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亲政后精力过人,处事果断。嫪毒、吕不韦死后,他又铲除了嫪、吕集团的残余势力,巩固了手中的最高权力。同时,他与普通人,与大臣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随着权力的巩固和秦国征伐的不断胜利,嬴政抑郁的人格弊端也不断发作。他不许后宫任何人干预朝政;他要求前方的将领必须与自己保持直接联系;他甚至下令所有大臣和被召见的人都不得佩剑上殿,所有的武士和侍卫都只能在自己所在宫殿的外围值勤。
嬴政继承了吕不韦的统一政策。他重用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提拔军事理论家尉缭,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施行“毋爱财物、赂其豪臣”的办法,离间各国的关系,摧毁了反秦的联盟。公元前230年,依附秦国的韩国最先被灭亡。秦国由此揭开了灭亡六国的序幕。六国中军力最强的是嬴政的出生国——赵国。嬴政以金钱重赂赵王宠臣郭开,用离间计杀死名将李牧。公元前23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占领,赵国残余逃亡代地。
面临存亡之危的燕国向秦国派了刺客。刺客荆轲携带燕国地图,假装割地投降,求见秦王。极端看重成败、看重拓地扩土的秦王立即召见他。遗憾的是,“图穷匕首见”。在宫殿上,秦王不得不与荆轲上演了一场赤膊战。这次肉搏没有胜利者——荆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嬴政侥幸得胜。但是视死如归的荆轲和寒光闪闪的匕首极大地嘲笑了嬴政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所作所为。嬴政严格限制大臣和侍卫的行动自由,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刺杀事件中却被证明是极大的安全漏洞。嬴政原以为不断的征伐、不断的胜利能够补偿自己抑郁、自卑、多疑产生的困惑,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高贵。但是他又错了。
史载,荆轲视死如归,慷慨激昂,这是嬴政从来没有见过的人。当荆轲身体被砍成肉酱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注视着秦王。那肯定是一种轻蔑而洒脱的眼神。这是对嬴政最大的杀伤。
嬴政以更疯狂的报复来维持自己的信仰和心理平衡。公元前227年他派大将王翦率大军攻燕,次年攻陷燕国首都蓟。燕王献刺杀主谋太子丹。公元前225年他派大将王贲灭魏。两年后,嬴政开始策划大规模伐楚。公元前223年,他命李信为将出征,遭到失败。后来又启用大将王翦,倾注全国军力,出六十万大军攻破楚国,杀其名将项燕、虏楚王负刍。其中消灭赵、燕残余,深入今内蒙辽宁等地。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乘齐王不备,率军攻入齐国,俘齐王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在10年之内灭亡关东六国,至此统一中国的大业完成。
嬴政的个性对统一后的国家制度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国家到底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在秦国朝廷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丞相王绾主张仍旧像夏、商、周那样分封诸侯,许多大臣也都倾向分封制。但是廷尉李斯极力反对,主张废分封,立郡县,施行中央集权制。事实上,在刚灭亡韩国时嬴政就在地区推行了郡县制。在国家制度设计上,嬴政赞同废分封推广郡县制。他说:“天下所以苦战不休,就是因为有诸侯存在。现在天下初定,如果再来分封列国,这不是重新给自己树敌吗?再求天下宁息,岂不太难了,廷尉议论的是。”新统一的秦朝,废除了夏商周三代以来施行的分封制度,施行与大一统局面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体制。在中央国家制度设计上,嬴政自称皇帝,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下设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划分军事、行政、监察三权,又设九卿,负责具体事务,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组成中央政府。嬴政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设守,县设令。郡县守令,均由自己任免调派,打破传统的世卿世禄世袭制。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了千百年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百代均行秦政法。”现存峄山刻石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历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熘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这是基本符合客观事实的。
为了强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秦始皇紧接着统一了国内各种标准。他下令拆毁六国原有的城郭、关隘,修筑九条通行天下的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在琅玡刻石说:“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财,诸多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这是宣传皇帝的威德和施行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好处。
统一华夏各地后,秦始皇好胜求强的心理并没有停歇,延续了对外扩张的历程。他首先经略边境开拓疆士,派尉屠睢向百越进军,很快占领东越,设立了闽中郡;分两路进军岭南和广西,设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在北方驱逐匈奴,修筑长城,设九原郡。秦朝的疆域东至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当户,北踞黄河沿阴山直至辽东,是当时世界上辽阔的统一帝国,也为现代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疆域。
之后,秦始皇又将眼光转向海外,企望开拓海外疆域。战国盛行的世界观是“大九州说”。它迎合了秦始皇自以为天下无敌的雄心。秦始皇统一后多次东巡到海上,以求仙为名,派人入海。大规模海外拓展活动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到琅玡,方士徐福上书,要求入渤海中求仙人。于是始皇派徐福率领一支大船队入海,有三千童男女,带着五谷种和百工,并派善射弓弩的精良武装保护。这就是《史记》上说的“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第二次是在碣石,先后派两起方士入海。第一起派的是方士卢生入海,他不久自回,带来“亡秦者胡也”的一句谶书。第二起派的是韩终、石生和候公,率领一支大船队入海。韩终等人和徐福一样也是一去不返。浩大的拓展活动最终并没有达到秦始皇所企望的万国来朝的局面。
畸形的个性造成秦始皇执政暴躁,缺乏融通。对于反对统一战略、阻挠统一政策推行的人和事,秦始皇通常采取暴力政策,制造了一系列的暴政。
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是国家统一中至为艰难的领域。秦始皇的法家思想和措施遭到了以儒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反对。秦始皇就采用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学习传播这类书,死;谁要是以古论今,满门抄斩。于是秦朝全国雷厉风行地开始焚书,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浩劫。第二年,方士卢生、侯生求仙不得,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而后逃亡。秦始皇大为恼火,下令追查,发现咸阳的一些儒生参与了背后议论。在对这些儒生的严刑拷打中又东拉西扯牵连了好多人。秦始皇残酷地下令将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活埋,其余犯禁的多人流放边境。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成为历代抨击秦始皇的典型事件。
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秦始皇将整个国家塑造成整齐划一、疆域庞大的帝国。这是难以超越的政绩。但是所有的政策都要落实到普通百姓头上。在秦始皇的脑海中,缺乏百姓的概念。这与嬴政个人的自闭有关。为了维持新建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为了推行新的政策,秦朝一再增加赋税和徭役。仅仅在咸阳,秦始皇就征发了150万青壮年服劳役。其中秦始皇征发了70多万人建造自己的陵墓,又使用了70多万人营造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据说秦阿房宫规模宏大,建筑雄伟,“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人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宫内可容纳10万余众。阿房宫直到秦朝灭亡都尚未完工。为了扩展北方疆域,保持边疆稳定,常年修建长城的劳工数目更为庞大,维持在百万以上,加上各地轮换的百姓,数目难以计数。百姓的怨言不言自明。为了压制怨言,镇压反抗,秦始皇制定了严刑峻法。百姓动不动就要断手断脚,甚至株连全家。秦始皇对百姓的控制甚至到了收集全国铁器,让多户人家合用一把菜刀的程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敲响了秦朝的丧钟。秦始皇创立的基业并未传之万世,到他儿子手中就亡了。
性格决定成败。秦始皇的身世之迷直接影响着他的执政,为我们观察秦的政治提供了线索。秦始皇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史记·秦始皇本纪》评论道:“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一评价是基本公允的。
§§第二章 大智若愚——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