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那多·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集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和工程师于一身,他的作品万古流芳,为历代人所景仰。
1452年4月,达·芬奇出生在托斯坎纳山脚下离佛罗伦萨不远的芬奇镇。他是一个私生子,父亲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公证人,生母是个朴实的村妇,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嫁给了本地一个手工艺工匠。芬奇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他的艺术才华,他会吹笛子,擅长唱歌、绘画,尤其是绘画作品惟妙惟肖。但父亲不同意他学画,因为绘画在当时是一种低贱的职业,芬奇最终还是说服父亲把他送到著名画家、雕塑家韦罗基奥画室学习,是年他18岁。韦罗基奥不仅钟情于艺术,而且钻研科学,这对青年的芬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不仅从事绘画和雕刻,而且积极实验,研究机械制作和解剖学。他广泛涉猎哲学、天文、历史、地理各个学科领域,终于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创作方法,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岁那年,芬奇协助他的老师完成祭坛画《基督受洗》,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才华,使老师大为震惊。另两幅作品《受胎告知》和《吉列芙拉·岱·宾契肖像》也都是优秀的作品。1476年,芬奇离开韦罗基奥画室独自作画,1480年他建立了自己的画室。这时又有几幅杰作问世。《拈花圣母》表现了人物的温和娴静,整个画面优美动人;他的《博士来拜》和《圣哲罗姆》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这些作品问世表明芬奇的画风日渐成熟。
当时佛罗伦萨宫廷崇尚宗教神秘主义,与芬奇的现实主义倾向格格不入,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芬奇告别故乡于1482年来到米兰。1482—1499年是达·芬奇的第一米兰时期,这一时期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芬奇一到米兰,莫罗大公就邀请他为父亲制作雕像。芬奇用了9年时间完成了黏土模型的制作,1493年这座高6米的模型在公爵大厦广场公开展出,轰动了米兰。当时米兰正与法国交战,所有金属都用于武器制造,因而无法把模型铸成铜像。1499年,法国军队占领米兰,这部伟大的作品成了箭靶子,艺术家10年心血毁于一旦。在创作这座塑像的同时,芬奇还完成了两幅著名的油画作品,一幅是1483—1485年创作的《岩下圣母》,一幅是1495—1497年间的《最后的晚餐》。《岩下圣母》采用三角形的构图原理,画面上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完整和谐,人物表情富有生机,完全脱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这幅作品的诞生标志着芬奇绘画技巧和风格的完全成熟。1495年,芬奇应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之邀,创作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他突破了这一题材的传统局限,整个画面安排得生动而紧凑,深刻入微地描绘出人物的表情姿态,生动地表现出十二门徒在耶稣说出“你们有一个人已经出卖了我”这句话时的微妙心理反应。这幅作品再现了芬奇洗练的艺术语言和高度概括的艺术风格,它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芬奇还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他在建筑和水利工程设计,在城防和军事技术的提高,在机械与工业技术的改造方面都做出杰出的贡献。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芬奇撰写了一批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绘画、建筑、机械学与人体解剖学四个方面,同时对地理学、植物学和气象学都有深入研究。他还充分发挥特长,在论文中绘制大量插图。
然而,国际局势并没有给这位天才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和平环境,1499年10月,法国军队占领米兰,莫罗大公逃走,芬奇失去了依靠,只好于12月离开米兰,开始了漂泊的生活。1500年,他在曼图亚暂住,为女主人德斯特夫人画了一幅肖像,非常成功。1502年,他移居罗马,教皇军队指挥官波尔查授予他“高级军事建筑师和总工程师”的称号,要芬奇为他规划城市,巩固城防,芬奇为此绘制了一些地形图和城市规划图,为近代制图学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芬奇察觉了波尔查的野心,毅然离开罗马,回到故乡。在佛罗伦萨期间,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人体比例构造和人的脸部构造,并完全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基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他创作出不朽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整个画面呈现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贵族妇女形象,端庄安详的微笑和柔和的、富有活力的手臂相呼应,使人物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表形象达到完美结合,形成严整的艺术风格,为以后几个世纪的画家所效仿。这幅作品取材于现实世界,完全抛开了神秘的光环和沉重的十字架,再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倾向。这一时期的另一部作品是为佛罗伦萨的弗基奥宫的大会议厅创作壁匦《安加利之战》,内容取材于佛罗伦萨和伦巴底军队的战争。在这幅画中芬奇用自己的笔描绘出战争的残酷,整个画面为暴风骤雨般的气氛所笼罩,在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灾难和疯狂,作者用自己的画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这幅作品形成了一种描绘战争的“世界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家影响深远。遗憾的是他没来得及把这幅素描变成油画,后来连同对面墙壁上米开朗琪罗绘制的《卡希纳之战》的草图一道被毁坏了。他的肖像作品《丽达》和《圣安娜》的初稿也完成于这一时期。芬奇同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他冲破教会势力的重重阻挠到医院研究人体解剖;他对鸟的飞行系统细致观察,甚至想造一架飞行器;他深入研究水文学,寻找潮汐运动的起因。他在佛罗伦萨的3年也是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
1506年春,芬奇回到米兰,开始了他的第二个米兰时期(1506—1513),这一时期的作品仍不乏反抗禁欲主义倾向,但是艺术风格没有明显突破,从他的几幅肖像作品中,都可寻到蒙娜丽莎式微笑的蛛丝马迹。1506年起,在学生普德雷斯的协助下,他画了第二幅《岩间圣母》,与第一幅在题材和构思上都相同,但艺术成就比起第一幅略显逊色。此时,法军仍占领着米兰,军事统帅特里武尔齐奥请芬奇为他制作一幅纪念性骑马雕像,芬奇以为实现雕塑家梦想的机会到来了,积极为这一工作做准备;但几年以后,这位统帅又改变计划,芬奇深感失望,几年的准备工作付之东流不说,更重要的是又一次失去了成为雕塑家的机会。他在雕塑方面的作品,仅留下一尊青铜模型和为雕塑作的几幅手稿。1513年,随着法军退出米兰,芬奇也离开了这座生活多年的城市。
晚年的芬奇一直漂泊不定,为了寻求创作构思,他在1513年来到罗马,尽管此时罗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教皇需要艺术家为之效力,但他们又不喜欢芬奇朴实严谨的画风,而且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当时都在罗马,芬奇受到了冷遇。年岁已高的芬奇又回到米兰,1516年秋,芬奇应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之邀,来到法国。尽管芬奇在法国受到热烈欢迎,但此时他身心备感苍老,远离故土思乡心切,难以找到创作的源泉,因而在最后3年中创作很少。但这一时期完成的素描画《世界的末日》,以开阔的思维、超人的想像力和雄浑的笔法描绘出统治自然的伟大力量,这幅作品为芬奇天才的头脑作了最后的证明。1519年5月2日,芬奇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与世长辞。
芬奇一生仅留下17幅绘画作品,其中有一些还是未完成的草稿,但这少量的艺术作品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历代艺术大师都从中受益。芬奇伟大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先进的世界观,他向往自然,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与宗教神学尖锐对立;他在作品中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而他的作品往往成为各种题材的理想模型;他有着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求实的科学精神,他热爱自然科学,注重观察与思索,在科学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块光辉的里程碑。
芬奇一生艰苦奋斗,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也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艺术财富,为科学的发展也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意大利的,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