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生子当如孙仲谋

  搞定关中之后,曹操似乎又找回了赤壁之战前的感觉,便准备攻打孙权,一雪赤壁之耻。

  经过几年的打磨,尤其是关中之战的洗礼,曹操这一次南下,显然吸取上次主攻方向错位、对孙权作战的准备不足和作战时机选择不当的教训,目标明确——攻打孙权,准备充分——从建安十四年准备到建安十七年,作战时机——平定关中士气正旺之时。

  除了这些,这次曹操还准备把打马超、韩遂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打孙权这方面,那就是——离间计。当然,东吴也不是关中,孙权也不是马超,此计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战前,曹操曾给孙权写信,希望孙权“内取子布,外击刘备”,来恢复彼此的友好关系。其原文如下:

  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祸,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决哉!若忽至诚,以处侥幸,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大雅之人,不肯为此也。若怜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倾心去恨,顺君之情,更与从事,取其后善,但擒刘备,亦足为效。

  啥意思呢?就是说,孙权,只要你能在内政上听取张昭的投降策略,对外攻打刘备,江东这块地方永远归你管辖,朝廷还要给你加官进爵,如果你不愿听取张昭投降的建议,单单攻打拿下刘备也行。

  显然这封信是别人捉刀代笔的,只是在落款上署的是曹操的名,盖的是大汉丞相之印,于是就成了曹操的信。可以看出这是一封以会谈为名义的离间信,一是离间孙权和张昭,二是离间孙权和刘备,这一招实在是高。这封信的点睛之处就是开头,“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也是和谈的条件。

  有人理解“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中的“取”解释为“杀”,就是曹操要求孙权杀死张昭,这可能吗?别忘了,曹操写信表面上是为了和谈,实际是离间,既然是离间就不可能表面上有杀机,尤其在孙权和张昭之间。张昭主张投降曹操,而孙权主张抵抗,这两个人在策略上有冲突,所以曹操在这方面做文章。于是曹操在信里称张昭的字“子布”,在古代,称呼别人的字是一种尊称。对一个自己想杀掉的人他会用尊称吗?而对刘备就没有那么客气啦,直接“外击刘备”而不是“外击玄德”。

  曹操高就高在这里,他明知道孙权不会投降,偏偏拉上有投降嫌疑的张昭做垫背,好像他和张昭已经密谋好了,只等孙权拍板了。最致命的在“若怜子布,愿言具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孙权要是不能接受张昭的投降建议,请你善待并允许张昭保留自己的意见,他也是出于好心,这样你们上下才能和谐相处,张昭也能顺着你的意思,为你做更多的事。

  这一封信没有起到离间孙权和刘备的关系,但确实在孙权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从此以后,孙权就对张昭有所芥蒂。

  孙权当然比马超韩遂等人高明,没有上曹操的当,而是积极做好了和曹操决战的准备。为了迎战曹操,孙权做了两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迁移政治中心。为了便于和曹操战争,孙权把政治中心迁到了建业(今江苏南京);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濡须口修建防御工事。

  信送过去了,孙权不仅没有回信,反而加强防御工事,曹操知道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于是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亲自率领部队出征。建安十八年挺进濡须口,进而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孙权将领公孙阳。

  尽管曹操这一次东征比赤壁之战准备得更为充分,但孙权的准备同样很充分,公孙阳被擒以后,孙权亲自带领七万人迎战曹操。战争从一开始就是胶着状态,而且曹操还稍微处下风。最后曹操只好在他的水军军寨里面坚守不出,孙权多次挑战曹操也不出来。

  孙权年轻气盛,一看曹操坚守不出,决定亲自己乘船去观看曹操军营,而且乘坐的是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的地盘。一看孙权来了,曹操手下的将领都认为是前来挑战的,要去攻打,曹操制止他们说:“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就是说,孙权想亲自看看我军的虚实。于是命令军中严阵以待,但弓弩不得妄发。

  孙权就这样优哉游哉地行进了五六里,更为猖狂的是,返回时为了向曹操炫耀,孙权命令士兵演奏鼓乐,然后大家滴里哇啦地回去了。表面上,孙权取得了胜利,实际上,是曹操成全了他,没有和他一般见识,如果曹操真的万箭齐发,后果会怎样呢?

  这就是曹操,爱才。在他看来,孙权不是敌人,而是人才。当看到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连见过大世面的曹操都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真是啊,孙权这孩子干得真不错,养儿子就应该养孙权这样的,而刘表的儿子真是有点猪狗不如啊。

  又相持一段时间,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就是说,春天来了,雨水将会增多,这样对你曹操不利,你应该尽快撤去。收到信后,曹操很是不爽,给孙权回信:“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只要你孙权不死,我曹操就不得安宁。生气归生气,曹操还是认为孙权说的有道理,于是告诉手下诸将:“孙权不欺孤。”就是孙权这小子没有欺骗我,好了,我们撤军。就这样,曹操从濡须口撤军。

  人生也是如此,凡事不可意气用事,不可为争面子,逞一时之勇而失去理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