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
——卡耐基
约翰·布朗是商业奇才,曾经创造了肯德基的辉煌,在政界也如鱼得水,扶摇直上。可是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个几乎不会犯错误的完人的时候,其本身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约翰·布朗在他投资的篮球领域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门外汉指挥内行,险些酿成大错。
不顾亲朋的劝阻,约翰·布朗入主NBA的凯尔特人队。当全队上下认为自己迎来了球队的新救世主的时候,他们还没意识到,新主人不过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老顽童。他一开始就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竟然送走了当家球星,换回了几个没有什么价值的球员,一个是过气球星,一个是病号,一个是蓝领球员。当人们还在猜测约翰·布朗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的时候,恐怕只有布朗自己心里知道,他不过是一时兴起,并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
当时凯尔特人队的灵魂人物,是人称“红衣教父”的奥尔巴赫,他担任球队主席兼经理。奥尔巴赫一度是夺得NBA总冠军次数最多的传奇教练。作为一个专业教练,奥尔巴赫看着约翰·布朗的乱指挥却也无可奈何,只好静观其变。
约翰·布朗本来以为奥尔巴赫会对自己的到来感到不快,没想到老谋深算的奥尔巴赫似乎预感到新老板的所作所为,他总是不卑不亢地执行新东家的命令,只是在选秀权等小问题上偶尔提出自己的看法。凯尔特人队的真正灵魂奥尔巴赫并不着急,他一直在等待时机,让自己的对手赶快离开。不过,奥尔巴赫的隐忍让约翰·布朗感到很满意,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执行自己的疯狂计划了。
这时的约翰·布朗早已经忘了自己是篮球界的门外汉,他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足够影响整个联盟。于是,赛季中他又做出了一件令凯尔特人队球迷大跌眼镜的交易,他请回了被自己交易到纽约的鲍勃·麦卡杜。这次交易让球迷们彻底愤怒了,因为麦卡杜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得分王,而是一个篮板数与得分数仅有个位数的边缘球员了。愤怒的球迷纷纷指责约翰·布朗的决定,希望奥尔巴赫能站出来结束这场荒唐的交易。
这时候,奥尔巴赫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声明:他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老板的决定,尽管他本人不同意这次交易,但,这就是职业篮球。
这份声明无疑是压倒约翰·布朗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巧妙地说出了奥尔巴赫的态度,又将约翰·布朗一个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时候,奥尔巴赫觉得已经做好了舆论准备,人心向背定成败,他对事件的流程、走向和结局成竹在胸,他觉得是时候向约翰·布朗摊牌了。
他推开了约翰·布朗办公室的门,进来之后,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布朗先生,或许您有您的见解,不过,作为球队的经理,我对您的篮球运营能力表示怀疑,坦率地说,我觉得您的交易简直是愚蠢的!”
奥尔巴赫在球场上素来以脾气火爆著称,善打心理战术,自然能妙语连珠,句句紧逼。
约翰·布朗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经理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致命的一击,这个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的老头,这时候竟然眼神咄咄逼人,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
“好吧,奥尔巴赫先生,既然你对我的决定感到无法理解,甚至觉得是愚蠢的,那只有一个办法了……”
约翰·布朗双手一摊,下了最后通牒。
奥尔巴赫心里清楚,这是最后的通告,一个站在老板对立面的经理,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卷起铺盖走人。
不过奥尔巴赫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微微一笑,拿出了一只雪茄。这让约翰·布朗感到十分不悦,众所周知,在NBA赛场上奥尔巴赫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当球队大比分领先,胜利已成定局的时候,他都会点上一根雪茄烟,这个动作被称作“胜利雪茄”。连波士顿的酒店都贴出这样的告示:本店禁止吸烟,奥尔巴赫除外。波士顿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奥尔巴赫的尊重。
约翰·布朗本以为自己让奥尔巴赫走人是一招妙棋,能震慑住眼前的对手,没想到奥尔巴赫却早有准备,竟然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张纸:“尊敬的约翰·布朗先生,您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我不会在一个对篮球一窍不通的人手下做事,这是纽约尼克斯队给我的邀请函,请您不要为我的出路担心。”
约翰·布朗显然低估了眼前这个德高望重的专家,队员们联名向凯尔特人队请愿,要求约翰·布朗走人,凯尔特人队只属于奥尔巴赫。这是一次力量不均衡的较量,篮球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球队经理向老板逼宫的事件,不幸的是,在肯德基王国叱咤风云的约翰·布朗先生,开了先河。他的错误是致命的,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指手画脚,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导致了他最后黯然离职,将球队转手给别人。
结局是富有戏剧性的,奥尔巴赫重新率领凯尔特人队,再现了昔日的辉煌,而约翰·布朗则从这次惨败中吸取了教训,从此再也没有踏入篮球界,而是开始进入政坛。虽然在与奥尔巴赫的斗争中一败涂地,但是从此篮球赛场上少了一个蹩脚的老板,在政坛上又升起了一颗明星,约翰·布朗成功竞选为肯塔基州第55任州长。
约翰·布朗的错误让他狼狈不堪,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及时终止了错误,开始了新的征程。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画家,在街头作画,画的是一个英俊的少年,少年的脸上熠熠生辉,这时他的画作要完工了,他正在精心地修改画中主人公的鞋子。一个鞋匠在画家的身后看热闹,忽然他发现了画作中鞋子的一处错误,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了,画家按照鞋匠的意见修改之后,果然人物传神多了。
没想到,鞋匠并不打算住嘴,他又开始品评画作的其他部分:脸太平淡了,衣服的色彩也不对……画家忍了很久,终于忍不住了,丢下画笔对鞋匠说:“先生,您最好还是只说鞋子吧。”
这则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了很深的哲理:术业有专攻,如果身处最擅长的领域,你无疑是专家,而一个门外汉却要不懂装懂,甚至爱面子,瞎指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鞋匠,还是只谈论鞋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