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1890—1969),原名阮必成。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越南共产党的创始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诞生于越南义安省南坛县一个儒生家庭。父亲阮生辉曾做好几年县官,因具有爱国思想,不愿向法国殖民者献媚而被罢官,后靠教书、行医为生。
1905年,胡志明入顺化国立学校读书。1910年在藩切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后在西贡技术学院当过见习生。
1911年末,胡志明化名阿三,在法国“拉都舍·特莱维勒都督号”商船当厨师助手,3年多的海员生活使他的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地方。他在英国一家旅馆里当过杂役,后来到了法国,当过园丁、清洁工、侍者、照片修描员和炉子工等。艰苦的生活经历,使他亲身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社会的黑暗以及被压迫民族所受到的歧视,他决心探索出一条拯救祖国的道路。幼时父兄爱国思想的熏陶、欧洲工人运动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使胡志明很快投身到法国工人运动中去。他主动联络居住在巴黎和法国各地的越南侨民,组织了“越南爱国者联谊会”。1919年他向凡尔赛和会递交了要求承认越南独立的《建议书》,但帝国主义列强拒绝了《建议书》中所列“八项要求”。胡志明开始认识到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解放应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建议书》虽未被接受,但在旅法越侨中却产生了很大反响,胡志明因此而享有声誉。1920年,他加入了新建的法国共产党,成为法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越南第一位共产党人。1921年,他创建了殖民地各民族联合会,并任该会机关报《穷苦人报》主编。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不仅在旅居法国的越侨中影响很大,而且这些文章经海员之手带回祖国越南,对祖国人民的抗法斗争亦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1923年,胡志明从法国来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参加国际农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他进入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在苏联的所见所闻以及投身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实践活动,使他从一名爱国主义者逐步转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1924年12月,胡志明从莫斯科陪同孙中山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到达中国广州。在广州,他一面参加中国的革命运动,如为中国共产党做些对外宣传工作和翻译工作;一面又为推动越南革命的进程做着艰苦细致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6月,他创办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主办特别政治训练班,参加被压迫民族联合会,为越南革命和民族解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血腥政变,胡志明被迫离开中国再次赴苏。1928年,他到了暹罗(泰国)担任共产国际在东南亚的代表。1930年,他以共产国际东方部委员和东南亚司负责人的身份赴香港九龙,将3个越南共产主义组织组成统一的越南共产党。党的组建会上,通过了由他拟订的《简要纲领》、《简要策略》和党章。尽管胡志明在越南共产党(1930年10月后改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内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他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和党的创始人的特殊身份,无疑对越南革命斗争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年,他回国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逃到香港。1931年,他在香港被捕,港英当局准备将他引渡给法国。经多方营救,于1933年获释,路经上海转赴莫斯科。1935年,他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底,他来到中国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在那里与毛泽东会晤。随后,作为中共八路军办事处成员,与叶剑英等南下,先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八路军几所办事处工作。他一面积极参加中国的抗战,一面加强与越南革命者的联系。1940年初,他在昆明与越南国内党组织建立了关系。他亲自指导在云南的越南党海外部的工作,随着斗争的深入,他决定把斗争由边境地区逐步转移到国内去。
1940年法国本土被纳粹德国占领,日本侵略者侵入印度支那。法国殖民当局向日本投降。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1941年1月,胡志明与武元甲、范文同等回到祖国。他在高平河广县北坡直接领导革命运动。5月,他在北坡主持召开党中央第八次会议,组建起“越南独立同盟”,并当选为主席。开始领导人民开展反抗法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的游击战争。1942年8月,为推进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再次来到中国,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掩护下开展工作,后被国民党地方当局逮捕,囚禁了18个月。在狱中,他写下了100多首汉文诗歌,抒发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经中国共产党人的营救,于1943年9月获释。出狱后,他立即与在广西柳州的越南抗日反法组织联系,回国继续领导革命。
1945年5月,胡志明从高平南下到宣光省山阳县新潮乡,直接领导、部署全国的解放运动。他提出:将越北六省的革命根据地合并为统一的解放区,将各地抗战游击武装组成越南解放军,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准备。
1945年8月,胡志明领导人民进行了八月革命,推翻了日本人扶植的傀儡保大皇帝。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50万群众参加的大会上,宣读了由他亲自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从此成立。新生的越南刚刚成立,法国殖民主义势力很快卷土重来。10月6日,法国将领勒克莱尔率军在西贡登陆,3个月后控制了越南南方。胡志明率领人民“一面抗战,一面建国”,开始了长达9年之久的抗法救国战争。1946年初,在越南第一届国会上,胡志明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抗法救国战争初期,胡志明曾率代表团访问法国,与法国政府谈判,曾于1946年3月达成初步协定,但到11月,法政府撕毁协定,炮轰海防,挑起全面侵略战争。12月20日,胡志明发表《告越南人民书》,号召人民坚决抵抗法国侵略,拯救祖国。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战争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同情,至1950年,越南军民的抗法斗争已掌握了战场主动权。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二大召开,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越南共产党,选举胡志明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提出将争取民族的完全独立和统一、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作为越南革命的基本任务。1954年3月,越南人民取得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政府在同年7月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决定以北纬17.为界划分南北两个政权。法国殖民者退出越南后,美国侵略者随即尾随而入,控制了越南南部。
抗法战争结束后,胡志明领导越南北方人民一边开展经济建设,一边全力支持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1959年,南方出现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战争。1964年美国开始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1965年大批美军开入越南南方直接参战。1966年7月,胡志明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号召人民为解放南方,保卫北方,统一全国而战斗到底。在抗美救国斗争最残酷、最激烈的时刻,他的名言:“对越南来说,没有比独立和解放更宝贵的了。”极大地鼓舞了南北两方人民革命到底的决心。
在指挥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同时,胡志明多次代表越南党和政府出国访问,支持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增进中越两国、两党“同志加兄弟”的革命友谊,调解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与冲突,成为一名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病逝世,终年79岁。
胡志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革命胜利后,他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时刻与人民同甘共苦,越南人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胡伯伯”。他为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在国际社会,还是在越南人民中间,他都赢得了深深的尊重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