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陈婴,原先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的人。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就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县中追随的人有两万。那帮年轻人想立陈婴为王,为与其他军队相区别,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依我看,不如去归属谁,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起事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人所指名注目的人了。”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他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项家的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望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了。”于是军众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
俗话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道理很简单,人一旦出了名就很可能招惹来别人的嫉妒,或者诽谤或者其他本来没有出名之前所从来不会发生的麻烦事等等;而猪一旦长到足够的肥胖壮实,自然就要被人宰杀贩卖了。因此,陈婴的母亲担心陈婴太出名、太张扬会招惹来杀身之祸,尤其在当时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那样的事情就更加容易发生了。于是陈婴就去投靠了项羽。做人有时就得识进退,不要因为一些表面上的好处而忘乎所以,应当懂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不然,等到个人的贪婪的欲望大到不可控制时,可能灾祸也就不远了。
得到别人的称赞,应该是个好事,但是,不管别人称赞是否中肯,在他人面前都不可以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其实不管是对待他人的赞赏还是贬低,也都要能做到顺应“中庸”之道,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又能合乎礼节,叫做和。就是在别人赞美你的时候,要做到不大喜,一笑而过之;别人责骂你的时候,你就像平常一样,态度自然,要做到不怒。而都表现出来的时候又都能合乎礼节,这样就能达到“中和”的境界了。
为人处世忌骄傲自满,忌恃才傲物,忌自表其功,当然也包括得意忘形之徒。或许有人觉得会没有道理,别人称赞你,你得意有什么过错吗?的确,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得不得意,失不失志。”“得不得志”即是对于别人称赞时候,自己应该做到的。“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任何事情做的过分都会得不偿失。要能做到遵循“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恰当的时候表现出来而又能符合礼节,这样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也就少了许多因为自己骄傲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初唐四杰”中王勃可谓是有才能之人,年少时就因写了《滕王阁序》有很大的名气,所以唐高宗的几个儿子都争相礼聘,要网罗他进入自己的王府。后来,唐高宗授意,他来到沛王李贤的府中做修撰,也就是充当谋士和指导李贤读书的角色,李贤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也十分信任他,交给他的事情也都能很妥善的完成。当时宫中盛行斗鸡,沛王也加入其中,每次都能大获全胜,惟独打不过英王李显的那只“骁勇善战”的公鸡,沛王很尴尬,这时王勃就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当场吟诵,大家都听得很开心,夸奖王勃,王勃也得意洋洋。谁想这件事被高宗知道了,大发雷霆,说这样庄重的文体竟用来写这样的文章,如此放肆。文章说是檄鸡,实际上是挑拨是非,真是可恶。于是高宗下令,免除王勃的官职,并逐出王府。
后来,王勃在文章中说自己“命运多舛”,实际是因为他恃才傲物的关系。有才华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理应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但是王勃没有把握好分寸,得意自己的才华,而得到庶贬,实在是可惜。但是大家可以看出来,得意忘形会招致小人的忌讳,他就会想方设法的要“谋害”你,“树大招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里有个叫阮籍的人,此人也是才华横溢,也得到别人的称赞,但当时司马氏的黑暗专制统治,让他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才华,常常以酒为伴,长歌当哭,不问人事,最终得以保全自己。或许,像阮籍所处的那个时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如果当时,他也像王勃那样恃才傲物,因为自己有不可一世的才华而沾沾自喜,免不了也会像向秀一样为统治者所不容而招来杀身之祸。
为人处世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事业有所成功,得到称赞的时候不要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的时候又要中规中矩,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能给人以好感,自己就也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人与人之间也就会更加和善。记住这一句话:得意可以,但不可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