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神学院里的叛逆者

  第比利斯是当时格鲁吉亚的首府,现在是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外高加索地区的著名古都。这里有宽阔的广场和大街,从广场和大街延伸开去,是狭窄的曲曲弯弯的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平顶房和集市,非常繁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的人口就有15万多,是一个多民族城市,主要是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人们说着各种民族语言,熙来攘往,满街叫卖声不断。当时的俄国沙皇政府非常重视外高加索作为边境地区的重要性,专门修筑了一条军用公路,目的是加强本地区的安全。后来,这个地区随着石油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这个城市开始有了新的经济意义。1867年,政府铺设了一条从第比利斯到黑海的铁路线,这条线路不久又从第比利斯延伸到黑海石油城巴库,因此,交通条件更加便利了。

  第比利斯神学院在信奉东正教的格鲁吉亚人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盛誉,被看成是他们的最高学府,这个学院与俄罗斯帝国其他地区的神学院一样,其宗旨是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还要训练学生过宗教生活。学校课程除了神学课外,还有数学、希腊语、拉丁语,另外有俄罗斯文学和历史等课程。斯大林在学习上表现出理解力强、记忆过人的才智。第一年他在全班成绩排名第八,第二年上升到第五名。

  神学院院长是个俄国修道士,名叫格尔莫格尼斯,当时管理学生的是一个叫阿巴希泽的格鲁吉亚人,这家伙一心报效俄国当局,就害怕学生造反,整天瞪着眼睛盯着学生,从早晨7点钟开始,就让全体学生集中到礼拜堂做长时间的东正教祈祷。学生整天都是上课和祈祷交替进行,只有得到特殊允许才可以在课后外出两个小时,但必须在下午5点校门关闭以前返校。学校时时刻刻监视着学生的一举一动,探听学生的活动情况,经常检查学生宿舍,学生们感到在这里生活就好像蹲监狱一样。如果哪位学生有一个小小的过失,就要被关在地下室的一间小黑屋子里禁闭。由于修道士的压力,低劣的伙食再加上缺少新鲜空气和运动,不少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损害。这种压迫式的反动校规,引起了斯大林强烈的不满,激发了他的反抗意识,促进了革命思想的形成。

  当时的俄国社会比较动荡,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也非常流行。一个由列宁组织和领导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大大推进了全国各地社会民主运动的发展。南高加索原是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区,保存着许多农奴制的残余,因为这里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加上民族压迫也十分厉害,工人运动的浪潮也席卷到了这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间,由外资占主要地位的石油工业和采矿工业在南高加索迅速发展起来。列宁当时描述道:“俄国资本主义把高加索卷入了世界贸易范围,消除了它那些带地方性的特点,即旧时宗法闭塞状态的遗迹,而为自己的工厂创立了市场。这个区域在资本主义侵入初期,人口尚属稀少,其土著山民本与世界经济隔绝,甚至是与历史无关的,而现在这里却已经是石油企业家、酒业商人、小麦厂主和烟草厂主要集中区了。”自从高加索出现了铁路和第一批工厂,工人阶级也随之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石油出产丰富的巴库竟成了高加索工业和无产阶级的巨大中心。这一时期,流放到南高加索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就在此地开展革命工作。于是,在南高加索一带马克思主义活动非常盛行。当时的第比利斯神学院却成为了青年培植各种解放运动思想的苗圃,包括纯粹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在内的很多思想在这里都有,这里已逐渐变成了一个反对俄国政权的中心了,各种各样的秘密进步小组都集中在这里。

  神学院里所实行的阴险毒辣校规,引起了斯大林的强烈不满,也助长和强化了他的反抗精神和革命情绪。后来,一个叫路德维希的德国作家采访斯大林时问他:“是什么力量把你推向了反抗的方面呢?是因为双亲的虐待吗?”斯大林回答说:“不是的。我的父母是没有学问的人,但他们对我却非常好。是另外一回事,是我当时在那里求学的那个神学院的反动校规,和贫富不均、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使我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正革命学说的拥护者。”这个时期,斯大林虽然逐渐失去了他所学习的东正教的信仰,不过在一片混乱的政治派别中,他也不清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感到十分困惑。就在他迷惘时期,俄国涌现出来了一批勇敢、富有理想、事业心强、十分优秀的革命青年。他们极端仇视旧社会,强烈主张消灭剥削制度。他们中比较出名的代表人物是萨沙楚鲁吉泽和拉多凯茨霍维利等。其中,楚鲁吉泽出身于皇族家庭,是个有文学天才的知识分子。他不顾家庭反对,投身革命事业,以《沟》和《伊比利亚》两家大型格鲁吉亚文刊物为平台,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斯大林的年纪比他们都小,这个时期受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他把楚鲁吉泽的文章收集成册,于1927年出版,作为对朋友的悼念。另一位革命青年叫拉多凯茨霍维利,他的性格与楚鲁吉泽大不相同,是一个不知疲倦、富有事业心的实干家,他也在哥里教会学校和第比利斯神学院上过学,说起来还算是斯大林的师兄。1893年12月,他在神学院发动了轰动一时的罢课之后,跑到了基辅,没想到在那里被捕,坐了3个月的牢,出狱后还一直受到警察的监视。1897年,他回到第比利斯,以巨大的热情从事革命地下工作。正是这两位革命青年点燃了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引导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斯大林觉得自己的革命理论还比较匮乏,急需充电,应尽快研究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于是读书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读的作品不仅有格鲁吉亚诗歌,也有俄罗斯和西方的经典著作。比如,果戈里、谢德林、契诃夫和托尔斯泰等都是他喜欢的俄罗斯作家。此外,他还经常阅读巴尔扎克、雨果、萨克雷的作品,其中萨克雷的《名利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经常看历史、经济和生物学方面的书籍,在他阅读的书籍中,对他思想影响较大的有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巴克尔的《英格兰文明史》,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勒图努的《民族文学发展史》和门捷列夫的《化学》等。对于一个神学院学生来说,这些书籍已经远远超过他的阅读范围,因为这些知识早已经将斯大林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有一次,一位同学提到上帝时,斯大林马上就打断他的话说:“你知道,他们在欺骗我们,根本没有什么上帝,我借一本书给你读一读,它会告诉你,这个世界和一切生物与你想象的有很大不同,关于上帝的话全是胡说八道。”因为格鲁吉亚历史上充满了传奇故事,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斯大林非常崇拜传奇英雄,便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读了肖泰鲁斯塔维里的名著《豹皮武士》,但是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卡兹别吉写的绿林好汉柯巴的故事。他甚至用“柯巴”作为自己的化名,后来这个绰号竟然成了他革命后经常使用的名字,在1910年前后,他经常自称柯巴斯大林,最后才改为约瑟夫斯大林。

  当时的斯大林性情比较豪放,在激情之下常写一些诗文抒发感情。1893年下半年发表过5首诗,次年发表了第6首。这些诗既有浪漫色彩又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其中有一首是纪念格鲁吉亚著名诗人拉斐尔叶里斯塔维的,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另一首特别引人注目的诗名叫《致月亮》,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歌颂了为反抗外国压迫者而牺牲的格鲁吉亚烈士们。斯大林在1931年与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谈话中说道:“我参加革命运动是从15岁起,当时我和居住在南高加索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成立的一些秘密小组发生了联系。这些小组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我读马克思主义秘密刊物的兴趣。”

  这时,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进入了斯大林的视野,他在彼得堡展开了革命活动,于1894年发表了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著《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一大胆的著作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力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之路。这些马克思主义著作,激起了斯大林的革命愿望,他决心投身于革命,准备为把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从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与压迫下解放出来而斗争。这些革命思潮都反映在斯大林在神学院期间所写的诗篇里,他在诗作中表达了他对于从压迫和剥削中把劳动者解放出来的憧憬,相信人民必会站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而且一定会胜利。

  1896年至1898年间,斯大林逐步成为了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领导骨干。他向大家讲解达尔文学说,举行关于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座谈会。组织大家对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以及其他作家的古典文艺作品进行热烈的讨论。在斯大林这个小组里,还研究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和列宁写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及“经济主义”等一些反对民粹派的著作。学习小组根据斯大林的倡议,组织了手稿杂志的出版,血气方刚的青年朋友们,在这个杂志上撰文抨击专制制度及其对劳动者的压迫和残酷剥削。斯大林尤其喜欢列宁关于俄国局势的分析,他说:“我无论如何都要见见他。”

  1898年8月,斯大林参加了第一个正式革命组织“麦撒墨达西社”,这是格鲁吉亚的第一个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从1893年至1898年,这个小组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格鲁吉亚和南高加索等地区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际上,“麦撒墨达西社”组织内部成员在政治上也并不是统一的,多数社员主张使马克思主义合法化,这就阉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并具有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倾向。斯大林与该社的楚鲁吉泽和凯茨霍维利三人是在“麦撒墨达西社”中占少数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核心,这个核心便是格鲁吉亚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派的萌芽。斯大林加入“麦撒墨达西”革命组织之后,更加意气风发,在领导神学院马克思主义小组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还在工人群众中进行革命活动,参加进步工人会议,写传单,组织罢工。这是他在第比利斯先进无产者中间所受到的第一次革命实际工作的锻炼。由于斯大林经常在工人和学生中进行革命活动,1899年5月29日,学院委员会再也无法容忍斯大林的这种公开的反政府行为,最后把他开除了,这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个打击,不过他从此更加自由了,摆脱了一切束缚,可以一心一意投身到革命中去了。

  离开神学院后,斯大林回到哥里与妈妈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返回第比利斯,住在一个工人家里,靠给富家子弟授课挣些钱维持生活。不久,他在第比利斯天文台谋到一个职位,当了一名观测员。起初,斯大林觉得这份工作十分枯燥,觉得很无聊,但后来他逐渐发现,尽管这个工作收入微薄,但工作环境比较安静,没有人打扰,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秘密场所啊。斯大林利用这个便利条件,经常在屋里举行秘密聚会,同时大量地阅读进步书籍。其中,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著作最多,严格说,这里才是斯大林真正步入革命行动的地方。

  1900年至1901年间,俄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工人运动也随之高涨。斯大林抓住这一机遇,在1900年5月到7月间,与另一位革命者加里宁在第比利斯各工厂掀起罢工浪潮。同年8月,组织了铁路修理厂和铁路停车场工人进行大罢工。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斯大林已经把这里的革命活动搞得越来越大,但是,他还觉得不过瘾,又筹备和指挥了1901年由2000名工人参加的五一节的示威游行活动。这次示威游行遭到了警察和哥萨克兵的武力镇压,工人们进行了英勇的反抗,14名示威者受伤,50多名被捕。这次示威游行很快引起了轰动效应,让远在国外的列宁感到异常兴奋。

  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斯大林来到巴库,领导当地的革命,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1901年9月,由斯大林和凯茨霍维利发起创办无产阶级革命刊物《斗争报》。在斯大林亲自起草的多篇社论中指出,报纸应当领导工人运动,尽量接近工人群众,以便经常影响他们,成为他们的自觉的领导中心。并且着重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自发的工人运动结合的必要性,指出工人阶级应在民主解放运动中承担领导作用,同时论证了组织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斯大林在文章中向人们描述了被压迫的俄国的现状,他在这篇文章中,把当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的观点与俄国革命运动相结合,认为俄国就是需要用民主的制度取代封建的专制制度。1901年11月11日,第比利斯社会民主党组织召集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比利斯委员会,斯大林当选为该委员会委员。在此之后,他又转战巴统,从这时起,斯大林开始使用格鲁吉亚民族英雄的名字“柯巴”作为自己的代号,并组织了这里的罗斯柴尔德炼油厂罢工。1902年2月27日,有6000多名工人组成示威队伍,前往地方军事长官的办事处。这次活动震惊了世界,列宁高度评价了巴统工人的这次示威游行,认为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不久,斯大林第一次被捕。监狱里条件虽然很恶劣,斯大林对自己要求仍然很严,每天一早就起来锻炼身体,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这期间,斯大林虽然身陷囹圄,但并没有同革命运动断绝过联系。1903年3月初,高加索社会民主党组织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当时斯大林被囚在监狱里,未能出席大会,但大会在他缺席的情况下把他选进了联盟委员会。为了革命事业,斯大林的一生中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又陷入了失去妻子,遭到社会歧视和排斥的处境,历尽磨难。但他矢志不移,从未丧失革命信念,这些经历反而强化了青年革命者斯大林不张扬却极为坚定的倔强性格,历练了这位革命者的才智、感情和意志。在艰苦恶劣环境的磨炼中,逐渐由一个革命青年成为了一名具有坚强革命意志和出色组织才能的领导人。同时,也形成了其暴躁,多疑和有残忍倾向的性格。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