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岛石窟,坐落在印度盂买以东6000米的阿拉伯海海面上的象岛之上。象岛又名加拉普利,取该岛南部的一座村庄之名。石窟雕刻造型优美、题材丰富、风格独特,既是一部精美的艺术作品,又是研究宗教文化和历史考察的重要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7年决定将象岛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他们就将该岛命名为象岛。著名的象岛石窟就坐落在象岛东南部的山上。
石窟约开凿于公元6~9世纪,此时,印度佛教走向衰微而印度教兴起,
现在,大部分洞窟已完全圮废,仅存有几座石窟,它们是从岩石内向外开凿而成的,犹如一座宽宏雄伟的地下神庙。窟内的雕塑与雕刻取材于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神的传说故事和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富有浓郁的印度教色彩。
石窟内最著名的是五号窟内的湿婆神像,这尊三面胸像高约5.5米,神像的正面手持净瓶在静思冥想;神像的右面像是作为守护神的湿婆神,他手持莲花,女性般温柔地微微含笑;神像的左面像是手握毒蛇、口露獠牙、面目狰狞的作为毁灭者的湿婆神。
另一座姿态优美动人的石刻是湿婆神化身舞王的健舞石刻,这个石刻象征的是生、住、灭、转化和解脱等创造、守护和破坏宇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