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节 荆州的地缘政治学

  这里所说的“襄樊”并不是指今天的湖北省襄樊市,而是指东汉后期的襄阳、樊城两城。当时的襄阳在汉水之南,即今天的襄樊市(设区市);樊城在汉水之北,即今天的襄阳市(县级市)。襄、樊两城扼守汉水中游,把住武当山和桐柏山之间缺口的南北交通。

  说到襄阳、樊城,先要说荆州。认识荆州的重要,又先要弄清楚三国的地缘关系。

  国家的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几个层次:政权、领土、人口。古往今来大说特说的所谓三国,没有民族的意义,其统治者和民众主体都是汉族,他们之间你死我活的打斗,不是民族之间亡国灭种的战争。

  这三个国家,实质上是三个利益集团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各自的存在形式——三个政权而已。只有三国归晋后的晋帝国,像西汉、东汉帝国一样,才是实质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要注意的是,曹魏这个政权,与蜀汉、东吴不一样,它的政权在形式上是东汉禅让而来,理论上、法理上,曹魏帝国具备国家的一切要素。蜀汉帝国和东吴帝国,仅是两个利益集团,连政治集团都算不上。他们根本就没什么政治理想,刘备复兴汉室的口号,只是骗人的鬼话;孙权的立国,连骗人的鬼话都没有。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利益一致——争夺东汉的政治遗产,即统治的正统地位。这三个集团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深仇大恨,并不像血亲复仇那样残酷,正如三个亲兄弟打架,推来搡去,只不过争夺老爹遗留下来的房产。

  既然这三个帝国没有民族的区别,鲜有政治的色彩,那么,他们玩命争夺的,就在,也仅仅在,地盘。任何利益的最终来源,都是土地。谁把天下的地盘都争过来,谁就是老大,谁就是正统。

  争地盘,首先得有一个立脚点,然后考虑往哪里争,与谁争,怎么争,这就是政治地缘学、战争地缘学的通俗表述。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可以看出,从地缘的角度,当时的三国,就像一个品字,排在中国本土。不过,这个品字很是畸形,上部的“口”(魏国)特大,右下角的“口”(东吴)次之,左下角的“口”(蜀汉)特小。如此,上部“口”的绝大部分重量,落在左下角的“口”上。所以,最先压碎的,是左下角的“口”。左下角的“口”一碎,右下角的“口”就承受了上部这个大“口”的全部压力,当然逃不出被压碎的命运。

  蜀、吴帝国的相继灭亡,西晋王朝的短暂统一和强大,其事态,其走向,是不是与上面的比喻形似,且神似?

  如果把三国地缘上的分布看作品字,那么,荆州,就是这个品字三个“口”之间的缝隙。

  有时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空间,重要不重要,是相对的。所谓相对的,就是相互联系地看,而不是孤立地看。对于三国的生存来说,它们各自的本土,是最重要的;对于三国的发展来说,荆州,是它们共同最重要的。

  在大混战中,不发展就是坐等灭亡。所谓发展,就是老爹活命与儿子活命之间、今天生存与明天生存之间的联动。无论对于生存还是发展,荆州,对三国共同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从地缘的视角,一部三国史,就是一部荆州史。至少可以说,在三国的斗争史上,荆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了解、理解三国历史,必须抓住荆州这一纽带和结扣。

  荆州为什么如此重要?

  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这个问题就会一目了然。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如果把这只鸡高昂的头(东三省、内蒙东部)、厚厚的背脊(内蒙中、西部)、臃肿的肚皮(福建、两广、云贵)和过于肥大的P股(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西北部)切掉,剩下鸡的骨架(肌肉是依附在骨架上的),东汉后期已开发国土或有效国土,大约是这副“鸡架”。

  这副“鸡架”,依山川形势,地图上可以分为三排。上排:甘肃东南部、陕西、山西、河北、辽宁西南部;中排: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山东;下排: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这样人为地一排布,荆州的重要性就跃然纸上。首先,荆州处于当时已开发国土的地理中心。其次,任何一方要吃掉另一方,必须绕过,但又绕不过荆州。

  这三个“口”,是互动的,暂时平衡的,任何一方要吃掉另一方,第三方都不可能坐视不管。

  南北之间的争荆州,无非是争襄、樊;东西之间的争荆州,无非是争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扼守入蜀之水路)。

  三国时期,荆州发生过三次大的战役: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本集要说的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221—222)。这三次战役(不是战争),对那段历史的走向,对三国的兴衰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粗具雏形。襄樊之战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一次剧烈震荡,使三国短暂地定格。夷陵之战是三国鼎立最终确立的标志,又是三国此消彼长的开端。

  这三次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每一次战役都有三方参与(参与不等于参战),都是两方对付另外一方;而且,每次战役都以战役发动者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就说明,任何一方要改变荆州的军事均势,另外两方都不会答应。

  赤壁之战,大家都很熟悉。对于襄樊之战,多数人知道的可能是关羽的“水淹七军”和“败走麦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于禁的被淹,多数人还以为是关羽放的水。至于夷陵之战,似乎是“火烧连营”一个故事那么简单。

  其实,在三国的著名战役中,最让历史学者费解的,就是襄樊之战。多少年来,历史学者为一些皮皮毛毛的问题争论不休。诸如,刘备是否授权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关羽为什么发动襄樊之战;刘备和诸葛亮在此战失败中负有什么责任;关羽死于谁的手里,死在哪里;等等。

  这些争论,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津津乐道,对襄樊之战本身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襄樊之战的战略意义——不仅对刘备的意义,还有对曹操和孙权的意义。理解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

  撇开水平高低不谈,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本书比其他有关三国史的书籍,最重要的进步,在于厘清了两组概念:战争、战役、战斗,战略、战术。

  本集的主题,是说襄樊之战是真正的北伐。那得先说清楚,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为什么是形式上的,或形而上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