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5章 程砚秋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满族。1904年(清光绪29年)1月1日(阴历十一月十四日)出生在北京德胜门内大翔凤胡同,原名承麟。

  承麟1岁,父亲去世,家境日渐衰落。6岁那年,邻居中一位京剧演员荣蝶仙,看到承麟母子度日艰难,愿收他为徒。从此,承麟投身梨园,艺名“程菊侬”。

  学戏练功是苦差事,而教戏就是打戏的陋规,对菊侬也不例外。他忍受痛苦,刻苦学艺。11岁登台唱了青衣的老戏《彩配楼》、《祭江》、《祭塔》。如果说荣蝶仙是菊侬的启蒙师父,那么,真正扶持菊侬走上艺术舞台的人,当举罗瘿公。

  罗瘿公是北京政、教两界有名气的北京三大名干之一。他曾在清廷邮传部供职。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礼制馆编纂等职。袁世凯称帝时,他不附和苟同,辞官纵情诗酒,流连戏院。

  那时,菊侬从师已到后期,能以演唱的收入回报师父了。一天,在浙慈会馆演戏,由于劳累过度,菊侬倒呛了。按例,他应充分休息,可师父为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仍催逼他赴沪演出。罗瘿公早就爱看菊侬的戏,且认为他很有前途,此时得知这事,他立即筹款为菊侬赎师。

  菊侬回到家,母子俩生活没有依靠。罗瘿公妥善安排了他们的生活,并让菊侬继续学艺。他亲自为菊侬制定学习规划,教他学文化,并请来著名艺术家传授技艺。罗瘿公还为菊侬更改艺名“程艳秋”。

  在罗瘿公的引荐下,程艳秋得到了戏剧艺术家梅兰芳的指导,演艺不断提高。之后,又问业学艺于王瑶卿门下。王瑶卿先生对程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程艳秋独创程派艺术的两根巨大支柱:一是罗瘿公,二是王瑶卿。

  几年功夫不寻常,程艳秋在恩师的指点下,艺有大进,许多班社都来约他搭班合作,他认真地选择,最后决定搭班于著名老生余叔岩。

  1922年秋,上海大舞台来邀余叔岩演戏。余挂头牌,带去的程艳秋挂二牌。后因意外事故,余叔岩悄然回京,使得程艳秋挂了头牌,第一次独挡一面。程艳秋以《玉堂春》等剧目在上海一炮打响,初露锋芒,从此,上海滩认定了程艳秋的名字。

  艳秋没有满足以老戏取胜的局面,罗瘿公先生写的《红拂传》、《花舫绿》、《王狮坠》、《孔雀屏》、《风流棒》、《鸳鸯冢》等一批新戏,都在王瑶卿的指导下一一排练上演了。

  正当程艳秋全力奔向新阶梯时,恩师罗瘿公病故。这对程艳秋精神上是沉重的打击,艺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罗瘿公死后,程艳秋失去了精神与艺术上的一大支柱。他必须站立起来,另起炉灶。

  本世纪20至30年代,是旦角行当以演新戏求发展的年代,梅兰芳、程艳秋、荀慧生、尚小云的一大批新剧目,拓宽了新戏题材领域。程艳秋的《荒山泪》、《春闺楼》把程派艺术推向了高峰。

  1932年元旦,程艳秋虚岁30岁,而立之年,他宣布改名程砚秋。就在他更名后不几天,程砚秋决定放弃巨额收入,抛妻别子,以中华戏曲音乐研究院院长的头衔,只身游学欧洲考察。一年多的旅欧考察,程砚秋感受颇多,他看到了中国戏剧的差距,看到了中国教育形式的落后,他1933年的《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外戏剧交流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志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访欧归来,他的戏班濒临瓦解。他必须重施粉熏。砚秋在配演阵容不强的情况下,无法排演新戏,于是组织了几次巡回演出,将以前的《荒山泪》、《春闺梦》介绍给外省观众。

  1940年,响世之著《锁麟囊》轰动了上海,这是集程派之大成的成功之作,人们评价《锁麟囊》的成功是“秋云阅厚,韵绝尘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部戏仍为程派传人盛演不衰。

  自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敌伪势力不断骚扰戏剧界,梅兰芳、程砚秋等爱国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概,宁死枪下,也不为敌伪唱戏。敌人不断干扰戏剧演员,戏班子难以维持,梅兰芳被迫回上海,留起胡须,闭门不出。程砚秋在北京青龙桥下乡种地,一干就是二年。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程砚秋满怀喜悦,马上返城,重返舞台。他在北平新新大戏院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的首演,轰动了北平。次年,程砚秋再震浦江。经过30多年舞台生活的程砚秋,此时艺术已呈巅峰。

  好景不长,正当程砚秋在上海演出接连成功之时,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战火重开。程砚秋回到北平。他常去青龙桥小住,后萌生了久居之念。1947年,他在这里创办了一所农村中学,取名功德中学。开学不久,城里一些流氓学生、三青团,常到学校打架斗殴,欺侮女学生,加之教员不断要求加薪,学校被迫停办。

  1949年1月,文化古城北平迎来了解放的春天,解放军陆续进城。程砚秋的院子安静极了,他每天吊噪、说戏,准备演出。

  解放后,程砚秋等老一辈艺术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总理亲自登门看望程砚秋,使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信任了中国共产党,也更加热爱了中国共产党。他要把他艺术的全部贡献给党,贡献给劳动人民。

  从1941年《女儿心》问世后到全国解放,程砚秋处境坎坷,一直没有新戏问世。建国后,他踏遍全国,四处考察,慰问演出,还有大量会议、社会活动,也没能静下心来构思新作。他感到,只靠老戏过日子已不行了,他要排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戏。他完成了由南方剧种改编的京剧《英台抗婚》,可惜此戏演出不多,也没来得及总结、改进和提高。但毕竟是他晚年的艺术设想和追求的最后新作。

  程砚秋由于年老体胖,不得不在1956年拍摄完电影《荒山泪》之后,告别舞台,转事笔耕。他发表了大量论文,把自己一生艺术的经验都献给了中国的戏剧事业。1957年10月1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支部讨论通过程砚秋同志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周恩来、贺龙。

  入党后的程砚秋,精神焕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1957年11月,一次临时任务,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名家汇集的京剧晚会,他演出了京剧《六月雪》。演出结束,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演员,舞台生命必须到此告一段落了,心中有说不出的痛苦。

  1958年初,我国决定派出由程砚秋率领的艺术团赴法参加国际性戏剧节。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行前准备工作中。紧张的工作使身体一向很好的程砚秋突然倒下了。北京医院确诊为心肌梗塞。1958年3月9日,程砚秋在一次心肌梗塞突然发作时,抢救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54岁。

  怀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只有沉重的追忆和赞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研究、继承、发展他的艺术成果,使他的艺术生命永存人间。

  right(曹铁柱)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