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有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必须迎接春夏秋冬。对酸甜苦辣,我们企业家应该当成一种享受,春夏秋冬对企业就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酸帮助消化还杀菌,苦败火,辣刺激,甜增加能量。春天就发展一把,夏天就火一把,秋天就收获一把,冬天的时候就难过一把。我想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留下回忆,这是最大的收获。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 朱新礼
出生年月:1952年5月
创业年龄:40岁
第一桶金:汇源果汁
开创事业: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
创业成就:2009胡润百富榜,朱新礼以3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排名第321位。2010年荣膺“2010年度中国十大风云鲁商”,并获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坚韧之魅。
[创业语录]
1.中国遍地是黄金!机会太多了,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眼光,敢不敢行动。
2.一定要符全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这个企业才能长久。
3.一个人再勤奋,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好的团队。他们都和我一样,爱事业、爱岗位、说到做到、雷厉风行。
4.民营企业过冬,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要学会几个方面,一个要学会看天气,天气是晴天还是雨天,雨天要打伞,晴天要戴草帽。要学会听天气预报,但是预报要辩证地看,不能一味地听。
5.职业和创业不是一件事。如果只是从事一人份职业,你只需做好本职工作,还是有很多时间自由支配。但是创业不一样,创业需要承担很多责任,也意味着要牺牲。
6.只有敢想有创新,敢干有行动,才能满载而归,才能创造更高价值。
7.企业家精神在目前信息发达的时代更重要,社会真正缺乏的主要不是财富,企业家要把创造财富为中心转移到创造价值,不论是对自己的员工,对股东,还是对客户,对社会,也就是说,如果时时刻刻把创造价值放在首位的话,企业才可以有更大的、更长久的赢利。
8.人活着就要奋斗,不奋斗就失去了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与自己斗,与自己的保守思想、陈旧观念斗,与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斗,与悲观失望、怨天尤人斗,与一切错误思想斗。一切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问题,换一个方式、方法对待和解决问题。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奋斗过程。
[创业小传]
1952年,朱新礼出生在沂蒙山区的沂源县东里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父亲是一个读旧私塾出身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曾随解放军南下做财务工作,后来回到山东老家当农民。朱新礼也算出生在穷山村里少有的书香门第。
朱新礼小时候,正赶上20世纪60年代那段艰难的岁月:“大跃进”、“浮夸风”、自然灾害……这些自然、人为因素引起的灾难,使百姓的生活异常艰难。在朱新礼的家乡,老百姓家家都很贫苦,半夜里常常听到孩子因吃不饱而哭闹,男人、女人因对生活无助的叹息声。一切能吃的树叶树皮都被人们吃掉了,村子里一年四季见不到绿色,农民们“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怎么过。”这些耳闻目睹的疾苦,在朱新礼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让他深深地认识到了穷苦给人们带来的磨难。也是在那时候起,朱新礼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为农民做点什么,让农民能够吃饱穿好,改变他们的生活面貌。
成人后,朱新礼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20世纪80年代,朱新礼曾任山东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总经理、山东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等职,虽然看着名头不小,但总经理当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卖水果。为了当地农民,朱新礼拉着沂蒙山的水果到大城市去,眼睁睁最后卖不掉,卖不掉烂掉了还要交罚款,再拉回来还要交运费,在路边卸也要交罚款,那时候,朱新礼真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这段特殊的经历最早打开了朱新礼的商业思维。领导看他还有一套做企业的办法,就调他到县外经委任副主任。
起步:胸怀天下的使命感
80年代后期,“要致富,种果树”一度成为沂蒙山区百姓的致富之路,但由于交通、信息及加工业的滞后,果农们经常是丰产不丰收,有果子卖不出。有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苹果烂掉,有的把摘下来的果子倒入路边的沟里,有的干脆砍掉山坡上的果树再去种粮,而山坡上种粮又低产,但农民们没有别的办法。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农村的基层干部,朱新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看着很多果农的水果都烂在山里,烂在树上,扔到沟里,他觉得这不仅是一个资源的浪费,更为果农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深感忧虑。朱新礼毅然扔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辞去了干部的身份,决心为广大果农闯出一条致富之路。许多人对朱新礼的下海不理解,亲朋们也都纷纷反对。那时候,作为一名公务员,压力不大,收入也可以。从农村出来的人,能够在政府有一份工作,而且大小还是一个领导,已经不错了。但是,朱新礼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想为社会、为果农做点实事,他想让果农的果子多卖点钱。所以,他毅然地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1992年,朱新礼辞去了公职闯进了商海。多年来和国际国内的水果市场打交道,朱新礼了解到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水果加工的项目,决定从水果加工上入手。
朱新礼买下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当时,罐头厂有110个工人,有20多个人守着一个小冷库吃租赁费,而其余的工人则大都跑到水泥厂做装卸工。已经三年没发工资了。在这个工厂的基础上成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的前身)。朱新礼说是买下了这家工厂,其实打的只是一张保票,当时朱新礼手里也没有钱。他答应用项目救活罐头厂,养活原厂数百号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等条件,这样解决了相关部门的很多难题。接手时,罐头厂的工人们很长时间没发工资了,吃饭的钱都没有,就别说生产了。工厂是拿到手了,但是,如果不能尽快地见效,也会是死路一条。
上世纪90年代,碳酸饮料大行其道,朱新礼看中的却是果汁市场更广阔的前景。
汇源成立以后,朱新礼决定转产果肉饮料。没有钱没法进行生产,怎么办?朱新礼想去银行贷款,因为原来的欠债,银行担心他还不起,不贷给他。朱新礼在县外经委任副主任时,了解到有一种叫补偿贸易的方法,可以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通过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朱新礼决定试一试。他联系到外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德国水果加工设备在汇源安家落户。而后,朱新礼又高薪聘请了一位德国食品行业的工程师,专门帮忙把关工艺、化验和检测。
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新礼的工厂开始安装设备,生产产品。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正在这时,朱新礼听说德国将连续举办两次国际性食品博览会。因为没钱买两个人的机票,朱新礼连翻译都没带,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住的那个宾馆里早上吃饭不要钱,就狠狠地吃。中午不吃饭,晚上就吃煎饼。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外国公司。当朱新礼把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拿回来时,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这时候,朱新礼开始安排工厂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生产。
1994年,汇源公司已经拥有了5条生产线,初具规模,产品也逐步打入北京及各大城市,事业蒸蒸日上。初尝胜利果实,朱新礼和工人们看到了希望。为了使企业能得到更快的发展,朱新礼决定到北京创业。
亲朋和员工十分不理解:刚过了几天安稳舒服的日子,又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创业,岂不是冒险!但朱新礼有他的想法:要想为广大果农带来更多实惠,就要把事业做大;要想把事业做大,就要走出大山。
创业能否最终成功,跟能力和智力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但其中创业者的使命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创业者胸怀天下、造福苍生的使命感,才是激烈自己不断创业的持续驱动力。
发展:选择适合创业的基地
1994年,朱新礼带领不到3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顺义安营扎寨,成立了北京汇源集团总公司。北京独特的地理、交通、信息、人才、市场优势,是创业者一展身手的最好选择。朱新礼知道,到北京创业,风险肯定有,但他更懂得怕风险就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的道理。用朱新礼自己的话说:“在北京创业的日子里,我们30多个人,夜间是车间工人,白天是营销人员。几辆老掉牙的破旧面包车,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虽然困难重重,我却信心百倍。因为我坚信我的选择,坚信我的产品。”
创业初期,朱新礼提出了“勤奋、务实、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勤奋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从创业开始,朱新礼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星期天,每年除夕夜都是在车间和员工们一起度过。
每到水果盛产季节,前来送果加工的车队排起了长龙,大清早朱新礼就和员工一起去卸车;每到发货高峰时,深更半夜朱新礼也和大家一起去装货;出国参加食品展时,朱新礼与同事们一起布展,忙得一头汗水。这使外国公司深感疑惑:这难道就是汇源的总裁?
在陕西咸阳建一个投资过亿的工厂,外国人预言要4个月才能安装投产的设备,朱新礼带领着员工仅用40多天就完成了。从签字到建成投产,才半年多一点,被中外同行誉为神奇的“汇源速度”。
在北京,朱新礼的公司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当时汇源的经营压力非常大。由于当年“三角债”现象比较严重,搞得很多企业资金紧张,汇源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如何度过这个危机,头脑聪明的朱新礼“创造”了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用自己的货物去打广告。通过这种易货方式成功地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汇源果汁的广告,在广告的强力拉动之下,汇源果汁很快火了起来。
后来,“易货”成为汇源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时至今日,广告圈的人大都知道,和汇源谈广告,很难拿到现金,汇源专门有个“易货部”,主要是利用库存货物整合广告资源。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汇源果汁”终于叩开了北京市场的大门。从此,汇源的名字叫响了京城,叫响了全国,叫响了世界。
1997年,汇源集团以7000万元的价位中标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成为第一个跻身“黄金播段”的北京企业,令行业内外的许多“大腕”们刮目相看。从此“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这句广告深入人心。
随着汇源集团名声变大,随之汇源集团面临着进一步的合作发展的问题。1998年以后,各地政府、企业、甚至国外企业来找汇源投资、合作的络绎不绝。对此,集团内部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审慎行事,稳扎稳打;一种是快速出击,加快发展。在涉及到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朱新礼也在考虑也在不停考虑企业下一步的走向。这个选择是很艰难的,因为涉及到企业的未来。
朱新礼到全国各地去考查,看到了长白山区那漫山的苹果梨,看到了山西右玉那殷红的沙棘果,看到了河北保定那一望无际的草莓,看到了重庆那几十万亩柑桔林。朱新礼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和激情。朱新礼了解果农,知道那种丰产不丰收的滋味,了解他们渴望脱贫致富的心情。于是,朱新礼带领着汇源集团,先后在经济欠发达的河北保定、山西右玉、吉林延边、湖北黄冈、陕西咸阳、重庆万州等地投资建厂。
不论是创立什么类型的企业,不论我们选择什么项目,地点的选择都是决定成败的一大因素。从小的方面说,比如以门市为主的零售、餐饮服务业,店面的选择更往往是成败的关键。许多时候,店铺未开张,就先决定了成功与否的命运。可以说,好的选址等于成功的一半。从大的方面说,资源环境、人文环境、软环境、物流环境等等也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成功:慎重引资,化解危机
随着汇源的扩大,企业能否再跃上一步,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解决汇源发展急需的资金问题,2001年,朱新礼不惜出让51%股权引入德隆集团。2001年3月,与德隆集团合作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德隆集团的加入,为汇源注入了大笔的发展资金,对汇源的关键一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这笔资金,汇源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
但是,到了2003年,朱新礼敏感地意识到德隆集团陷入资金链危机,在两天时间内筹到了7亿元的收购资金,现金收购德隆股权,在“德隆崩盘事件”发生前惊险跳出,重新将汇源收入怀中。汇源也因此成为最早,也是唯一“全身而退”脱离德隆系的企业。这场危机的化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业内对于朱新礼敏感的危机触觉和果断的回购行动感到惊叹。
在与德隆合资时期高速扩张两年后的汇源,即便摆脱德隆,资金也很困难。重新引资成为朱新礼的新课题。
在这一轮引资中,有意者不乏达能集团、统一企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外资巨头。当时,前来与朱新礼商讨的各路人马纷纷而至。因为有了德隆经历,朱新礼这次变得小心翼翼。他提出了,“合作先于上市、产业投资人先于财务投资人”的思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朱新礼最终选择的是来自台湾的统一企业。2005年3月,汇源与统一企业组建汇源果汁控股公司。统一企业以约2.5亿人民币的代价,持有合资公司5%的股权。
2007年上半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受到了香港及全球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融资24亿港元超过预期,至今市值已过百亿。
朱新礼是一个资本运用的高手,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化解危机的企业家,更是一个实干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汇源能存活下来,而且发展到今天,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人的性格,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性格。”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战略决策、资金链、产品质量、人事变动等等原因容易出现危及企业发展的情况,企业在发生危机后,如何及时是化解危机,体现了管理者的智慧。当然,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防范风险的发生。真正做到平时预防危机,出现危机后有条不紊解决危机!
今天的汇源,在全国各地创建了30多家现代化工厂,已成为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汇源带动了整个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加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帮助百万农民奔小康。
[创业启示]
创业有道。成功的企业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阐释着他们的创业之道。百度的李彦宏说,创业过程除毅力等因素外,更要掌握技巧,学会方法;苏宁的张近东说,敢想敢做是创业的前提;蒙牛的牛根生说,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
朱新礼辞职下海,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创业路。面对今天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于苦难及失败的担心与恐惧,朱新礼曾鼓励他们大胆行动,勇于挑战自我,把困难、失败看成创业路上的财富,在困难面前保持斗志与自信。
今天的时代是创业的时代,创业之路艰险无比,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如其来的危机,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应该说,一个创业者,是踏着危机的脚步去创富的。危机,有危险也有机会,怎样化解危险,怎样利用好机会,这需要创业者的勇气、知识和智慧。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即注意防范危机,也善于化解危机,当企业面临危机时,借退蓄力,借退蓄势,为下一轮竞争做准备。
§§第五部分 房地产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