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攀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吴起就是这么一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只是为了自己能做成将军,竟然连自己的妻子都给杀害了。这样卑鄙凶残的人纵然做了将军,那也是一个人品有问题的、要被世人所辱骂和指责的恶人。要达到个人的目的,为此而去付出和努力是没有错的,但是也得分清楚是非曲直啊,仅仅是为了私欲而伤害别人,那跟犯罪有何区别?达到目的的手段有无数种,为何非得去做那些让人怨恨和愤怒的坏事呢?那样做只会害人害己,连做人都做不好又何谈做事情呢?
孔子说:每个人都要吃喝,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尝出是什么味道。“礼节”,在孔子思想里着重阐释的,不管是他的《中庸》还是《论语》等其他一些著作,“礼”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包含着道德品质、伦理观念的内在法则,这也可能就是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缘故吧。
就像吃喝一样,礼节虽然重要,但孔子还是感叹:“鲜能知其味”。孔子的弟子有若将“礼”做了进一步的阐释:“礼之用,和为贵”,什么叫“和”?《中庸》给出了最佳答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人欲”不光是单一的先天的本性,而且后天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当今社会,青年女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与男子接触越来越多,自然会令一些男子心动神移。除了男子个人的要加强修养、控制情感外,女子适时的引导更为重要,引导固然重要,但也要讲究个“度”,讲究个“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一个漂亮的女子得到男子的追求是很正常的。有一位女子,才能相貌都很出众,大学刚毕业就在一家公司负责产品销售策划的工作,经常和别的公司的经理谈判合作。有一次,和南方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谈判后,那位经理悄悄地对她说:小芹,晚上陪我吃饭好吗?小芹按时赴约,见面后,那位经理喜出望外,两人边吃边谈。小芹竭力的向经理劝酒,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公司的发展计划,并不时的赞扬这位经理,称他是一位有修养、有气质、受人尊敬的年轻企业家,经理听着颇为受用,故意谦虚地说:小芹,你过奖了。临别时,经理握着她的手说:你是个自尊自爱的女孩子,我会记住你这个完美的形象的。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孔子认为《关雎》之诗,喜乐而不Y荡,哀悲而不伤感,在感情的抒发上,哀与乐都不过分,把握的恰到好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实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要适度,不能没有分寸更不能不择手段。人欲可以抑制,不要得了十块钱就想得到一百块钱,该你得的总会有的,不该你的就不生非分之想,对于追求男女感情这方面也是如此。
男女之间相处,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节,不能超过“礼”的界限,即使是在拒绝某个人的时候,也不能为了使他打消念头,就恶意中伤,俗话说:交情不在人情在,如果都不讲礼节,都不讲情面,那他人当然也不会待你以“礼”。能够做到“礼节”,就能够让他知道退步,也不至于影响到彼此的关系。
所谓“礼节”,即有“礼”有“节”,能够尽量节制自己偏激甚至是恶意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回避他人感情的时候,要注意留台阶给人下,尽量做到“以和为贵”,不能因此而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中庸与人处世,就是要人们先着眼自身,把自己修养好,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做到“中正”而不偏不倚,以“仁”“礼”辅助也当“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