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难忘的“839演习”

  任何一支优秀的军队都把世界上最强的军队作为自己作战训练的对手--“假设敌”,这在军队中是个普遍的常识。不设强敌,自己就会慢慢地退化。所以,我们和平时期的训练和演习,都要瞄准强敌。

  1983年5月,我被任命为一八0师师长,同年9月率领部队参加了军区组织的代号为“839演习”。

  9月5日凌晨3时,师部接到上级发来的紧急疏散警报,司令部立即向下发出了紧急疏散警报。全师部队只用了40分钟即离开营区,在预设地域疏散完毕。除了骡马分队外,其他分队包括炮团的车炮全部进入坑道。师机关的人员进入坑道后,立即开展工作,我们在作战指挥室召开会议,研究进入疏散地区后的工作。

  军区考核组的成员副参谋长范志伦、军训部长王寿山、军参谋长张树云等参加了会议,范志伦副参谋长给我们作了指示。他说:这次考核是军区组织的下半年军事演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演习分两个课题,一是舟桥旅架设长江浮桥,二是加强陆军师由机动转入反空降战斗考核性演习。这次演习的代号为“839演习”,你们师主要担任第二项考核性演习的任务。内容共分三部分:一是紧急疏散,二是快速机动,三是反空降战斗。这次演习非常重要,是对你们师新班子的考验,希望你们认真组织,把这次考核性演习任务完成好。

  我们进入防空疏散地域后,机关一部分同志做好机动作战的准备工作,一部分同志分头到各团和直属队进行检查指导,随时做好向战区机动的准备。

  9月16日12时,我师接到立即向滁县地区机动的命令。师迅速定下决心,部队以摩托输送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分左右两路向北机动,左路为五四0团、师直属队、五三八团,右路为五三九团、师炮兵团。当先头部队开进到句容地区时,接到军关于北进必经的长江大桥遭到“敌机轰炸”的情况通报和改变行军路线的指示,命令我师在南京板桥地区利用既设浮桥迅速渡江。师迅速调整开进计划,改变原定行军路线,仍分两路以摩托开进的方式,迅速向板桥待渡地域集结,并决定由王进喜副师长率领师前指,先于部队到达渡口开设渡江指挥所,并与舟桥旅取得联系,进行现地勘察,拟制渡江计划,明确渡江有关注意事项,保障部队顺利安全渡江。

  9月20日凌晨,我师和加强的某炮兵师152榴弹炮兵团、军高炮团和坦克一个营,在渡江待机地域做好了组织协同的各项准备工作。就在我们向渡口运动的同时,军区舟桥旅已经在长江上开始架设浮桥。我在渡口附近等待渡江时,心中还想着渡江时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见到不远处骡马分队正在编队,我就走过去看看,见到五三八团副团长宋详华。他是我们师的一位老同志,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在连队干部牺牲和负伤失去指挥的情况下,时任连队通讯员的他,主动站出来代替连长指挥,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阵地,战后被荣记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这么一位老同志他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我很感动,走过去问他:“老宋,骡马分队渡江有没有问题?”他给我行了个军礼说:“报告师长,肯定没有问题。”我听了很高兴,见到去渡口的必经之道上有一条不很宽的水沟,上面只有一块长约2.5米,宽只有50厘米的水泥板搭在上面,我就叫老宋牵一匹马来试试,结果这匹马怎么也不过去,老宋又叫人牵来一匹最老实听话的马,结果还是不肯通过,我叫人把旁边的一块同样的水泥板搬过来,两块拼到一起,“小桥”就变宽了,再牵马试验,马匹都很听活地通过了。正当马匹都过了桥,我见到白色绿色信号弹各一发腾空而起,这告诉我们浮桥架设成功,师先头部队已到达江边。我立即回到我的指挥位置。

  绿色信号弹4发腾空而起,我师开始渡江。此时我军歼击机飞临浮桥上空,掩护部队渡江。参观台上的广播员解说道:

  首长和同志们:

  下面汇报第二个训练课题:陆军师利用既设浮桥迅速渡江。

  现在临空的飞机是我军歼击机,掩护部队渡江。

  该师部队于9月16日,在紧急疏散地域受领了向预战地区开进的命令后,以摩托开进的方式,于19日到达板桥待渡地域,抓紧时间认真进行渡江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部队正在向桥头运动。

  请往南岸桥头看,首先渡江的是师直属队的车辆

  为便于参观,每个单位的先头车用小红旗标示,以示区别。

  通过浮桥本着先车辆、火炮,后人员、骡马,坦克的原则,顺序为师直属队的车辆、师炮团、各步兵团的车辆、加强的炮兵某师炮兵团、军高炮团、师直属队的人员、各步兵团的人员,骡马、坦克的序列实施。

  通过浮桥的时速:车辆和坦克每小时20公里,人员和骡马每小时5公里。

  行进间距:车与车为30米,人与人为l。5米,马匹之间为6米,坦克之间为50米,单位间隔为200米。

  车辆、坦克成一路纵队,人员成6路纵队,骡马成2路纵队开进。

  现在通过出发调整线并插标志旗的是师炮团先头第一辆车。

  首长和同志们,如何组织部队迅速渡江,这是渡江部队指挥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部队人员、装备、车辆数量多,走起来一条龙,停下来一大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浮桥,一定要严密组织和周密计划,搞好渡江的各项保障。师首长正是按照这个要求,在受领任务后,迅速勘察了渡场两岸的地形,进出道路,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拟制了通载计划,制定了应急措施,并组织部队作了充分准备,保证部队在渡江时既迅速又安全。

  现在临空的飞机是掩护部队渡江的歼击机。

  首长和同志们,今天参加渡江演习的这支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屡建战功的部队。它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曾参加开辟豫西敌后根据地和中原突围,转战于华北、中南、华东、西北、西南等五大战区,参加过两淮、涟水、盐城保卫战,临汾、太原城市攻坚战,孟良崮、秦岭运动战,咸阳阻击战,抗美援朝等许多著名战役战斗。该部队执行命令坚决,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能攻善守,战功卓著,有十二个单位被军以上机关授予荣誉称号和锦旗,有三十一人记大功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解放战争初期,为了掩护我中原主力部队突围,皮定钧旅长率领这支部队“声东击西”吸引敌人,引火烧身,最后一路鏖战,铁流千里来到苏北解放区。消息被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报道后,兄弟部队和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之为“皮旅”。

  这次演习中,该部继承和发扬了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做好了向北机动的准备,以摩托行军方式夜行晓宿,途中在敌机空袭、道路破坏、桥梁被毁等复杂情况下,首长果断处置,及时指挥部队消除敌空袭后果,改变行军路线,提前到达待渡地域,体现了良好的军政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

  首长和同志们,现在通过浮桥的是师机关和师直属队的人员,师长和政委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我们师机关分成六路纵队前进,我和政委赵太忠走在最前面。我们走上浮桥之后,心情特别激动,我向渡口两边的参观台上看去,很多首长座在观礼台上,我对政委说:“今天参观的人这么多啊!”政委说:“据说不仅有总部的首长,军区在家的首长都来了,还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主要领导同志,驻宁部队和军事院校的负责同志也都来参观了。”我俩说着说着脚步就加快了,我向后传口令:“保持队形,只准便步走,不准齐步走。”政委接着说:“对!就是要及时提醒,不然产生共振就危险了。”我们行走在浮桥上真是感慨万千,长江,素有天堑之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的诗句,望江兴叹。如今,长江虽然白浪如故,但在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前,跨越长江天堑,已经是“闲庭信步”了。长江浮桥长度为1300余米,我们徒步只用了12分钟。人员马匹通过后就是坦克。全师5747人,368台汽车,116门火炮和25辆坦克,还有109匹骡马,只用了1小时47分就全部跨越了长江天堑。通过浮桥后我们就向滁县地区开进,准备执行反空降作战任务。

  我们在反空降待机地域认真准备,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协同,针对强敌制定多种作战预案。在战斗实施过程中,我们运用四面包围、穿插分割、速决全歼的作战思想,发扬敢打敢拼、团结协同的战斗作风,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一举歼灭了“敌人”。由于部队训练有素,组织指挥得力,上级指导正确,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考核性演习任务。整个演习历时20天,往返行程1000余公里,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演习结束后,在池河镇坦克某师装甲步兵团大礼堂召开总结大会,这次演习的总指挥军区张明副司令员进行了总结讲评,军区郭林祥政委作了重要指示。他们在讲话中对我师这次演习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认为,一八0师新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了“皮旅”的优良传统,经受了军区的考核和检验,并鼓励我们要再接再厉,把部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839演习”是我担任师长后第一次组织的实兵实装演习。部队在机动中通过的浮桥,是我军第一个加强步兵师,第一次通过我军运用国产舟桥装备器料,第一次在长江下游架没的浮桥,不仅在我们师的历史上,就是在我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演习结束后,我们师机关认真总结了这次部队通过浮桥的体会,探索它和其它机动样式具有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织计划复杂。渡江前、渡江中、渡江后,这三个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渡江前要收得拢,渡江中要通得快,渡江后要撒得开,因此,在组织计划时,要把各部队开进的路线、编队地点、通过出发线的时间和顺序,车辆和单位间隔、指挥方式、信(记)号等要素,进行科学安排,周密计划,才能争取时间,保证渡江有条不紊。

  (2)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指挥渡江的合成军指挥员,要提前与舟桥部队指挥员取得联系,相互介绍有关情况,如通载部队的单位、装备、到达时间等,浮桥的有关技术性能,渡场有关设施的位置及作用、勤务保障情况,通载要求等。并尽可能共同组织对两岸渡口进行现地勘察,做到心中有数,这在夜间渡江时尤为重要。

  (3)组织周密的调整勤务和通信保障。部队在渡江时,可能会出现下述几种情况:部队拥挤、道路阻塞、行动脱节、指挥联络失灵等。这就要求周密地组织好调整勤务和通信保障,对重要地点和路段的调整勤务,必要时首长要亲自组织。指挥方式主要以小功率电台使用简易信号为主,同时辅以其它简单便行的方法。

  (4)加强对空掩护,防敌空袭。战时渡江,人员装备多,行动集中,浮桥目标固定,不易荫蔽,是敌空袭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要预先制定各种保障预案和应变措施,做好各种应变准备,特别要组织好严密的对空掩护火力,才能减少部队的损失,确保顺利渡江。

  这次演习《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新华日报》、《半月谈》等报刊都刊登了演习报道。下面将《半月谈》杂志刊登的报道附录如下:

  钢龙锁大江 天堑渡若飞

  --我军利用浮桥横渡长江目击记

  34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升帆操浆,横渡长江,创造解放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年9月的一天,在当年万船齐发的长江下游某地,记者目击了一幕现代化的渡江场景。

  一道长达1312米的钢铁浮桥,如巨龙--般横卧在长江上。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师的车队,正在桥上由南向北浩浩荡荡地开进。湍急的浪涛拍打着浮桥,发出阵阵轰响,而一辆辆罩着伪装网的指挥车、载重车、修理车,一门门威武的火箭炮、高射炮、榴弹炮在宽阔的桥面上如履平地。远远望去,桥下浪花万朵、白练千条,桥上绿色的车流滚滚向前,十分壮观……

  然而就在刚才,这里还是一江激浪,南北相隔,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呢?

  上午6时许,四颗白色信号弹划破宁静的晨空。隐蔽在大江两岸的艘艘门桥,成梯次队形劈波靳浪,逆流而上,驶向江面宽阔、水深浪大、流向复杂的架桥点。如何征服长江天险,保障部队机动和南北交通,是我军现代化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江面指挥所的遥控指挥下,门桥分成两路,迅速准确地分别与南北栈桥连接起来,不断向江心延伸。合龙口越来越小,长江像一头猛兽被激怒了。当最后一艘门桥靠近豁口时,正值长江退潮,江面风力和流速增大,巨大的湍流向门桥冲来。浮桥的闭塞是架设作业的关键。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刻,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指战员,操纵着现代化的装备,充满信心地与江流顽强博斗。门桥终于一次进入,一次靠上,一次连接成功,全桥架通比预定时间提前了50分钟。

  大江被锁住了,钢铁巨龙向人们展示出雄壮英姿。桥上秋风瑟瑟,桥下江水茫茫。记者站在桥头观看现代化装备的庞大车队隆隆驶过。随后,某师指战员在师长和政委带领下,成六路纵队快速向彼岸挺进。在清脆的马蹄声中,训练有素的骡马分队走到了浮桥中心,在驭手们的精心指导下秩序井然。当坦克分队通过浮桥时,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压过了江涛的喧嚷声,桥面虽被沉重的车体压得略有起伏,但桥身巍然矗立……

  钢龙锁大江,天堑渡若飞。部队比预定时计划提前两个多小时顺利渡过长江。在北岸,曾指挥部队用人渡、舟渡等办法与长江天堑作过多次较量的全国战斗英雄,南京部队副司令员张明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一个师过长江,当年渡江战役中要十多个小时,而现在利用浮桥过江,只需要--小时多点就可以了。渡江胜利纪念牌上的两面风帆,既是历史的记录,又是历史的陈述。如今现代化装备为我们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插上了双翼!”

  据当时的舟桥旅旅长,后任军区工程兵部部长的李彩銮说:“839演习”轰动了全军,也震撼了世界。我军情报部门告知,《美国之音》率先广播了“中共部队”在长江作检验性架桥训练的消息,日、港、台的报纸也都在笫一时间登载了这一消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