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五四”运动在上饶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上饶人民也从此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5月中旬,上饶县各界人士在城内女昌宫,举行了第一次爱国运动示威大会。到会群众一千余人,会上信江中学校长方孝宽讲述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详细介绍了5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天安门,并游行示威,反对卖国贼的爱国运动,这次行动遭到了卖国政府武装镇压,并逮捕了大批爱国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更激起了到会群众的愤慨,会场上立刻掀起了沸腾的怒潮,这是每个爱国者所不能容忍的,到会的群众高呼口号,自觉地组成了游行队伍,上街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群众愤怒地高喊:“打倒卖国贼”、“取消21条不平等条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等口号。这是上饶人民公开喊出反帝、反封建的心声,它代表着上饶人民新的爱国主义意识的觉醒。

  上饶人民爱国运动的怒涛,猛烈地冲击着反动卖国贼和一切封建势力。伪县知事史玖龙和军阀爪牙贾连长,在群众游行以后,立即向信江中学提出停止学生运动的警告,不许扩大宣传。热血的爱国青年根本不理睬军阀的“警告”和阻挠,反而更加激起了学生和群众的愤恨。青年学生继续组织力量,走街串巷演讲,痛述国耻,并把反对卖国贼的意义编成歌,唱给群众听。暑假中,信江中学又组织了学生宣传队--“十人团”,先后到广丰、玉山、铅山、横峰等县去宣传,把“五四”运动精神,传遍赣东北大地,极大地激发了赣东北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决心。

  “五四”运动之后,一批上饶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愿望离开了家乡,前往南昌、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求学。他们探索过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终于找到了革命救国的光明道路,当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就不再彷徨、不再忧闷,而像一团炽热的火,投入到工农民主革命运动中去燃烧。1924年,中国共产党江西支部成立后,南昌的各种群众性的革命组织纷纷建立。我县在南昌的学生徐明高、游秀伯、杨六膺(徐明高同志,是我县最早参加党组织的革命者,南昌“八一”起义时曾任朱德总司令秘书,后在海陆丰牺牲),在方志敏,黄道等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改造社”和学生会工作。初步受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这些青年学生寒暑假回来,带来了不少的进步书刊,并在知识分子中广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积极参加工农运动,作了前期思想准备。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上饶县人民开展的革命斗争

  一、上饶人民反军阀混战的斗争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起到了根本性的变化,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上饶人民响应党的“二大”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积极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并在党的“三大”提出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指导下,提高了认识,也学到了一些斗争经验。1924年大革命运动到来时,全县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取得了一些胜利。

  1924年4月29日,盘踞在福建的军阀臧志平、杨焕朝率部二千余人投奔浙江督军卢永祥,来到了上饶城郊罗桥一带,声言要借道上饶城,通知守城的王麟庆部(也是军阀)迎接。王部以“守土有责”为词,拒绝臧杨部队过城,并作好迎战准备。而臧杨以武力自恃,非过城不可,一场军阀混战,即将在上饶县境内展开。战争和死亡笼罩着全城,上饶全城人民坚信,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反对战争,制止混战。并作好反对战争的准备工作。一、全城关门闭户,个个留守家中。二、组织民众代表,并推选左左明(左是医院院长,红十字会的负责人),代表全城人民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表明反对战争,坚决保卫上饶县城的态度。向军阀双方进行了不调和的谈判和斗争,晓以大义,明以利害。经过激烈地谈判和斗争,王麟庆部首先被迫接受了人民的意见,退驻城内,按兵不动。最后臧杨军阀也被迫接受了“绕城而过”的建议。上饶人民团结力量,反军阀混战的态度和决心,终于制止了一场军阀混战,取得了反军阀混战的胜利。

  二、上饶人民积极声援“五卅”爱国运动

  1925年5月,上海反英反日的大罢工,卷起了全国革命的大风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饶的爱国人民在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帮助下,成立了沪案交涉上饶后援会,并在全县各界广泛举行抗议和声援座谈会的基础上,于7月初,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游行。“打倒帝国主义”、“抵制英日仇货”、“为顾正红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云霄。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声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斗争。在罢课斗争中,回到上饶县的青年学生徐明高、汪佑春等人也投入到江西民主革命斗争洪流中。1926年冬,他们在南昌由方志敏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省立第十中学(“五四”运动后信江中学改名)学生充满爱国热情,在县沪案交涉后援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示威游行活动。学校宣传队在城内各街道及公共场所,进行了流动演讲和宣传演出,然后组织了宣传小分队,分头深入到上泸、应家、郑坊等乡村进行宣传演出,向农民讲述了英帝国主义在南京惨杀我国工人顾正红的残暴行为。

  县后援会仇货调查组,在全县各百货商店,普遍进行了一次英日仇货登记,并在各运输码头进行了检查。商家和群众经过宣传教育后,对帝国主义的暴行,表示万分愤慨。自动交出英日仇货,并坚决表示以后不再贩卖仇货,和全国人民一道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上饶人民抵制仇货,是声援“五卅”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场包括抵制仇货在内的整个声援“五卅”运动斗争,对后来上饶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壮大产生重大影响,为支援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樟涧人民反饥饿的斗争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上饶县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1926年,正值青黄不接时,多数农家已断粮。怎样度过饥荒?是穷苦农民历年来很难熬过的时期。

  樟涧村的穷苦农民,三五成群到望仙的祝狮村去买稻谷度饥荒。大地主汪日春,想尽办法来剥削和压迫穷人,掠夺钱财。一方面,故意不卖稻谷,而是将稻谷加工成糙米出售,利润高又可得现钱;另一方面,又暗中勾结和唆使当地流氓,在路上设卡,以阻止米谷出境为由,没收了糙米,这对缺粮的农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财去粮空,消息传来,樟涧村的人民惊恐万状,反抗的怒火在胸中燃烧。

  贫士周铭三,主动走上反饥饿的斗争前列,一面号召本村群众必须赶快团结起来,用武装斗争打击地主恶霸;另一方面,写信给洲村、小东坞、姜村各地的学生,要他们发动本地群众声援,参加反饥饿斗争。农历五月十一日早上,各地群众700余人,横刀挑箩,齐集田坂。周铭三、周志强二人发令出发,群众队伍浩浩荡荡冲进祝狮村,大地主汪日春、汪草包等,闻风而逃,愤怒的群众打开地主大门,开仓量谷。这天人人满载而归,共挑稻谷六百余担,樟涧人民用武装斗争战胜了饥荒。

  在樟涧人民反饥饿斗争中,一批接受过进步思想的青年,勇敢积极地组织参与了斗争,使反饥饿斗争取得了胜利。在斗争中,人民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去反压迫、反剥削,打倒地主、土豪劣绅和一切剥削者。

  四、国民党上饶县党部成立及改组

  1926年10月,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北伐军攻占了上饶城,军阀孙传芳部下谢文炳、刘志陆弃城而逃。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派政治干部韩铨丰出任上饶县临时县长,组织国民党临时县党部。这时,上饶政局非常混乱,地方各派绅士纷纷争夺政权,大劣绅林中桂任上饶县党部组织员,开始筹备临时县党部。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方志敏同志,鉴于上饶环境复杂,缺乏革命基础,于11月底,先后派出了国民党左派分子龚竟志、游秀伯、杨大膺三人来上饶,改组国民党上饶县党部,龚竟志先到上饶,对国民党上饶县党部进行了改组,委员中大土豪、大劣绅占优势。以游秀伯为首的改组后的国民党上饶县党部,撤消了龚竟志的右倾领导权,清除大劣绅林中桂出党,改组后的党部成员,大部分是小知识分子、中小学教员。改组后的国民党上饶县党部,根据省党部的指示,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并建立了县总工会,下设木匠、石匠、码头、缝纫等工会,县农协会,妇女解放协会,商民协会等群众组织筹备处。

  国民党上饶县党部,是以小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组成,其中没有中共党员(当时上饶县没有中共党员)参加,战斗力不强。县党部几经改组后,1927年2月我党就派黄道、邵式平、胡德兰三位同志前来上饶中学(原第十中学)工作。黄道、邵式平、胡德兰三同志来上饶后,非常关心上饶县的革命工作。邵式平、胡德兰两同志,亲自到县农协筹备处参观指导工作。黄道同志曾到县党部作过“剩余价值论”的演讲。并多次激励县党部农民部部长邓壁贵:“做革命工作不可胆小,我们要以赤色恐怖来打退白色恐怖,我们应该是牺牲奋斗救中国”。

  国民党上饶县党部的成立和改组,由于经常得到黄道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做过一些革命工作。县党部的成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果,有力地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上饶的形成和发展。

  五、上饶中学的“黄金时代”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升起了希望的曙光。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上饶中学(原省立第十中学)的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孔孟思想受到了冲击,青年学生开始探寻新的思想支柱,新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在上饶传播。上饶中学已成为赣东北第一个宣传民主和现代文化的阵地。但因没有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作具体领导,人民民主革命力量不强。

  1927年2月,党为了在上饶建立革命据点,培养革命干部,派黄道、邵式平、胡德兰三同志前来上饶中学工作。这时学校行政领导改为委员制,校委会委员长俞谟,委员方铭竹、蒋穆修、龙松泉等。他们都是倾向革命的进步分子。黄道同志来校后,担任高中部主任(当时学校分为高中、高师、初中、农村师范、小学五部),邵式平同志担任高师部主任,胡德兰同志在小学部工作。学校行政工作在黄、邵、胡三同志的帮助下,一切按照党的方针路线办,学校充满着革命朝气。1927年2月至4月这段时间,便是上饶中学校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

  这段时间在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主要有:

  (一)利用纪念周集会,向学生讲述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揭露帝国主义、地主官僚、新老军阀的罪恶,并公开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

  (二)组织和健全学生会,加强学生会的领导,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宣传革命道理,提高群众认识。

  (三)建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由黄道同志亲自领导,吸收了进步学生黄贤度、连炳松等四十余人参加。发给有关农民运动方面的小册子,加强马列主义宣传,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革命力量。

  (四)在教学中,大力提倡新文化,灌输革命新思潮,鼓励学生阅读新书报,写白话文。

  (五)团结进步教师,争取中间力量,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暗示“要革命快到左边来”。

  两个多月中,上饶中学的革命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全校师生在黄道及其他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下,普遍地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充分地发扬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旧学派的封建残余势力全部被压倒。但由于时间短,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尚未来得及开展。4月初,黄道、邵式平、胡德兰三同志,因上级工作需要,调往南昌。

  4月中旬,国民党右派分子李烈钧,逃窜到上饶。上饶的革命因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斗争由公开转入隐蔽,一批进步教师和学生遭到追捕,相继离开了学校,上饶中学的黄金时代,暂告结束。

  上饶中学的黄金时代,表面看来虽结束,但黄道、邵式平等同志播下的革命火种,深深地扎根在进步师生的心中,鼓舞和激励进步师生投入到工农民主革命运动中去。

  第三节 李烈钧在上饶另立“江西省临时省政府”

  1927年,南昌人民在中共江西区委的领导下,在南昌举行了“四二”暴动,反AB团斗争,活捉了一批AB团分子,斗争取得了胜利。由AB团把持三个月的省党部宣告覆灭。4月3日,南昌各界群众举行庆祝反AB团胜利和向反革命示威大会,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势力,南昌革命群众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

  李烈钧,国民党右派分子,3月已被国民党中央免除江西省政府主席职务。4月中旬,李烈钧在南昌人民庆祝反AB团斗争胜利的欢呼声中,带着一团队伍,逃窜到上饶,依靠反动武装势力,占据上饶城。在上饶县另立“江西省临时省政府”,下设民政厅、财政厅。原上饶县的反动县长蒋芨任民政厅长,上饶劣绅徐薰任财政厅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政治形势不断恶化,上饶的政治形势也逐渐向不利的方向转化。临时省政府在上饶成立后,国民党上饶县党部亦为AB团分子把持。李烈钧有恃无恐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反革命活动。

  (一)在广信府所属各县任意委派县长,巫启瑞被委任上饶县县长,

  (二)恣意派苛捐杂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三)派出大批反革命分子,到处搜捕和缉拿反AB团的进步人士和国民党左派。县党部的游秀伯、邓壁贵、杨大膺等人被通缉,被迫逃到外地,工会、农会、青年、妇女团体组织停止了活动。

  (四)暴力镇压农民运动。

  李烈钧临时省政府的猖狂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起来的上饶县党部被迫解散。上饶面临白色恐怖,连续发生反革命分子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杀害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武装镇压农民运动,迫害农民运动骨干和革命群众。上饶县民主革命运动转入了低潮,由公开转入地下,农民运动也转入偏僻乡村。

  11月,南昌派尹隆举率82团,前来攻打上饶,猖獗一时的反动的李烈钧临时省政府,历时半年,在上饶宣告垮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