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二章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范豪光是一个接地气的干部,46年的工作经历,无疑是他人生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其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经验,为人处世的艺术,对于今天我们的干部而言,是有着极高的参考与借鉴价值的。

  有人说,在一个官员的背后,不是有一张关系网在护卫,就是有一棵挺拔的“大树”在支撑,不然,便是有一张“钱毯”在铺垫,否则,便不可能得到提拔与重用。我们不可否认,有些人是靠这些手段才能“上位”的,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中的个别现象。“干部干部,只有实干才能进步。”范豪光出生在贫苦的家庭,他自祖上迁徙到合浦后,代代都是贫穷的人家,那有关系、后台与票子?从范豪光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每走的一步都是那么坚实有力;他每一次职位的上升,都是用他的实干拼出来的;而他,得到群众的拥护与爱戴,靠的更不是投机取巧,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只会蒙蔽一时,群众雪亮的眼睛总有一天会看清一切。范豪光靠的是实践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树立群众观,走群众路线,视己为民,与民共患难同欢乐。他的高风亮节,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实干精神,如星光、似火把,为我们点亮一盏心灵之灯。

  1、善于学习

  学习使人进步,人的一生永远都处在学习的阶段,学无止境。范豪光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青少年时代,他受教育少,仅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知识不足成了他人生中的短板。然而,范豪光并不因为自己受教育少而自卑,而是敢于面对知识的挑战。

  他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参加工作后,参加了专区干校的会计学习班、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学习、进修农学专业等。一个人的知识,不仅仅是学校里学习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所大学校。通过参加学习、自学、工作实践三者相结合,积极探索知识,摸索工作规律,使范豪光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措施,并具备会计的知识专长。

  对于农业生产、杂交水稻制种,范豪光是个门外汉,他善于向农技人员学习,不懂就问,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观察水稻生产情况;建立工作联系点,俯下身来,向农民群众学,在工作实践中学。一番风吹雨打,刻苦磨炼,使他从农业生产的门外汉,成长为农业生产的专家型领导,对于杂交水稻的品种培育,在吨粮田、吨粮县、吨粮市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管的农业工作成为全广西的一面旗帜,令人佩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话一点不假。

  2、重视调研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范豪光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作出每项重大决策和开展新的工作前,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把调研做为解决问题、开展工作、进行决策的法宝。因为只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掌握实情、了解民意、知道民盼。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范豪光几十年的农村工作,之所以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之所以农业工作,能够成为一面鲜艳的红旗,这与他注重调查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他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如在乡镇时,通过调研,解决道路交通、实施多种经营等,让群众增收。为促进山地开发,发展林果业,使群众增收致富,他专门到山地开发做得比较好的北流县大坡外乡高峰村任子生产队作了一番调研,撰写了《任子队开发山地增产增收的调查分析》,在1987年的《广西农学报》上刊登,对于指导全县乃至全区的山地开发都有指导意义。为全面提高粮食产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调研,他于1991年以北流县为例,撰写了调研文章《吨粮县建设的初步构想》,该文章在《广西日报》上刊登;调任玉林地区行署副专员后,为促进全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他深入各县市区,深入乡镇、村庄和农户家中,对全地区的畜牧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调整品种结构,加强系列服务--玉林地区畜牧业全面发展的调查》,并获得在1994年的《广西日报》上刊登等。这些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他的重调查研究之风,也影响了身边的同志和下属。

  “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利器。

  3、蹲点指导

  范豪光在推进公路建设、冬烟种植、杂交水稻制种、茶叶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中,取得成功,这与他每项工作都要选择一两个地方进行蹲点指导,有着极大的关系。

  蹲点,是指上级领导和机关人员到某一基层单位,参加实际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从广义上讲,蹲点和调查研究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蹲点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调查研究的一种必要形式。从狭义上讲,蹲点是指导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督促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蹲点指导,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的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群众的思想情绪、工作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等等。一般地说,蹲点指导者在蹲点过程中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当调研员,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的基本状况,发现并挖掘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二是当好联络员,在机关和下级之间更好地架起桥梁纽带,把基层的情况和建议向机关反馈好,把机关和上级的工作意图更好地向基层传达。三是当好宣传员,向基层宣传上级的方针政策、决策等,争取他们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是当好指导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要求,提出建议意见,帮助指导基层工作。很多基层的问题,能够通过蹲点中发现,并及时地得到解决,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4、以点带面

  一个精明的领导者,不在于他有多高的本领,而在于他懂得工作的艺术。特别是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工作的艺术往往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范豪光是一个懂得工作艺术的人。他工作的艺术之一,就是善于以点带面,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在《一年来的综合考察》中曾说过:“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是用点上的工作经验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

  从本书的前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范豪光在工作中,尤其是带全局性的工作,他都运用了以点带面的做法,他是选择一个地方搞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大面积的推行,这样,试点单位的工作经验可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工作弯路。因为一项工作决策,涉及到的面非常广大,人员非常多,各种因素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后果。为了实施这项工作或决策,选择一两个地方做试点,工作推行的成效、可能出现的问题,大体上都会在试点单位中体现出来。由于试点是个小范围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小能量的,都在可掌可控的范围之内,容易解决。由此推点及面,当再进行面上工作时,由于有了试点经验的指导,很多问题便可提前消融,确保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

  5、依靠科技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不推进科技在工作中的应用,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范豪光从事几十年的农业工作,无不与科技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冬烟的高产、水稻的高产、吨粮田的建设、畜牧业的规模发展等等,每一项工作,都紧紧依靠科技的进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把科技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舒尔茨研究表明: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物质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仅为20%,其余80%是由科学技术引起的。科技进步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二是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当前我们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任务。科技进步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范豪光那种既脚踏实地苦干,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的做法,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6、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人们常说:“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维,就决定着前进与攀登的高度。

  范豪光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比如在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中,面临着煤炭资源紧缺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的思维是:走关系、跑公关的路线。这种做法不是没有成效,但成本高、风险高。对此,范豪光则以创新的眼光来看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提出了用技术换能源的做法,通过技术输出,用我们的技术优势,为对方建起急需的水泥企业,对方则为我们提高紧缺的资源,达到了双方的共赢。

  真是思路一变天地宽。

  7、大胆去干

  机会是稍纵即逝的,错过了时机,往往就错过了发展的机遇期。范豪光善于抓住机遇,看准了的事情就大胆地去干。

  北流的“荔枝之乡”美誉,是因为当时他看准了北流有那么多的宜林宜果的荒山,为此,大力发动群众在山上再造一个新北流,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的荔枝种植,使如今的山山岭岭是一片荔枝树的海洋;北流的陶瓷业发展,是因为当时他大力推进陶瓷城的建设,从此,北流的陶瓷向着产业化道路突飞猛进,成为新崛起的中国陶瓷之乡;北流的“建筑之乡”称号,如果不是当时他在六麻时大搞建筑业为主的劳务输出,带动了全市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可能有今天之大成……

  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巡时说:“不要争论,不争论是我的发明”,“一定要抓住经济这个中心不放”,“经济建设要搞快一点,有条件的地方能快则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范豪光对邓小平的讲话有着深刻的领会。是啊,时间不等人,岁月催人老!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大胆干,因为空谈误国,只有实干才能兴邦。

  8、工作负责制

  在工作中,范豪光的又一个工作法宝是建立干部的工作负责制。

  建立负责制的目的,是在对干部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要求,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同干部对应地联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范豪光对于一些重要的工作部署、影响全局性的工作,如创建农业吨粮市、推进畜牧业的发展等等,都有成立一个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领导干部具体负责相关的工作,并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在实际的工作中,干部不能只部署工作,还要领头去干,这才叫干部。

  权力是把双刃剑,既有权利,更有约束,建立起干部的工作负责制,就是要规范干部的工作行为,让干部对工作真正负起责任,做到在工作中亲自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推动、亲自破解难题、亲自干出亮点。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干部真正成为了“干部”,成为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人,群众哪有不跟着干的?干群一起齐心协力,再大的沟沟坎坎也能够迈得过去!

  9、爱护干群

  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是把群众视为父母的,对他的下属与群众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原因,不时会有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出现,这个时候,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干部,总是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尽最大努力地为群众说话撑腰,保护好干部群众。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范豪光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宽容,能帮就帮,绝不做落井下石的事情,而是尽可能地采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稳妥做法,保护干部群众。有的事情看穿但不说穿。比如他对干部严格要求,但从不轻易地去批评一个人,而是有问题在桌上摆出来,在会议上说出来,直指某个问题的本身,让当事人从中反省。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尽量采取挽救的办法,允许他们有悔过自新的机会。

  莎士比亚也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如果因为一点小差错,就无限地上纲上线,那就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范豪光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与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坚持走群众路线,对群众怀着深厚的情感,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干部群众。正因为如此,群众和干部也会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支持他的工作。

  10、胸襟宽广

  “宰相肚里能撑船”、“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些格言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忍耐的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让宽容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范豪光就是这样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接触了很多范豪光工作时的老部下和群众,他们对范豪光广交朋友和有着宽广的胸怀大加称赞,这里只述一个例子:在范豪光任北流县长的时候,他力抓农业生产,因为北流北部的乡镇由于水的问题解决不好,在全县的插秧进度上是比较慢的,是拖后腿的。尤其是民安乡,往往是最迟一个完成的,只要他们完成了春、夏插工作,那不用说,全县的春、夏插任务就完成了。但他们也是受制于自然条件。有一次,范豪光带队到该乡去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乡党委书记带他们来到兵营抽水站察看,这个抽水站设备落后,水渠需要维修,毛渠也要增加,但缺乏资金,致使春耕、夏插用水变成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影响了生产的进度,乡书记当着范豪光的面直言道:“全县播种了五成,民安才开始播种;全县其他乡镇插秧完成了,我们民安顶多能做到七成;除非你能给我40万元修水利,要不,民安永远都会拖全县农业生产的后腿,我这个书记也没法做了。”

  在这样的场合,对上级领导说这样的话,显然是“太刺耳”了。但范豪光一点不计较,相反,回到县里后,马上开会研究,先拨付了20万元给该乡抢修水利,后来又下拨了20万元;由于有了这笔资金,抽水站的机械得到了更新,水利渠道也得到了维修和延伸,使六感、兴上、高车等村的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了解决,从此民安的农业生产抢上了季节,不再拖后腿,也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打下了基础。

  有人说,不见大海不知天有多宽。见了大海才知人是多么渺小。海,又是那么宽容,随时都可以包容一切。实际上做人的道理也在于胸怀,只有拥有了宽广的胸怀,体谅别人的难处,谅解别人的错处,关注别人的长处,用包容的心去面对一切,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的精彩。

  §§第十篇 备忘附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