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轰轰烈烈的工业化革命

  在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同时,斯大林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就是必须把落后的农业国改造为先进的工业国,把俄国带入世界强国之列。为此,震惊世界的工业化革命迅速爆发。他在著名的《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演说中正式提出了赶超战略:“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斩钉截铁地指出:“决不能减低速度!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除农业外,工业也得到有效地恢复与发展,在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中亚开探新地区,以便发掘煤矿及矿石矿,为重工业发展打下基础。而另一方面,此计划也有着重在电力的发展,大力推行电气化,而政府也加强对煤及油等燃料的独裁控制。”斯大林决心要在十年内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但对于这样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斯大林毕竟是生疏的,他没有受过系统的经济方面教育,又不愿意请教旧社会经济专家,他这些年很多时间埋头于政治事务和阶级斗争,也没有精力去研究经济规律方面的问题。但是,他始终相信通过严密的组织手段和行政命令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阻力。过去的成功已充分证明,单靠手中的权力就能消除强大的对手,击败那些持不同意见的集体和个人,甚至能消灭整个富农阶级。今天,斯大林仍然信心十足,靠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样能够使那些工业领导人按照计划规定去生产出大量的煤、钢和机器。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斯大林把“一五”提出的“四年完成五年计划”改成了“三年完成”。他认为这是“为了一日千里地前进”。斯大林通过研究俄国历史,从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律:由于旧俄国落后,因而不断挨打。他说:“蒙古的可汗打过它,土耳其的贵族打过它,瑞典的封建主打过它,波兰和立陶宛的地主打过它,英国和法国的资本家打过它,日本的贵族打过它,大家都打过它,因为这既可获利,又不会受到惩罚。打落后者,打弱者,这已经成了剥削者的规律。这就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规律。你落后,你软弱,那你就是无理,于是也就可以打你,奴役你;你强大,那你就是有理,于是就得小心对待你。正因为如此,我们再也不能落后了。”领袖的召唤立刻转变成亿万人民的行动。

  斯大林还有一个高明之处是善于用政治手段点燃激情,不断激发人们的忘我精神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建设热潮中,总是用美好的理想来战胜暂时的困难。特别是共青团员,他们热情地响应号召,自愿去到极其艰苦之地打先锋,他们热情地欢呼新世界的愿景,即使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抛洒在建设的土地上也在所不惜。他们改变了对传统“劳动”一词的看法,劳动再不是传统上受奴役、受剥削的苦事,而是像领袖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是“光荣的事情,荣耀的事情,英勇豪迈的事情”。中央政治局充当最高司令部,基层各单位都配备了政治指导员,作为战斗堡垒的党支部负责政治宣传和鼓动工作。他们不断地传达党中央的声音,向工人们灌输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思想,并要求他们以自我牺牲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革命的热情克服了资金、劳动力、科技工作者严重匮乏的矛盾,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竞赛”热潮中,党支部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年轻的工人们都不甘落后,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工作者。他们加班加点,拼命干活,甚至创造了世界劳动生产率的记录。一个美国目击者和参与者写道:“我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立即陷入一场战斗,我被调派到钢铁战线上去,为了建设高炉,成千上万的人忍受着极为紧张的艰苦生活,而且很多人是自觉自愿的,有着无限热情的,从我到达那一天起,这种热情就感染了我。”这位作者作结论似的说:“我敢担保,光是俄国黑色冶金战斗所引起的伤亡,就多于马恩河战斗的伤亡。”在斯大林领导下,人们的忘我精神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具特色的标志。有一位记者在新西伯利亚城采访了一位带病坚持工作的铁路工人,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把妻子接来陪他一起生活时,这位铁路工人回答说:“人生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工作,是创造,在我们生活的这段时刻,有无穷尽的创造机会。我难道能够从创造的工作中离开一个钟头去温存我的妻子或是按时去吃饭吗?”那个时期,在斯大林的感召下,不管是普通群众、领导还是党员,都把艰苦创业的思想看作是一种使命,是应该承担的天职。在这种革命的热潮中,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制度,一切旧的习惯和看法都瞬间消失在这片古老而落后的国度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妇女和儿童的地位也与过去迥然不同,就是在最落后的偏僻地区,妇女也不再受到歧视与欺压了,工业化使所有妇女都能够走出家门,她们在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地位都与男人同等。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你追我赶,争先创优,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榜样。有一个名叫玛丽的甜菜大王,她向所有的同行们提出挑战:“让我们用糖来铺满土地,我的生产队保证每英亩出产20吨甜菜。”立刻就有几百个农庄应战,一场争先恐后的竞赛活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当8月间干旱来临时,玛丽请来消防队员帮助她在甜菜地里浇了两万桶水,收获的时候,每英亩甜菜产量达到了21吨,这在当时的年代是不可思议的。全国的所有媒体都在为她喝彩,玛丽成为了一名劳动英雄,可是不久,她的记录又被其他人打破了。在十月革命纪念日里,玛丽等劳动模范代表被请上了主席台,她们站在领袖的身边,玛丽激动地告诉斯大林:“我曾梦想来看看领袖。”斯大林说:“但是现在你们也是领袖了。”斯大林问她要什么奖励,玛丽要求得到研究种植甜菜的研究基金,斯大林答应了她的要求。工业化运动同农业集体化一样,按军事化的行动展开,这在形式上为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开展劳动竞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就在工业化运动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始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一庞大的行动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和人力的问题,其次是技术问题。关于资金来源,斯大林认为:帝国主义发展经济是靠掠夺殖民地,靠发战争财,而苏维埃共和国是世界和平使者,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心和堡垒,因此它不靠任何外援,必须自力更生,要自己解决经费进行建设。所以,斯大林只能向本国人民施加压力,首先又得靠掠夺农民来筹集建设资金,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为了提高速度,必须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经费,抽调大批人力,才能在广大的战线上迅速拉开战场。为此,人民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更加糟糕的是连年不断的饥荒波及全国大小城镇,就连莫斯科的居民也不得不食用定量的粮食。至于农村,情况就更糟了,饿死人的事情司空见惯。可是斯大林认为搞建设就好比一场战斗,要战斗就会有牺牲,这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工业建设的人力来源,除了城市固有的工人阶级以外,大量从农村选调。尽管如此,人力仍然不足,大型的工程,如第聂伯水电站等还不得不靠大批的劳改犯人和流放人员去完成。

  现代化大工业需要高、精、尖的设备和技术,更需要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旧沙皇俄国留下的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在1亿多人口的大国里,几乎是没有钢铁、机械、化工、汽车、飞机、橡胶等产业。在短短的5年间,全国已出现了上百个新城市和工人村,虽然有大量的农民工涌进新建的城市和大型企业,工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可是,这些新来的工人文化和技术素质很低,几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的现象极为普遍。工程技术人员更为缺乏,这就给大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大林号召青年人努力学习技术知识,尽快培养自己的科学技术专家。为了响应领袖的号召,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去到高等技术院校学习深造或参加各种学习班。到1931年为止,整个工业战线还雇佣了5000名国外专家,此外,还把许多苏联工程师和大学生派往美国等地进修学习,以便回国指导经济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立了近1500个大型企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第聂伯水电站、库兹涅茨克钢铁公司、乌拉尔机械厂及化学机械厂,另外还有农机厂、拖拉机厂、汽车厂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企业以及许多最现代化、最巨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仿佛一夜之间在人们的眼前矗立起来,这种发展势头孕育了新文明的出现,在这种新的文明中,生产者将使机器服从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生产者服从机器及其主人的意志。尽管工业化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年计划还是提前一年完成了,它使苏联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重工业网络,绘制了一个重工业的新布局模式,就是在燃料和原料产区建立重工业基地,以减少运输的压力;在一些大城市中建起大型工厂,如在斯大林格勒仅用11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宏伟的拖拉机制造厂,这些工厂成为重工业的脊梁;在乌拉尔建立国防工业以对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正因为有这样雄厚的重工业基础,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免遭毁灭性的失败,才有能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斯大林的高瞻远瞩。实现农业集体化,也需要重工业高速发展,需要这个坚实的基础。为此,人的生命、能源和原材料的耗费是巨大的,收获也是可观的。提前一年完成的苏联1929年-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中生产资料生产年均增长28.5%,消费品生产年均增长速度也达11.7%,比西方国家高得多。例如,即使在“繁荣”的20年代,1925年-1929年间,美国的消费品生产年均增长只有1.4%,德国为3.1%,英国反而缩减1.9%,斯大林创造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