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
出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齐威王二十三年,威王与赵国的国君在平陆会盟。二十四年,与魏国国君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他说:“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们这样的小国,还有直径一寸的夜明珠悬挂在车前车后照路,共有这样的车十二辆,每辆上面有夜明珠十颗。为什么拥有万乘兵力的贵国却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我所看重的宝物,和大王的标准不一样。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守护南城,楚国人不敢向东进犯掠夺,泗水一带的十二个诸侯都来向我朝贡。我有个臣子叫胁子的,派他守护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的人就出北门进行祭祀,赵国的人就出西门进行祭祀,而跟随他迁徙的就有七千余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让他防守盗贼,国内路不拾遗。这些人都光照千里,何止十二辆车上的宝物啊。”魏王心中惭愧,不尽兴地离去。
要重视人才。人才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所能创造的价值绝非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实物价值只是暂时的利益,人才却是长远的利益,所以只有先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才能去善待人才,好好利用人才。
中国走过了绵长的五千年历史,期间分分合合,兴衰荣辱,王朝兴替,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为我们后代施政者以启迪,以下我便结合一些历史故事谈谈当代政府用人问题的一些看法。
想当初,刘邦起兵时,身不过是一个亭长,论孔武有力、论出身地位、论勇气谋略都比不上其竞争对手项羽,而且贪财好色喜欢骂人,但楚汉之争笑到最后的却是刘邦。这与他广纳贤士、从谏如流是分不开的。他自己也洋洋得意地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供应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三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恰当使用他们,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所败。”
有句老话叫做“乱世出英雄”。那是因为身处乱世,割据一方的豪强若要有所作为,甚至有吞并四方的野心,则无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齐公子小白在赶往齐国就位的路上,遭管仲暗算被箭射中衣代钩,险些没命,后来小白顺利当上齐王,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最终使得齐国成为“鱼盐便利,兵强国盛”的春秋五霸之首。 燕昭王决心励精图治,但苦于不得要领,于是拜访了当时的贤能郭隗。郭对燕王讲了一个故事:古时有一君王喜爱千里马,于是让内臣携千金去寻马,结果千里马没有找到,却用五百金买回了一匹死千里马的骨头,开始君王很恼火,内臣解释说,如果天下人知道了您如此爱马,连死马都愿意出五百金购买,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千里马主动送上门了,果然不到一年,君王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接着郭又说,人才好比千里马,而我就好比马骨头,大王要招纳天下贤士不如就从我开始。燕王听其言,拜之为帝师,善待人才,此后乐毅等人纷纷投于旗下,国力迅速强大起来,若不是后来燕昭王死去,差点就消灭齐国。 而同一时期的吴王夫差本来重用伍子胥等人,国力一度非常强盛,并消灭了宿敌越国,但后来骄傲自满,亲近奸邪,不听伍子胥等人的建议,最终亡国丧身。 身处乱世,重视人才与否事关当权者的兴衰荣辱,固有“乱世出英雄”一说。同样,在太平年间,国家只有能够重视人才,知人善用,才国泰民安;否则国家再强盛也难免走向衰败。周武王之弟周公辅助政期间,一听到有贤能拜访,嘴里嚼着肉也马上吐了出来,马上迎接,对人才不敢有丝毫怠慢,所以才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之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国富兵强,屡次挫败匈奴,史称光武中兴,这于汉武帝重视人才,重用董仲舒、桑弘羊、卫青等人有关。 历史告诉我们,当国家重视人才,这个国家就会人才荟萃,国家制定的政策就会合乎民心和历史的发展,这个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处于乱世之中,能吞并八分,甚至一统天下;处于太平年间,则能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总结就非常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很多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都很少受到应用的礼遇,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朝的大兴文字狱,每到和平年代,皇帝老子最不放心的就是这帮舞文弄墨的“臭老九”。既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知识分子也不好过,从反右派运动开始到文化大革命这20年间,知识分子受到的迫害更是史无前例,科学教育破坏殆尽,时至今日其祸害对国家的建设还存在影响。到70年代末期新中国重新迎来科学的春天,但人才的寒冬却还未结束,“搞捣蛋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历史还持续了好多年。 当然,如今的情况自然是好了许多,但是仍然不容乐观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出国留学活动,发展到目前,人才流动大部分是以本科以上的高级人才跨国学习或工作为主要特征。根据资料统计,20多年来共有近60万各类专才出国学习,只有15万多人以各种方式回到内地工作,其中尚未涉及就业后“跳槽”到国外工作的人员。高级人才大规模地从一个地区“净流出”,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