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参加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座谈会

  作战指挥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高强度、大难度、复杂恶劣环境中的实战化演练,是作战指挥能力最终形成和强化的必经之路。

  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确立后,各院校认真贯彻军委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思想,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大批改革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总结交流经验,部署“九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任务,总参谋部于1996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座谈会”。

  我院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力量,进行经验总结和文字工作准备。开始总参军训部通知要派人来学院检查准备工作情况,根据准备的质量确定是否在大会上发言。后来又通知说,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南昌陆院在教学改革中做了不少工作,确定在大会上发言,希望要认真准备好。这对我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在大会上发言好,能够在大会上展示我院的教学改革成果,体现南昌陆军学院的精神风貌。这一责任全部落在我的肩上。在准备会议发言过程中,由教务处吴海平副处长组织机关人员对学院“加强学员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充分总结。

  为了集中精力进行准备,我躲在图书馆的一间有空调的房间,一方面是为了回避干扰,另一方面是利用这里有空调(我们院领导的住房和办公室都未装空调)。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改革成果,我请电教中心的同志将我的发言内容能用多媒体画面展示的尽量用画面展示。为了检验发言效果,我在准备好的基础上,请有关部门领导来审查,请大家提修改意见和建议。

  10月20日上午大会发言,我被安排第四个发言,前面发言的同志多数是读发言稿,也有少数同志用幻灯打出发言提纲,极个别同志用多媒体画面配合发言。我在发言时,因为稿子我己背熟了,基本是脱稿发言,我时而面对多媒体画面作介绍,时而面对大家讲做法,谈体会,既生动又形象。讲完后获得与会者满意的掌声。

  上午的大会发言后,总参军训部副部长于清洁同志对我说:“你的发言太好了,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我们只有南昌陆院的发言稿没有来得及审查,结果我们最担心的反而是讲得最好的”。部长杨金池说:“你的发言不仅质量高,而且生动形象,从大家的掌声中可以看出很受欢迎。”广州体院的张院长对我说:“你的发言很实在,你们南昌陆院的教学改革搞得很好,很贴近部队实际。”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教学改革的肯定,是对学院的鼓舞和鞭策。学院的《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被三总部评为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的发言题目是:“立足战区,深化教改,强化学员作战指挥能力培养”。发言稿被刊登在总参谋部军训部编印的《全军院校教改座谈会经验材料汇编》中。现摘录如下:

  注重学员作战指挥能力培养是我院的办学传统。我院所在南京战区位居东南沿海战略重点方向,濒临海峡,处在军事斗争的最前沿。战区部队平时维护祖国统一,对台保持适度军事压力,战备程度高;战时遂行高技术条件下的渡海作战任务,要当先锋打头阵。我院学员任职重点在一线部队,有的远在南沙群岛,军事斗争环境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他们不仅要有忠于党、忠于人民、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善于管兵训兵,更要有一声令下带领部队攻得上守得住的作战指挥能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确立后,为适应战区需要,我院在全面打牢学员素质基础,提高任职能力过程中,突出指挥现代战争能力的培养,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加强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研究,实现目标到指标的转化

  作战指挥能力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它既不是单一课程所能培养的,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它不易量化,难以控制。因此,长期以来定性要求多,量化指标少,始终是一个软指标。为掌握作战指挥能力培养主动权,我院立足战区作战、分队指挥,从基础人手,首先下大力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要求、明确规格、明确过程。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指标,为施教、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

  (一)把握战区分队作战特点,明确要求

  准确把握高技术条件下分队作战特点是培养作战指挥能力的前提。通过对战区未来作战任务的不断理解,在对战区战场环境、作战对象的深入研究中,我们感到,与以往作战相比,战区分队作战呈现“四个增强”新特点:一是技术对抗性增强,毁伤精度提高。分队将始终处在密集的高新技术兵器监视打击之下。二是复杂性增强,行动难度加大。作战主要在敌设战场、生疏地形、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中进行。三是多样性增强,任务广度拓宽。在战役攻势行动中,分队可能承担各种条件下的多种作战任务。四是连续性增强,战斗密度增加。突击上陆后的部队背水攻坚,无处休整,必须持续大强度作战。通过对战区分队作战特点的分析,不仅使我们明确了学员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深化了我们对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

  (二)建立作战指挥能力结构模型,明确规格

  高技术条件下战区分队作战的“四个增强”新特点,决定了分队作战指挥能力的基本规格。为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入研讨,集中院内外专家、学者和部队意见,采取系统控制方法,经过不断调整完善,构建了分队作战指挥能力的“六项三级”模型……

  (三)遵循作战指挥能力培养规律,明确过程

  在建立模型明确规格的基础上,为加强对作战指挥能力培养过程的有效控制,我们对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了整体设计,明确了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及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学员全期培训各阶段不同特点,我们将作战指挥能力培养划分为基础训练--专业应用--巩固强化三个阶段,逐段明确能力培养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活动,打牢作战指挥能力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应用阶段,主要通过野外训练活动,逐级、分题、分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主要通过实兵、实装、实弹、实爆演练,强化作战指挥能力。全过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从专题到综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形成了较完整的作战指挥能力培养体系。

  反思教改实践,我们深刻感到,虽然作战指挥能力不能完全量化,一个模型和过程也难以包容一切。但是,通过“三个明确”,实现从目标到指标的转化,较好地解决了任务不清、内容分散、过程无序、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将作战指挥能力培养要求伸入到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

  二、适应作战指挥能力培养需要,形成课程教学合力

  作战指挥能力首先是综合素质的反映,综合素质的构成又决定于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突出了三个重点,即以优化与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改革指挥应用方法训练为重点,以战法研究方法训练为重点。努力在教学内容上形成基础、应用、发展相协调的课程系列。

  (一)优化基础理论教学内容

  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迁移性,既是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生长点,又是增强学员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的前提条件。在优化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过程中,我们坚持突出和加强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原则,致力打牢四个基础:以思维、运筹为重点,打牢谋略基础;以军事思想、战术理论为重点,打牢战法运用基础;以方法研究为重点,打牢分析决策基础;以数理机电知识为重点,打牢军事高技术基础。

  (二)改进指挥应用方法教学

  指挥应用是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针对指挥应用方法可变性强的特点,我院在追踪军事理论、高科技的发展,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新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适应战区作战变化,改进指挥应用方法教学。按照分队战斗指挥的一般规律,突出战区分队战斗指挥的特殊要求,努力形成以战区作战任务为重点的战术指挥应用方法训练体系。

  (三)加强研究发展能力培养

  院校教育不是一次性终身教育,学员胜任未来作战的组织指挥知识不可能在学院全部包下来。时代、科技在发展,作战理论、武器装备在更新,院校教育训练内容在不断老化。适应军事斗争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研究发展能力。为增强学员自我更新知识能力,我院以战法研究为龙头,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着力使学员掌握科学研究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是以作战对象研究为突破口,加强战场环境、编制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法和战斗特点教学,使学员熟知对手。二是利用外军研究成果,以战法研究为核心,加强对策性研究。立足战区分队作战任务,突出攻势行动背景下的“四种纲目”、夜间战斗等重点课题研究。三是在战术教学中及时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不仅使学员掌握战法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学会战法研究方法。

  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实践证明,知识不仅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更是基础。能力结构的实质是知识结构的转化。因此,学员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对学员作战指挥能力形成产生着直接的制约作用。我们的体会是,作战指挥能力培养必须从课程体系的优化开始,以教学内容为入口,加强基础、突出主干、注重发展。

  三、突出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特点,探索训法改革路子

  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实战化演练是和平时期转化作战指挥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增强学员实战指挥能力,近年来,我院坚持训战结合的原则,努力探索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的训法改革路子,缩小平时训练与实战要求的差距。加大实战化演练的强度、难度,使学员作战指挥基础理论和指挥应用方法在浓化的“战场环境”中转化为指挥能力。

  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大力开展电化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以实兵、实装、实弹、实爆的实战化演练为主要方法,在训练手段上注重模拟,着眼高技术条件下东南沿海战场环境,按实战要求,作战对象特点,组建模拟分队,研制了一批代用器材、音响器材与标示器材;在场地上模拟战场环境;在训练形式上注重对抗。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实战要求,坚持在生疏地形、复杂环境中行动,提高学员快速熟悉生疏地形全貌,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保证实战化演练贴近实战,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一线保持了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员队伍,特别是战术教研室,到目前为止始终保持在10-30%左右。

  长期实战化演练的实践对我们的启示是,虽然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大强度、大难度、复杂恶劣环境中的实战化演练是作战指挥能力最终形成和强化的必经之路,是其它任何形式手段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不能因强调基础而被削弱,还必须根据战争需要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

  三年来,我院通过教学改革在学员作战指挥能力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部队反映我院毕业学员“军味”足、“野味”浓。在战区近年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所属一线分队指挥员、师团作训部门参谋人员大都是我院毕业学员,他们参与制定行动方案,具体组织分队演习,表现了良好的组织指挥素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