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爱的小读者们:现在你们看到的这本小书是森林奇观的第四本,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一批大极了的大树王,一看到它们,你马上就会想到,它们比那些八面威风的大元帅、大将军还要威风百倍;你还会联想到,同大树王相比,我们人实在是有多么样的渺小?其次,我们将进入一个花的海洋,你在这个海洋里,亲眼看到从地面的小草到空中的大树上,都在开放着那上千上万种逗人喜爱、色彩丰富的鲜花,那是大自然的杰作,会让你不知道陶醉到什么程度?
大树王颂歌
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究竟生活着多少株大树王,是没办法统计清楚的。它们大部分在自然保护区里面,在保护区外面的也都得到了林业部门的保护。应该说,在20多年的自然保护区的探访当中,这些大树王给我的印象是最强烈,最难以忘怀的;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在唱着一首颂歌,那就是我唱给大树王的颂歌。
我给小读者们第一个介绍银杏王,是因为在我们中国的大树王中,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古老到什么程度?一句话,它们和恐龙生长在同一个年代。在2.7亿年前,银杏就出现在我们的地球上;又过了1亿年,它们进入发展的高峰期,占领了地球的各个角落,就跟当时统治动物世界的恐龙一样,在植物界占了统治地位,被人称为“植物界的恐龙”。但是,随着时间的脚步,地球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由兴旺到衰落的过程,植物界新的生命力更强大的种类不断出现,银杏的地位受到挑战,地盘在逐渐缩小。后来,在第四纪强烈的冰川运动中,欧洲和北美的银杏完全灭绝,亚洲大陆上的银杏只是残存下来那么一点点。而且,最古老的银杏,大部分生活在几百年到上千年的寺庙内外,它们是许多僧人亲手栽植,并且是僧人们一代一代地保护下来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银杏王,都是人工栽植的千年上下的古树。我看到的最大一株银杏王,是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内的那株银杏。那是1993年5月里的一天,我们一进定林寺的大门,就马上感受到这株大树王身上的那种神威,它实在是大得让我惊喜万分。
我首先看大树王身旁的两块石碑:
一块是清顺治年间莒县太守陈定国所写。这位太守不去查对史料,只是说“相传”当年鲁公与莒子在这株大树下会盟;他还写了一首水平很差的诗,刻在了碑上。
另一块是当代书法家武中奇所写,他摘录《左传,鲁隐公八年》中的一段:“九月辛卯公及莒盟于浮来。”辛卯公就是鲁隐公,莒人就是莒国国王莒子,浮来就是浮来山;这段文字的记载是很准确的。说当时两位国王在浮来谈判,而不是在定林寺,就表明那时候定林寺还没有出现,表明先有银杏王,后有定林寺这样的历史事实。鲁隐公八年,就是公元前175年,到当年(1993)已是2168年。在鲁、莒两国王谈判的时候,肯定这株大银杏至少在千岁上下,那么到现在说它有3000岁上下的高龄是绝不会过分的。
这株银杏王到底有多大?过去人们形容它的树围是“七搂八乍(前加一手旁)一媳妇”。在这里的人们中间,至今还在传诵着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有那么一年雨季里的一天,一个后生和一个青年媳妇,同时在这株银杏王树下避雨。后生对大树产生了浓厚兴趣,想量一量它究竟有多粗。他伸开双臂去搂,搂了七下,没有到头;又把大姆指和中指伸开,量了八下,正好到小媳妇身边。从那以后,这个后生所量下的银杏王的树围“七搂八乍一媳妇”,就流传了下来。
人们用现代方法量的结果,它的胸径是4.6米,树高25.6米。在我们一同来的参访者中,有人提议再用老办法量一下,于是一位青年人跳进围墙,伸开双臂量了起来;结果呢,正好是八搂,跟“七搂八乍一媳妇”的说法是一致的。
我过细地打量着这株30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我看到,银杏王的枝条分了四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四层楼,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在数不清的大枝中,已经断掉了6根,但并没有显出衰老的样子,原因是全树大大小小的枝条,包括那几米直径的主干,都在抽新芽,吐新叶,表现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唯一的老相,只是它的大小枝条都在下垂;人们给下垂的大枝加了11根支柱,颜色跟树皮一样,并不妨碍大树王的威严形象。
人们告诉我,它虽然3000多岁高龄,却还在年年开花;每年把它掉下来的花朵扫到一起,有几十斤重。1992年,银杏王身上有了叶蛾,人们给它喷洒农药同时进行叶面施肥,只是水就用了2300斤。这是3000年来第一次给它除虫和施肥,效果极好:叶蛾杀掉了,树势更旺了。
请想一想,这株银杏王为什么活到3000岁还这样健壮,除了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外,主要是3000年来人们一直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给它健立了定林寺,让和尚来看管它,就更加不会出问题了。
说到定林寺,不能不说一说刘勰(xie)。刘勰原籍莒县,出生在一千几百年前。32-37岁,他花了5年时间,在公元465年完成了《文心雕龙》的写作,成为中国和世界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他对佛经有比较多的研究,54岁那年回到故乡,在定林寺整理佛经,两年后出家为僧。直到现在,刘勰整理佛经的校经楼,还完好地保留在定林寺内。
刘勰走了,大银杏还在。大银杏就是刘勰的象征。刘勰留下的《文心雕龙》,在一千几百年后仍然闪耀着光芒,它是不朽的。正是我在定林寺校经楼内怀念这位文学理论大师的同时,在山东枣庄,热烈举行着“文心雕龙学术座谈会”。
要知道,像莒县定林寺这样的银杏王,在中国大地上不止一株。1994年11月的一天,在湖北省西部宣恩县境内,我看到另一株更大的银杏王。它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带比较平坦的谷地上,一到它的跟前,我被惊呆了。这不是一株树,而是一群树。当地人叫它们是“9子抱母”。我数了数,不是9株,而是17株,每株的胸径都在0.8-1米之间。17子包围着的母体,是一个巨大的空洞,只剩下一座庞大的树桩。人们做过试验,这个大空洞能够容纳48人。
稍加留意,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17子都是从母体根部生长出来的。那么,这位老母树究竟有多高多大?1985年7月,请武汉的一位专家主持测量和计算,结果是树高29.8米,胸径6米。请看,无论是树高和胸径,都超过了定林寺的银杏王。让人遗憾的是,它只留下了17个子女,我们没办法再看到它那往日的凛凛神威了。
人们对这株银杏王的年龄进行了测定,结果它活了1500岁,比莒县定林寺那株年龄小得多,可它却过早地夭折掉了。树木的寿命比人长,但也是要死的。问题是,这株银杏王不到死的年龄,可是却早早地死掉了。为什么会早死,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没有尽到保护它的责任。试想,如果像定林寺银杏王那样受到很好的保护,这株有17名子女的银杏王,至少应该像定林寺那株能够活到3000岁,大约是不成问题的。让人高兴的是,现在全国都做了古树名木的调查,并且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北京市还制定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地方法规;总的说,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已经开始好转。
在河南济源市王屋山紫微宫下,我看到了又一株银杏王。远看,它就像是一个好大好大的绿色大球,枝叶非常繁茂。这株银杏王,树高35.5米,胸径3米,1800岁高龄,却像是一位正当壮年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它的身上,一点老相也看不到,只是树干上的裂纹比较深,有一根主枝已短。它的树梢还在继续向上长,没有封顶。树上挂着很多果实,据说每年产250-350公斤。很显然,这株银杏王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它的年龄比湖北宣恩那一株也大好多,却像是正当壮年,也说明宣恩那株银杏王是死得太早了。以我的眼光看,王屋山下的这株银杏王,3000年也不会死掉的。
我看到的最后一株银杏王,是在四川泸定县冷碛镇。老远就看到,在小镇中心的高空中耸立着一个庞大的绿色树冠;走到跟前,那巨大的主干让我惊呆了。山东莒县银杏王的胸径4.6米,这株的胸径竟然也有4米;莒县银杏王高25.6米,这株高30米。在我看到的许多株大银杏当中,它应该是名列第二。从年龄上看,它只有1600-1700岁;从树势上看,比起山东的银杏王,要健壮得多,它肯定会活到3000岁,甚至超过山东那株的寿命。它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山东、河南的两株,主要是它地处亚热带,而前面两株生长在温带,这个差别是很大的。而已经死去的湖北宣恩那株,也是地处亚热带,在1500年里,不是胸径就达到6米,树高就达到35米以上了吗?如果保护得好,它当然会健在,那么,它当然是中国最大的银杏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