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902~947),即辽太宗。他在公元927年击败长兄耶律倍,即位契丹国主。公元936年,统兵灭后唐,立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得燕云十六州之地。公元938年,扩建皇都上京,确定官制,采取因俗治国方针,各方州、方镇官制日趋完备。公元947年,南下灭后晋后,建立起大辽国。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前50多年,在我国的北部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国家——契丹国。契丹民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传说,在不能确指的时代,有个男子乘白马自土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车自潢河而来,相遇为配偶,后来,他们生了8个孩子。再后来,他们的子孙组成为8个部落。这个传说表明:契丹自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制时,主要的活动地区即在潢河、土河流域。他们共同的祖先是来自以白马作象征的氏族和以青牛为象征的氏族。

  对契丹部落有明确记载始于北魏,那时,契丹的八部已各有自己的名称:悉万丹、阿大何、具伏弗、日连、郁羽陵、匹黎尔、吐六于、羽真侯。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只能猜测是他们最初居住地山川或是河流湖泊的名字。

  北魏时期,契丹的八个部落仍是分散活动,他们各自以马匹和皮毛与汉人交换,或是独立发动对汉人的侵掠行动。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氏族部落的繁衍,契丹人开始开拓自己的领域。他们驱赶走自己的邻人,也被更强大的邻人所驱赶,动荡的战争时代开始了。

  隋朝建立后,大量的契丹人纷纷内附,回迁故地。他们也不时侵扰隋的边境。公元605年,契丹人侵营州,隋起兵迎击,大败契丹,并掳走了契丹的大量人口和牲畜。此次冲突,契丹族损失惨重。

  对外作战的需要,迫使各部落走向联合。他们开始推举共同的酋长,平时狩猎生产,各部落独自进行,遇有战事,酋长招集各部落酋长共同商议,调发兵众,协同作战。

  公元628年,契丹酋长大贺氏摩会率领各部落依附于唐朝。唐太宗把在北方诸族中象征着部落联盟酋长的旗鼓赐给了摩会,表示承认了摩会的部落联盟酋长的地位。

  到唐朝末年,大贺氏部落联盟解体,新联盟成立。

  新建的联盟遵照旧传统,依然采用八部制,新八部包括:乙室部、迭剌部、突吕不部、突举部、楮特部、乌隗部、涅剌部和品部。

  八部联盟仍由部落议事会选举产生,选举时,八部的部落长共同烧柴,拜祭太阳,由母系氏族的长老,选举联盟长就职。夷离堇为联盟的军事首长,由选举产生。

  公元872年,阿保机出生在迭剌部耶律氏族的一个贵族家里。自阿保机四代祖以下,阿保机一家任夷离堇职位共13人,24任,直至阿保机这里。后来,契丹部落联盟中又设置了一个职位——于越,负责掌握部落联盟军事和行政大权,比夷离堇的地位还要高。阿保机先后担任夷离堇和于越,掌握了军政大权。

  阿保机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他的权力很快超过了部落联盟首领——可汗。公元907年初,经过部落选举,阿保机当了部落联盟首领可汗。从此,他不再担任于越和夷离堇的职务,但是,仍然把军事和行政方面的实权抓住不放。同时,他建立起一支精兵,作为自己的侍卫亲军。

  公元916年二月初一,阿保机决定按中原的习惯登基做皇帝。他下令在龙化州(内蒙古昭盟)的金铃冈修筑祭坛,并于二月十一日在那里举行了正式的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契丹”,设年号为“神册”,称自己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妻子述律氏为“应天大明皇后”。

  阿保机建国后,立即开始疯狂的侵虏,向南攻唐,占领了唐朝的大片国土,向西侵占西北诸族,向东消灭了渤海国。

  阿保机东战西杀,将国土面积扩展到原来的几倍,成了威胁中原的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帝国。

  公元926年7月,并吞渤海国后,阿保机未能返回,病死在扶余府。皇后述律氏月理朵称制,全权处理军国大事。

  述律后称制不过是个过渡,真正的皇位继承人还是要由皇子们中间选出。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后生有二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阿保机对长子耶律倍非常喜欢,灭渤海国,把它改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东丹王。耶律倍仿照汉族的办法,在东丹建立了一些制度。渤海国在被征服之前,文明程度仅次于中原地区,比契丹人要高出许多。

  耶律德光多年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没有独立处理过什么大的事情,名气也没有兄长大。然而,尽管是一母所生,但述律皇后却更偏爱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太祖去世后,在述律后接管朝政期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天,她把两个儿子和各部落首领们都召集在一起,让耶律倍、耶律德光兄弟二人乘马立在帐前,然后,对各部落首领们宣布:“两个儿子都是我钟爱的,不知道该让谁来当皇帝。现在,由你们在他们之中进行选择,认为谁合适,就站在谁那一边,牵住他的马辔。”

  部落首领们早已经明白述律后的心理,纷纷走到耶律德光这边,牵住他的马辔,述律后道:“人心如此,我安敢违背!”接着又掉过头问耶律倍:“你意下如何?”耶律倍看到这种情形,自知没有力量和耶律德光对抗,只好同意。耶律德光在母亲的支持下继承了皇位,史称辽太宗。

  耶律德光即位后,继承父亲耶律阿保机的传统,大肆开边拓土。当时,正值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契丹国与后唐接壤,面对南边的这块肥肉,辽太宗垂涎三尺,多次出兵进行抢掠,每次都弄回大批的人口、牛马和财物,但却未能占有土地。不想,后唐内乱,一心想当皇帝的石敬瑭给他提供了机会。

  公元936年7月,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和后唐主李从珂争权。李从珂重兵压境,石敬瑭派人出使契丹国求援,条件是将燕云十六州送与契丹国。8月,耶律德光领兵援救。9月,契丹兵进大雁门关,旋进占太原。

  后唐派高行周、符彦卿抵抗,又派张敬达、杨光远夹攻,都被契丹兵攻破。10月,耶律德光封石敬瑭为晋王。耶律德光亲临石敬瑭府第,石敬瑭亲自奉觞为太宗上寿。

  契丹兵后来击败后唐赵延寿,并命石敬瑭要世为契丹国藩辅,还在晋阳设坛备礼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后又帮助石敬瑭打败唐军,设宴盛待石敬瑭。酒酣耳热,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执手约为父子,送石敬瑭白貂裘一厩马20匹,战马1200匹,以5000骑兵送石敬瑭入洛阳。石敬瑭为了报恩,时常进贡。

  公元938年7月,耶律德光封石敬瑭为英武明义皇帝。石敬瑭则献上燕云十六州。从此,华北平原完全控制在契丹人手中。

  耶律阿保机时期,随着国势的增强,疆域的扩展,逐渐建立相应的统治机制。耶律德光即位后,对其进一步完善,到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契丹国的统治制度基本形成。

  公元942年夏,石敬瑭死,其侄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晋出帝向辽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开始有“南伐之意”。次年冬,他到南京(今北京)议攻后晋,随后命赵延寿、赵延昭、耶律安端、耶律解里等分道出击。

  公元944年正月,赵延寿、赵延昭率前锋5万骑兵进至任邱。安端入雁门,围忻(今山西忻县)、代(今山西代县)。赵延寿进围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后晋军校邵珂开南门纳辽兵,太守吴峦投井死。后晋遣便求修旧好,耶律德光复书:“已成大势,不可改。”契丹军发动全面进攻,后晋军先是溃败,后来稳住阵脚。耶律德光见进攻不动,便抢掠人口财物而还。

  公元946年秋,耶律德光再次发动攻势,后晋大将杜重威率部20万人投降。耶律德光乘胜率兵自邢州、相州南下。命降将张彦泽为先锋攻开封,晋帝石重贵初欲自杀,后闻耶律德光抚慰其母李氏,乃奉表投降,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进驻开封,受百官朝贺。2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大契丹国正式建立。耶律德光史称辽太宗。

  契丹攻占开封之后,纵兵大掠四郊州县,中原民众和部分地方官员奋起抗敌。各地抗辽武装活动频繁,大者数万,小者不下千百,收复了宋、亳、密三州。耶律德光感慨地说:“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3月,耶律德光离开封北归。4月,辽兵屠相州,城中存者仅700余人。

  辽太宗率部北归后,行到栾城(今河北赵县),染上了病,开始时还不打紧,以为休息几天就好了。谁想,竟然一病不起,而且越来越厉害,遍寻名医,救治不得,竟然像他父亲一亲,病死途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