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曹操,司马懿谈不上什么身经百战。魏文帝曹丕时代,司马懿开始带兵,但未指挥过著名的战役。第三任魏帝曹芳时代,受曹爽排挤,剥夺了兵权;政变夺权后两年即告去世。
司马懿率领大兵团独立作战,基本上集中在魏明帝曹睿在位的十三年(公元226——公元239年,48-61岁)。在这十三年中,司马懿打的大战役,也就是平孟达之叛和平辽之战。司马懿与诸葛亮在陇右的周旋和五丈原之战,有战役的规模,没有战役的实质,实际上称不上战役。
上文分析了司马懿的平孟达之役、五丈原之战,现在来看看司马懿的平辽之战。通过自身前后对比,看看司马懿打仗是怎么一回事。
辽地分为辽西、辽东两部,三国时属幽州,战国时为燕地。辽西郡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滦河中下游以东、辽宁省大凌河下游以西的一个三角形地带。辽东郡相当于今天辽宁省辽河以东的东南部地区。辽东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与首都洛阳距离遥远,交通阻塞,民情各异,或叛或附。
东汉末年,朝廷委任公孙度为辽东郡太守,公孙度死后传位给其子公孙康。公元228年,公孙康死,其子公孙晃、公孙渊年幼,部属们便拥立公孙康的老弟公孙恭为辽东郡太守。公孙恭昏庸愚劣,数年后被年纪渐长的公孙渊夺去权位,并获得朝廷的承认,为扬烈将军,辽东郡太守。
公元232年,公孙渊欲与东吴结盟(此时孙权称帝已三年,也干起招降纳叛的勾当来),反叛朝廷。尽管东吴帝国举国反对,无奈孙权大头症发作,乐陶陶地封公孙渊为燕王,屁颠颠地送给公孙渊一万兵马和大量金银财宝。曹魏帝国出兵镇压,派汝南太守田豫率青州(今山东省北部)之兵,从海道北上;幽州刺史王雄率兵从陆路从西向东进军。结果,水陆两路大军大败而回。
公元233年,公孙渊杀孙权的使者,吞并护送使者的东吴部队一万人,重新归顺朝廷。曹魏帝国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乐浪郡,今朝鲜平壤地区)。公元237年,公孙渊故态复萌,又露反志,魏明帝曹睿下定决心,要铲除这颗毒瘤。
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将太尉司马懿(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为太尉)从西部前线长安征调回京,准备平辽之役,讨伐已经独立、自称燕王的公孙渊。
在军事会议上,魏明帝问司马懿三个问题:一、平辽需多少兵马?二、公孙渊作何反应?三、整个战役需多长时间?
司马懿分析如下。平辽,四万部队足够。如果公孙渊放弃根据地襄平,进入深山打游击,对他来讲是上策。如果在辽东西界阻截我们,是下策。如果他坚守襄平,被我们擒获无疑。要公孙渊主动放弃襄平,他的智商达不到这个层次。他会判断我们孤军深入,不能持久,肯定会在辽河阻截我们,然后退守襄平。我们就在那里干掉他。至于此役时间,一年足够,其中往、返行军各一百天,作战一百天,休整六十天。
公元238年三月,平辽大军从首都洛阳誓师出发,六月抵达辽河西岸。公孙渊派他的大将军卑衍、杨祚,在辽河西岸的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市西北)阻截,构筑围墙、战壕二十余华里。
司马懿的军官们建议立即攻击,司马懿道,我们长途行军,敌人以逸待劳,锐气正盛,现在进攻,正好进了他们的圈套。敌人主力在此,首都襄平必然空虚,我们攻击襄平定能取胜。
于是魏军制作大量旗帜,擂起战鼓,虚张声势,作出南下迂回的态势。卑衍率领主力南下拦截。司马懿却掉头北上,渡过辽河,直扑襄平。辽军察觉后急忙退回襄平固守,魏军进抵襄平首山(位于襄平西南)。公孙渊命卑衍迎战,司马懿迎头痛击,大破卑衍兵团,完成对襄平的包围。
七月,秋雨延绵,辽河水位陡涨,襄平周围一片汪洋,魏军的运粮船只可以从辽口(今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入渤海口)直抵襄平,魏军补给充足。大雨连续降了一个多月,魏军阵地水深数尺,官兵们大为惶恐,欲将营垒移往高处,司马懿下死令不准移营,以防敌军逃跑。
司马懿的军政官(司马)陈珪(这个陈珪不是与曹操同时代的、陈登的父亲陈珪)说:“从前平孟达的时候,我们八路并进,倍道兼行,抵达上庸后立即攻城,十五天就砍下孟达的人头。这次,我们深入敌境,却空耗时间,我实在是不理解。”
司马懿说:上次打孟达,他们人少,粮食足够支持一年。我们人多,粮食只能支持一个月,用一个月去拼一年,怎么能不速战速决。何况我们的人数是孟达的四倍,即令死亡大半,最终的胜利仍然属于我们。这次情况正好相反。公孙渊人多,我们人少;他们粮少,我们粮食充足。何况大水泛滥,即使攻城,又如何攻法?战争是诡诈的行为,必须根据实际的、具体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
此次战役的目的是要消灭敌人,如果掳掠他们的牛马和出城放牧的居民,是逼他们逃走,那就后患无穷了。敌人依仗人数众多,又有大雨帮忙,等待与我们决战,空耗粮食。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粮食很快就要耗完,等他们粮食耗完了,我们再作毁灭性的攻击,一定一举成功。
雨停水退之后,司马懿迅速完成对襄平城的包围,立即日夜不停地攻城。此时城里的粮食已经吃完,居民相互格杀,烹食对方的尸体。八月下旬,襄平城陷落。公孙渊父子出逃,在梁水(今太子河,辽河支流)河畔被斩。辽东四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相继收复。
公元238年底,曹睿病重,司马懿星驰电掣赶回洛阳,接受魏明帝的托孤重任。平辽部队于次年春班师回朝,平辽战役,时间正好一年。
平辽之战,司马懿可以说是料事如神,算无遗策。战役整个过程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司马懿战前的谋划之内。司马懿对司马陈珪的分析,无疑是司马懿对自己作战艺术的剖白。
诸葛亮的指挥作战,能与司马懿相比么?
当然,也不能说司马懿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