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节 姓甚名谁

  《三国志·武帝纪》开篇说道:“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陈寿说曹操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的后裔。《三国志》如此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什么刘备是刘邦的后裔,孙坚是孙武的后裔,夏侯惇是夏侯婴的后裔。其实,曹操到底是不是曹参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既然陈寿这么说,我们只好等因奉此。

  《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没有为曹操的父亲曹嵩单独列传,曹嵩生平的一些信息散见于他的养父曹腾和儿子曹操的传记中。

  对于曹嵩的身世谱系,《后汉书·曹腾传》说:“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也……腾卒,养子嵩嗣……”《三国志·武帝纪》载:“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宫廷总管),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正史透露的信息是,东汉末年的宦官曹腾,是沛国谯县人,收有一个养子叫曹嵩,曹腾死后其爵位由曹嵩继承,但曹嵩的生身父亲姓甚名谁,却搞不清楚。

  《三国演义》则在第一回中交代:“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三国演义》明确指出,曹操本是夏侯氏的子孙,只因为其父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养子,才随改姓后的父亲姓了曹。

  有的学者更进一步指出,曹嵩不仅原本姓夏侯,还是夏侯惇的叔叔(即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兄弟)。清朝一位叫潘眉的学者,甚至根据陈寿作《三国志》时,把诸夏侯、曹氏放在一起合做一传,就认定夏侯氏属于曹氏宗室,作为曹嵩原本姓夏侯的依据。

  曹操是曹嵩的亲生儿子,这一点无疑义。曹操姓曹,是因为他的父亲曹嵩姓曹。要论证曹操原本应该姓什么,就应该论证曹嵩过继给曹腾做养子之前姓什么。

  曹嵩姓曹,有两种可能。

  一、曹嵩原来姓曹,即他的血亲祖辈姓曹,过继给曹腾做养子后,仍然姓曹,也即姓曹的收养姓曹的。

  二、曹嵩原来不姓曹,过继给曹腾做养子后,改姓曹,即姓曹的收养非姓曹的。

  陈寿在《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评注道:“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如果曹嵩过继给曹腾做养子之前,原姓夏侯,那么,曹嵩以降的曹氏皇室,血统上源于夏侯一族,同宗不同姓而已。曹操已降的曹氏皇族与夏侯族世代通婚,实际上是同宗同族之内通婚。在中国古代,不能说同姓绝对不通婚,但同宗同族是肯定不通婚的。

  谯县是夏侯、曹氏两姓的发源地,夏侯、曹氏是谯地的望族,它们的通婚状况,在当时应该是世人皆知、有据可查的,陈寿的记载应该不会错。既然曹嵩以远、已降都存在曹氏、夏侯世代通婚的情形,根据同族不通婚的习俗,说明曹嵩已降的曹氏与夏侯在血缘上不是同族,即曹嵩原本不姓夏侯。

  我们仔细读读《三国志》就知道,曹嵩原本姓曹的信息,散见于多处。《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仁字子孝,太祖(指曹操)从(多音字,此处音zòng)弟也。”“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

  我们来看看,从弟的“从”和族子的“族”是什么意思。查查《辞源》就知道,古代汉语中,同宗同族次于至亲者叫“从(從的简体字)”。“至亲”是指血亲,封建社会是以父系血统为宗的。同一个父亲(不一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兄弟为至亲兄弟。“次于至亲者”的兄弟,应该是指堂兄弟(同一个祖父所生)及血缘关系更远的同辈兄弟。

  所谓族,是指有血缘关系的男性集合体。所谓族子,是指血缘关系较远的同族同辈兄弟的儿子。从和族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血缘关系在曾祖以近(含曾祖)者,称为“从”,如从弟、从子;曾祖以远者,称为“族”,如族弟、族子。兄弟的儿子则特称姪(通侄)。《三国志》里,陈寿将侄子称作兄子或弟子(弟弟的儿子,与现代汉语的“弟子”意思不同)。

  男性血缘关系的远近,可以用三个层次来表示:亲——从——族。

  “从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堂弟(同一祖父),如《三国志·袁术传》:“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之从弟也。”二是指血缘更远一代(同一曾祖)的兄弟,即叔伯堂弟。《三国志》说曹仁、曹洪是曹操的从弟,应该是第二情况。

  但《三国志》中,“从子”不是兄弟的儿子,而是指堂兄弟的儿子。举例来说。《三国志·武帝纪》载:“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这里的“弟子安民”是指曹操弟弟的儿子曹安民,说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兄弟的儿子(侄子)的称谓不是“从子”,而是“弟子”或“兄子”。

  《三国志·二荀贾传》载:“荀彧字文若,祖父淑……父昆……叔父爽……荀攸字公达,(荀)彧从子也。祖父昙……”二荀本传中,明确说荀攸是荀彧的“从子”。

  如果荀攸是荀彧的亲侄子(即荀彧兄弟的儿子),那么,荀攸的祖父与荀彧的父亲则为同一个人。而陈寿明确说,荀攸的祖父叫荀昙,荀彧的父亲叫荀昆。《后汉书》说荀昙是荀淑(荀彧祖父)的“兄子”,即侄子。荀淑有八个儿子:荀俭、荀昆、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时人称之为“八龙”,荀淑的儿子中的确没有荀昙。换句话说,荀攸的祖父(荀昙)与荀彧的父亲(荀昆)是堂兄弟。荀攸这个“从子”,就是荀彧的堂侄子。

  我留心过,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把侄子称为“兄子”或“弟子”而不是“从子”。但堂兄、堂弟则称作“从兄”、“从弟”,如《后汉书·袁术传》说:“袁)术从兄(袁)绍因(孙)坚讨(董)卓未返,远,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孙)坚豫州。术怒……”

  袁绍是袁成之子,袁术是袁逢之子;袁成、袁逢是亲兄弟,为袁汤之子。那么,袁绍这个“从兄”就是袁术的堂兄(实际上,袁绍也是袁逢之子,袁成早死无嗣,袁绍被过继给袁成。说袁绍、袁术是堂兄弟,是基于宗统而非血统)。

  这样说来,曹仁、曹洪是曹操的“从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曹仁、曹洪、曹操三人是堂兄弟,即三人同一祖父。二、曹仁、曹洪与曹操是叔伯堂兄弟,即三人同一曾祖。

  这里还要想到一个问题,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从弟”,那么曹仁、曹洪是不是亲兄弟?应该不是。曹仁有个亲弟弟曹纯,陈寿在《三国志》曹仁的传记中特加以说明,并附带简介曹纯的事迹。曹洪的名望地位要比曹纯高得多,如果曹洪是曹仁的亲兄弟,陈寿更应加以记载、说明。既然曹仁、曹洪不是亲兄弟,那么,他们两个就应该是堂兄弟。如果曹仁、曹洪血缘关系比堂兄弟还要远,比如叔伯堂兄弟,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曹操的从弟,只能是曹操的族弟。

  如果曹仁、曹洪两人与曹操也是堂兄弟,那么,曹仁、曹洪两人也与曹操同祖父。换句话说,曹操的血亲祖父至少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曹仁的父亲、曹洪的父亲和曹嵩。只要在曹氏族谱里找到曹仁、曹洪的祖父(曹嵩的父亲),曹嵩的来龙去脉不救一清二楚了么?陈寿的生花妙笔怎么“春秋”,也是难以隐瞒的。即使陈寿不予披露,野史也会有所涉及。

  看来,曹仁、曹洪是堂兄弟,曹仁、曹洪两人与曹操是叔伯堂兄弟。这样的解释比较合理。

  曹仁和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曹休、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可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曹操与曹仁、曹洪,与曹休、曹真都是同族,都有血缘关系。二、曹仁、曹洪两人与曹操平辈,与曹操同一曾祖,是曹嵩血亲祖父(曹操的血亲曾祖)的曾孙。

  曹仁、曹洪的父亲、祖父、曾祖肯定是姓曹的。既然曹仁、曹洪的血亲曾祖就是曹嵩的血亲祖父,自然,曹嵩的血亲祖父应该是姓曹的。既然曹嵩的血亲祖父姓曹,他的血亲祖父所生的其中一个儿子——曹嵩的血亲父亲,也应该姓曹。既然曹嵩的血亲父亲姓曹,曹嵩过继给曹腾之前,原本就姓曹,应该是没问题的。既然曹嵩原本姓曹,曹操原本应该姓什么,就没有必要争论不休了。

  这里还有个常理、常识的问题。拿现在的法律语言来说,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上的拟制的血缘关系。这种拟制的而不是天然的血缘,当然基础越牢越好,血缘越近越好。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从异姓那里领养儿子(领养女儿做童养媳,当然是异姓的好)。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可能,无子的人是从兄弟那里领养儿子,如诸葛亮就从诸葛瑾那里领养了诸葛乔。刘备的养子刘封,原本姓寇,叫寇封,是寇姓子弟。刘备领养异姓子弟,那是因为刘备没有近亲属可供领养,而寇封的舅舅刘泌是东汉皇族,即寇封的母亲与东汉皇室有血缘关系。对刘备而言,领养异姓子弟,已是无奈之中的退而求其次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曹操不仅原本姓曹,最大的可能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侄子,是曹腾从自己兄弟处领养而来。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曹腾字季兴,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古代中国人给儿子取字,一般按伯、仲、叔、季排序。曹腾字季兴,意味着他的前面还有三个哥哥,至于是否成年,有无生育,则不好绝对肯定。但史料中还是有蛛丝马迹可查。

  司马彪《续汉书》记载,曹节有四个儿子,伯兴、仲兴、叔兴、季兴。季兴即曹腾,他的三个哥哥名不详。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43年,针对当时奸臣当道,皇权式微的状况,皇族曹冏给少帝曹芳上书,痛斥时弊,希望加强皇族权柄。这个曹冏即是曹腾的哥哥(字叔兴,名不详)的曾孙,至少说明曹嵩的兄弟中也有娶妻生子者。

  上述史料说明,曹腾有近亲属可供领养。既然有近亲属可供领养,去领养异姓子弟,是不符合常理的。

  至于《三国志》把诸夏侯、曹氏放在一起共做一传,根本不能作为夏侯氏为曹魏皇室的证据。《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我们翻开该书就知道,陈寿放在一起做传的传主,多是品性、作用和功绩相似者。比如,把刘备的主要武将关、张、赵、马、黄放在一起,把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等列为一类,把曹操的一流武将张辽、张郃、徐晃等合在一处,如此等等。

  《三国志》中列传的诸夏侯、曹氏都为武将,都出自沛国谯县,又世为姻亲,为他们合做一传,是符合《三国志》的写作体例的,并不能作为夏侯氏为曹魏宗室的实证,甚至旁证也不能算。

  其实,曹操原本姓什么只有“考证”的意义,既没有历史意义,也没有现实意义。有点现实意义、能教育后人的,是曹操杀吕伯奢一家,该负什么责任。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