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发表政见

  一、探寻乱因

  李大钊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他的早期作品--《隐忧篇》和《大哀篇》。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正处在军阀割据当中,袁世凯窃取政权,并对南方各省刀兵相见,妄图实现完全的统一专制。民主制度在中国确立了,但实际上却专制横行,兵争不止,民不聊生。在这两篇文章中,李大钊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苦难而悲叹。他爱国爱民,痛斥专制之恶,君主为民贼,施暴政,钳制思想,压抑人的自由权利。数千年的君主制度是专制的历史,也是思想学术不自由的历史,李大钊认为,民主思想同过去的忠君封建观念是严重对立、势同水火的。李大钊认为,衡量国家政治善恶与否的标准是国家的人民生活是否幸福。所以他为新造的民国担忧,他认为民主国家不得安宁,而是陷入了混乱的境地,人民并没有从新造的国家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却遭受着痛苦不幸。他在文章里抒发感慨,表达了朴素的民生观念。

  李大钊认为当时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党争。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民国初期的政党互相攻击,虚张声势,搞阴谋,造谣言,混乱不堪。李大钊认为此时的党争是个人的意见之争,不是为国家前途而争。政党大多依靠军事力量,骄横豪暴,有些则更是乌合之众,拥戴一两个旧社会的党人或者万恶的官僚,却号称是稳健派。本来是蛮横躁妄的暴徒,却说是急进主义者。如果考察这些政党的党纲,似乎都是要强国,造福人民,但却没有党德,嘴上说代表人民,实际上却是花天酒地,挥霍民脂民膏,对人民有害无益。

  与批评政党政治相对应,李大钊还批评了各省都督以权谋私,纷乱割据。民国初期,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划分一直是一个涉及到权力斗争的关键问题。各省起义独立后,都推戴了本省的都督总揽军政大权。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李大钊认为,各省的土地都属于国家,都督不能据为己有,各省都督拥兵自重,以拥护民权、各省自治为借口抗拒中央,事实上是地方割据,对于民主制度和人民来说,这是没有好处的。一个君主变成了数十个专制的都督,行为犹如盗贼,这样下去,国家必将分崩离析,政潮、兵争不止,民主制度、法律的尊严都将不复存在。他坚决主张军政、民政分开,具体应是由中央收回军权,中央在地方设置省尹,而且凡是担任过都督的,不能做省尹。他提出,不以行政区划来划分军区,以防止形成各地驻军内轻外重的情况。并且,废除都督后,应该妥善解决兵源质量和军费使用问题。为此,要整顿全国的警政,把警察变为全国主要的治安力量,还要整顿军队,裁汰老弱,杜绝吃空饷的现象。李大钊在这里探讨了国家混乱的根源,但他还没有看清楚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至少还没有看清其专制的险恶用心,所以他也批评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国初期政治的乱象让李大钊痛心不已,苦苦思索出路。“国贼”袁世凯一步步地暗行专制,剪除异己。1913年3月20日深夜,国民党重要领导人宋教仁因主张“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在上海火车站被歹徒开枪造成重伤,最后不治而亡。李大钊对宋教仁非常有好感,他称宋教仁是“当代贤豪”,得知他被杀的不幸消息后,写下了《暗杀与群德》一文来表示哀悼。他在文章中大声疾呼,“民国以来人人都缺乏义务心,对国家民族缺乏责任感,暗杀才会横行,光天化日之下犯下滔天罪恶,这是一种不良政治,以暴易暴,民众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那怎么样才能去除暗杀这样的暴行,民众如何才能幸福呢?李大钊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树立革命的思想,他希望用“忏悔”的方式去感化暴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暴徒自己走出黑暗,也就是要收拾人心、振奋群德。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李大钊接触了托尔斯泰的思想,他翻译了一本日本人介绍托尔斯泰思想的书,编辑成了《托翁言行录》。托尔斯泰认为,在西方科学发达的社会里,少数人借助国家权威,控制科学,对大多数的底层民众剥削压迫,这种所谓的文明其实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统治的虚伪文明。因此,革命势必发生。但托尔斯泰并不赞成暴力革命,他认为劳动是最大最初的善良,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生,离开劳动,人类只能陷入迷途。劳动本来是没有痛苦的,之所以人们会感到痛苦,是因为国家制度规定了一部分劳动者受到另一部分人的掠夺。在托尔斯泰的社会理想里,人人都应该半工半读,半日劳动获取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半日用来消遣和精神活动。李大钊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他在这个时期所发的议论多源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他批评暗杀之风,渴望通过正心达到善的境界。他和托尔斯泰一样,希望人们过着崇高的劳动生活,这或许与李大钊从小的劳动生活有关系。他没有因为西方的民权思想而抛弃传统的思维方式,也非常注重道德情操的陶冶,这也是李大钊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青年李大钊的理想是国家能够统一稳定,人人劳动,家家幸福以及社会和谐。

  二、矢志爱国

  对未来美好的理想追求和民族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李大钊形成了很强的民族意识。李大钊是痛恨满清王朝的。在他的家乡乐亭县,大片肥沃的土地都被满族旗人占了去,老百姓只能得到十分之二的好地,其他都是水洼沙滩,一旦灾害发生,老百姓就没有收成,交不起租钱,糊口都成了问题。这种亲身感受使李大钊对满汉之间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所以李大钊崇敬洪秀全。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李大钊非常高兴,他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江山依旧是,风景已全非。九世仇堪报,十年愿未违……何当驱漠北,遍树汉家旗”。另一方面,他也对外国的侵略非常关注,当时日本和俄国对中国都野心勃勃、蠢蠢欲动。尤其是日本,有一个叫中岛端的人写了一本《支那分割之命运》,鼓吹侵略中国,说日本单单占领福建是不够的,福建太穷,日本应该占领江、浙等富裕的省份,南满铁路是日本人的,日本应该沿着这条铁路线,把河北、山西都占领,日本人要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李大钊和法政学会的同学翻译了这本书,让国人知道日本的侵略野心,李大钊还写了几万字的“驳议”,他大声疾呼:“燕赵的健儿何在?”“绝不让日本强盗入我中华一步!”这本书在国内流传很广,给国人敲响了民族危机的警钟。

  李大钊非常敬佩那些爱国者、民族志士和民族英雄,这也是他爱国感情的来源之一。比如明末的朱舜水就是他十分崇敬的人。朱舜水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亡国后,他发誓不做清朝臣民,独自流浪到日本、越南等国,又几次返回祖国组织抗清活动,郑成功还邀请朱舜水参加北伐。李大钊在《言治》月刊上介绍朱舜水的事迹,包括他的早年经历、性格人品以及在日本的活动交往等情况。李大钊深感朱舜水的民族气节,说他虽然流落日本、越南,但却一日不忘恢复中原。他一生都用朱舜水的精神勉力自己,矢志于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第三章 求学东瀛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