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文化艺术

  本栏编辑 朱岳

  综述

  文化体制改革焕发新活力。全省81家国有文艺院团,保留1家,撤销5家,划转4家,其余71家全部转为企业。全省国有院团3378名职工,提前退休813人,调转1393人,转企1172人。省直5个院团参与改制的481名职工,提前退休195人,调转60人,转企226人。没有出现一起越级、越系统上访。2012年,全省72家国有院团、200家民营院团演出场次1.5万场,服务群众800多万人次,演出票房总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省直5个改制院团全年下乡演出821场,增长300%;商业演出1147场,演出收入1178万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72%、208%。改制后留在院团的226名正式职工和180名聘用人员,仅用8个月(剔除改制前后4个月)时间,演出1968场,人均年演出170场,比2011年人均不到50场,工作量增加3.4倍。一线演员月工资最高近万元,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多,其他演职员月收入增长30%以上。江西艺术剧院与湖南琴岛公司合作项目,共同投资3500万元,打造天天演的节目,预计年票房收入可达3000万元左右。投资5亿元的江西艺术中心,加盟国内国际4个院线,组织演出102场,演出收入达1200万元,提前2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运营目标。江西艺术中心还发挥龙头作用,率领全省90家剧场组建了本省演出院线联盟。

  艺术创作生产取得新成绩。赣州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南昌的歌曲《莲花红、莲花白》获2012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八子参军》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鹰潭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和戏剧类所设全部单项最高奖;萍乡的《法中有情》《将军回乡》《和字歌》分获全国第五届曲艺大赛二等奖和“中国牡丹奖”银奖;江西省群众艺术馆的歌曲《一湖清水》获第四届“江南文化节”全国歌曲征集评选金奖;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群舞《映山红》获“全国文化艺术院校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二等奖。抚州采茶戏《牡丹亭游园惊梦》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中播出;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团第一次代表江西参加央视春晚;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话剧《我是海鸥》在北京南锣鼓巷国际小剧场艺术节受好评。

  文化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九江、宜春、吉安、南昌、萍乡、抚州等设区市的一大批大型文化设施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一大批县市区的文化场馆正在建设或更新改造中。根据文化部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认定江西省市县上等级馆舍104个,比上次评估增加62个,增幅居全国第二;其中一级文化馆25个,全国排名由二十八位上升至第九位;二级馆40个,全国排名由十七位上升至第二位;江西省市、县级馆上等级率达90%,优良率59%,均居中部第一。全省市县两级文化馆的设施状况,由全国中下水平跃至全国前列。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提升。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全年送戏下乡1万余场,自办文化活动5000多场,服务基层群众2000多万人次。全省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服务群众3000多万人次,增长8.2%。“相约春天”公益大展演举办34场演出,85万群众免费享受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情系农民工、放歌红五月”专场演出,江西省博物馆“一月一宝”展览活动,江西省图书馆“读好书”活动,江西省群艺馆“秀美江西”群众美术展,江西画院“瓷画鄱湖”活动,赣州群艺馆开展的“欢乐赣州”,上饶群艺馆开展的“群文讲坛”,九江图书馆开展的“寻庐讲坛”,万安图书馆开展的“金牌读者”,以及景德镇、高安、永新等地开展的特色广场舞等50多个品牌活动,都深受群众欢迎。

  文化遗产保护呈现新亮点。2012年,国家文物局下达全省各类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5亿元,增长57%,其中重点文物保护经费接近2011年的5倍。通过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江西省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28万处,在全国排名由21位上升为11位,成为文物大省。2012年,文化部新批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名,增长56.5%,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全国41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赣南客家围屋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得到文化部批准;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及文化部支持景德镇陶瓷文化建设八条政策已得到文化部批复;万年仙人洞最古老陶片被美国《考古杂志》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2012年全省文化系统管理的文化产业核心层主营业务收入达185亿元,增幅达33.5%。全省文化系统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已建成或已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99个,新增15个,超亿元的33个,新增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6家,新增2家。全省各类民营文化企业4334家,吸纳就业人员18.6万人,总资产311.7亿元,创造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全省文化产业外围层主营业务收入达160亿元以上。

  文化市场出现新变化。2012年,全省演出场次1.5万场,固定场所演出票房总收入达4.48亿元,增长30%。其中:涉外演出58场,700多名境外、国外演艺人员到赣演出;大型演唱会19场,票房1.9亿元;中心城区演出包括江西艺术中心、宜春大剧院、汤显祖大剧院、吉安大剧院等票房收入5000万元;驻场演出包括南昌新中源、星光大道、萍乡新世界大歌城、新余天工大剧院等票房收入3015万元;旅游、景区演出包括实景《井冈山》、情景《井冈山》《印象上饶》《春江花月夜》《神奇赣鄱》票房收入1亿元。演出经纪机构不断增加。截至年底,全省注册的演出经纪机构93家,数量众多的演出经纪机构成为全省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新突破。2012年,全省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实施完成项目90个,是2011年的1.3倍;文化交流出入境1099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其中,派出23项,增长77%;引进67项,是2011年的1.6倍。全省文化单位与境外文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对,实现零的突破。

  (郑志山 胡小庆)

  文学

  “概况”2012年,全省文学界围绕“出作品、出人才”的目标,进一步发挥联络、协调、服务职能,推动文学繁荣。省作协策划“走向田野”文化散文丛书创作。丛书多方面散文化地阐述江西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生成与价值,获得江西省财政厅“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的批准立项。为组织此套丛书的创作出版,省作协多次举办创作座谈会、文学采风活动。旨在弘扬中央苏区精神的《苏区记忆》丛书也在组织创作之中。完成《迎接党的十八大人民日报江西特刊》中的《放歌》版块组稿工作。组织全省作家辛勤创作,写出一系列表达江西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散文、随笔和诗歌作品。十八大前夕,组织《赣南的果实》等一系列唱响主旋律、歌颂新江西的散文作品发表在《光明日报》等报刊。省作协与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打造“跟着文字去旅行”江西旅游散文节目。与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再次签订协议,开展第二期合作,重新激活江西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的运行,进行创作基地挂牌。

  文学创作成果丰硕。长篇小说刘华《红罪》、范晓波《出走》、祝春亭合著的岭南三部曲第三部《大江红船》、温燕霞《半天云》、阿袁《鱼肠剑》、张学龙《龙骨》、褚兢《贪官忏悔录》、程维《双皇》等相继出版。阿袁中短篇小说集《郑袖的梨园》、陈世旭的《一看就是新警察(2)》、樊健军《1994年的寒露风》《走灯》《酒干倘卖无》、陈然《一根刺》、陈蔚文《惊蛰》、阿袁《守身如玉》《米红》等,是中短篇小说中有代表性的文本。陈世旭出版《陈世旭散文选集》和《谁决定你的世界》两本散文集,并在《文艺报》等地开设散文专栏。刘上洋散文《江西老表》在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榜上有名。王晓莉、陈蔚文、范晓波、李晓君、刘伟林、浇洁、夏磊等在《北京文学》《天涯》《散文》等报刊发表了有分量的散文作品。温燕霞、蓝燕飞、陈青峰、周惟、华光耀、肖麦青、杨融等作家出版散文集《客家我家》《暗处的生命》《虚构的出走》《行走赣西:写意萍乡》《赣水童谣》等。夏磊散文《月碎沱江》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程维、三子、林莉、邓诗鸿、龙泉、杨景荣、吴素贞、王彦山等诗人的诗作在《诗刊》《作品》《诗选刊》《星星》《山花》《钟山》《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有的还有诗集出版。江西《21世纪江西诗歌精选》出版,选入116位江西诗人的作品。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创作方面,蒋泽先的《秋杰老师》、温燕霞的《大山作证》、罗旋的《蒋经国早年之谜》相继出版。

  “举办第十届江西谷雨诗歌节暨2012年江西谷雨诗会”4月,第十届江西谷雨诗歌节暨2012年江西谷雨诗会在资溪举行。全省60多位诗人和作家参加活动。诗会举行以“诗歌与青春一起飞”为主题的大型诗歌朗诵会。举办“面向21世纪”江西诗歌论坛,木朵、龚奎林、范剑鸣、林莉、龙安、杨景荣、王彦山等7位青年评论家和诗人作演讲。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商震先生和江西籍京城诗歌评论家谭五昌博士分别作题为“诗歌与生活”“诗歌的当下困境与现实突围”的学术讲座。与会诗人还在大觉山风景区开展诗歌采风活动。

  南昌、景德镇、吉安、上饶、宜春、鹰潭、赣州等地,在谷雨期间先后举办了谷雨诗会。全省有3000余人参加各地主办的谷雨诗会活动。3月31日,作为谷雨诗歌节主题活动之一,一批江西诗人开展清明祭扫戏剧家汤显祖墓园活动。并在各地市同时举办江西诗人祭扫陶渊明、谢灵运、胡铨、文天祥、黄庭坚、辛弃疾、杨万里等历史文化名人墓园活动。墓园不在江西的历史文化名人,各地诗人也以参观纪念馆、走访名人故里的方式开展对历史文化名人的纪念活动。

  “开展“重返红色岁月”采风活动”5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江西省作家协会承办的“重返红色岁月”采风团20余人走进中央苏区赣南,开展为期5天的采风活动。叶辛、关仁山、王松、武歆等20余位作家深入赣州市章贡区、兴国县、于都县、瑞金市、上犹县等地采访采风,参观访问,感受赣州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石兰芳)

  艺术

  “概况”2012年,在中宣部组织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江西省文化厅选送的歌曲《莲花红、莲花白》、戏剧《八子参军》获奖,实现江西歌曲项目获奖六连冠。鹰潭的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和戏剧类所设全部单项最高奖。舞蹈《青花叠翠》获全国舞蹈大赛银奖。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话剧《我是海鸥》在北京南锣鼓巷国际小剧场艺术节受好评。省歌舞剧院和省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团挑选57位演员第一次代表江西参加央视春晚,实现了江西人民30年的春晚梦想。

  “开展文艺创作繁荣工程项目评选工作”2012年,江西省文艺创作繁荣工程收到各类项目60余个,经专家评审,确定江西省歌舞剧院柯骥音乐创作作品集《绿色交响》、江西木偶剧团大型卡通人偶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江西省话剧团小话剧系列剧《错爱》、江西画院江西美术家瓷上绘画作品创作《瓷画鄱湖》、江西省合唱协会合唱作品集《赣风鄱韵》、江西浔欣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大型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萍乡市采茶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萍乡采茶戏《我的父老乡亲》、新余市演艺策划有限公司赣腔歌剧《月缺江湖》、鹰潭市艺术团大型现代畲歌剧《七彩畲乡》、崇义县文化馆情景实景秀《茶寮竹歌》等12个项目为扶持项目。

  “开展“相约春天”公益大展演活动”2月10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的2012年“相约春天”公益大展演在南昌拉开帷幕。活动持续1个月,推出18个剧目,34场演出,吸引观众85万人。其中代表江西最高艺术水准之一的大型风情歌舞《赣风》在江西艺术剧院连演15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流行的小剧场话剧也新鲜亮相。此外,大展演还邀请了代表国家级水平的上海芭蕾舞团到南昌演出“镇团之宝”《白毛女》。

  (匡凯)

  社会文化

  “概况”2012年,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建设。全省各地文化部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农村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其中送戏下乡1万场、自办活动5000多场,服务全省农民2000多万人次。

  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加强免费开放管理,制订《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核要求(试行)》《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图书馆和省群众艺术馆维修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技术培训,购置大量新书(含电子书),开展“读好书活动”和“秀美江西”系列群众性美术展览等服务品牌建设。全省初步形成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欢乐赣州”、万安县图书馆“金牌读者”等一批市县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免费开放工作中,各级公共图书馆开辟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等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业态。全省新增公益性电子阅览室601个,涌现出靖安县图书馆“青少年活动月”等服务品牌。

  实施“两馆”维修改造工程。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保持中部先进水平。继续推进县级未达标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2012年,完成宜丰县图书馆、莲花县图书馆、赣州市章贡区文化馆等26个县级文化设施维修改造,改造面积6万多平方米。年底新安排33个县级馆维修改造开工,涉及维修改造面积5万多平方米。以地方投入为主的南昌市群众艺术馆、都昌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市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超10亿元,年底基本完工。编制省图书馆、省群众艺术馆新馆建设计划。

  “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2012年,启动第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制定第二批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方案。全省新增公益性电子阅览室601个,中央财政下拨资金589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331万元。其中,支持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332个,每个站2万元,计664万元;支持全省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6个,每个1万元;支持社区文化活动室223个,每个7500元。江西省图书馆和南昌市、赣州市、九江市、萍乡市、景德镇市、抚州市、吉安市等8家图书馆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完成十二五期间省市两级资源建设20%的任务。为加快数字资源自主建设,省图书馆启动《红色印记》《赣南客家民居建筑》2个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为配合国家图书馆征集数字资源工作,省图书馆提交一批元数据及对象数据样本。12月,文化部批准靖安县级支中心等7个共享工程示范点,武宁县甫田乡基层服务站管理员李炳南获“文化共享之星”称号。

  “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初步形成”2012年,江西省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赣州)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南昌市社区文化在线、宜春市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探索和总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途径、方式和措施。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一行到江西检查工作,对江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积极评价,肯定赣州市、南昌市、宜春市的示范区(项目)建设中期成果。由省文化厅主办,省群众艺术馆承办喜迎十八大“秀美江西”系列群众性美术展览、“情系农民工”系列演出活动、“全省民间艺术之乡成果汇展”等一系列服务品牌活动。全省初步形成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欢乐赣州”、新余市少儿舞蹈培训、抚州市文化志愿服务、安福县特色乡镇文化活动、吉州区文化馆社区文艺、安源区广场文艺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戴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况”2012年,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启动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成果喜人。实施非遗项目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开展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多种方式,申报并公布江西新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施以全省4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重点、覆盖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工作。发挥影响广泛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势,扩大就业,提高传承人收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全省建有国有或民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79个、传习所110个,比2011年增长22%,改善当地企业和传承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条件,地方传承保护积极性有较大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文化部肯定江西省的生产性保护成果和特色品牌,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江西企业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江西成为全国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2012年以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江西各类木雕、石雕为代表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总量约为30亿元,其中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产值约为24多亿元。

  实施非遗传播工程。全省通过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出、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组织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示范性展示宣传活动。参加年初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展示景德镇陶瓷等江西文化的特色风采,20万观众观看江西展区。春节前省文化厅在南昌天虹商场举办第二届全省迎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商场公益展示活动,近万名顾客观看。开展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暨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江西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挂牌等,各市县组织丰富多彩的展览、展演及展示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

  “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2012年,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和保护成果数字化保护宣传。江西省非遗普查成果数字化建设按市为单位,已完成30万字、3000幅图片的全部编写和赣州市等4个市的资料数字化,为2013年开通网上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奠定基础。对湘东傩面具、万载得胜鼓等13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进行抽查、整改,加强全省对保护规划、保护单位、项目保护方案和预算、经费使用和支持传承人等工作的管理。文化部抽查了景德镇和婺源县的非遗保护工作,给予肯定。

  (戴玉)

  地方志工作

  “概况”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开展。年初,省政府召开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启动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作。截至年底,全省第二轮市县志书已出版发行82部,居全国前列。上饶市在《上饶地区志》初审会后对志稿进行修改;新余市完成《新余市志》初稿,并召开初审会;《抚州市志》自延长下限之后,年内已完成27卷总纂任务,占全书93%;赣州市加快《赣州市志》编修进度,年内完成80%的分纂稿;九江市基本完成《九江市志》资料收集,已进入分口编纂阶段;景德镇市成立工作督导组,并召开续志编修主编主笔培训班,举办续志试写稿研讨会。吉州区启动《吉州区志》编纂工作;铅山县启动《铅山县志(1986~2011)》编纂工作。

  年鉴编辑工作进展顺利。理顺年鉴管理工作,改进编审办法,合理利用人才资源,调动工作积极性,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完善各级综合年鉴编辑任务。《江西年鉴(2012)》在以往基础上,调整栏目设置,增加彩页版面,突出江西地方特色。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把编辑综合年鉴纳入日常工作中,江西省年鉴工作不断走向常态化。全省共有88个市县开展综合年鉴编辑工作,出版发行82部综合年鉴。在市级年鉴编辑工作中,《南昌年鉴(2012)》编纂出版已完成;《景德镇年鉴(2012)》于10月出版发行,发行量创历年新高;《萍乡年鉴(2012)》《新余年鉴(2012)》《上饶年鉴(2012)》《赣州年鉴(2012)》《抚州年鉴(2012)》已付印;《鹰潭年鉴(2012)》进入编校阶段。年内,瑞昌、星子、庐山、昌江、临川、东乡等地启动年鉴创刊工作。

  依法修志取得新成效。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贯彻《条例》和《办法》,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加大指导督查力度。鹰潭市下发《鹰潭市县(市、区)史志工作目标考评细则》,并对《贵溪市志》《余江年鉴》编纂进行指导;吉安市印发《督查与通报》,对全市地方志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信丰县下发《关于规范地方志编纂业务工作的通知》,以规范乡(镇)志和部门志的编纂工作。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新余市对《新余市志》进行初审,泰和县出版《泰和县志(1989~2008)》,袁州区对《袁州区志》进行初审,宜春市对《樟树市志》进行复审,上饶市对《横峰县志(1986~2005)》进行复审,抚州市对《资溪县志(1986~2005)》进行复审。编纂出版一批专志,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出版《章贡区人大30年》《大余县农业志》《上犹县工商行政管理志》《田南镇志》《同田乡志》《高安民政志》《仙下乡志》《崇仁人物》等专志。南昌市对《中国农工民主党南昌市委员会志》《南昌税志》《南昌市交通志》等专志进行指导,并提出编纂意见和建议;九江市年内督促指导部门乡镇志60余部;新余市指导编纂《水北镇志》;赣州市指导编纂《赣州市财政志》《赣州市审计志》等专志;信丰县首次开展乡镇志《安西镇志》编纂工作。在旧志整理方面,吉安市点校《吉安府志》;永新县启动明万历六年(1578)成书刊行的《永新县志》点校工作;瑞金市重印民国版《瑞金县志》;石城县重印清顺治《赣石城县志》;宁都县重印明万历十五年《宁都县志》。

  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呈现新局面。省地方志办按省政府领导要求编写的《璀璨的江西历史文化》一文被送呈全省副省级以上领导参阅,9月编辑出版第1期《资政专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南昌市编纂出版《当代南昌日史(1958~1965)》,全面启动《当代南昌日史(1966~1975)》编纂工作;九江市完成《走进八里湖时代》《人文九江》的编辑工作,及时记录九江八里湖新区建设历程,参与九江城市展示馆“古城九江”布展及讲解词的修改和《政区大典》编纂工作;景德镇市启动《景德镇大事记》编纂工作;鹰潭市对滨江公园文化长廊浮雕内容的设计和北极阁的重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城市展览馆布展提供资料;赣州市向社会印发《赣南地情方志宣传手册》等地情读物;宜春市为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宜春》提供信息资料,并参与节目录制,为宜春市申报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活动提供资料;吉安市编辑《吉安方志文化丛书》,已推出丛书第一部《吉安历代词全编》;资溪县征集和整理传说故事资料,出版《资溪景区传说故事》。

  方志馆建设取得新进展。省方志馆为丰富馆藏,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江西地情类图书资料书籍和历史书籍,根据馆藏特点进行筛选购置。省方志馆藏书量位居全国地方志系统已建成方志馆首位,全年接待读者和参观访问者达2000人次;上饶市方志馆自2011年底开馆以来,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查阅地情资料;景德镇市方志馆进行前期设计装修工程;宜春市在新建的档案馆内划出150平米用于建设方志馆,并拨付专项布展经费;吉安市下发《关于征集省市方志馆收藏资料的函》,向全市各单位和各部门发函征集编辑出版的书籍和综合性资料,为推动市方志馆建设奠定基础;德安县方志馆建成,这是江西省第一家县级方志馆。

  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省方志馆扩充电子阅览室的数据资料,制作省市县三级志书及各类专志1600册,购买中国地方志数据库电子图书7万余册。年内,景德镇、上饶和铅山、信丰等地开通地方志网站。宜春市依托政府网,将《宜春年鉴》、宜春的人文与历史等部分地情资料共享;抚州市将历代抚州人编写的书籍或外地人士撰写介绍抚州的文章收录到网站;鄱阳县在县政府门户网上专门设置志书网页,建立网上查阅平台;吉水县通过史志档案网,为社会各界了解吉水提供全新宣传平台。

  “启动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作”1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并于3月9日召开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标志江西省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会议对启动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并部署工作。副省长朱虹在会上讲话,对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后,省地方志办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工作进程。截至年底,已有108个单位成立编纂机构,配备人员,着手开展编纂工作;部分单位已列出编纂大纲,并经省地方志办审查完善;部分单位开始进入资料收集工作阶段。

  “举办《江西年鉴》撰稿人培训班”5月8~10日,省地方志办在南昌举办《江西年鉴》撰稿人培训班,《江西年鉴》各撰稿单位共130余人参加培训。会议邀请中国出版协会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常务副会长王守亚为学员进行专题讲座。在培训中,专家从年鉴条目的选择和编写、如何杜绝无价值信息、地方综合年鉴条目的编写、撰写省级综合年鉴市县(区)栏目等专题作了阐述。会议还对41个撰稿先进单位和51名撰稿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举办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业务培训班”6月和9月,省地方志办在南昌分别举办两期省志编纂业务培训班,110余家单位、2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期间,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方志基础知识与志稿编纂》《续志的篇目设计和资料收集》和《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的授课,内容涉及地方志的基础知识、省志志稿的编写、志稿的总纂、资料长编的编写、续志篇目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资料收集工作的方法等有关修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并对承编、参编单位提出的在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首次组团赴台进行地方志学术文化交流”11月,省地方志办组织了“江西省地方志系统考察团”首次赴台湾学习考察。考察团深入了解了台湾地方文献的编修、收集、整理及收藏利用情况,并与台湾的修志专业人员和学者就两岸编修地方志的学术问题进行学术交流。考察团对学术交流活动认真总结,形成考察报告,得到副省长朱虹的肯定。

  (杨沂柳)

  档案工作

  “概况”服务经济建设成绩斐然。各地认真做好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及时下发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和跟踪问效服务,并举办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业务培训班。省档案局印发《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导意见》,全省有3个重点建设项目被评为首批“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江中集团、赣州供电公司等一批企业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档案馆收集整理了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非工业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并编辑《江西省国有企业改革档案资料汇编》8册近4000页,为企业改制后的健康发展服务。萍乡市档案馆收集100个中小企业的精英档案,编辑出版《萍乡中小企业创业精英》画册,激发企业服务城市转型的热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南城县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南昌县、渝水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全省100%县级社保、医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实现规范管理。新余市建立食品安全、留守家庭、走失人员、残疾人、低保家庭、居民健康等专题民生档案20多种,建立民生档案目录数据70余万条。各级档案部门发掘利用档案资源,全年编纂出版档案史料27种1438万字,举办展览46个,接待参观者13万余人次。省档案馆编纂出版《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红色摇篮卷》。抚州市举办《抚州记忆--走进抚州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展览并把档案知识讲座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课程,把档案馆作为中小学生开展档案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馆校联谊日活动。南昌、抚州、萍乡、新余等地在新闻媒体开设档案专栏,公开和解读部分档案背后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档案馆举办建馆50周年图片展。鹰潭市编纂并出版《中共鹰潭市历次代表大会实录》。吉安、上饶、九江等档案部门举办科学发展成就展。江西各级档案部门做好申报中央苏区县有关档案史料查阅工作,为有关县列入中央苏区作出积极贡献。各级综合档案馆加强查阅场所设施建设,加大档案开放鉴定力度,修改完善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等查阅利用制度。全年各级综合档案馆新增开放档案资料16万卷(册),收集已公开现行文件3万余件。各地开展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方便快捷的档案查阅方式,部分地方开展节假日预约查档服务。

  档案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近万名档案工作者参加全国飞狐灵通杯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开展纪念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及《档案法》颁布25周年档案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以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和全省第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为契机,举办“档案进社区,服务惠民生”为主题的档案法制宣传及社科普及活动。省档案局联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检察院对13个市县检察院的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对2011年档案执法调研的8家省政府驻外办事处的档案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吉安等档案部门对学校、企业、乡镇开展档案执法调研、督查,并进行跟踪问效。省档案局清理相关文件中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出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7项,其中保留2项,取消5项。赣州市档案局重新审查了精简保留的3项档案行政审批事项和4项档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列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纳入全省网上审批系统。新余市档案局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规范。组织12家新闻媒体集中采访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并对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项目、民生等档案工作专题采访,宣传档案工作的文稿达2500余篇,创历史新高。2012年,江西在国家档案局的信息刊用量列全国第五名,省委、省政府“两办”的简报信息刊用量继续保持省直机关排名较前,档案“一报一刊”通联和上稿工作一直排在全国前列。

  档案业务工作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省档案局从完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档案工作程序、开展档案立卷归档入手,采取上门指导、年度检查、达标升级的方式,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向纵深推进。各市县档案局通过建立联系点、抓示范先行等形式,指导机关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全省有139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新增197家。以档案馆达标升级活动和目标考评为手段,加强市县档案馆工作监督指导。12月底,省档案局对22个市县档案局(馆)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评。全省有23家综合馆达国家二级馆以上,新增5家。新余市、新干县局(馆)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以南城县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为样板,以档案规范管理和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重点,一级抓一级,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省有221个乡镇、45个村(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加强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省档案局与省人保厅联合召开县级社保、医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达标工作推进会;与省水利厅、省能源局、省扶贫与移民开发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移民档案管理。各市县档案馆对婚姻、土地、知青、林权、房产、低保、社保、环保等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优先收集、整理、编目、划控和数字化,及时向社会提供利用。

  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加强。全省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682万卷(册)、364万件,新增22万卷(册)、56万件。各地扎实推进国家档案局第8、9号令的贯彻实施。省档案局制定《江西省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及档案移交接收工作规定》,强化档案移交进馆监督指导,接收20家省直单位移交的档案2.2万卷。南昌、抚州开展贯彻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先行试点,规范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各市县档案局督促指导做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制定、审批工作。各级档案馆加强“三重”档案收集。省档案局制定《全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参与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拍摄30余次,形成照片电子档案800余张,拍摄形成录像电子档案1200件4600分钟,重大活动文字材料140件,接收红色旅游专题照片电子档案1000余张,编辑制作重大活动精品相册20余本;收集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赣视察、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企改革等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收录、著录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媒体重要新闻,形成一大批录像类电子档案资料。省档案局组织代表团赴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档案馆调查摸底,征集反映江西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珍贵档案。南昌、赣州、抚州、宜春、萍乡、吉安等市档案馆征集红军标语、秋收起义等“红色”档案资料进馆。各级档案馆实施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全省综合馆抢救重点档案19万余卷(册),新增3万余卷(册)。省档案馆基本完成市县级综合馆馆藏的1.3万余卷(件)革命历史档案和明清档案集中修复、著录和复制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已见成效。省档案局以免费配发的31套立档单位数字档案集成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应用为抓手,加强对省直机关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著录工作检查指导。31个配发系统的单位形成专门档案资料和声像电子档案1.9万余件(张)、目录数据56.7万余条、全文数据15万余画幅。档案数据库建设已成规模。全省综合档案馆录入案卷级目录317万余条、新增36万余条,文件级目录2945万余条、新增634万余条,全文数据1119万余画幅、新增254万余画幅。省档案馆完成第3期1.9万卷(件)民国档案、全省革命历史和明清档案、国有企业改革档案524件3540页的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153万余画幅、文件级元数据57万余条;采集全省综合档案馆馆藏建国后文书档案目录数据1876万余条,建成全省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中心。省档案局承担的国家档案局重点标准化项目《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电子文件元数据基本集》已发布或报批,《录音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和《录像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档案行业标准化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发《江西省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与技术规范》《江西省声像类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档案网站和专网建设与查阅平台应用有新进展。省档案局联合省信息中心依托政务内网规划建设“王”字型档案专网,抚州、上饶、新余等市进行试点并推广。全省档案专网及馆藏档案资料查阅平台建成并启用,已有10个市和40个县馆、21个省直机关可登录查阅平台,共享1250万条非涉密档案目录,实现馆藏档案目录数据集中管理、即传即用、异地备份和跨馆跨地档案检索指引服务。做好网站精品栏目设计改造、内容更新、网上答疑。省档案局网站点击量达344万余人次,新增144万余人次,增量创历史新高,在全省省级政府网站测评中列为第一方阵。

  “完成全省革命历史档案集中修复和复制”6月,省档案馆历时5个月,完成全省革命历史档案的集中修复、复制工作,共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1.32万条,扫描10.17万画幅,修裱631卷、1.71万页,档案数字化成果制成光盘208张(一式二份),并对档案实体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该项工作的完成,将进一步加强江西革命历史档案和明清档案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对全省档案资源共享起到推动作用。

  “编纂出版《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红色摇篮卷》”7月,由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档案局馆具体承担编纂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红色摇篮卷》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正式出版。《红色摇篮》卷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血染的丰碑赣东北、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东固和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名单7个部分,共15万字。

  “举办建馆50周年图片展”10月29日,《江西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图片展》在红谷滩新馆展出。此次展览分为殷切关怀、机构沿革、基础设施、馆藏资源、档案信息化、公共服务、干部队伍、馆藏珍品8个部分,共展出照片201张,珍贵档案62件,图表15张。展览全面、真实展示了半个世纪以来江西省档案馆机构发展历程,讴歌50年来省档案馆取得的成就,体现档案工作者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编辑《江西省国有企业改革档案资料汇编》”2012年,省档案局馆对国有企业改革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江西省国企改革档案资料汇编》,分大事记、领导讲话、文件、简报4个类别,共8册,约150万字。每册按文件来源并结合文件形成时间排列。这些档案资料记录中央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江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重视、关心,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各地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任务的全过程。

  (童捷)

  图书馆

  “概况”2012年,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1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1家,县区级100家。完成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11个,县(区)级支中心100个,乡镇级基层服务中心1115个,行政村(社区)级基层服务点1.69万个,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五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总量已达108TB,整合制作优秀特色专题资源库207个。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按照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的要求,以及读者对文献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省图书馆加强读者需求调研和书目信息分析,有针对性采购文献资源。全年采购中文图书3万余种,6万余册,采购码洋198万元;订购台版图书162种,电子音像、视听文献401种,外文、台版报刊84种;接受赠书1325种,1900册。全年中文图书编目加工1.86万种,3.56万册;外文原版图书编目加工313种,314册。签收报刊8.42万份,其中:报纸4.66万份,现刊3.75万册;加工装订过报刊1.34万册,其中:过刊1.01万册,过报3255册。全年举办“社科大讲堂”“赣鄱讲坛”等各类讲座52次,听讲读者8500余人次;举办展览2次,参观读者45万人次。依托新装修的少儿阅览室,提升省图书馆“我爱看电影”“一日图书馆管理员”“兰兰姐姐故事会”等品牌活动服务水平,成功推出“贝贝乐园”活动,少儿阅览室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娱乐的乐园。

  “开展全省古籍保护普查工作”2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和江西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的通知》,首次命名15家“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340部《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和8月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快推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设区市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推进本地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做好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开展全省第二届“读好书”活动”4月~12月,开展以“播撒阅读种子构建公共文化”为主题的江西省第二届“读好书”活动。省图书馆开展“阅读进网络”宣传活动,通过网络新媒体展示和宣传推广江西省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同时推出“兰兰姐姐故事会”之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手工制作图书活动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像雷锋那样”电脑小报设计比赛等一系列少儿活动。省图书馆走进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开展送书上门活动,将阅读推广到不同阶层。面向全体少儿读者及家长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循环利用书籍,提高书籍使用率,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和谐的“读好书”氛围。省图书馆开通的省直机关数字图书馆将为省直机关搭建网络平台,把省级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通过政务外网传输到省直机关。

  在第二届“读好书”活动期间,全省公共图书馆集中开展主题为“我喜欢的书房”摄影大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阅读与分享”好书推介、“格言伴我成长”读书格言义写助学、“践行雷锋精神,推动惠民服务”活动、品味茶香共享书香--私人藏书漂流、“书来书往”图书交换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倡导全民读书,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风尚。江西省图书馆等15个单位获“第二届‘读好书’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戴玉)

  博物馆

  “概况”2012年,大力推进软件、硬件建设,进一步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断提升博物馆整体水平。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全省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有132家,其中文化(文物)系统管理的107家,行业博物馆8家,民办博物馆17家。2012年新设立9家博物馆(包括6家民办博物馆)。九江、宜春、吉安、抚州4个设区市级博物馆和丰城、武宁、修水、宁都、资溪、黎川等10余个县级博物馆兴建或改建新馆。4个地市级博物馆纳入《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其中九江、宜春市博物馆新馆已陆续开馆。

  开展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推介活动、博物馆建设情况调查和第二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申报工作;完成2011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工作;组织全省博物馆系统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庆祝活动;召开“全国世界遗产地(庐山)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座谈会”。全省文博系统举办各类陈列展览近400个,免费接待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

  全省博物馆围绕陈展质量提升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制作一个高品位的陈列展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讲解员、编写一份有分量的陈列讲解词、制作一个高质量的专题宣传片、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研发一件有特色的文化产品。重点抓好八大山人纪念馆、庐山抗战博物馆的陈展提升项目。组织专家对10个展陈提升方案进行评审。指导地方争取国家陈展资金2200万元。江西省博物馆优化陈展体系,提升展览品位,2012年完成革命馆《红色摇篮》布展工程,并启动历史馆《江西古代文明》布展工程。同时精心打造原创性展览系列--“每月一宝”。

  江西省博物馆先后引进外省9个专题展览,走出省门推出4个展览,并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结为姐妹馆,联合举办“水墨清韵--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景德镇陶瓷馆先后在咸阳、台湾、东莞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举办陶瓷精品展,同时引进“福州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精品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袁崇焕纪念园联合举办“景德镇明代御窑出土瓷器精品展”等。庐山博物馆接受牯岭美国学校协会捐赠牯岭近代图片资料。文物系统30余人先后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台湾进行文化(文物)交流考察;6人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两岸文博专业人员研习交流活动。

  利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宣传活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专题宣传片和5集《国宝档案》。与瑞金电视台合作创办每月一期的《红色传奇》主题电视栏目,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在景德镇召开全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营销推进会;组织文博单位参与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推介活动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创意设计的《红井》动漫片,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优秀作品奖。

  “举办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6月12日,由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办,省博物馆承办的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在南昌举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出席开班仪式并为学员授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主持开班仪式。本次培训班为期3天,主要对象为博物馆馆长,邀请省委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领导以及省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专家授课,重点阐述博物馆如何提升陈展和讲解水平,旨在培训高素质博物馆管理人才,有效推进全省博物馆质量提升。全省各设区市文化(文物)局、文物科(所)长以及各博物馆馆长约150余人参加培训。

  “举办“水墨清韵--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2月19日,由江西省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办的“水墨清韵--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同时举行江西省博物馆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缔结姐妹馆签约仪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10位艺术大师的86幅(组)真迹佳作在南昌展出,展览为期一个月。86幅作品均由台北历史博物馆收集提供,最大程度代表和体现20世纪中国水墨书画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对于品读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史,以及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地人民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王琴红)

  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

  “概况”2012年,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文物考古工作,有效保护全省文物。完成文物普查报告编制工作,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电子地图前期工作、文物保护名录公布前期工作,举办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服务系统软件安装与应用培训班,开展江西古陶瓷文化线路、江西红色文化遗产等专题研究。

  做好全省不可移动基层文物保护项目储备。组织相关部门完成2012年度维修方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对省保单位维修方案进行评审,并完成2012年项目的申报、汇总、安排等工作,同时编制下发2013年度全省不可移动基层文物保护项目维修方案编制计划。争取国家文物局对赣南围屋申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做好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赣南围屋实地考察工作。2012年11月,赣南围屋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国家下达江西省的各类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创下新高。其中,涉台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00万元、红色旅游专项经费2620万元,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2100万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34亿元(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和考古发掘)。

  江西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确认,共有87处。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全省国保单位数量将从原来的52处增加到139处。

  “新建墎墩墓考古发掘成果丰硕”2012年,新建墎墩墓取得丰富考古成果,已发掘陪葬真车马坑1座、祔葬墓3座、水井2座、主墓前祠堂(陵庙)和便殿各1座、祔葬墓和陵庙各1座等,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出土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错银青铜车马器、木质彩绘马车等遗物3000余件。其中,真车马坑为长江以南首次发现,将为最终判断主墓年代提供重要依据。

  “万年仙人洞考古成果入选全球十大考古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万年仙人洞重新清理出来的考古地层剖面上采集陶片样本,并采用测定年代最先进的方法--碳十四断代法进行检测,确定仙人洞遗址出土陶器年代可以提早到距今2万年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陶片。该研究成果与危地马拉玛雅神庙太阳神面具、德国迄今最古老的罗马遗址、苏格兰发现的3000年前的木乃伊等,一道被美国《考古学》杂志评为2012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也是江西省考古成果首次入选全球十大考古发现。该研究成果引起考古学界对陶器起源的重新关注。

  “鄱阳湖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取得新成果”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鄱阳湖老爷庙水域2011年发现的16个磁异常点中磁场信号最强的2处区域进行复查。通过探测,发现这2处区域存在3艘沉船,并取得3艘沉船的精确位置、体量大小、水深与湖床埋深数据。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文物专项探测工作是中国首次采用海底沉船探测技术对内陆水域水下文物进行的一次探索性探测,为在中国内水内湖地区探测发现水下文物积累了宝贵经验。

  “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保护维修前期工作”组织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赴国家文物局汇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保护维修思路和举措。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数量、保存现状和所需资金调查统计工作,组织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旧居旧址)保护规划》及保护维修方案。截至2012年底,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已经完成编制国保、省保、市县保革命旧居旧址维修方案共720余个。

  (刘长桂)

  文化交流

  “概况”2012年,全省文化系统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两手抓”,推进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江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63个批次境外演艺项目、839人次境外演艺人员,共演出84场次。其中张惠妹、谭咏麟、梁静茹、五月天等歌星在体育馆演出的大型演唱会共19场;朝鲜血海歌舞团演出的《卖花姑娘》、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管弦乐团、乌克兰维尔斯基国家功勋舞蹈团等国外高水平表演艺术团体演出的高雅艺术,让江西观众大饱眼福。

  “江西军乐团参加“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军乐汇演”活动”6月19~25日,江西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军乐团一行70人参加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的“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军乐汇演”活动。该活动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统筹、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来自7个国家的11支队伍参演。江西师大女大学生军乐团作为唯一一支非专业学生乐团,表演《人民军队忠于党》《天生爱自由》《大牧场》3支经典曲目,展现中国大学生风采,并向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国宣传江西。

  “江西友好省区交流合作代表团赴美加联谊”6月19~28日,江西友好省区交流合作代表团出访加拿大、美国。代表团先后考察加拿大里贾纳艺术剧院、麦肯齐艺术画廊、萨省议会博物馆和图书馆、多伦多大学古建筑,美国纽约百老汇、联合国总部、西点军校枪械博物馆、辛辛那提美国空军战机博物馆、洛杉矶环球影城等文化设施,并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美国肯塔基州政府部门、文化艺术机构,美国纽约全美江西同乡会、洛杉矶南加州江西同乡会座谈,宣传江西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推介京剧、赣剧、采茶戏及《赣风》等江西特色文化产品。

  “江西省赣剧院参加香港第三届中国戏曲节”8月1~6日,江西省赣剧院一行50人受邀参加香港第三届中国戏曲节。江西省赣剧院压轴本届戏曲节演出活动,表演《荆钗记》《窦娥冤》经典剧目2个、折子戏4个,举办赣剧非遗讲座2场。江西省赣剧院的演出风格多样,行当齐全,文戏武戏兼备,观赏性强,体现赣剧的鲜明特点。

  ““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展”在台湾举办”8月20~22日,应台湾台北市文化教育交流发展协会邀请,景德镇市陶瓷馆一行6人在台北莺歌陶瓷博物馆举办了“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展”。该展是江西省“赣鄱文化台湾行”主要项目之一,展出90件当代陶艺家作品。

  ““景德镇十五世纪中期瓷器展览”在香港举办”8月17日至12月16日,应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邀请,景德镇官窑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作举办“填补空白:景德镇十五世纪中期瓷器展览”,展览以十五世纪“空白期”瓷器藏品作为断代的实物依据,景市参展物品45件(套),其中国家三级文物5件。

  “组织“亲情中华”赣鄱文化艺术团慰问演出”9月20日至10月1日,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江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江西省文化厅联合组织“亲情中华”赣鄱文化艺术团一行22人,赴印尼、马来西亚、阿联酋3国举办5场慰问演出和若干场联欢活动,受到当地华侨华人欢迎。

  ““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图片展”在南昌举办”9月23日至10月19日,台湾原住民研究会与江西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图片展”。国台办主任王毅,省委常委、秘书长赵智勇、副省长洪礼和及省文化厅、省台办领导出席展览开幕式并参观展览。展览通过照片、影片、文字等,呈现台湾现存14个族群原住民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生命礼俗、信仰祭典、音乐舞蹈、部落建筑、渔猎器具、服饰工艺、饮食文化等,全方位展现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

  ““江西新干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成果展”在南昌举办”10月19日至11月19日,江西省博物馆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联合举办“国宝重光--美国大使基金江西新干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成果展”。省博物馆2011年向美驻华大使馆成功申报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AFCP)“江西新干青铜器修复”,这是中国2011年度获得该基金资助的唯一项目,也是2011年度全球50个项目之一。该展览旨在与公众分享该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展示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组织杂技节目赴马耳他参加总统圣诞慈善义演”12月26日,省文化厅组织杂技节目《单手倒立》《肩上芭蕾》赴马耳他参加总统圣诞慈善义演。46万马耳他人90%以上观看了电视直播;慈善捐款从演出前的160万欧元飙升至演出后的316万欧元,比2011年义演活动250万欧元捐款总额净增了66万欧元,创造该义演活动捐款总数新纪录。

  “江西与台湾三对文化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2月19日,江西省博物馆与台北历史博物馆正式结为姊妹馆,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书;5月25日,江西省海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古文物研究发展协会就推进学会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为加强赣台文化交流提供新平台、新渠道;8月20日,景德镇市陶瓷馆与新北市莺歌陶瓷博物馆结为姊妹馆,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书。

  (徐卫)

  文化市场

  “概况”2012年,全省演出场次达1.5万场,固定场所演出票房收入达4.4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涉外演出58场,700多名境外、国外演艺人员到赣演出;大型演唱会19场,票房1.9亿元;中心城区演出包括江西艺术中心、宜春大剧院、汤显祖大剧院、吉安大剧院等票房收入5000万元;驻场演出包括南昌新中源、星光大道、萍乡新世界大歌城、新余天工大剧院等票房收入3015万元;旅游、景区演出包括实景《井冈山》、情景《井冈山》《印象上饶》《春江花月夜》《神奇赣鄱》票房收入1亿元。截至2012年底,全省注册演出经纪机构93家,数量众多的演出经纪机构是全省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开展艺术品备案管理,建立完善艺术品经营单位管理资料库,开展对以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博览会为代表的博览业、以集雅斋为代表的画廊业、以金石轩为代表的艺术品拍卖业、以滕王阁古玩为代表的古玩业等的摸底备案工作。全省已备案艺术品经营单位217家,其中画廊91家、拍卖企业10家、展览企业15家,工艺品其他类型134家。在全国第四次“诚信画廊”评选活动中,集雅斋获“全国诚信画廊”称号。

  2012年,新增连锁网吧直营门店39家、加盟门店211家,全省共有连锁网吧352家。单体网吧总数由2010年的5015家下降为4715家。其中拥有网络终端200台以上的有228家,300台以上的有55家,500台以上的有7家。

  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结合文化市场实际,开展7次针对电子游戏、棋牌类网络游戏、网吧、歌舞娱乐和演出的专项整治。全年出动执法人员57.9万余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32.5万余家次,责令整改6983余家次,警告9425余家次,责令停业551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10家。通过专项整治,打击文化市场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截至2012年底,各设区市和大部分县(市、区)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行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职能。开展以“规范艺术品经营秩序,促进艺术品市场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全省艺术品市场法制周活动。

  “开展“十佳民营院团”评选表彰活动”为引导全省文艺表演院团健康发展,2012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开展全省“十佳民营院团”评选表彰活动。经过评选,鄱阳县青年赣剧团、上饶市玉茗花赣剧团、会昌红都春英剧团、宁都赖村卫东文宣队、抚州市群艺旭东戏剧团、赣州市赣江办事处采茶剧院、南昌县凤岗采茶剧团、瑞昌市鸿运黄梅戏剧团、贵溪市罗河青年赣剧团、丰城市北坑农民剧团等10家民营院团获表彰。

  “成立首家“演出剧场院线联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