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章 党组织恢复与发展

  抗战全面爆发后,上饶各界人士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激发了爱国热情,纷纷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这些团体在有共产党员参与领导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随着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国民党又害怕起来,指使特务破坏了各抗日救亡团体,调动反动武装“清剿”抗日游击队伍,把“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进行迫害。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严重地阻碍了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发展。

  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于1942年6月长驱直入侵占了上饶,疯狂地进行烧杀掳掠,犯下了滔天罪行,上饶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无比愤慨,广大民众奋起反抗,最终把日军驱逐出境。

  第一节上饶县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一、上饶县南乡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闽北,国民党撤走了围攻红军游击队的主力部队,闽北斗争形势好转。在这一新形势下,闽北党组织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出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指示。1937年冬,闽北党组织为了恢复和发展上饶县南乡等地的党组织,就派李天民来到禹溪、毛楼、范家坳一带开展革命工作。

  李天民是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935年后在闽北打过游击。这次肩负着重大使命来到范家坳,通过亲友和革命同志的关系,先发展了欧品三、陈义财等人加入党组织,后又发展了陈仕洪、王真生、赵老三、廖燮等人加入党组织。

  李天民打开工作局面之后,便在柴岭召集欧品三、廖燮等人开会,着重讨论了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发动青年参加抗日军队,向富户募捐支援抗日前线等问题。会议最后按区域划片进行分工:陈仕洪前往金钟山、徐潭等地活动,欧品三前往四十八都一带活动,廖燮前往树坪一带活动,李天民负责全面工作。陈仕洪、欧品三、廖燮三人按分工前往活动区域,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不久便在船坑、范家坳、甘溪等地动员20多位青年,组织一支抗日军,驻地柴岭,并由李天民领导。同时,甘溪、金钟山、铁山、四十八都等地党组织也得到恢复与发展。

  随着抗日运动的高涨,许多爱国青年在共产党的抗日宣传下,踊跃报名参加抗日军,使抗日军由原来的20多人快速增加到100多人,抗日队伍日益壮大。由于队伍扩大,抗日军驻地便迁至甘溪。

  1938年初,李天民等人率领抗日军100多人,开往铅山石塘整编,编入新四军三支队五团。这支队伍于1938年2月正式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李天民在那次率部整编后,便留在那里参加了黄道主持召开的秘密会议。

  李天民带回铅山会议精神后,于1938年2月,在甘溪成立了中共上饶县委,李天民任书记,下设徐潭、四十八都、铁山、禹溪等区委。

  中共上饶县委成立后,各地党组织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老革命同志,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继续为党工作。1939年秋,甘溪、毛楼、徐潭、铁山、四十八都等地,共建党支部10多个,党员90多人。在李天民等人的努力下,上饶县南乡党组织基本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二、上饶县北乡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1937年冬,中共福建省委派杨良生、丁正松来到碧霞、大坂等地秘密开展革命工作。

  1938年1月曾任区苏维埃主席的余炳慧,从浙江返回家乡,途经横峰姚家源时,遇见苏树德,并通过苏树德与黄道取得联系,得到了黄道提出的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指示。

  第二天,余炳慧回到了碧霞,找到了杨良生、丁正松两人,互相交谈了工作情况和将来的工作任务。不久,杨良生奉命返回闽北,丁正松仍留碧霞开展工作。同年春末,丁正松不幸病逝,余炳慧接过他手中的工作,继续在碧霞开展革命活动。

  2月,余炳慧发展了邱云山,吴成绍等人参加革命。不久,在碧霞外陈村余炳慧家成立了党支部,余炳慧任党支部书记。该支部在当时直接受新四军驻贵溪办事处(赣东北特委)的领导,同时也常与驻扎在铅山石塘新四军通讯处取得联系,从那里拿来抗日宣传标语。一个月后,革命秘密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在库前、碧霞、茶园、王家坝、稠川、左溪等地,恢复和发展了5个党支部,党员有余炳慧、邱云山、潘先功、江右水、谢安石等30多人。

  3月上旬,在碧霞外陈村秘密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到会的有邱云山、吴成绍、李中信、李邦富、潘先功等人。会议重点讨论了党组织发展计划,如何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等重要问题。余炳慧代表党支部号召各位同志,必须要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稳步地、大力地发展党组织。会议最后按区域划片,分头派人包片去开展革命工作。不久,党的秘密组织便发展到湖村、茗洋、双溪、左溪以及上饶县南乡的皂头、应家等地。

  4月,余炳慧、邱云山、吴成绍等人到横峰姚家源参加会议。会议由苏树德主持,会上传达了赣东北特委的指示,即继续发展党组织,争取一部分伪保、甲长,打入国民党内部,继续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坚持革命斗争。

  会后,余炳慧等人回到碧霞,认真地贯彻执行姚家源会议精神,不断地向外发展党组织。由于工作得力,党组织很快地发展到上饶城。

  第二节 中共上饶临时县委和中心县委成立

  一、中共上饶临时县委成立

  自从1938年4月余炳慧、邱云山、吴成绍等人参加了横峰姚家源会议之后,上饶县党组织快速地发展起来。为了加强各党组织的领导,1938年5月,上饶县北乡的各党支部从当时的50名党员中选出13名党员代表,在碧霞外陈村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会上宣布成立中共上饶临时县委。代表们选举余炳慧为书记,邱云山为组织部长,吴成绍为青工部长,谢兆元任交通员。中共上饶临时县委下设5个区:

  一区为上饶城区,区委书记陈绍平。

  二区为应家、皂头、尊桥等地,区委书记潘立仔。

  三区为清水、双溪、罗桥等地,区委书记郭安雪。

  四区为坑口、董团、大地等地,区委书记江右水。

  五区为湖村、茶园、碧霞等地,区委书记李中信。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认真讨论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一致认为:目前在农村,虽然国民党保甲制度严密,但其主力部队,远在前方抗日,这种斗争环境是有利于发展革命组织的。通过分析讨论,代表们更坚定了斗争的信心。

  临时县委成立后,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党组织发展得很快,到1938年10月,发展党员达300多名,建立党支部达20个。

  二、中共上饶中心县委成立

  1939年春,中共福建省委为加强上饶、广丰、玉山、弋阳等县的基层党组织领导,扩大游击根据地,将中共上饶县委改为中共上饶中心县委,领导上饶、广丰、玉山、铅山、崇安等县的工作,中心县委驻地甘溪,李天民任中心县委书记。

  1939年冬,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上饶县,国民党特务、保安队到处破坏革命组织。时任中共上饶中心县委书记的李天民,因思想麻痹,放弃警惕,被国民党乡公所骗去喝酒而谋杀。李天民牺牲后,中心县委书记由陈公生担任。以后,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为了保存革命组织,决定把党组织活动重点转移到偏远山区进行秘密活动。

  第二节 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到上饶

  抗战全面爆发后,上饶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热情高昂,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上海战事爆发不久,国民党第三战区守军不战而逃。1938年秋,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到上饶。从此之后,上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民党次次反共高潮中,受到限制和破坏。

  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他们一到上饶,就勒令上饶抗宣二队、上饶抗敌后援会宣慰工作团等抗日救亡团体,不准随便张贴标语,更不准张贴“抗日到底”的标语。有一次宣慰工作团在灵溪一处墙上写了一条“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标语,遭到国民特务警告。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到来,国民党特务增多,特务组织在各地的监控更严,尤其在抗日力量集中的上饶南乡甘溪、北乡碧霞,派了大批的特务,严密监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活动。

  1939的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唆使特务公开镇压抗日民众,严重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争取抗日救亡动运的胜利,面对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局势,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当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动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斗争口号,继续领导上饶人民,同国民党消极抗日之流,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