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谁还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题图: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后留影

  问鼎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大奖,无疑是无数中国人尤其是作家、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有分析说,一个国家建立后五十年左右,会产生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如前苏联三十九年,印度三十年,等等,即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后,莫言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中国科学界中有人心存忧虑,认为应制订计划,争取在2015--2020年有所突破,2030年左右有希望获奖者达到三至四人,二十多年后中国有一批人能折桂诺贝尔奖。

  且不提这计划的科学性和符合实际与否,就按事物尤其是获取荣誉奖项的一般规律,得奖与否是不可预测或无法计划的。因为能否得奖并非依人的主观愿望而定,而是与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或文学发展乃至科学家或作家个人的创造或创作能力高低、其科学或文学成果的价值大小有关,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捷径可走。

  具体到诺贝尔文学奖,实在是无法预测或估计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对现有的文学状况和作家情况作一简单梳理,指出可能的发展方向而已。

  要分析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还是要从它的评奖标准说起,因为“富有理想倾向的优秀作品”这项原则是评选和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必须且唯一的条件。

  虽然当年诺贝尔对“理想倾向”,即他心目中的理想主义未做更多阐释,但从他的事迹和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上,可以得知他所谓的理想主义并非无迹可循。作为一名科学技术发明家,诺贝尔不仅关心人类物质手段的加强,更注重人类精神力量的增长,他将科学、文学与和平奖并列的设置,就充分表现出他的理想在于人类生存境况的全面与根本的改观。正是诺贝尔的这一理想,确立了他在世界历史上崇高的地位。至今,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缅怀和崇敬诺贝尔,除了他设立的诺贝尔奖之外,更因为他所标举的伟大而又深刻的人文主义理想--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而努力的精神。

  但是,诺贝尔毕竟是十九世纪的人,如果今天仍固守十九世纪的传统理想,那诺贝尔文学奖则绝无它今天所具有的世界声望。也正是由于瑞典文学院一百多年不断从新的角度重新阐释诺贝尔的“理想倾向”(理想主义),不断丰富和深化了它的内涵与外延,才使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的理想,始终处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前沿,将一个个具有“不同”的“理想倾向”的作家收入诺贝尔文学奖家族中。

  对此,埃斯普马克有具体阐释:“我们可以把维尔森(瑞典文学院成立之初主持工作的常务秘书)对遗嘱中‘富有理想倾向’这句话的解释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中最初十年的标题:‘高尚和纯洁的理想’--强调获奖者的作品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而且要在思想和生活观上真正具有高尚的品德……诺贝尔奖所讲的必备条件,包括促进人类朝富有理想的方向前进,扩大人类常规的视野和使其比过去更完美纯洁。”

  正因为如此,由于“理想倾向”(理想主义)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使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作家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它吸纳和配合了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发展潮流和随时代变化的审美观念及与社会进步同时的人文精神,诺贝尔文学奖吸收的作家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具体表现在:在“理想”和“优秀”两面旗帜下,世界文学中三种主要文学思潮代表作家被融合在诺贝尔文学奖的体系中。这里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如:罗曼罗兰、托马斯曼、法朗士、高尔斯华绥、马哈福兹、戈迪默等;也有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味与传统绝然不同的作家,如:艾略特、福克纳、加缪、萨特、马尔克斯等;还有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如:肖洛霍夫、安德里奇、聂鲁达、莫言等。

  如果说,十九世纪的作家还是更多地从道德与社会批判出发确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创作原则,那么时过境迁,二十世纪的作家已更多地从人类存在的根本缺陷来探讨人类的理想与前途,确定他们的创作原则;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家的着眼点与理想观念和创作原则,更呈多元化趋势,主要是从人类发展的未来出路上进行考量,从而创作出相应的呈多元状态的作品。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诺贝尔文学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文学奖,它从一开始就把人类精神的成长作为自己关注的首要目标,这从以后越来越多的获奖作家的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具有对社会人生乃至世界历史的哲学式观照这一趋势中可以看出端倪。因此,各国包括中国作家要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就要使自己的作品在“理想”和“优秀”两面旗帜下,具有高层次的对人类精神成长的呈现和对社会人生、世界历史的哲学观照。这对于中国作家而言,是一个极高的目标,因为在中国特有的环境中,作家的创作不仅要坚持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还要从更高的层次去接近诺贝尔文学奖所标举的人文理想。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达不到这一点,中国作家再次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是“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的一贯追求与坚持,想要得到它的青睐并获取诺贝尔文学奖者,必须遵循它的这一原则,无论中外,概莫如此。

  那么,当今世界的社会环境和世界文学的时代特色,也是中国作家应予关注的。只有充分了解了世界的发展与文学的时代潮流,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以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人口大流动、文化大交流难以阻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多文化正在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民族和宗教问题日益成为热点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全球能源危机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困扰着国际社会,对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而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矛盾凸显期,更面临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期。对于作家来说,世界乃至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必然引起作家创作观念、文学理想、写作题材以及作品主题的变化,随时代潮流而动,让作品反映当今时代的真实情况,应是作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当今时代,文学的环境或称变化与特色主要有哪些方面和因素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

  首先,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了文学的多元化,文学已经被分化成不同的类型,以满足不同的文学与阅读需求。郭敬明与莫言、安妮宝贝与贾平凹、金庸与王蒙,就代表着不同文学的各自部落。纪实与科幻、穿越与现实、历史与玄幻等不同的文学作品类型,有着不同的读者群。文学不再是一个模式,而是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

  其次是消费时代的产生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消费品,文学作品不再是纯文学的,而是带有消费和功利的倾向。资本对文化的全方位控制、大众消费对文化的全局性影响,使文学创作面临市场的压力,造成了文学的某些困局。村上春树可以战胜大江健三郎、郭敬明可以取代莫言、安妮宝贝可以抵消贾平凹,大众失去了对文学的敬畏,而文学也更迎合市场和消费。

  再有就是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繁荣,改变了文学创作的观念和文学写作的方式。文学作品不再是少数人写作的专利,而是可以由多数人表现自己的文学陈述;报纸、刊物、图书不再是文学作品的唯一载体,网络成为发表文学作品更为广阔的园地。现在的局面是,除了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外,文学图书的销量每况愈下,文学期刊的订数越来越少,而网络上流行的文学作品却被成千上万次地点击,最终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畅销书。

  这就是当今文学的时代特色,也是作家面临的创作环境。

  那么,即使在这样的环境和局势下,中国文学(这主要指传统文学形式而非网络文学)有着什么的趋势与走向呢?

  首先,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仍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潮流。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和不断变革的社会,作家有责任用文学的笔触记录这一切,用文学作品表现历史和时代。

  其次,关注社会大众和底层群体,也成为中国文学表现的热点。无论是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还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论是面临拆迁的城市居民,还是土地被征用的乡村农民,他们的生存状况是作家关注的对象,也是文学作品表现的主题。

  再有,注重对人性和人类面临普遍问题的思考,也是中国文学表现的重大主题。这一点,长篇小说承担着主要责任。有责任心的作家,如莫言、阎连科、余华等等,都将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这方面内容,成为中国文学的重头戏。

  另外,追求文学创作上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与统一,成为主流作家的自觉。注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表现,注重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挖掘,使作品更具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是中国作家越来越强烈的意识。

  最后,大众传媒尤其影视文化对文学创作继续产生重要影响。这表现在:许多作家越来越多地“触电”,在创作影视剧本;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从文学作品中寻求原著改编。影视与文学的融合更加紧密,影视作品已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类型。

  以上我们从时代环境、文学潮流和发展走向三个方面简述了中国文学所处的大环境,再回到“谁还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话题上来。

  我们有必要把本书中论及的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中国作家简要回顾一下。

  鲁迅应是中国作家中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而他又对诺贝尔文学奖有着最清醒的认识:“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给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鲁迅在这里表现出他的伟大,既没有想以个人身份去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又从作家和民族的角度选择了“辞谢”。

  林语堂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先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赛珍珠,后是七十年代的国际笔会。他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亦为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候选作品。可惜的是,林语堂始终未能获奖,失去了一个个机遇。对此,林语堂淡然处之,始终保持平静心志。其实,林语堂能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作,他的散文、杂文可与鲁迅比肩,他是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沈从文的作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即传播到日本和西方,所以他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1983年,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提名沈从文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7年马悦然当选瑞典文学院院士后,沈从文进入了终选名单。1988年,当瑞典文学院初步决定将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沈从文时,却得知他已于当年5月10日逝世。对此,马悦然说:“我个人确定,1988年如果他不逝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一奖项。”可见,沈从文是由于意外逝世失去获取诺贝尔文学奖机会的。

  老舍是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中国作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直到去世前,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据传,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拟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老舍,但他已于1966年自杀身亡,所以未能获奖。他的小说《猫城记》曾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好评,在国外影响很大。以老舍的文学成就,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是当之无愧的。

  巴金是我国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有调查表明,他是仅次于鲁迅的最受爱戴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被译成二十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国传播。巴金从2001年起,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终未获奖。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革”中,巴金曾因国外有人想提名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背上“里通外国”的罪名遭受迫害。“文革”结束后,瑞典文学院曾向身为中国笔会主席的巴金发出提名邀请,但他没有回复。看来,巴金失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与他对“文革”中因诺奖受迫害而心有余悸,因此对诺贝尔文学奖不够热情有关。

  艾青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被评成多种外文在各国传播,在国外有广泛影响和国际声誉。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就极为推崇艾青及其作品。中国作家协会和国际人士都曾推荐艾青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最终没有结果。艾青对此不以为然,他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理想,一生为诗歌而活着。他也是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王蒙是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可视为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编年史。曾有国外团体推荐王蒙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但一直未有成效。从王蒙的文学创作成就看,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他的作家加官员的特殊身份,加上他作品的“正统性”,可能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不符。因此,王蒙获奖的可能不太大。

  北岛从1985年起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当年与他争夺桂冠的,都是国际知名的诗人,而他在中国并不算知名诗人,不过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家而已。北岛的诗在西方很受欢迎,马悦然也对他情有独钟,因此他是中国作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中次数最多的人。有人称,北岛的诗歌成就可与郭沫若、艾青、徐志摩、戴望舒等人比肩,是中国新世纪的代表诗人。可以说,北岛是中国诗人中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狂人作家李敖据说曾以小说《北京法源寺》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当时台湾新党还专门集会庆祝他成为台湾第一位获诺奖提名的作家。其实,尽管李敖自诩是五百年来中国写作白话文之翘楚,但就其整体创作成就和作品实力来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不大。

  曹乃谦作为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中国乡土作家,多年来一直受到马悦然的青睐,因此不断传出曹乃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但从曹乃谦的创作与作品实际来看,他还不具备当前夺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条件,尽管马悦然认为他有资格获选。

  莫言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人们关心的是今后还有谁能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按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规律,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将这一奖项颁发给同一个非欧美国家。因此,现在分析中国作家中谁还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时过早。但由于中国人固有的“诺奖”情结,谁还能获奖的分析一直未有中断。如,有文学专业人士称:在中国还有五六位作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此看来,依传统的看法,这五六位作家应是:

  李锐--对中国传统社会认识最深的作家

  余华--对人性拷问最深刻的作家

  残雪--最具先锋风格和创新精神的女作家

  阎连科--表现社会现实焦点问题最尖锐且最具争议的作家。

  苏童--对中国旧时代有深刻表现的作家

  贾平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底层社会充分表现的作家

  此外,对于十年乃至二十年后,中国作家夺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人们(包括文学界专业人士,如王蒙)都寄托在80后的年轻作家身上。目前传有五位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80后作家名单,他们是:韩寒、余瑞峰、廖靖宇、李傻傻、刘卫东。

  在整个二十世纪中,中国人无缘诺贝尔文学奖。因此,有西方人士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时代。随着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真正实现了进入诺贝尔奖的时代,并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可以说,莫言的获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其实,在二十一世纪及此后的岁月里,中国作家中谁还能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中国文学--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深厚传统文化国度的文学--真正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学。

  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并不是说中国文学不属于世界文学--从历史和全局看,任何地区和国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是说中国文学要向世界文学的主流体系进军,进入世界文学的核心地位。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任重道远,有许多事情要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国文学界要练好内功,在弘扬文学传统、强调文学价值、坚持文学理想上下功夫,让中国文学在坚持传统与开拓创新上有所前进和突破。

  其次,中国文学界要加强国际交流,不但要了解世界和世界文学,也要推介中国和中国文学,让中外文学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和融合,最终促进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主流体系。

  再有,中国应注重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培养自己国家的翻译家,将优秀中国文学作品以精准、优美的外国语文介绍给世界各国的读者,使中国文学深入世界各地和万千外国读者。

  还有,中国作家应树立高标准创作理念,使作品具有历史、社会和哲学的高度,书写人性和灵魂,表现人类理想和共同话题,让中国文学作品具有世界文学的普遍意义和价值。

  另外,中国作家还应坚持民族性和传统性,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作品来,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标准,不断创作出中国文学的精品佳作,表现中国文学的独有民族风格,以屹立于世界文坛。

  最后,中国文学界要有“大师”意识,创造条件让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大师脱颖而出。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的文学国度,期待在二十一世纪出现像鲁迅、老舍、沈从文、巴金那样的文学巨匠。尽管这只是一种愿望,但应是中国文学界努力的方向。

  我们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面临着重大转折和艰巨任务。转机是中国文学已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时代,任务是中国文学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走向世界。我们相信,经过回顾与反思的中国文学界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与更加焕发的精神向自己的终极目标前进--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