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新时期的援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两国的关系迅速全面地得到发展,双方从平等互利出发,建立了新型的中苏关系。这一年年底,毛泽东前往莫斯科参加斯大林70寿辰典礼,并同斯大林进行了多次会谈。两位领袖的会见增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增强了反对美国和西方的力量。这次会见被评为在整个世界政治棋盘上标志着巨大转变的具有真正历史意义的会见。1950年2月14日苏联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真正能够表现出相对平等性质的条约。相较于1945年,1950年时中苏两国的强弱差距仍然相当明显,但相对于1945年,1950年时苏联谈判的对象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945年苏联谈判的对手是亲美反共的国民党,而1950年苏联谈判的对手则换成了亲苏的共产党。换言之,1945年谈判的双方更多的是相互间的防范意识和戒备心理,而1950年谈判的双方则明显地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这在表面上是由双方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实质上却也是相互之间的利益需要的一种结果。之后,斯大林开始支援中国,在技术上、人员上、装备上可以说都是相当下大力气的。在中国空军弱小的时候斯大林命令苏空军进驻上海保卫中国领空,抗美援朝时期苏军空军在中朝边境驻扎,和联合国军夺取制空权。在东北大力援助中国的重工业项目,在新疆用运输机调度中国军队。当时,苏联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全方面地影响了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在中国甚至有这样的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可以说建国初期没有斯大林的支持,中国不可能恢复得这样快,当时虽然斯大林未必是真心帮助,只是为了制约美国,但是对中国人民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中苏关系达到顶峰,这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斯大林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此外,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长春铁路和旅顺口、大连保证的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面临调整。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在长达两个月艰苦的谈判后,终于将其权益归还中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迅速击溃准备不充分的大韩民国的武装力量韩国国军,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而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在随后参战,于9月份通过仁川登陆而击退了南下的朝鲜人民军后,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朝鲜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是中苏世界革命主张的保护对象。这时,斯大林改变了以往在亚洲保持沉默和守势的立场,决定在远离欧洲这一“冷战”中心的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完成朝鲜统一,从而扩大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和影响。同时,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迎合金日成统一朝鲜民族的革命要求。由此,作为内战的朝鲜战争爆发无可避免。但是,美国政府迅速介入战争,使之扩大,这并不在斯大林的意料之中。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苏联空军支援中国志愿军,是斯大林的一个承诺。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初期,斯大林希望中国军队能够介入,已解密的材料表明,他在通过苏联大使罗申转给周恩来或毛泽东的电报中称:“我们不清楚您是否已决定部署9个中国师在朝鲜边境。如果您已作出决定,我们准备给您派出一个喷气式歼击师包括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斯大林甚至慷慨表示,一旦中国的飞行人员掌握了这些飞机,这个飞行师以及已经在上海担任防空任务的另外一个飞行师的所有装备,都可以移交给中国方面,这是斯大林请求中国出兵提供的前提条件。

  当时,中国是否同意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是中苏结成同盟以后斯大林与毛泽东之间发生的一件最重大的事情,也是对中苏同盟的第一次重大考验。从中国角度讲,出兵与否的军事讨论部分,有无空军的支援甚为关键。中美双方军力在这项对比上,最为悬殊,正如麦克阿瑟所言:“我们的基本上无敌的空军具有随时可以摧毁鸭绿江南北的进攻基地和补给线的潜在威力。”于是,毛泽东派周恩来与林彪赶赴苏联,与斯大林在黑海别墅会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希望斯大林能够实现诺言,提供空军支援。会谈结果出乎意料,斯大林表示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出动,故决定中苏均暂不出兵。其主要根据是:苏联空军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才可出动支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

  对于中国来说,出兵朝鲜虽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斯大林要求,但毛泽东不可能不考虑到苏联因素。斯大林建议中共中央,要金日成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这样,一旦战争扩大,中国东北就会成为中美之战的战场。毛泽东当然会考虑到,如果美国跨入中国境内,斯大林便极有可能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派几十万苏联远东军进入中国东北援助中国作战。毛泽东不会忘记,1945年斯大林就是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毛泽东也不会忘记,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中苏新条约规定苏联归还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是“虎口夺食”逼出来的。因此,一旦让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而苏联再次出兵东北,那么,这一地区不是被美国占领就是被苏联控制。就是说,无论战争胜败如何,中国都无法保证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在中国的国家利益最为紧要时刻,毛泽东希望立即出兵援朝,并要求苏联提供空军支援,而斯大林担心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怀疑毛泽东出兵的诚意和效果。10月中旬毛泽东最终决意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斯大林从1950年12月也开始派遣苏联空军的精锐战斗机飞行员到朝鲜秘密支援,苏联飞行员被命令必须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而且空中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只被允许在鸭绿江南岸的“米格走廊”一带上空作战。1953年7月27日,参战双方,由南日大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团,和由马克克拉克上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联合国军与韩国国军的代表团,最终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第六章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