,经他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毅然脱离叛军,寻找党组织。终于找到陈毅部队。陈毅对此给予他:“立场坚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的评价。嗣后,先后担任新四军江西指挥部二科科长,新四军司令部参谋。1939年7月,奉粟裕之命,带队深人敌后侦察,以数千精兵大败敌顽数万之众的黄桥决战提供了重要情报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陈毅领导的挺进苏北及反扫荡、反磨擦等一系列重要战斗。解放战争时间,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侦察科长等职,参加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在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中,智勇双全,出生人死,临危不惧,屡建奇功,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先后担任南京公安总队队长、上海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和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我党的早期公安建设、气象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倾注大量的心血,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仍以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1980年,组织上批准他离休。1991年4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3岁。余金德余金德(1902一1937年),景德镇人,祖籍余干。7岁当童工,16岁成为正式学徒。1937年牺牲,年仅36岁。
1925年,参加工人运动,并是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被选为景德镇总工会常委委员,发动工人同不法资本家进行斗争,捣毁“总商会”,没收“江西瓷业公司”和“英国烟草公司”的财产,并将反动资本家游街示众。1929年春,兼任景德镇近郊(里村)区委书记。1930年9月,任景德镇苏维埃政府主席,组织发动工人、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开展景德镇外围夺权斗争,将镇上的流氓恶棍“三十万麻子”枪毙。同年冬,基地与部分中共党员工人纠察队,星夜离开景德镇,突破国民党军大围剿的包围圈,进人浮梁苏区。
1932年4月,闽浙赣省雇农委员会成立,余金德任主任委员。他带领一支队伍在磨盘山、怀玉山发展苏区、组织雇农工会、人称“雇农伯伯”。1933年春至1934年初,他先后到十几个县搞苏区调查,指导土地革命运动。在葛源黄山下召开闽浙赣省执委会上,余金德当选省苏维埃政府第一副主席兼土地部长,成为方志敏主席的得力助手。
1937年春,国民党军闽、浙、皖、赣四省剿匪总司令,率军十几万对中共苏区发动前所未有的大围剿、大屠杀。余金德率师冲出重围,在乐平渡河时指挥反击,不幸双脚负伤。此时队伍有严重伤亡,天气又阴雨连绵,山林潮湿,许多战士烂脚,余金德的伤口也化脓恶化。敌人则进行全面搜山,人员先后失散,余金德因腿伤不能行走,躺在洞内3天,不幸落人敌人之手。转押到衡州监狱,任凭酷刑拷问,他坚贞不屈。1938年秋,余金德预感国民党要对自己下毒手,晚上,从鞋底取出长期积蓄的两块银元,交给牢房的难友,托付转给党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余金德总对同牢难友说:“革命总会有牺牲,曙光就在前头,血不会白流!”三天后的凌晨,国民党悄悄地将这位勇敢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余金德秘密杀害于衙洲郊野。
汪长生
汪长生(1949一1980年)竟成镇人。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3年,退伍回乡后,担任竟成人民公社武装干事兼武装基干民兵连连长。在民兵训练实弹投掷手榴弹发生险情时,舍己救人牺牲。年仅31岁。
汪长生在部队时,主动要求分到最艰苦的施工分队风钻班,后来农场需要人,他又带领全班到农场搞农业生产。退伍后在公社武装部工作,刻苦学习,钻研军事教材,写有10多万字的军事笔记,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摸爬滚打、处处做示范、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从河里救起连风村少年方银菊,为保卫国家财产英勇斗歹徒受到赞扬。
1980年10月17日上午,汪长生带领武装基干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民兵余国真由于心情紧张,在投弹时不慎把手榴弹滑落在右身后2尺和教员左后1尺处。弹内丝丝冒烟,即将爆炸。当时,汪长生站在余国真左侧距弹着点10米远的地方。汪长生见情况危急,高声发出“卧倒”口令,自己却一个箭步冲上去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正要往外扔去,但听轰的一声,手榴弹在汪长生手中爆炸,民兵余国真和教员安然脱险,而汪长生却倒在硝烟和血泊中。险情一过,大家忙看汪长生,只见负伤60多处,浑身成血人,忙送医院抢救,因伤重失血过多,当天上午10时40分与世长辞。人们无不为汪长生的英雄行为而痛哭哀悼。江西省军区于1981年I月通令给汪长生追记一等功,号召全军区部队官兵和专职武装干部、民兵向汪长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