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公元214年,刘焉父子经营了二十八年的益州难民营,终于换了总管。与上任总管不同的是,这任总管却不是政府派来的,原来是个难民,而且是个鸠占鹊巢的难民。这个难民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成为难民王。
如果当年的刘焉是政治难民的话,刘备则是地地道道、完完全全的综合难民——政治难民加军事难民再加经济难民。
本书前面的内容说过,刘备做人有一个特点,每投靠一个人,就背离一个人。刘备打仗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败,败后再战。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在黄巾之乱时出来混世界。他的军队,属于团练性质,并不是正规的国防军。
封建中国的历次农民起义,其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坛坛罐罐,拖家带口,甚至带上耕牛、犁耙等农具,有的农民军领导人还带着一群小老婆以及一堆刚出生的娃娃。
农民军不是纯粹的作战集团,而是耕战集团。农民军带着自己的家庭、宗族,大规模地游动、迁徙。在这个游动、迁徙的过程中,是不可能自己生产粮食的,只能靠抢劫为生——抢劫政府的府库或官员、地主、百姓的存粮。无可奈何的时候,也要作战。
史书上说某地有十万、百万人起义,许多读书人便以为起义有十万、百万大军。其实,农民暴动群体中,真正的作战部队并不多。何况,刚从稻田、麦田走出来的农民,装备低劣,训练缺乏,纪律松散,组织松弛,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
刘、关、张这几把刷子,对付农民军,还是很见效的,刘备也就立了一些战功,弄了个安喜县尉(副县级公安局长)干干。干不多久,很不顺心,一发脾气,鞭打了郡里派来的督邮(监察官),离职逃亡。
刘备犯错误后,恰巧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便跑到贯丘毅那里戴罪立功。走到下邳城,遇贼力战有功,除(被任命的意思)下密丞(副县长),又辞职。不久干起了高唐县尉,再升为高唐县令,可怜被乱民赶走。
刘备只好投奔他的师兄、幽州军阀公孙瓒,任别部司马。按今天的说法,大约是当个独立团团长。刘备随青州刺史田楷拒袁绍,因功升为平原相。
公元194年,时为兖州牧的曹操征徐州,刘备随田楷前往徐州救陶谦。到徐州后,刘备深得陶谦赏识、器重,陶谦给了他四千兵卒,刘备便脱离田楷追随陶谦。是年,陶谦死后,刘备在陈登等人的推拥下,扭扭捏捏地领了徐州牧(自称徐州刺史)。
公元196年,徐州牧刘备拒袁术于淮南。吕布乘虚袭下邳,刘备降于吕布。
公元198年,刘备再败于吕布,在曹操的帮助下最后灭了吕布,随曹操回许都。
公元199年,刘备受曹操派遣,到徐州拦截穷途末路、北上投靠袁绍的袁术,杀朝廷命官、徐州刺史车胄,叛离曹操,再占徐州。
公元200年春,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大败,投袁绍。
官渡之战时,刘备受袁绍派至汝南(今河南省平舆一带)联络黄巾刘辟部,开辟第二战场。刘备想在汝南占一块地盘,被曹仁击败,又回到袁绍身边。
刘备看出袁绍将败,主动提出自己去联络荆州牧刘表,借机投到刘表门下,驻扎南阳郡的新野县,一住就是七年。
公元208年八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的次子、继位者刘琮降曹,驻扎在樊城的刘备仓皇南逃,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阪坡一战,溃不成军。
作为一个军事首脑,刘备征战争生涯中的惨败次数,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若在今天,就凭失败的次数,刘备就可以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到世界各地巡回做几场苦大仇深的报告,眼泪汪汪地秀他一把,顺便赚点盘缠。
刘备打败仗如此之多,还能打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当自己的领导,自己给自己做主。如果他真心投靠任何一个强人,在别人手下干活,早被撤职、杀头。
兵败长阪坡的时候,刘备年已48岁,一直被人打得东逃西窜,活脱脱就是个难民,而且是完完全全、地地道道的难民。
首先,刘备是政治难民。公元200年的董承谋诛曹操一案,即使刘备没有参与其中,也受到曹操的高度怀疑。刘备再也不可能在曹操主宰的中央政府里混下去了,这也是他最后叛离曹操的根本原因。
其次,刘备是军事难民。上文已述,刘备是从徐州一路败过去,再一路败下来,才到荆州刘表处避难的。
再次,刘备是经济难民。因为寄人篱下的人,是不能收税的,经费上只能仰人鼻息,或者靠抢劫存活。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以人肉为军粮。这是很多读书人不知道,很多老百姓不相信的。
与别的难民不同的是,刘备这个难民,既是动乱的制造者、参与者,又是动乱的受害者。刘备被战争的巨浪夹裹着,坠入一个又一个漩涡,沉浮不定,孤苦无依。其中安定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1—208年)。
刘备的依附刘表,其实是寄人篱下,有所依靠,却无所事事,以至于髀肉复生。这种难民生活,舒心惬意,又悲苦惶恐。难怪刘备与刘表在襄阳聚会时,酒足饭饱之后,会躲在刘表的厕所里暗自流泪。
在荆州安定七年之后,刘备还是要逃,只不过,刘备逃进益州,还在三年之后;成为益州的难民王,更在六年之后。
就在公元208年,刘备当阳长阪大败,即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时,刘备平生的另一个大恩人——孙权——出手相救了。
刘备的运气实在是好,好得祖坟冒青烟。如丧家之犬、落网之鱼的刘备,一路败下来,一路逃过去,遇到的除了强敌悍将,竟然还有一个接一个的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只不过,刘备的观音菩萨,一个个都是男性,如关羽、刘璋、孙权,等等。
在刘备长阪坡大败的时候,孙权的使者鲁肃到了刘备的军营,试探刘备的去向。刘备告诉鲁肃,俺老刘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只好继续南逃,去投靠苍梧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地区)太守吴钜。鲁肃则说,老刘啊,你是一世英雄,怎么能投靠吴钜这种东西。我主公孙权英名盖世,是个有作为的主,跟我们主公联合,与曹操干他一仗如何?诸葛亮在旁边急忙说,主公,我们何不赶紧向孙将军求救去?
在鲁肃的撮合下,在诸葛亮的游说下,孙刘联盟宣告成立。曹操正在书写的、即将定稿的历史被改写。
刘备不用再逃亡了。至少,暂时不用。
关于孙刘联盟的建立,《三国演义》把它说成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什么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忽悠孙权,诸葛亮如此这般地一闹腾,孙刘联盟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孙刘联盟的建立,关于舌战群儒,《三国演义》给它的读者在思维上设了一个套:孙刘联盟是诸葛亮设计、策划、主导的。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当然也就没有以后的三国鼎立。然后让读者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才是三国的奠基者。
其实,此时的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落网之鱼,灭顶之灾已向刘备露出了狰狞面目,覆没的命运已向刘备张开了血盆大口。鲁肃的到来,正是瞌睡碰到枕头。出使孙权大本营,是诸葛亮主动向刘备提出的。
在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诸葛亮自己已经说了,这是求救于人。历史却让孙刘联盟成了刘备、诸葛亮对孙权命运的恩赐。
刘备仓皇逃窜的时候,孙权的大本营早已搬到了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好了抵抗曹操的准备,至少是做好了战与降的两手准备,而不是只降不战的一手准备。同时,战与否,孙权还是可以留有余地的。
鲁肃作为孙权的特使,以吊唁的名义,观测曹操、刘琮、刘备的动向,肯定怀揣几套应急方案,他才敢于未向大本营汇报,便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是曹操的死敌,与刘备联合,是要冒巨大风险的。没有上峰的明确指示,鲁肃肯定不敢擅作主张。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作为刘备的特使到达柴桑前,孙权就基本上下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只是还要观望一阵,还要做一些准备。
赤壁之战前的出使东吴,的确显示出诸葛亮的外交才能,也对孙刘联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管诸葛亮所起的作用怎么重要,仅仅是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孙权及其左膀右臂周瑜和鲁肃。
公元208年十一月的赤壁一战,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孙刘联军哀兵必胜,大胜特胜。但孙刘联军的取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首先,曹操占了荆州之后,似乎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到战无不胜了。曹操自身的军队适合于野战、陆战,仅仅在本年度的上半年,在邺城凿池训练水上作战。相对于波涛汹涌的长江而言,在风平浪静的水库里训练水上作战,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么?无论如何,曹操应该对水上作战有一个充分的准备阶段,应该有一个足够的适应过程,至少应该对新降的荆州水军进行必要的教化、整顿、训练。
其次,战争中,新占一个地方,至少要有一年半载的时间,用于稳定当地的治安和民心。然后以此为基地,继续前进,这是政治、军事的一般常识。连我也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八月占领荆州,十一月即与孙刘联军大干一场。
更要命的是,大战之前,杀了原荆州水军的最高统帅蔡瑁。北军不习水战,用刚刚投降的荆州水军与东吴水军作战,失去统帅的荆州水军,岂不是乌合之众?五十四岁的曹操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有些急不可耐了,或者,表现出生命的回光返照?
的确,从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过去坚忍的意志、恢宏的气势和激越的豪情,打仗也似乎有些迟滞,有些虎头蛇尾。征韩遂、马超取胜,是因为韩、马的窝里斗。征汉中取胜,更不在话下,因为张鲁根本就没有正规的军队。
再次,曹操的军队遇上瘟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这一场传染病严重地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
黄盖的火攻得益于东南风,今天的湖北,阴历十一月刮东南风,也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所谓的运气吧。一个人有时运,其实,一个集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有运气一说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了荆州的江南四郡,那是荆州最不发达的区域。公元210年,周瑜死后,刘备向大舅子孙权借的“荆州”,实际上是荆州的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地区)。即便如此,刘备向东有孙权,向西有刘璋,向北有曹操。刘备要么被人吃掉,要么向南吃掉吴钜。那时的苍梧郡,是个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穷地方,占领了也没多大意义。
如此的话,刘备只能继续逃难。
刘备的运气实在是好,好得有点不正常。这个不正常,当然在刘璋的头脑里。刘璋的头脑有什么问题?上文说过,那就是刘璋的幼稚、短视和易受蛊惑。
也有历史学者说,是刘备的脑子有问题,那就是刘备的自私、狡猾和缺乏远见。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刘备进入益州,骨子里的根源,是刘璋的自私,不替别人着想,缺少换位思考。
这怎么说?道理很简单。赤壁之战后,刘备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地盘,终于在荆州自立。倔强的、顽强的刘备,更不会轻易地东依西靠,寄人篱下。但可怜的刘备夹在曹操、孙权、刘璋之间,虽然与孙权结成了统一战线,与刘璋同为皇室宗亲,与曹操却是真正的死对头。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仍然随时可能被人吃掉。
刘璋的如意算盘,是请刘备帮他防范甚至吃掉汉中的张鲁。在刘璋看来,刘备这个强人,打败懦弱的张鲁是毫无问题的。的确如此,张鲁根本就不是刘备的对手。问题是,刘备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刘璋打张鲁吗?
刘备与关羽分兵,自己带主力进入益州北部,这样一来,本来弱小的刘备,就将他的军队分成两部分,中间隔着一个益州。一部分军队留在荆州,仍然处在危险的夹缝中;另一部分夹在益州的刘璋与汉中的张鲁之间。两处都是兵法上所说的危地,两股部队都是战术上的孤军。
如果刘备自己带兵长时间驻扎汉中前线,帮刘璋看守北大门,而不回头吃掉刘璋;同时把关羽、张飞、诸葛亮留在荆州,那么,刘备的两股部队,永远都在夹缝中挣扎,随时都可能被人吃掉(包括被刘璋吃掉)。
也就是说,刘璋应该看透,刘备是不可能长期帮你看守北大门而无所动作的,那等于是找死。退一万步讲,即是要请刘备帮忙,也应该请刘备的手下带兵前来,刘备本人在哪里,刘备集团的核心和重兵就在哪里,刘璋的危险就在哪里。
即使请刘备手下的某个将领带兵入蜀,也要牢牢地守住长江三峡,防止他们的联动。
说说看,刘璋竟然如此聪明,刘备竟会如此愚蠢么?连这一点都看不透的话,刘备还叫什么刘备。既然自私的刘璋不替刘备着想,更自私的刘备就只好体自己着想:回头干他一票,返身吃掉刘璋。
本来,益州这个地方,刘备就是朝思暮想的。到嘴的肉不吃,可不是刘备的一贯作风。刘璋在动刘备心思的时候,刘备肯定在动刘璋的心思。接下来的结局,刘璋就怪不得别人了,两个字:活该。
刘备占领成都以后,有些志得意满,财大气粗起来。为了奖赏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大称分金,小称分银,还要把益州旧官僚们的房产、地产分赐给荆州来的将领们,赵云等极力谏阻才罢。
起初,在包围成都的时候,刘备曾许诺将士们:成都打下来之后,州政府库存的金银财宝我老刘分文不取,弟兄们爱咋整就咋整。结果,荆州兵入城后大肆抢劫,以至于府库(这时候还不能叫国库)空虚,财政揭不开锅,搞得左将军(刘备此时的官位仍然是中央政府封的左将军)真的跟丐帮帮主一样捉襟见肘,连办公经费都没有。
还是刘巴给刘备出了个主意,铸一种新钱,一枚新钱换一百枚旧钱,同时限制物价上涨,勉强才渡过这个难关。
刘备占领益州后,重用一批益州名士,如许靖、刘巴、彭羕等,并积极平衡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在诸葛亮的协助下,使益州的局势迅速平静下来。看来,刘备这个难民,还是从内心深处,把益州这个地方,视作拓殖之地、移民之家,加以爱惜、建设的。
公元214年,曹操平定关中。公元215年灭了汉中的张鲁集团,占领汉中。这时的刘备正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准备与孙权在荆州决一高下。听说曹操已占领汉中,唯恐曹操顺势端了他新占的老巢益州,才以和平的手段与孙权分了“荆州”。
曹操占领汉中后,包括丞相主簿(丞相府办公厅主任)司马懿在内的一批下属,都劝曹操趁热打铁,顺势灭了蜀中的刘备。曹操得陇不望蜀,于当年十二月返回首都,准备次年的封王工程去了。
在《三国志》刘备的本传中,没记录刘备在公元216、217这两年干了些什么。在曹操的本纪中,倒是有一句“刘备遣张飞、马超屯下辩(今甘肃省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角,是进攻汉中的桥头堡)”的记载。说明这两年间,刘备一边整顿内务,一边准备夺取汉中。
公元218年四月,刘备进屯阳平关(今陕西省勉县西),不能取胜,便征调大本营的军力来援。曹操方面,夏侯渊率张郃等阻击,一直僵持到公元219年的二月。刘备派老将黄忠从阳平关南渡沔水,黄忠斩夏侯渊于定军山,张郃退往阳平关。
早在公元218年的九月,曹操已带兵至长安,增援夏侯渊。夏侯渊阵亡后的公元219年三月,曹操姗姗来迟地由斜谷接近汉中。刘备占据险要地形,拒不接战;五月,曹操无奈将全部军队撤出汉中。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在沔阳称汉中王,然后返回成都。曹操早在三年前封为魏王,现在连傻子都可以看出,东汉王朝快要完蛋。但并非每个傻子都看得出来,刘邦当年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刘备如今自称汉王,是向世人宣告,俺老刘是汉王朝的继承者。汉王朝这个快要倒闭的国营公司的招牌,将要挂到刘备夫妻店的门楣上了。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而且大败而特败。襄樊之战的失败,导致了刘备此生的最后一次失败——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